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微寒無毒,入諸陰經。
主行血養血,安胎利産,消浮腫惡毒疔瘡,治頭風血虛目疾,瘾疹發癢,堪作浴湯。
子名茺蔚,益精明目,除水氣,療血逆大熱,頭痛心煩,下腹中死胎,理産後血脹。
按:益母本功治血,故入諸陰之經,行血而不傷新血,養血而不滞瘀血,所以為胎産聖藥。
又能消瘡腫者,取其行血,而且辛甘發散也。
卷三 草部中 肉苁蓉 味甘酸鹹,性微溫無毒,入命門經。
興陽道,益精髓,補勞傷,強筋骨,主男子精洩尿血,溺有遺瀝,女子症痛崩帶,宮寒不孕,酒浸一宿,去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蒸半日,酥炙用。
潤而肥大者佳。
按:苁蓉性溫,為濁中之濁,故入命門而補火,惟尺脈弱者宜之,相火旺者忌用,多服令人大便滑。
雷公雲:凡使先須清酒浸一宿,至明,以闆刷去上沙土浮甲盡,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絲草樣,是此偏隔人心,前氣不散,令人上氣不出。
凡使先用酒浸并刷淨,去蒸,從午至酉出,又用酥炙佳。
卷三 草部中 鎖陽 味苦鹹,性溫無毒,入腎經。
補陰虛,固髓,潤大便燥結。
宜酥炙用。
按:鎖陽鹹溫,宜入少陰,《本經》不載,丹溪續補,以其固精,故有鎖陽之名。
主用與苁蓉相似,老人枯閉,最為要藥。
大便不實者忌之。
卷三 草部中 車前子 味甘,性寒無毒,入肝膀胱小腸三經。
主淋瀝癃閉,陰莖腫痛,濕瘡洩瀉。
赤白帶濁,血閉産難。
炒細研用,常山為使。
根葉主金瘡,功用同子。
按:車前子利水,宜入足太陽;行血,宜入足厥陰。
然逐水之劑,多損于目,本草雲明目者,以其清肝熱,如釜底抽薪,非因洩水之功也。
卷三 草部中 紫菀 味苦辛,性溫無毒,入心肺二經。
主咳逆上氣,痰喘吐衄,補虛勞,安五髒。
水洗淨,蜜炙用,款冬為使,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畏茵陳蒿,紫色潤軟者佳。
按:紫菀苦能入心,而洩上炎之火;辛能入肺,而散結滞之氣。
行氣養血,專治血痰,為血痨要藥。
雷公雲:凡使先去髭有白練色者,号曰羊須草,自然不同。
采得後去頭上了,用東流水淘洗令淨,用蜜浸一宿,至明,于火上焙幹用,凡修治一兩,用蜜二分。
卷三 草部中 百部 味甘苦,性微寒,有小毒,入肺經。
主肺熱咳逆,傳屍骨蒸。
殺疳疣寸白諸蟲及虱,竹刀劈開,去心,酒浸用。
按:百部專療咳嗽,宜入肺經,而小毒,故能殺蟲也。
雷公雲:凡采得後,用竹刀劈破,去心皮,花作數十,于檐下懸。
令風吹,待幹後,卻用酒浸一宿,漉出焙幹,細锉,用蔥一顆,自有八十三條者焙幹,号曰地仙苗,若修事餌之壽長。
卷三 草部中 百合 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肺大小腸四經。
主鬼魅邪氣,熱咳吐血,潤肺甯心,定驚益志。
攻發背,消癰腫,除脹滿,利二便。
按:百合性潤,故入心肺諸經,雖能補益,亦傷肺氣,不宜多服。
卷三 草部中 款冬花 味苦辛,性溫無毒,入心肺二經。
主中風喉痹,肺痿肺癰,潤心肺,止咳嗽,除痰喘,定驚,洗肝明目。
杏仁為使,得紫菀良。
惡皂莢、硝石、玄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黃芩、黃連、青葙。
