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九

關燈
此一卷論婦人傷寒。

    古人治病。

    先論其所主。

    男子調其氣。

    婦人調其血。

    血室不蓄。

    則二氣和諧。

    血室凝結。

    水火相刑。

    傷寒氣口緊盛即宜下。

    人迎緊盛即宜汗。

    婦人左關浮緊不可下。

    當發其汗。

    以救其血室。

    營衛得和。

    津液自通。

    浃然汗出而解。

    仲景雲。

    婦人傷寒。

    經水适斷。

    晝日明了。

    暮則谵語。

    如見鬼狀。

    此為熱入血室。

    無犯胃氣。

    及上二焦。

    無犯胃氣者。

    言不可下也。

    小柴胡湯主之。

    若行湯遲。

    則熱入胃。

    令津燥中焦。

    上焦不榮成血結胸狀。

    須當針期門也。

    五行相克以生。

    相扶以出。

    平居之日。

    水常養于木。

    水木相生。

    則榮養血室。

    血室不蓄。

    脾無蘊積。

    脾無蘊積。

    則剛燥不生。

    剛燥既生。

    若犯胃氣。

    則晝夜谵語。

    喜忘小腹滿。

    小便利。

    屬抵當湯證也。

    (傷寒胃實谵語。

    宜下之。

    婦人熱入血室谵語者。

    不可下耳)雖然。

    婦人傷寒與男子治法不同。

    男子先調氣。

    婦人先調血。

    此大略之詞耳。

    要之。

    脈緊無汗名傷寒。

    脈緩有汗為傷風。

    熱病脈洪大。

    中暑脈細弱。

    其證一也。

    假如中用白虎。

    胃實用承氣。

    豈必調血而後行湯耶。

    仲景傷寒論所以不分婦人。

    良亦以此。

    學人皆可随病于男子藥證中以意選用也。

    (若孕婦傷寒。

    藥性須涼。

    慎不可行桂枝半夏桃仁等藥。

    小柴胡去半夏名黃龍湯。

    蓋為孕婦而去也。

    大抵産前先安胎。

    産後先補益。

    次服傷寒藥。

    若病稍退則止藥。

    不可盡劑。

    此為大法。

    黃帝問婦人重身。

    毒之何如。

    岐伯曰。

    有故無殒。

    亦無殒也。

    大積大聚。

    其可犯也。

    衰其太半而止。

    過者死) 〔婦人傷寒藥方〕 男子婦人傷寒。

    仲景治法别無異議。

    比見民間有婦人傷寒方書。

    稱仲景所撰。

    而王叔和為之序。

    以法考之。

    間有可取。

    疑非古方也。

    特假聖人之名以信其說于天下。

    今取金匮玉函治婦人傷寒與俗方中可采者。

    列為一卷。

    雖不足以盡婦人傷寒之詳。

    并可于百問中參用也。

     婦人傷寒發熱。

    經水适來。

    晝日明了。

    暮則谵語。

    如見鬼狀者。

    此為熱入血室。

    無犯胃氣。

    及上二焦。

    宜小柴胡湯(方見第十卷中) 婦人中風七八日。

    續來寒熱。

    發作有時。

    經水适斷。

    此為熱入血室。

    其血必結。

    故使如瘧狀。

    宜以小柴胡湯服之。

    (方見第十卷中) 婦人傷寒。

    發熱惡寒。

    經水适來。

    得七八日熱除。

    脈遲身涼和。

    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谵語者。

    此為熱入血室也。

    當刺期門。

    随其實而取之。

    (期門穴見第二卷中) 婦人傷寒六七日。

    胃中有燥屎。

    大便難。

    煩躁谵語。

    目赤。

    毒氣閉塞不得流通。

    宜瀉心三黃湯。

    蜀大黃鼠尾黃芩雞爪黃連(各等分) 上搗為粗末。

    每服四錢。

    水一盞。

    煎八分。

    去滓服。

    取微利。

    如目赤睛疼。

    加白茯苓、嫩竹葉。

    瀉肝餘之氣。

     婦人傷寒發熱惡寒四肢拘急口燥舌幹。

    經脈凝滞。

    不得往來。

    宜桂枝紅花湯。

    桂心芍藥甘草(炙。

    各三兩)紅花(一兩)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以水一盞半。

    生姜四片。

    棗二枚。

    煎至七分。

    去渣服。

    良久再服。

    汗出而解。

     (黃芩芍藥湯)治婦人傷寒。

    口燥咽幹。

    腹滿不思飲食。

    黃芩白芍藥白術幹地黃(各一兩)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以水一盞。

    煎至七分。

    去滓溫服。

    寒則加生姜同煎服。

     (柴胡當歸湯)婦人傷寒喘急煩躁。

    或戰而作寒。

    陰陽俱虛不可下。

    柴胡(三兩)白術(二兩)人參甘草(炙)當歸赤芍藥(各一兩)五味子木通(各半兩)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以水一盞半。

    生姜四片。

    棗子二枚。

    煎至七分。

    去滓溫服。

     (幹地黃湯)婦人傷寒瘥後。

    猶有餘熱不去。

    謂之遺熱。

    幹地黃大黃黃連黃芩(各一兩)柴胡(去蘆)白芍藥甘草(各一兩半炙)上搗為粗末。

    每服抄四錢匕。

    以水一盞半。

    煎至七分。

    去滓溫服。

    取溏利汗出解。

     (燒散)婦人傷寒未平複。

    因交合。

    裡急腰胯連腹内痛。

    名曰陰陽易。

    男子裆燒灰上一味。

    以水和服方寸匕。

    男子用婦人裆燒灰。

    小便利。

    陰頭腫即愈。

     (青竹茹湯)婦人病未平複。

    因有所動緻熱氣上沖胸。

    手足拘急搐搦。

    如中風狀。

    栝蒌根(無黃根者二兩)青竹茹(刮半升淡竹者)上以水二升。

    半煎取一升。

    一合去滓。

    分作二三次服。

     (當歸白術湯)婦人未平複。

    因有所動。

    小腹急痛。

    腰胯疼。

    四肢不任。

    舉動無力熱發者。

    白術(一分)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