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氣勝之上沖,療傷寒,解虛煩,治消渴,療喉痹,止嘔吐,除咳逆。
有一種苦竹葉,主舌瘡目痛,去青刮取為竹茹,主胃熱嘔呃,除煩解渴,療吐衄崩中,噎膈氣溢,筋極五痔。
火燒竹瀝,主陰虛發熱,中風口噤,除自汗,解消渴,止驚悸,清煩躁,痰在手足四肢,非此不達,痰在皮裡膜外,有此可驅;又主小兒天吊驚痫,婦人懷孕悶暈。
胎前不損子,産後不得虛。
筍,補氣止渴,久食益人。
按:竹葉生于中半以上,故主治多在上焦,心肺胃,皆髒腑之居上者也,宜并入之。
味苦者專瀉南方,竹茹者其除土郁,故主用小殊。
竹瀝者竹之液也,猶人身之血也,極能補陰,況陰之不足,由于火爍,竹瀝長于清火,則血得其養,《本經》已載其功,丹溪又詳其效,而世俗不能常用者。
蓋泥《證類》之大寒爾,不知竹即筍之老者也。
今人自幼食筍,至老不撤,曾無中其寒涼之害者。
瀝則假火而成,何寒之有?《證類》之所大寒者,蓋表其功,非論其氣也。
幸高明者準之以理,斯藥無遺用矣。
卷五 木部 天竺黃 味甘,性寒無毒,入心經。
主清心明目,除驚解煩,驅邪逐痰,及小兒驚痫天吊風熱諸證。
按:竺黃之寒,專瀉少陰之火,火去而驚邪諸證靡不療矣。
産三竺國,即竹節内黃粉,然多有僞者,須辨其片片如竹節者真。
卷五 木部 金櫻子 味酸澀,性溫無毒,入脾肺腎三經。
主脾洩下痢,血崩帶下,澀精氣,止遺洩,除咳嗽,止小便,助真氣,潤顔色,久服延年。
先去刺,剖開去子,複拭去毛用。
按:丹溪曰:金櫻子屬土而有金與水,脾肺腎之入,固其宜也。
又曰:經絡隧道,以通暢為和平,味者取其澀性,煎膏食之,自作不靖,咎将誰執?此恐過服者傷脾百發也。
須九十月間半熟時采之,太生令人利、太熟功力薄。
卷五 木部 诃梨勒 味苦酸澀,性溫無毒,入肺肝脾腎大腸五經。
主冷氣心腹脹滿,久瀉痢,霍亂喘急,腸風瀉血。
崩中帶下,奔豚腎氣,開胃消食,生津止渴,治嗽開音,酒浸蒸熟用。
未熟時風飄墜者,謂之随風子。
肺因火傷,郁退脹滿,痰嗽咽喉不利者,含三四枚殊勝。
按:诃梨勒,酸以瀉肝收肺,苦以堅腎瀉脾,澀以濃大腸,五經之入所由來也。
終是酸澀之劑,久瀉痢者宜之,若積初而用之,與丹溪痢無止法意相左矣!《衍義》曰:氣虛人亦宜緩緩煨熟少服,雖能澀腸,又能洩氣故也。
丹溪雲:诃梨勒紋隻有六路,或多或少,此是毗梨勒、罨梨勒、榔精勒、雜路勒,并不宜用。
雷公雲:凡使勿用毗梨勒,罨梨勒,榔精勒、雜路勒。
若诃梨,紋隻是六路,或多或少,并是雜路勒,毗路勒,個個毗雜,路皆圓露。
又或八路至十三路,号曰榔精勒,多澀,不入用。
凡修事先于酒内浸,後蒸一伏時,以刀削路,細锉,路幹用之。
卷五 木部 郁李仁 味酸,性平無毒,入大腸經。
主四肢浮腫,腸中結氣,關格不通,膀胱急痛,潤腸破血,利水下氣,消食寬中。
忌面及牛馬肉。
按:郁李仁屬陰,性主降,故獨入大腸。
然宣洩太過,能疏五髒真氣,虛人不宜多用。
卷五 木部 蕪荑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脾二經。
主五内邪氣,腸風痔漏,疥癬風熱,皮膚骨節間風濕,除冷氣,化宿食,消疳積,殺諸蟲。
去衣,面炒黃用。
按:蕪荑辛宜于肺,溫宜于脾,故兩入之。
風寒濕脾,大腸冷滑者,此為要劑。