按:款冬辛甘發散為陽,故入心肺,以理痰嗽等證,畏惡甚多,用者審之。
雷公雲:凡采得須去向外裹花蕊殼并向裡實如粟零殼者并枝葉,甘草水浸一宿,待搗碎,才 卷三 草部中 馬兜鈴 味苦,性寒無毒,入肺經。
主清肺,除咳嗽痰喘,治血痔漏瘡。
根名青木香,下毒按:馬兜鈴專主手太陰經,何以治痔漏之證也?良以肺與大腸相為表裡,肺遺熱于大腸,故有此證,令清其表而裡病自愈矣。
雷公雲:凡使采得後去葉并蔓,用生絹袋盛,于東屋角畔懸,令幹,劈開去膈膜,取淨子焙用。
卷三 草部中 青黛 味苦甘,性寒無毒,入肝脾二經。
除郁火,解熱毒,止下痢,殺諸蟲,治小兒疳蟲消瘦,驚痫邪氣,唇焦口渴,上膈稠痰,療傷寒赤斑,面黃鼻赤。
按:青黛色青屬木,味甘屬土,宜入厥陰太陰,以理諸熱之證。
卷三 草部中 甘菊 味甘微苦,性平無毒,入肺脾肝腎四經。
能補陰氣,明目聰耳,清頭風及胸中煩熱,肌膚濕痹。
枸杞根、桑白皮、蒼白術為使。
按:丹溪曰,菊花屬金,而有土于水,大能補陰。
宜入肺肝等經,蓋煩熱諸證,皆由水不足而火炎,得此補陰,則水盛而火自息矣。
須用味甘者佳,若苦者為苦菊,大傷胃氣,慎之。
卷三 草部中 薏苡仁 味甘,微寒無毒,入肺脾肝胃大腸五經。
利腸胃,消水腫,祛風濕,療腳氣,治肺痿,健脾胃。
按:薏苡仁總濕熱,故入上下五經。
蓋受熱使人筋攣,受濕使人筋緩者,可用。
若受寒使人筋急者,忌之,勢力和緩,須多用見效。
雷公雲:凡使勿用米,棵大無味,其米時人呼粳是也,若薏苡仁顆小色青味甘,咬着黏人齒,用一兩,以糯米一兩同熬,令糯米熟,去米取使,若更以鹽湯煎之,則是一般修事。
卷三 草部中 牡丹皮 味辛苦,性微溫無毒,入肝經。
治一切冷熱氣血凝滞,吐衄血瘀積血,跌撲傷血,産後惡血。
通月經,除風痹,催産難。
畏菟絲子,忌蒜。
按:丹皮主用,無非辛
主行血養血,安胎利産,消浮腫惡毒疔瘡,治頭風血虛目疾,瘾疹發癢,堪作浴湯。
子名茺蔚,益精明目,除水氣,療血逆大熱,頭痛心煩,下腹中死胎,理産後血脹。
按:益母本功治血,故入諸陰之經,行血而不傷新血,養血而不滞瘀血,所以為胎産聖藥。
又能消瘡腫者,取其行血,而且辛甘發散也。
卷三 草部中 肉苁蓉 味甘酸鹹,性微溫無毒,入命門經。
興陽道,益精髓,補勞傷,強筋骨,主男子精洩尿血,溺有遺瀝,女子症痛崩帶,宮寒不孕,酒浸一宿,去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蒸半日,酥炙用。
潤而肥大者佳。
按:苁蓉性溫,為濁中之濁,故入命門而補火,惟尺脈弱者宜之,相火旺者忌用,多服令人大便滑。
雷公雲:凡使先須清酒浸一宿,至明,以闆刷去上沙土浮甲盡,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絲草樣,是此偏隔人心,前氣不散,令人上氣不出。
凡使先用酒浸并刷淨,去蒸,從午至酉出,又用酥炙佳。
卷三 草部中 鎖陽 味苦鹹,性溫無毒,入腎經。
補陰虛,固髓,潤大便燥結。
宜酥炙用。
按:鎖陽鹹溫,宜入少陰,《本經》不載,丹溪續補,以其固精,故有鎖陽之名。
主用與苁蓉相似,老人枯閉,最為要藥。
大便不實者忌之。
卷三 草部中 車前子 味甘,性寒無毒,入肝膀胱小腸三經。
主淋瀝癃閉,陰莖腫痛,濕瘡洩瀉。
赤白帶濁,血閉産難。
炒細研用,常山為使。
根葉主金瘡,功用同子。
按:車前子利水,宜入足太陽;行血,宜入足厥陰。
然逐水之劑,多損于目,本草雲明目者,以其清肝熱,如釜底抽薪,非因洩水之功也。
卷三 草部中 紫菀 味苦辛,性溫無毒,入心肺二經。
