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卷三 草部中
玄參
味苦鹹,性微寒無毒,入心肺腎三經。
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乳癰諸疾,補腎氣,除心煩,明眼目,理頭風,療咽喉,消瘿瘤,散癰腫,解熱毒。
惡黃、幹姜、大棗、山茱萸,反藜蘆,勿犯銅器,餌之噎喉損目。
按:玄參氣輕清而苦,故能入心肺,以清上焦之火,體重濁而鹹,故能入腎部,以滋少陰之火,所以積聚等證,靡不療之。
雷公雲:凡采得須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苤兩伏時,後出曬幹,使用時勿令犯銅器,餌之墜人喉,損人目,揀去蒲草用之。
卷三 草部中 丹參 味苦,性微寒無毒,入心經。
養神定志,破結除症,消癰散腫,排膿止痛,生肌長肉,治風邪留熱,眼赤狂悶,骨節疼痛,四肢不遂。
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理婦人經脈不調,血崩帶下。
按:丹參色赤屬火,味苦而寒,故入手少陽經,以療諸般血證。
卷三 草部中 苦參 味辛,性寒無毒,入胃大腸肝腎四經。
主結氣積聚,伏熱黃膽,腸風燥渴,溺有餘瀝,逐水消癰,明目止淚,去濕殺蟲療大風及一切風熱細疹。
以糯米泔浸一宿,去浮面腥氣,曬用。
玄參為使,惡貝母、漏蘆,菟絲子,反藜蘆。
按:苦參屬水,有火性下降,本少少陰心,又入手足陽明及足厥陰經者,以其善主濕也。
蓋勝則生熱,熱勝則生風,而結氣等證,從茲有矣。
今以苦參燥濕,治其本也。
東南卑濕,尤雷公雲:凡使不計多少,先須用糯米濃泔浸一宿,上有腥穢氣,并在水面上浮去,須重重淘過,即蒸,從巳至申,出曝幹,細锉用之。
卷三 草部中 紅花 味辛,性溫無毒,入心肝二經。
逐腹中惡血,而補血虛。
除産後敗血,而止血暈。
療跌撲損傷,瘡毒腫脹,老人血少便結,女子經閉不行,催生下胎衣及死胎。
酒漬用,其苗生搗敷腫毒,其子吞數粒,主天行痘瘡不出。
按:紅花下行血海,宜入足厥陰而逐血。
潔古雲:苦溫為陰中之陽,故又入手少陰而補血,然長于行血,欲其補血須少用,或佐補劑。
卷三 草部中 三棱 味苦,性平無毒,入肺脾二經。
主行氣行血,多年症癖如石,能消為水,面裹煨。
醋炒用。
按:三棱為血中氣藥,脾裹血,肺主氣,宜并入焉。
蓋血随氣上,氣聚則血下流,故生症癖之患,非三棱不治,然有斬關之勢,虛人忌之。
卷三 草部中 蓬莪術 味苦辛,性溫無毒,入肺脾二經,開胃消食,破積聚,行瘀血,療心疼,除腹痛。
利月經,主奔豚,定霍亂,下小兒食積。
按:蓬莪術與三棱相似,故經絡亦同,但氣中血藥為少異爾,性亦猛厲,但能開氣,不能益氣,虛人禁之,乃大便謂氣短不能續者亦宜用之,過矣。
即大小七香丸,集香丸,都用以理氣,豈用以補氣乎?欲其行先入血則醋炒,欲其先入氣則火炮,三棱亦然。
雷公雲:凡使于沙盆中用醋磨令盡,然後于火畔吸令幹,重篩過用之。
卷三 草部中 天麻 味辛,性平無毒,入肝膀胱二經。
療大人風熱眩暈,治小兒驚悸風痫,祛諸風麻痹不仁,主癱瘓語言不遂,利腰膝,強筋力,活血脈,通九竅,利周身,療癰腫。
濕紙裹煨用,無畏忌,苗名赤箭,主用略同。
按:天麻去風,故入厥陰。
去濕,故入膀胱。
真有風濕,功效若神。
癰腫之證,濕生熱也,宜亦治之。
赤箭用苗,有自表入裡之功。