夫氣食皆因寒而滞,諸蟲皆因濕而生,得蕪荑以溫之燥之,而證猶不痊者,未之有也。
卷五 木部 五加皮 味辛苦,性溫無毒,入肺腎二經。
主心腹腰膝痛,疝氣,骨節拘攣多年,瘀血在皮膚,陰痿囊濕,小兒腳軟,女子陰癢陰蝕,補勞傷,堅節骨,益志氣、添精髓,久服延年。
遠志為使,畏蛇皮,玄參。
按:五加皮辛能瀉肺,苦能堅腎,宜并入之,心腹等件,何非兩經之證,而有不治者耶?昔人,延年之說,此其征矣。
雷公雲:今五加皮其樹本是白,秋樹其上有葉如蒲葉者,其三葉花是雄,五葉花是雌,剝皮 卷五 木部 楮實 味甘,性平無毒,入腎經。
主補虛勞,壯陰痿,助腰膝,退水腫,堅筋骨,益氣力,充肌膚,悅顔色,明耳目。
久服長生,酒浸一宿蒸用。
樹汁,塗癬及蠍螫。
樹皮,主逐水利小便。
葉,主小兒身熱,煎湯洗惡瘡,長肌肉,莖主瘾疹作癢,單煮洗浴。
按:楮實濁陰下降,宜入少陰,補益之功,諸書具載,獨《修真秘旨》曰:服楮實者,辄為骨軟疾,必非無根之說,然甚難解釋,姑錄之以待明敏。
雷公雲:凡使采得後用,用水浸三日,将物攪旋,浮于水面者去之,然後曬幹,卻用酒浸一伏時了,使蒸從巳至亥出,焙令幹用。
卷五 木部 秦皮 味苦,性寒無毒,入肝腎二經。
主散風寒濕痹,去肝中久熱,兩目赤腫,青白翳暈,流淚不止,及丈夫精衰,女子崩帶,小兒風熱驚痫。
大戟為使,惡吳茱萸、防葵。
按:秦皮青碧之色,宜入厥陰,沉陰之品,宜入少陰。
脾胃虛寒者,不宜多用。
卷五 木部 樗白皮 味苦澀,性寒無毒,入心肝脾三經。
主月經過度,帶漏崩中,夢洩遺精,腸風痔漏,久痢脫肛。
縮小便,除瘡疥,祛鬼疰,殺傳屍,解蠱毒,逐蛔蟲。
蜜炙用。
有一種椿皮,功用相同,性斂微溫。
按:樗白皮血中之藥也,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宜均入之。
孟诜雲:多食令人神昏血氣微。
卷五 木部 密蒙花 味甘,性微寒無毒,入肝經。
主青盲膚翳,赤澀眵淚,赤脈貫睛,又主小兒麸痘及疳眼。
酒浸一宿,蜜拌蒸,曬幹用。
按:密蒙專入肝經。
故治目之外無他長,眼科之要劑也。
雷公雲:凡使先揀令淨,用酒浸一宿,漉出候幹,用将蜜令潤蒸,從卯至酉出,日幹,如此拌蒸三遍,又卻日幹用,每修事一兩,用酒八兩,浸待色變,用蜜半兩蒸為度,此元名木錦花。
卷五 木部 辛夷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胃二經。
主身體寒熱,頭風腦痛,面腫齒痛,眩冒如在車船,溫中氣,利九竅,解肌表,通鼻塞,除濁涕,生須發,殺白蟲,去面點。
去毛及心用,芎為使,惡五靈脂,畏菖蒲,蒲黃、黃連、石膏、黃環。
按:辛夷辛溫發散,太陰陽明之入,固其宜也。
若肺胃虛熱不受風邪者,勿得漫用。
雷公雲:凡使之去粗皮,拭上赤肉毛了,即以芭蕉水浸一宿,漉出,用漿水煮,從巳至未出,焙幹用。
若治眼目中患,即一時去皮,用向裡實者。
卷五 木部 蕤仁 味甘,性溫無毒,入心肝脾三經。
主心腹結氣結痰,鼻中衄血,眼上下風腫爛弦,左右熱障肉,清火止淚,益水生光。
破核取仁,去皮尖研用。
按:心肝與脾。
皆血之髒,而蕤仁入之,夫目之有疾,血之故也。
今得其甘以養血,溫以和血,而腫脹諸患,從茲息矣。
雷公雲:凡使先用熱水浸去皮尖,作兩片,用芒硝、木通、甘草、三味,和蕤仁同水煮一伏時,後漉出,去諸藥,取
