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
亦自可發汗也)熱多寒少而尺中遲者。
血少也。
先以小建中加黃。
(正三十七)以養其血。
尺尚遲。
再作一劑。
然後時用小柴胡湯、(正二十九)桂枝二越婢一湯(正方四)輩小劑随證治之。
(五十七)問潮熱 潮熱者。
大率當下。
仲景雲。
潮熱者實也。
大承氣湯證雲。
其熱不潮。
未可與也。
則知潮熱當下無疑矣。
雖然。
更看脈與外證。
脈若弦若浮。
及外證惡寒。
猶有表證。
且與小柴胡湯以解之。
(正二十九)若腹大滿不通者。
可與小承氣。
(正四十二)微和其胃氣。
勿令大洩也。
(仲景雲。
日晡發熱者屬陽明也。
脈實者大承氣)(正四二)(大柴胡也)(正三十)脈虛者。
桂枝也。
(正方一)縱使潮熱當行大承氣。
亦須先少與小承氣。
若不轉失氣。
不可攻之。
後發熱複硬者。
大柴胡下之。
(正三十) ○若胸脅滿而嘔。
日晡發潮熱者。
小柴胡加芒硝(正三十四)主之。
○又有日晡發潮熱已而微利者。
又有微發潮熱而大便溏者。
或潮熱而咳逆者。
皆當用小柴胡也(正二十九)(傷寒十三日不解。
胸脅滿而嘔。
日晡發潮熱,已而微利。
潮熱者。
實也。
先服小柴胡以解外。
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下之。
陽明潮熱。
大便溏。
胸滿不去者。
小柴胡湯主之)。
○冬陽明潮熱。
當行黃芩湯。
(冬陽明病脈浮而緊。
必發潮熱。
發作有時。
但脈浮者。
必盜汗。
黃芩湯主之)(正八十五)以上潮熱。
并屬陽明也。
○太陽有潮熱乎。
仲景大陷胸湯一證。
(正三十八)結胸有潮熱者。
為大結胸。
屬太陽也。
(五十八)問往來寒熱者。
陰陽相勝也。
陽不足則先寒後熱。
陰不足則先熱後寒。
往來寒熱有三證。
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幹姜湯。
○有表證而往來寒熱者。
用小柴胡也。
(正二十九) ○有裡證而往來寒熱者。
大柴胡也。
(正三十) ○已表或已下而往來寒熱者。
皆可用柴胡桂枝幹姜湯也(正三十二) ○仲景雲。
血弱氣盡。
腠理開。
邪氣因入與正氣分争。
往來寒熱。
休作有時。
小柴胡主之。
又雲。
傷寒五六日中風。
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默默不欲食。
心煩喜嘔。
或胸煩而不嘔。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脅下痞硬。
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
或不渴。
身有微熱。
或咳者。
小柴胡主之。
傷寒十餘日。
熱結在裡。
往來寒熱者。
大柴胡主之。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
複下之。
胸脅滿。
小便不利。
渴而不嘔。
頭汗出。
往來寒熱心煩。
柴胡桂枝幹姜湯也。
(五十九)問傷寒瘧狀 形證似瘧。
有太陽證。
有陽明證。
有婦人熱入血室證。
太陽證。
服桂枝湯。
(正方一)大汗出。
脈洪大者。
與桂枝湯如前法。
若形似瘧。
一日再發者。
汗出必解。
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正三)傷寒八九日如瘧狀。
熱多寒少。
其人不嘔。
清便欲自可。
日一二發者。
麻黃桂枝各半湯。
(太陽證形似瘧寒熱等者。
與桂枝二麻黃一湯。
熱多寒少者。
麻黃桂枝各半湯)(正方二) ○有陽明證。
病患煩熱。
汗出如瘧狀。
日晡發熱而脈浮虛者。
與桂枝湯脈實者。
宜承氣湯。
(正四二) ○婦人熱入血室。
其血必結。
故使如瘧狀。
小柴胡湯主之。
(正二十九) (六十)問汗之而寒熱者 太陰證發汗後。
根據前寒熱者。
須看脈如何。
若脈浮數。
或洪大。
則表證猶在。
當再表也。
如桂枝湯、(正方一)或桂枝二麻黃一(正方三)之類。
醫人為見已汗、或已下而發寒熱。
不敢再表。
誤矣。
