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此一卷論發熱。

    大抵傷寒。

    寒多易治。

    熱多難愈。

    傷寒發熱者。

    以其寒極則生熱。

    治法多用冷藥。

    故令熱不去。

    仲景熱多寒少。

    用桂枝二越婢一湯。

    不渴外有微熱者。

    用小柴胡加桂湯。

    皆溫表之義也。

    近時多行小柴胡湯。

    不問陰陽表裡。

    凡傷寒家皆令服之。

    此藥差寒。

    不可輕用。

    雖不若大柴胡湯、小承氣湯之緊。

    然藥病不相主。

    其為害一也。

    往往因服小柴胡湯而成陰證者甚多。

    仲景雖雲。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

    但見一證便是。

    不必悉具。

    此為是少陽證。

    當服小柴胡。

    不必少陽證悉具耳。

    況本方又有加減随證增損。

    古人方治。

    審谛如此。

    後人妄投。

    良可怪也。

     (五十五)問發熱 發熱而惡寒者。

    屬太陽也。

    太陽病必發熱而惡寒。

    蓋太陽主氣以溫皮膚分肉。

    寒氣留于外。

    皮膚緻密。

    則寒栗而發熱。

    宜發其汗。

    麻黃湯(正方二十)大青龍湯(正方三十五)主之。

     若發熱微惡寒者。

    柴胡桂枝湯。

    (正方三十一)桂枝二越婢一湯。

    (正方四)主之。

     若吐利而發熱惡寒者。

    霍亂也太陽病發熱而渴。

    不惡寒。

    為溫病。

    若發汗已。

    身體灼熱者。

    為風溫也。

     ○身熱汗出。

    然者。

    屬陽明也。

    (陽明病脈浮者宜桂枝)(正方一)(微汗之。

    脈實者調胃承氣湯下之)(正方四三)大便不秘者。

    白虎湯和解。

    (方六十四)(若陽明病發汗多者。

    宜大承氣湯急下之)(正四十一)(蓋汗多發熱者。

    胃汁幹故也。

    仲景雲。

    太陽證汗後不惡寒但熱者。

    實也。

    當和其胃氣。

    宜調胃承氣湯)(正四三)(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

    蒸蒸發熱者。

    屬于胃也。

    宜下之) ○脈細頭疼嘔而發熱者。

    屬少陽也。

    (少陽發熱。

    小柴胡湯主之)(正二十九)(不可發汗。

    發汗即谵語。

    ) ○病患不渴。

    外有微熱者。

    小柴胡加桂也。

    (雜三十九)(小柴胡加桂主表熱最良。

    此法不特傷寒也。

    仲景表有熱者。

    小柴胡加桂也。

    裡有熱者。

    白虎加人參也)(正六五)(大抵身熱不飲水者。

    為表熱也。

    口燥煩渴者。

    為裡熱也。

    二藥均治發熱。

    然分表裡。

    不可不知也) ○發汗已。

    身灼熱者。

    名風溫。

    (素問雲。

    汗出而身熱者。

    風熱也。

    其人素傷于風因複傷于熱。

    風熱相搏。

    即身熱常自汗出。

    此名風溫。

    在第六卷第四十五問也) ○病患無表裡證。

    發熱七八日。

    脈雖浮數。

    宜大柴胡湯下之。

    (正方三十)(大便秘者。

    加大黃)假令已下。

    脈數不解。

    今熱則消谷善饑。

    至六七日不大便者。

    有瘀血也。

    抵當湯主之。

    (正九十一) ○若傷寒瘥後更發熱者。

    小柴胡湯(正二十九)主之。

    (脈浮者。

    以汗解。

    脈實者可下之) ○又問陰證有發熱者乎。

    太陰厥陰皆不發熱。

    隻少陰發熱有二證。

    仲景謂之反發熱也。

    少陰病初得之。

    發熱脈沉者。

    麻黃細辛附子湯(正廿三)主之。

    (少陰病脈沉發汗則動經。

    此大略之言耳。

    脈應裡而發熱在表。

    亦當以小辛之藥洩汗而溫散也。

    仲景雲。

    傷寒之病從風寒得之。

    表中風。

    寒入裡。

    則不消。

    須用溫藥少汗而解)少陰病下利清谷。

    裡寒外熱。

    手足厥逆。

    脈不出者。

    通脈四逆湯主之。

    (正八十一)大抵陰證發熱。

    終是不同。

    脈須沉或下利手足厥也。

     (五十六)問熱多寒少 太陽熱多寒少有三證。

    有熱多寒少而不嘔。

    清便自可者。

    有熱多寒少而脈微弱者。

    有熱多寒少而尺脈遲者。

    其用藥皆不同也。

     ○太陽病八九日如瘧狀。

    熱多寒少。

    不嘔。

    清便自可。

    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正方二) ○熱多寒少而脈都大微弱者。

    無陽也。

    不可發汗。

    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正方四)主之。

    (若脈浮雖熱多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