有一種苦竹葉,主舌瘡目痛,去青刮取為竹茹,主胃熱嘔呃,除煩解渴,療吐衄崩中,噎膈氣溢,筋極五痔。
火燒竹瀝,主陰虛發熱,中風口噤,除自汗,解消渴,止驚悸,清煩躁,痰在手足四肢,非此不達,痰在皮裡膜外,有此可驅;又主小兒天吊驚痫,婦人懷孕悶暈。
胎前不損子,産後不得虛。
筍,補氣止渴,久食益人。
按:竹葉生于中半以上,故主治多在上焦,心肺胃,皆髒腑之居上者也,宜并入之。
味苦者專瀉南方,竹茹者其除土郁,故主用小殊。
竹瀝者竹之液也,猶人身之血也,極能補陰,況陰之不足,由于火爍,竹瀝長于清火,則血得其養,《本經》已載其功,丹溪又詳其效,而世俗不能常用者。
蓋泥《證類》之大寒爾,不知竹即筍之老者也。
今人自幼食筍,至老不撤,曾無中其寒涼之害者。
瀝則假火而成,何寒之有?《證類》之所大寒者,蓋表其功,非論其氣也。
幸高明者準之以理,斯藥無遺用矣。
卷五 木部 天竺黃 味甘,性寒無毒,入心經。
主清心明目,除驚解煩,驅邪逐痰,及小兒驚痫天吊風熱諸證。
按:竺黃之寒,專瀉少陰之火,火去而驚邪諸證靡不療矣。
産三竺國,即竹節内黃粉,然多有僞者,須辨其片片如竹節者真。
卷五 木部 金櫻子 味酸澀,性溫無毒,入脾肺腎三經。
主脾洩下痢,血崩帶下,澀精氣,止遺洩,除咳嗽,止小便,助真氣,潤顔色,久服延年。
先去刺,剖開去子,複拭去毛用。
按:丹溪曰:金櫻子屬土而有金與水,脾肺腎之入,固其宜也。
又曰:經絡隧道,以通暢為和平,味者取其澀性,煎膏食之,自作不靖,咎将誰執?此恐過服者傷脾百發也。
須九十月間半熟時采之,太生令人利、太熟功力薄。
卷五 木部 诃梨勒 味苦酸澀,性溫無毒,入肺肝脾腎大腸五經。
主冷氣心腹脹滿,久瀉痢,霍亂喘急,腸風瀉血。
崩中帶下,奔豚腎氣,開胃消食,生津止渴,治嗽開音,酒浸蒸熟用。
未熟時風飄墜者,謂之随風子。
肺因火傷,郁退脹滿,痰嗽咽喉不利者,含三四枚殊勝。
按:诃梨勒,酸以瀉肝收肺,苦以堅腎瀉脾,澀以濃大腸,五經之入所由來也。
終是酸澀之劑,久瀉痢者宜之,若積初而用之,與丹溪痢無止法意相左矣!《衍義》曰:氣虛人亦宜緩緩煨熟少服,雖能澀腸,又能洩氣故也。
丹溪雲:诃梨勒紋隻有六路,或多或少,此是毗梨勒、罨梨勒、榔精勒、雜路勒,并不宜用。
雷公雲:凡使勿用毗梨勒,罨梨勒,榔精勒、雜路勒。
若诃梨,紋隻是六路,或多或少,并是雜路勒,毗路勒,個個毗雜,路皆圓露。
又或八路至十三路,号曰榔精勒,多澀,不入用。
凡修事先于酒内浸,後蒸一伏時,以刀削路,細锉,路幹用之。
卷五 木部 郁李仁 味酸,性平無毒,入大腸經。
主四肢浮腫,腸中結氣,關格不通,膀胱急痛,潤腸破血,利水下氣,消食寬中。
忌面及牛馬肉。
按:郁李仁屬陰,性主降,故獨入大腸。
然宣洩太過,能疏五髒真氣,虛人不宜多用。
卷五 木部 蕪荑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脾二經。
主五内邪氣,腸風痔漏,疥癬風熱,皮膚骨節間風濕,除冷氣,化宿食,消疳積,殺諸蟲。
去衣,面炒黃用。
按:蕪荑辛宜于肺,溫宜于脾,故兩入之。
風寒濕脾,大腸冷滑者,此為要劑。
夫氣食皆因寒而滞,諸蟲皆因濕而生,得蕪荑以溫之燥之,而證猶不痊者,未之有也。
卷五 木部 五加皮 味辛苦,性溫無毒,入肺腎二經。
