卷上

關燈
痘疹發微 溯源 痘診之症,不着先秦古書,故溯流窮源,類多未定之見。

    有謂在母腹中時食穢血而緻者,有謂在交媾時欲火所鐘者,蓋皆胎毒也。

    宋元以來,醫家之說大抵皆然。

    而近又有天行疫厲與傷寒同,則是外感了,與胎毒無幹,不知傷寒之病,人有不患之者;而痘則人人不得而免。

    傷寒則既病之後,不能保其不再病;而痘疹一出之後,永不複出。

    如此,則所謂胎毒者,是也。

    然食穢之于欲火,自有男女以來即有之,何此不見于漢以前,而特于建武以後始有之,豈建武以前獨無胎毒耶?曰:痘疹之症,其始也,未有不本于胎毒;而其既也,未始不成于外感。

    惟其本于胎毒,故人人不得而免;惟其成于外感,故特見于建武之後,而建武以前無見也。

    經雲:不平之溫熱者瘡。

    蓋上古之時,風氣未漓,禀受素濃,即有胎毒,自能内消。

    寒涼之地,腠理閉秘,疫厲難侵;溫熱之方,風氣平安,瘡亦不作,故未聞有患痘者。

    至建武時,胡虜極西北之人,到南方溫熱之地,腠理開通,偶感時行疫厲之氣,觸動在胎時所受溫熱毒,發為此瘡,所傳染無一得免,而痘症着矣。

    即如俗所雲楊梅瘡者,亦起近代,亦能傳染,其一發之後,不複再出,又與痘同。

    蓋人在氣交之中,故痘疹由外感而成者,類能傳染,惟莫開其端,則其症不着,要未可以執一論也。

    惟内染外感,相搏而成,故欲發之初,未見紅點之際,以微汗散之,未有不愈者。

    失此不汗,至于将出未出之時,其勢已成,更欲汗之,虛者不能成漿,實者必成斑爛矣。

    可不審哉。

     痘疹始于胎毒,繼感瘟疫外邪,引動伏毒,勢若燎原,危險萬分,互相傳染,為害闾閻,所以喻氏為之。

    痘因溫疫而發,按外感六經而治,所以擇無疫之時宣洩,可收十全,萬密齋言之最精,管柽亦良,《痘診定論》補方尤妙。

    近有引種法,由占拿氏發明原理,百無一失,僅行于粵東,尚未廣布宇内。

    江浙之人,疑信相半,惜乎不能開通,奈何!能治外感疫厲,即能療痘瘡,喻氏創之于前,是濟世之苦心,奈庸俗不知何!按:近牛苗引種之法已普遍。

     預防 預防之藥,如古方油飲子、辰砂散、龍骨膏之類,人多用之未有效者,痘固不可以預治耶?然不治已病治未病,亦醫所宜知。

    故凡值天時不正,鄉邑痘瘡盛發,或遇冬溫陽氣暴洩,至春夏之時,瘡必大行,宜預以涼血降火之藥治之,則多者可少,少者可無,亦或有此理。

    今以經驗一方附于後: 代天宣化丸 人中黃(屬土,甲已年為君)黃芩(屬金,乙庚年為君)黃柏(屬水,丙辛年為君) 栀子(屬木,丁壬年為君)黃連(屬火,戊癸年為君)苦參(佐)荊芥穗(佐)防風(去蘆,佐)連翹(去心,酒洗,佐)紫蘇葉(佐)牛旁子(酒淘,炒,佐)山豆根(佐) 先視其年所屬,取其藥以為君,其餘主歲者為臣。

    為君者倍之,為臣者半之,為佐者如臣四分之三。

    于冬至日修合為末,取雪水煮升麻,和竹瀝,調神曲為丸,外用辰砂、雄黃為衣。

    竹葉湯送下(按:此方即無效,亦無損)。

     制人中黃法 取甘草大者,不拘多少,用新竹一節,納入甘草,仍緊塞無節空處,尿缸中浸七七日,取出曬幹,聽用。

    消毒丹、辰砂(飛過)、絲瓜(近蒂者,三寸,燒存性,為末),上各等分。

     周歲以下一錢,一歲以上者二錢,蜜調下。

    或将鴿子及雄者煮熟,以辰砂搽上,令兒服之,亦可。

     上二方大抵以涼血為主。

    餘友孫元博又以生地黃、金銀花、川山甲主之,亦妙。

    蓋二藥能涼血,而川山甲能水能陵,又可以引二藥貫通經絡而無阏也。

     若人脾胃素弱者,更宜調其胃氣,适其寒溫,節其乳食,間以六君子湯加枳實、砂仁、木香之類與之,使胃氣和暢,榮衛流通,其瘡易出,亦易靥也。

    如或禀受元虛,則又宜以滋補化源為主、微兼涼血之藥,如生地、金銀花之類,氣血既旺,雖即毒盛,亦自無妨。

    不宜過服涼解之劑,要在融通而已。

     當痘疫未起之年,或天時不正、溫疫流行之際,預服涼血降火之藥,減洩伏毒,自能減輕伏邪,确有此理。

    餘在京師旅館,有滇南普耳莫君,亦來會試。

    談及該處有神皇豆,能迎養供奉之,其所過之街,痘疹不作、作者可免夭隕,真神物也,相傳系神農手植。

    并蒙贈一粒,試之果驗。

    此言世人罕知,今特記之。

     論痘起足太陽 痘疹之症,大抵自足太陽經傳變中來。

    蓋痘疹雖非外感,卻是因外感而發,故陽經先受病。

    與傷寒同。

    錢氏謂五髒各有一證:呵欠伸悶,肝也;時發驚悸,心也;乍涼乍寒,手足涼者,脾也;面目腮赤,咳嗽時嚏者,肺也;惟腎獨無症,以其位在下,不受穢也。

    此說似是而非。

    夫痘固毒甚,然亦自經絡中受病,苟非壞症,豈有徑爾入髒之理!至于腎獨無症,耳、尻、足稍加冷之故。

    則以痘本火毒,而腎為水髒,水能克火,故火不敢侵之,非以其不受穢也。

    子在母胎之時,腎實系之,徹始徹終,皆腎用事,設有穢毒,腎當先受矣。

    然則緣何而知其自足太陽起也?曰:《靈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