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關燈
小
中
大
謂五者惟清熱一法無忌,餘則犯四大忌,不可用也,今詳于後。
一曰忌溫補痢之為病由于濕熱蘊積,膠滞于腸胃中而發也。
宜清邪熱,導滞氣,行瘀血,其病即去。
若用參術等溫補之藥,則熱愈熱,氣愈滞,而血亦凝,久之正氣虛,邪氣盛,不可療矣。
此投溫補之禍為最烈也。
一曰忌大下痢因邪熱膠滞腸胃而成,與溝渠壅塞相似,惟用磨利疏通則愈。
若用承氣湯大下之,譬如欲清壅塞之渠,而注狂瀾之水,壅塞必不可去,無不岸崩堤塌矣。
治痢而大下之,膠滞必不可去,徒傷胃氣,損元氣而已。
正氣傷損,邪氣不可除,壯者猶可,弱者危矣。
一曰忌發汗痢者頭痛目眩,身發寒熱者,此非外感,乃因毒熏蒸自内達外,雖有表症,實非表邪也。
若發汗則正氣既耗,邪氣益肆。
且風劑燥熱愈助熱邪,表虛于外,邪熾于内、鮮不斃矣。
一曰忌分利利小便者,治水瀉之良法也。
以之治痢則大千矣。
痢因邪熱交滞,津液枯澀而成。
若用五苓等劑分利其水,則津液愈枯,而澀愈甚,遂至纏綿不己,則分利之為害也。
若清熱導滞,則痢自愈,而小便自清,又安用分利為哉。
下卷 山陰倪涵初治瘧奇效三方 瘧之為害,南人患之北人尤甚,弱者患之強者尤甚。
雖不緻遽傷大命,然不治則發無已時,治之不得其道,則惡邪内伏,正氣日虛,久而久之遂不可藥。
予所定三方甚為平易。
無奇絕不入常山、草果等劫劑,且不必分陽瘧陰瘧,一日、二日、三日及非時瘧。
人無老幼,病無久近,此三方不用加減,唯按次第服之,無不應手而愈也。
第一方廣陳皮(一錢)陳半夏(姜汁煮透,一錢)白茯苓(一錢)威靈仙(一錢)蒼術(米泔水浸一日,切,炒淨,八分)紫濃樸(姜汁拌炒,八分)柴胡(八分)青皮(六分)槟榔(六分)炙甘草(三分) 上咀片,如法炮制,加姜三片,井水、河水各一鐘,煎九分,饑時服,渣再煎服。
如頭痛加白芷一錢,此方平腸消痰,理氣除濕,有疏導開先之功。
受病輕者,二劑即愈,勿再藥可也。
若三劑後病勢雖減而不全愈,必用第二方,少則三劑,多則五劑而已。
第二方何首烏(生用三錢)廣陳皮(八分)柴胡(八分)白茯苓(八分)黃芩(八分)白術(炒,一錢)當歸(一錢)威靈仙(一錢)鼈甲(醋炙脆,研粉,二錢)知母(二錢)甘草(炙,三分) 上藥加姜三片,井水、河水各一鐘,煎八分,加無灰酒五分,再煎一滾,空心服。
二煎、三煎并服。
此方妙在補瀉互用,虛實得宜。
不用人參、黃。
屏雲常山、草果平平無奇卻有神效,即極弱之人纏□□□病,十劑後立有起色,立奏萬全。
所雲加減一二即不靈應者,正此方也。
第三方人參(一錢)黃(蜜炙,一錢二分)當歸(一錢二分)白術(炒,一錢)廣陳皮(八分)甘草(炙,三分)柴胡(八分)升麻(四分,或加何首烏二錢)知母(炒,一錢,或加青蒿子八分、麥芽一錢) 上藥加姜一片,棗一枚,水二鐘,煎八分,半饑時服,用三五劑元氣充實,永不發矣。