主心腹腰膝痛,疝氣,骨節拘攣多年,瘀血在皮膚,陰痿囊濕,小兒腳軟,女子陰癢陰蝕,補勞傷,堅節骨,益志氣、添精髓,久服延年。
遠志為使,畏蛇皮,玄參。
按:五加皮辛能瀉肺,苦能堅腎,宜并入之,心腹等件,何非兩經之證,而有不治者耶?昔人,延年之說,此其征矣。
雷公雲:今五加皮其樹本是白,秋樹其上有葉如蒲葉者,其三葉花是雄,五葉花是雌,剝皮 卷五 木部 楮實 味甘,性平無毒,入腎經。
主補虛勞,壯陰痿,助腰膝,退水腫,堅筋骨,益氣力,充肌膚,悅顔色,明耳目。
久服長生,酒浸一宿蒸用。
樹汁,塗癬及蠍螫。
樹皮,主逐水利小便。
葉,主小兒身熱,煎湯洗惡瘡,長肌肉,莖主瘾疹作癢,單煮洗浴。
按:楮實濁陰下降,宜入少陰,補益之功,諸書具載,獨《修真秘旨》曰:服楮實者,辄為骨軟疾,必非無根之說,然甚難解釋,姑錄之以待明敏。
雷公雲:凡使采得後用,用水浸三日,将物攪旋,浮于水面者去之,然後曬幹,卻用酒浸一伏時了,使蒸從巳至亥出,焙令幹用。
卷五 木部 秦皮 味苦,性寒無毒,入肝腎二經。
主散風寒濕痹,去肝中久熱,兩目赤腫,青白翳暈,流淚不止,及丈夫精衰,女子崩帶,小兒風熱驚痫。
大戟為使,惡吳茱萸、防葵。
按:秦皮青碧之色,宜入厥陰,沉陰之品,宜入少陰。
脾胃虛寒者,不宜多用。
卷五 木部 樗白皮 味苦澀,性寒無毒,入心肝脾三經。
主月經過度,帶漏崩中,夢洩遺精,腸風痔漏,久痢脫肛。
縮小便,除瘡疥,祛鬼疰,殺傳屍,解蠱毒,逐蛔蟲。
蜜炙用。
有一種椿皮,功用相同,性斂微溫。
按:樗白皮血中之藥也,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宜均入之。
孟诜雲:多食令人神昏血氣微。
卷五 木部 密蒙花 味甘,性微寒無毒,入肝經。
主青盲膚翳,赤澀眵淚,赤脈貫睛,又主小兒麸痘及疳眼。
酒浸一宿,蜜拌蒸,曬幹用。
按:密蒙專入肝經。
故治目之外無他長,眼科之要劑也。
雷公雲:凡使先揀令淨,用酒浸一宿,漉出候幹,用将蜜令潤蒸,從卯至酉出,日幹,如此拌蒸三遍,又卻日幹用,每修事一兩,用酒八兩,浸待色變,用蜜半兩蒸為度,此元名木錦花。
卷五 木部 辛夷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胃二經。
主身體寒熱,頭風腦痛,面腫齒痛,眩冒如在車船,溫中氣,利九竅,解肌表,通鼻塞,除濁涕,生須發,殺白蟲,去面點。
去毛及心用,芎為使,惡五靈脂,畏菖蒲,蒲黃、黃連、石膏、黃環。
按:辛夷辛溫發散,太陰陽明之入,固其宜也。
若肺胃虛熱不受風邪者,勿得漫用。
雷公雲:凡使之去粗皮,拭上赤肉毛了,即以芭蕉水浸一宿,漉出,用漿水煮,從巳至未出,焙幹用。
若治眼目中患,即一時去皮,用向裡實者。
卷五 木部 蕤仁 味甘,性溫無毒,入心肝脾三經。
主心腹結氣結痰,鼻中衄血,眼上下風腫爛弦,左右熱障肉,清火止淚,益水生光。
破核取仁,去皮尖研用。
按:心肝與脾。
皆血之髒,而蕤仁入之,夫目之有疾,血之故也。
今得其甘以養血,溫以和血,而腫脹諸患,從茲息矣。
雷公雲:凡使先用熱水浸去皮尖,作兩片,用芒硝、木通、甘草、三味,和蕤仁同水煮一伏時,後漉出,去諸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