天麻用根,有自内達外之理。
不宜同劑,反緻無功。
雷公雲:凡使勿用銜風草,緣與天麻相似。
隻是葉莖不同,其銜風草根莖瓣葉皆自有青點,使銜風草根,切勿使天麻,二件誤用,即令人有腸結之患。
修事天麻十兩,用蒺藜子一镒,緩火熬煎,熟後便先安置天麻十兩于甑中,隻用火熬過,蒺藜子蓋,内外再用三重紙蓋,并擊,從巳至未時,又出蒺藜子,再入熬炒,存前天麻瓶内,用炒蒺藜子于中,依前蓋。
又隔一伏時取出,如此七遍,瓶盛出後,用布拭上氣汗,用刀劈焙之,細锉,單搗。
若用銜風草,修事法亦同天麻一般。
卷三 草部中 南星 味苦辛,性平有毒,入脾肺二經。
主中風牙關緊閉,痰盛麻痹,下氣破堅積,消癰腫,利胸膈,散氣墜胎,搗敷疥癬瘡毒,并蛇蟲咬傷。
沸水泡七次,以牛膽汁收其沫入膽,久懸風處更佳,畏附子幹姜、生姜。
按:肺受風邪,脾多痰飲,南星專主風痰,故并入二經。
味辛主散,所以消癰墜胎,及療疥癬等疾。
大抵與半夏同功,但半夏辛而能守,南星辛而不守,其燥急之性,甚于半夏。
故古方以牛膽苦寒之性制其燥烈,且膽又有益肝鎮驚之功,小兒尤為要藥。
丹溪曰:南星欲其下行,以黃引之。
卷三 草部中 秦艽 味苦辛,性微溫無毒,入胃大小腸三經。
主骨蒸,腸風瀉血,活筋血,利大小便,除風濕,療黃膽,解酒毒,去頭風。
菖蒲為使,羅紋者佳。
按:秦艽苦則湧洩,為陰,故入大小腸以療諸濕;辛則發散,為陽,故入陽明經以療諸風骨蒸之證;亦濕勝風淫所緻,宜并理之。
雷公雲:凡使秦艽,須于腳紋處,認取左紋,列為秦,治疾,右紋列為艽,即發腳氣。
凡用秦艽,以布拭去黃白毛盡,然後用還元湯,浸一宿,日曝幹用之。
卷三 草部中 遠志 味苦,性溫無毒,入心腎二經。
補不足,除邪氣,益智慧,明耳目,甯怔忡,定驚悸,利九
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乳癰諸疾,補腎氣,除心煩,明眼目,理頭風,療咽喉,消瘿瘤,散癰腫,解熱毒。
惡黃、幹姜、大棗、山茱萸,反藜蘆,勿犯銅器,餌之噎喉損目。
按:玄參氣輕清而苦,故能入心肺,以清上焦之火,體重濁而鹹,故能入腎部,以滋少陰之火,所以積聚等證,靡不療之。
雷公雲:凡采得須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苤兩伏時,後出曬幹,使用時勿令犯銅器,餌之墜人喉,損人目,揀去蒲草用之。
卷三 草部中 丹參 味苦,性微寒無毒,入心經。
養神定志,破結除症,消癰散腫,排膿止痛,生肌長肉,治風邪留熱,眼赤狂悶,骨節疼痛,四肢不遂。
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理婦人經脈不調,血崩帶下。
按:丹參色赤屬火,味苦而寒,故入手少陽經,以療諸般血證。
卷三 草部中 苦參 味辛,性寒無毒,入胃大腸肝腎四經。
主結氣積聚,伏熱黃膽,腸風燥渴,溺有餘瀝,逐水消癰,明目止淚,去濕殺蟲療大風及一切風熱細疹。
以糯米泔浸一宿,去浮面腥氣,曬用。
玄參為使,惡貝母、漏蘆,菟絲子,反藜蘆。
按:苦參屬水,有火性下降,本少少陰心,又入手足陽明及足厥陰經者,以其善主濕也。
蓋勝則生熱,熱勝則生風,而結氣等證,從茲有矣。
今以苦參燥濕,治其本也。
東南卑濕,尤雷公雲:凡使不計多少,先須用糯米濃泔浸一宿,上有腥穢氣,并在水面上浮去,須重重淘過,即蒸,從巳至申,出曝幹,細锉用之。