方雖有三,第二實為主方,既不刻削亦不峻補,功獨歸之其第三方,為有力者設貧家,安得有參,隻多服第二方可也。
下卷 秘傳治吐血神效方 好肉桂(五分)當歸(七分)桔梗(一錢)川郁金(八分)枳殼(七分)大黃(八分)濃樸(八分,姜汁炒)真紫蘇子(八分,炒研) 水一碗,煎六分,另加童便半盞,姜汁二茶匙,服二劑,又照後方服。
川貝母(一錢,去心)茯神(七分)赤芍藥(七分)益母草(三錢)山藥(四分)續斷(一錢)麥冬(一錢,去心)遠志(六分,去骨)丹參(七分) 此方出自秘傳已經萬試萬驗,其效如神,救人無數。
凡仁人君子見此方而能廣傳播者,積德甯有量哉!此二方不論男女,遠年近日,各種吐血,隻要現吐之日,先服前方兩劑,随服後方十劑,無不立時全愈,永不再發。
斷不可服一切寒涼之藥,如從前誤服涼藥,以緻寒血凝滞者,服完此十二劑之後,皆已陸續咳吐聲盡。
不必再服,自然全愈,或身體虛弱另服六味地黃丸一斤,每日清晨以淡鹽湯送下四五錢,或空咳不止,服健脾丸即愈。
下卷 洗眼仙方 山西太原李守雙目不明十九年,仙授神方。
用皮硝六錢,清水一茶杯,煎至七分,不論風火瞽目野土犯眼俱可洗,既得此方七年内洗好九十餘人,嗣大同府張遠騰之妻雙目不明,根據方洗之三月即明。
洗眼之日最忌蔥、韭、大蒜。
務要誠心淨手焚香,洗眼日期開後。
正月初五、二月初一、三月初三、四月初五、五月初五、六月初四、七月初二、八月初一、九月十一、十月十三、十一月初四、十二月初四,餘于二十年前即知此方之功效神奇,少年好眼用之,不但終身無疾,至老而目力一如童子。
一曰忌溫補痢之為病由于濕熱蘊積,膠滞于腸胃中而發也。
宜清邪熱,導滞氣,行瘀血,其病即去。
若用參術等溫補之藥,則熱愈熱,氣愈滞,而血亦凝,久之正氣虛,邪氣盛,不可療矣。
此投溫補之禍為最烈也。
一曰忌大下痢因邪熱膠滞腸胃而成,與溝渠壅塞相似,惟用磨利疏通則愈。
若用承氣湯大下之,譬如欲清壅塞之渠,而注狂瀾之水,壅塞必不可去,無不岸崩堤塌矣。
治痢而大下之,膠滞必不可去,徒傷胃氣,損元氣而已。
正氣傷損,邪氣不可除,壯者猶可,弱者危矣。
一曰忌發汗痢者頭痛目眩,身發寒熱者,此非外感,乃因毒熏蒸自内達外,雖有表症,實非表邪也。
若發汗則正氣既耗,邪氣益肆。
且風劑燥熱愈助熱邪,表虛于外,邪熾于内、鮮不斃矣。
一曰忌分利利小便者,治水瀉之良法也。
以之治痢則大千矣。
痢因邪熱交滞,津液枯澀而成。
若用五苓等劑分利其水,則津液愈枯,而澀愈甚,遂至纏綿不己,則分利之為害也。
若清熱導滞,則痢自愈,而小便自清,又安用分利為哉。
下卷 山陰倪涵初治瘧奇效三方 瘧之為害,南人患之北人尤甚,弱者患之強者尤甚。
雖不緻遽傷大命,然不治則發無已時,治之不得其道,則惡邪内伏,正氣日虛,久而久之遂不可藥。
予所定三方甚為平易。
無奇絕不入常山、草果等劫劑,且不必分陽瘧陰瘧,一日、二日、三日及非時瘧。
人無老幼,病無久近,此三方不用加減,唯按次第服之,無不應手而愈也。