蓋脈
亦自可發汗也)熱多寒少而尺中遲者。
血少也。
先以小建中加黃。
(正三十七)以養其血。
尺尚遲。
再作一劑。
然後時用小柴胡湯、(正二十九)桂枝二越婢一湯(正方四)輩小劑随證治之。
(五十七)問潮熱 潮熱者。
大率當下。
仲景雲。
潮熱者實也。
大承氣湯證雲。
其熱不潮。
未可與也。
則知潮熱當下無疑矣。
雖然。
更看脈與外證。
脈若弦若浮。
及外證惡寒。
猶有表證。
且與小柴胡湯以解之。
(正二十九)若腹大滿不通者。
可與小承氣。
(正四十二)微和其胃氣。
勿令大洩也。
(仲景雲。
日晡發熱者屬陽明也。
脈實者大承氣)(正四二)(大柴胡也)(正三十)脈虛者。
桂枝也。
(正方一)縱使潮熱當行大承氣。
亦須先少與小承氣。
若不轉失氣。
不可攻之。
後發熱複硬者。
大柴胡下之。
(正三十) ○若胸脅滿而嘔。
日晡發潮熱者。
小柴胡加芒硝(正三十四)主之。
○又有日晡發潮熱已而微利者。
又有微發潮熱而大便溏者。
或潮熱而咳逆者。
皆當用小柴胡也(正二十九)(傷寒十三日不解。
胸脅滿而嘔。
日晡發潮熱,已而微利。
潮熱者。
實也。
先服小柴胡以解外。
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下之。
陽明潮熱。
大便溏。
胸滿不去者。
小柴胡湯主之)。
○冬陽明潮熱。
當行黃芩湯。
(冬陽明病脈浮而緊。
必發潮熱。
發作有時。
但脈浮者。
必盜汗。
黃芩湯主之)(正八十五)以上潮熱。
并屬陽明也。
○太陽有潮熱乎。
仲景大陷胸湯一證。
(正三十八)結胸有潮熱者。
為大結胸。
屬太陽也。
(五十八)問往來寒熱者。
陰陽相勝也。
陽不足則先寒後熱。
陰不足則先熱後寒。
往來寒熱有三證。
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幹姜湯。
○有表證而往來寒熱者。
用小柴胡也。
(正二十九) ○有裡證而往來寒熱者。
大柴胡也。
(正三十) ○已表或已下而往來寒熱者。
皆可用柴胡桂枝幹姜湯也(正三十二) ○仲景雲。
血弱氣盡。
腠理開。
邪氣因入與正氣分争。
往來寒熱。
休作有時。
小柴胡主之。
又雲。
傷寒五六日中風。
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默默不欲食。
心煩喜嘔。
或胸煩而不嘔。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脅下痞硬。
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
或不渴。
身有微熱。
或咳者。
小柴胡主之。
傷寒十餘日。
熱結在裡。
往來寒熱者。
大柴胡主之。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
複下之。
胸脅滿。
小便不利。
渴而不嘔。
頭汗出。
往來寒熱心煩。
柴胡桂枝幹姜湯也。
(五十九)問傷寒瘧狀 形證似瘧。
有太陽證。
有陽明證。
有婦人熱入血室證。
太陽證。
服桂枝湯。
(正方一)大汗出。
脈洪大者。
與桂枝湯如前法。
若形似瘧。
一日再發者。
汗出必解。
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正三)傷寒八九日如瘧狀。
熱多寒少。
其人不嘔。
清便欲自可。
日一二發者。
麻黃桂枝各半湯。
(太陽證形似瘧寒熱等者。
與桂枝二麻黃一湯。
熱多寒少者。
麻黃桂枝各半湯)(正方二) ○有陽明證。
病患煩熱。
汗出如瘧狀。
日晡發熱而脈浮虛者。
與桂枝湯脈實者。
宜承氣湯。
(正四二) ○婦人熱入血室。
其血必結。
故使如瘧狀。
小柴胡湯主之。
(正二十九) (六十)問汗之而寒熱者 太陰證發汗後。
根據前寒熱者。
須看脈如何。
若脈浮數。
或洪大。
則表證猶在。
當再表也。
如桂枝湯、(正方一)或桂枝二麻黃一(正方三)之類。
醫人為見已汗、或已下而發寒熱。
不敢再表。
誤矣。
蓋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