卷三 草部中 紅花 味辛,性溫無毒,入心肝二經。
逐腹中惡血,而補血虛。
除産後敗血,而止血暈。
療跌撲損傷,瘡毒腫脹,老人血少便結,女子經閉不行,催生下胎衣及死胎。
酒漬用,其苗生搗敷腫毒,其子吞數粒,主天行痘瘡不出。
按:紅花下行血海,宜入足厥陰而逐血。
潔古雲:苦溫為陰中之陽,故又入手少陰而補血,然長于行血,欲其補血須少用,或佐補劑。
卷三 草部中 三棱 味苦,性平無毒,入肺脾二經。
主行氣行血,多年症癖如石,能消為水,面裹煨。
醋炒用。
按:三棱為血中氣藥,脾裹血,肺主氣,宜并入焉。
蓋血随氣上,氣聚則血下流,故生症癖之患,非三棱不治,然有斬關之勢,虛人忌之。
卷三 草部中 蓬莪術 味苦辛,性溫無毒,入肺脾二經,開胃消食,破積聚,行瘀血,療心疼,除腹痛。
利月經,主奔豚,定霍亂,下小兒食積。
按:蓬莪術與三棱相似,故經絡亦同,但氣中血藥為少異爾,性亦猛厲,但能開氣,不能益氣,虛人禁之,乃大便謂氣短不能續者亦宜用之,過矣。
即大小七香丸,集香丸,都用以理氣,豈用以補氣乎?欲其行先入血則醋炒,欲其先入氣則火炮,三棱亦然。
雷公雲:凡使于沙盆中用醋磨令盡,然後于火畔吸令幹,重篩過用之。
卷三 草部中 天麻 味辛,性平無毒,入肝膀胱二經。
療大人風熱眩暈,治小兒驚悸風痫,祛諸風麻痹不仁,主癱瘓語言不遂,利腰膝,強筋力,活血脈,通九竅,利周身,療癰腫。
濕紙裹煨用,無畏忌,苗名赤箭,主用略同。
按:天麻去風,故入厥陰。
去濕,故入膀胱。
真有風濕,功效若神。
癰腫之證,濕生熱也,宜亦治之。
赤箭用苗,有自表入裡之功。
天麻用根,有自内達外之理。
不宜同劑,反緻無功。
雷公雲:凡使勿用銜風草,緣與天麻相似。
隻是葉莖不同,其銜風草根莖瓣葉皆自有青點,使銜風草根,切勿使天麻,二件誤用,即令人有腸結之患。
修事天麻十兩,用蒺藜子一镒,緩火熬煎,熟後便先安置天麻十兩于甑中,隻用火熬過,蒺藜子蓋,内外再用三重紙蓋,并擊,從巳至未時,又出蒺藜子,再入熬炒,存前天麻瓶内,用炒蒺藜子于中,依前蓋。
又隔一伏時取出,如此七遍,瓶盛出後,用布拭上氣汗,用刀劈焙之,細锉,單搗。
若用銜風草,修事法亦同天麻一般。
卷三 草部中 南星 味苦辛,性平有毒,入脾肺二經。
主中風牙關緊閉,痰盛麻痹,下氣破堅積,消癰腫,利胸膈,散氣墜胎,搗敷疥癬瘡毒,并蛇蟲咬傷。
沸水泡七次,以牛膽汁收其沫入膽,久懸風處更佳,畏附子幹姜、生姜。
按:肺受風邪,脾多痰飲,南星專主風痰,故并入二經。
味辛主散,所以消癰墜胎,及療疥癬等疾。
大抵與半夏同功,但半夏辛而能守,南星辛而不守,其燥急之性,甚于半夏。
故古方以牛膽苦寒之性制其燥烈,且膽又有益肝鎮驚之功,小兒尤為要藥。
丹溪曰:南星欲其下行,以黃引之。
卷三 草部中 秦艽 味苦辛,性微溫無毒,入胃大小腸三經。
主骨蒸,腸風瀉血,活筋血,利大小便,除風濕,療黃膽,解酒毒,去頭風。
菖蒲為使,羅紋者佳。
按:秦艽苦則湧洩,為陰,故入大小腸以療諸濕;辛則發散,為陽,故入陽明經以療諸風骨蒸之證;亦濕勝風淫所緻,宜并理之。
雷公雲:凡使秦艽,須于腳紋處,認取左紋,列為秦,治疾,右紋列為艽,即發腳氣。
凡用秦艽,以布拭去黃白毛盡,然後用還元湯,浸一宿,日曝幹用之。
卷三 草部中 遠志 味苦,性溫無毒,入心腎二經。
補不足,除邪氣,益智慧,明耳目,甯怔忡,定驚悸,利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