第一方廣陳皮(一錢)陳半夏(姜汁煮透,一錢)白茯苓(一錢)威靈仙(一錢)蒼術(米泔水浸一日,切,炒淨,八分)紫濃樸(姜汁拌炒,八分)柴胡(八分)青皮(六分)槟榔(六分)炙甘草(三分) 上咀片,如法炮制,加姜三片,井水、河水各一鐘,煎九分,饑時服,渣再煎服。
如頭痛加白芷一錢,此方平腸消痰,理氣除濕,有疏導開先之功。
受病輕者,二劑即愈,勿再藥可也。
若三劑後病勢雖減而不全愈,必用第二方,少則三劑,多則五劑而已。
第二方何首烏(生用三錢)廣陳皮(八分)柴胡(八分)白茯苓(八分)黃芩(八分)白術(炒,一錢)當歸(一錢)威靈仙(一錢)鼈甲(醋炙脆,研粉,二錢)知母(二錢)甘草(炙,三分) 上藥加姜三片,井水、河水各一鐘,煎八分,加無灰酒五分,再煎一滾,空心服。
二煎、三煎并服。
此方妙在補瀉互用,虛實得宜。
不用人參、黃。
屏雲常山、草果平平無奇卻有神效,即極弱之人纏□□□病,十劑後立有起色,立奏萬全。
所雲加減一二即不靈應者,正此方也。
第三方人參(一錢)黃(蜜炙,一錢二分)當歸(一錢二分)白術(炒,一錢)廣陳皮(八分)甘草(炙,三分)柴胡(八分)升麻(四分,或加何首烏二錢)知母(炒,一錢,或加青蒿子八分、麥芽一錢) 上藥加姜一片,棗一枚,水二鐘,煎八分,半饑時服,用三五劑元氣充實,永不發矣。
方雖有三,第二實為主方,既不刻削亦不峻補,功獨歸之其第三方,為有力者設貧家,安得有參,隻多服第二方可也。
下卷 秘傳治吐血神效方 好肉桂(五分)當歸(七分)桔梗(一錢)川郁金(八分)枳殼(七分)大黃(八分)濃樸(八分,姜汁炒)真紫蘇子(八分,炒研) 水一碗,煎六分,另加童便半盞,姜汁二茶匙,服二劑,又照後方服。
川貝母(一錢,去心)茯神(七分)赤芍藥(七分)益母草(三錢)山藥(四分)續斷(一錢)麥冬(一錢,去心)遠志(六分,去骨)丹參(七分) 此方出自秘傳已經萬試萬驗,其效如神,救人無數。
凡仁人君子見此方而能廣傳播者,積德甯有量哉!此二方不論男女,遠年近日,各種吐血,隻要現吐之日,先服前方兩劑,随服後方十劑,無不立時全愈,永不再發。
斷不可服一切寒涼之藥,如從前誤服涼藥,以緻寒血凝滞者,服完此十二劑之後,皆已陸續咳吐聲盡。
不必再服,自然全愈,或身體虛弱另服六味地黃丸一斤,每日清晨以淡鹽湯送下四五錢,或空咳不止,服健脾丸即愈。
下卷 洗眼仙方 山西太原李守雙目不明十九年,仙授神方。
用皮硝六錢,清水一茶杯,煎至七分,不論風火瞽目野土犯眼俱可洗,既得此方七年内洗好九十餘人,嗣大同府張遠騰之妻雙目不明,根據方洗之三月即明。
洗眼之日最忌蔥、韭、大蒜。
務要誠心淨手焚香,洗眼日期開後。
正月初五、二月初一、三月初三、四月初五、五月初五、六月初四、七月初二、八月初一、九月十一、十月十三、十一月初四、十二月初四,餘于二十年前即知此方之功效神奇,少年好眼用之,不但終身無疾,至老而目力一如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