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通脈四逆湯(八十一)少陰病,下利清谷,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幹嘔,或咽痛,或利止。
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屬少陰)。
下利清谷,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屬厥陰)。
甘草(二兩炙)幹姜(三兩炮)附子(大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未瘥,急更作一劑,其脈續續出者愈。
面赤者,加連須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姜二兩;咽痛,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通脈四逆加豬膽湯(八十二)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湯主之 (屬霍亂)。
甘草(二兩炙)幹姜(三兩)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 上三味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 黃連湯(八十三)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者,黃連湯主之 (屬太陽)。
甘草(三兩炙)黃連(三兩)幹姜(三兩炮)人參(二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棗二枚,以水三盞,煎 黃連阿膠湯(八十四)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卧,黃連阿膠湯主之。
黃連(一兩)阿膠(三分)黃芩(一分)芍藥(半兩)雞子黃(半個) 上锉如麻豆大。
每半劑,以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内膠消盡,納雞子黃攪令勻,溫服,日二服。
黃芩湯(八十五)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複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屬厥陰) 黃芩(一兩)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炙)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五錢,棗子一枚,以水一盞半,煎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八十六)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屬太陽)。
黃芩(三分)半夏(二分半)芍藥(二分)甘草(二分)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五錢,生姜四片,大棗子一枚,以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文蛤散(八十七)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與五苓散。
寒實結胸,無熱症者,與三物白散。
龐安常雲:小陷胸湯非也。
文蛤(一兩) 上一味為散。
沸湯和服方寸匕。
三物白散(八十八)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白散(屬太陽)。
貝母(三分)桔梗(三分去蘆)巴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一 上為散,納巴豆研勻,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人可減之。
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
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之洗之,益令熱卻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則煩。
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十棗湯(八十九)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幹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裡未和也,以十棗湯主之(屬太陽)。
芫花(炒赤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上各等分。
異篩秤末,合和之,入臼中再杵治三百下,先以水一升半,煎肥棗子一十枚,取八合,去滓,納藥末,強人一錢匕,羸人可半錢,再單飲棗湯送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
利後糜粥自養。
合下不下,令人脹滿,通身浮腫而死。
抵當丸(九十)傷寒有熱,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宜抵當丸(屬太陽)。
水蛭(五個熬去子,杵碎,水蛭再生化,為害尤甚,須锉斷,用鍛石炒過大黃(三分去皮淨)虻蟲(五個去翅足,熬) 上搗篩隻為一丸,以水一大白盞,煎至七分,頓服,時當下血;不下更作之。
抵當湯(九十一)太陽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随經瘀熱在裡故也,抵當湯主之。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不利者
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屬少陰)。
下利清谷,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屬厥陰)。
甘草(二兩炙)幹姜(三兩炮)附子(大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未瘥,急更作一劑,其脈續續出者愈。
面赤者,加連須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姜二兩;咽痛,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通脈四逆加豬膽湯(八十二)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湯主之 (屬霍亂)。
甘草(二兩炙)幹姜(三兩)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 上三味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 黃連湯(八十三)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者,黃連湯主之 (屬太陽)。
甘草(三兩炙)黃連(三兩)幹姜(三兩炮)人參(二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棗二枚,以水三盞,煎 黃連阿膠湯(八十四)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卧,黃連阿膠湯主之。
黃連(一兩)阿膠(三分)黃芩(一分)芍藥(半兩)雞子黃(半個) 上锉如麻豆大。
每半劑,以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内膠消盡,納雞子黃攪令勻,溫服,日二服。
黃芩湯(八十五)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複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屬厥陰) 黃芩(一兩)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炙)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五錢,棗子一枚,以水一盞半,煎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八十六)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屬太陽)。
黃芩(三分)半夏(二分半)芍藥(二分)甘草(二分)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五錢,生姜四片,大棗子一枚,以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文蛤散(八十七)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與五苓散。
寒實結胸,無熱症者,與三物白散。
龐安常雲:小陷胸湯非也。
文蛤(一兩) 上一味為散。
沸湯和服方寸匕。
三物白散(八十八)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白散(屬太陽)。
貝母(三分)桔梗(三分去蘆)巴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一 上為散,納巴豆研勻,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人可減之。
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
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之洗之,益令熱卻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則煩。
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十棗湯(八十九)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幹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裡未和也,以十棗湯主之(屬太陽)。
芫花(炒赤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上各等分。
異篩秤末,合和之,入臼中再杵治三百下,先以水一升半,煎肥棗子一十枚,取八合,去滓,納藥末,強人一錢匕,羸人可半錢,再單飲棗湯送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
利後糜粥自養。
合下不下,令人脹滿,通身浮腫而死。
抵當丸(九十)傷寒有熱,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宜抵當丸(屬太陽)。
水蛭(五個熬去子,杵碎,水蛭再生化,為害尤甚,須锉斷,用鍛石炒過大黃(三分去皮淨)虻蟲(五個去翅足,熬) 上搗篩隻為一丸,以水一大白盞,煎至七分,頓服,時當下血;不下更作之。
抵當湯(九十一)太陽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随經瘀熱在裡故也,抵當湯主之。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不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