主咳逆上氣,痰喘吐衄,補虛勞,安五髒。
水洗淨,蜜炙用,款冬為使,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畏茵陳蒿,紫色潤軟者佳。
按:紫菀苦能入心,而洩上炎之火;辛能入肺,而散結滞之氣。
行氣養血,專治血痰,為血痨要藥。
雷公雲:凡使先去髭有白練色者,号曰羊須草,自然不同。
采得後去頭上了,用東流水淘洗令淨,用蜜浸一宿,至明,于火上焙幹用,凡修治一兩,用蜜二分。
卷三 草部中 百部 味甘苦,性微寒,有小毒,入肺經。
主肺熱咳逆,傳屍骨蒸。
殺疳疣寸白諸蟲及虱,竹刀劈開,去心,酒浸用。
按:百部專療咳嗽,宜入肺經,而小毒,故能殺蟲也。
雷公雲:凡采得後,用竹刀劈破,去心皮,花作數十,于檐下懸。
令風吹,待幹後,卻用酒浸一宿,漉出焙幹,細锉,用蔥一顆,自有八十三條者焙幹,号曰地仙苗,若修事餌之壽長。
卷三 草部中 百合 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肺大小腸四經。
主鬼魅邪氣,熱咳吐血,潤肺甯心,定驚益志。
攻發背,消癰腫,除脹滿,利二便。
按:百合性潤,故入心肺諸經,雖能補益,亦傷肺氣,不宜多服。
卷三 草部中 款冬花 味苦辛,性溫無毒,入心肺二經。
主中風喉痹,肺痿肺癰,潤心肺,止咳嗽,除痰喘,定驚,洗肝明目。
杏仁為使,得紫菀良。
惡皂莢、硝石、玄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黃芩、黃連、青葙。
按:款冬辛甘發散為陽,故入心肺,以理痰嗽等證,畏惡甚多,用者審之。
雷公雲:凡采得須去向外裹花蕊殼并向裡實如粟零殼者并枝葉,甘草水浸一宿,待搗碎,才 卷三 草部中 馬兜鈴 味苦,性寒無毒,入肺經。
主清肺,除咳嗽痰喘,治血痔漏瘡。
根名青木香,下毒按:馬兜鈴專主手太陰經,何以治痔漏之證也?良以肺與大腸相為表裡,肺遺熱于大腸,故有此證,令清其表而裡病自愈矣。
雷公雲:凡使采得後去葉并蔓,用生絹袋盛,于東屋角畔懸,令幹,劈開去膈膜,取淨子焙用。
卷三 草部中 青黛 味苦甘,性寒無毒,入肝脾二經。
除郁火,解熱毒,止下痢,殺諸蟲,治小兒疳蟲消瘦,驚痫邪氣,唇焦口渴,上膈稠痰,療傷寒赤斑,面黃鼻赤。
按:青黛色青屬木,味甘屬土,宜入厥陰太陰,以理諸熱之證。
卷三 草部中 甘菊 味甘微苦,性平無毒,入肺脾肝腎四經。
能補陰氣,明目聰耳,清頭風及胸中煩熱,肌膚濕痹。
枸杞根、桑白皮、蒼白術為使。
按:丹溪曰,菊花屬金,而有土于水,大能補陰。
宜入肺肝等經,蓋煩熱諸證,皆由水不足而火炎,得此補陰,則水盛而火自息矣。
須用味甘者佳,若苦者為苦菊,大傷胃氣,慎之。
卷三 草部中 薏苡仁 味甘,微寒無毒,入肺脾肝胃大腸五經。
利腸胃,消水腫,祛風濕,療腳氣,治肺痿,健脾胃。
按:薏苡仁總濕熱,故入上下五經。
蓋受熱使人筋攣,受濕使人筋緩者,可用。
若受寒使人筋急者,忌之,勢力和緩,須多用見效。
雷公雲:凡使勿用米,棵大無味,其米時人呼粳是也,若薏苡仁顆小色青味甘,咬着黏人齒,用一兩,以糯米一兩同熬,令糯米熟,去米取使,若更以鹽湯煎之,則是一般修事。
卷三 草部中 牡丹皮 味辛苦,性微溫無毒,入肝經。
治一切冷熱氣血凝滞,吐衄血瘀積血,跌撲傷血,産後惡血。
通月經,除風痹,催産難。
畏菟絲子,忌蒜。
按:丹皮主用,無非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