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腎髒虛寒内腎結硬,雖服補藥不入。
用羊腎子一對,杜仲長二寸闊一寸一片,同煮熟,空心食之,令内腎柔軟,然後服補藥。
《三十六黃方》雲∶有人走精,面目俱黃,多睡,舌紫甚,面裂,名走精黃病。
若爪甲黑者死。
用豉半兩,牛脂一兩,煎過,綿裹烙舌,去黑皮一重,濃煎豉湯飲之。
又雲∶房勞黃病,體重不眠,眼赤如朱,心下塊起若瘕,十死一生。
宜烙舌下,灸心、關元,二七壯,以婦人内衣燒灰酒服二錢。
《臨汀集要方》雲∶葉朝議親人,患血淋流下,便在盆内,凝如HT,久而有變如鼠形,但無足爾,百治不效。
一村醫用杜、牛膝根煎濃汁,日飲五服,名地髓湯。
雖未即愈,而血色漸淡,久乃複舊。
後十年病又作,服之又瘥。
江篁南雲∶休甯金舉人,常語人曰∶予常小腹甚痛,百藥不應。
一醫為灸關元十餘壯,次日莖中淫淫而癢,視之如蟲,出四五分,急用鐵鉗扯出,長五六寸,連日蟲出,如是痛不複作。
初甚驚恐,後則視以為常,皆用手扯,此亦偶中也。
仲景雲∶火力雖微,内攻有力,蟲為火力所逼,勢不能容,故從溺孔出也。
其人善飲,胃内膀胱不無濕熱,遇有留血瘀濁,則附行蒸郁為蟲矣,經雲∶濕熱生蟲有是理也。
《王逋肱蚓庵瑣語》雲∶新安程孝廉,名光禮,字奕先,奉呂祖甚虔,忽有黑氣入中,似覺婦女之陰相接,其精大洩,符藥不愈。
一日遇一道人,教其佩麝香可愈。
初佩不多未驗,後佩兩餘,其祟遂絕。
予友盛鶴江親聞奕先自述如此。
《東軒主人述異記》雲∶紹興周山吳公弼妻章氏,病痿十餘年,忽變淋漓,小便不通,卧床不起,醫藥罔效。
有老姨婆年八十餘,曰∶此症我曾見過,非藥可治,必産一石卵方愈。
衆皆不信,又年餘,至康熙三十七年五月,産一石卵,大如鵝蛋,光滑有細紋,以斧擊之,毫無所傷,其卵至今尚在,章氏前症霍然俱愈。
青林治一婦産後因子死,經斷不行者半年,一日小腹忽痛,陰戶内有物如石硬,塞之而痛不禁,衆醫莫識。
青林曰∶此石瘕病也。
用四物加桃仁、大黃、三棱、槟榔、元胡、附子、澤瀉、血竭,三劑而愈。
李東垣治一富者,前陰間嘗聞臊臭,又因連日飲酒,腹中不和,求東垣治之。
曰∶夫前陰者,足厥陰之脈絡,陰氣出其挺末,臭者心之所主,散入于五方為臭,入肝為臊臭,此其一也。
當于肝中瀉行間,是治其本,後于心經瀉少沖,以治其标。
如惡針,當用藥治之,治法當求其本。
連日飲酒,夫酒者氣味俱能生濕熱,合于下焦為邪,故經雲∶下焦如渎。
又雲∶在下因而竭之,酒者是濕熱之水,亦宜決前陰以去之,是合下焦二法治之,龍膽瀉肝湯是也。
呂滄洲治一人年五十餘,色蒼黑,素善飲,忽玉莖堅挺,莫能沾裳,不能屈腰作揖,常以竹篦為彎弓狀,攔于玉莖之前,但小溲後即欲飲酒,否則氣不相接,蓋濕熱流入厥陰經而然也,專治厥陰濕熱而愈。
一寵外家年三十餘,凡交合則覺陰中隐痛,甚則出血。
按其脈,兩尺沉滞而澀,用補血散寒之劑不愈。
因思藥與病對,服而不效,恐未适至其數也,偶檢《千金方》,用蛇床子散綿裹納其中,二次遂愈。
薛己治一産婦子宮曆大,二日方收,損落一片殊類豬肝,面黃體倦,飲食無味,内熱晡熱,自汗盜汗。
用十全大補湯二十餘劑,諸症悉除,仍複生育。
唐與正治吳巡檢,病不得溲,卧則少通,立則不能點滴,遍用通藥不效。
唐問其平日,自制黑錫丹常服,因悟曰∶此必結砂時,硫飛去,鉛不死,鉛入膀胱,卧則偏重,尤可溲,立則止塞水道,故不通。
取金液丹三百粒,分十服,瞿麥湯下,鉛得硫則化,水道自通。
孫東宿治都察院衷洪溪,發熱口渴,因解燥渴而過食冰浸瓜梨,遂成洩瀉,小水短少。
醫以胃苓湯加滑石、木通、車前,利之而瀉止,大便又因之結燥,艱澀不堪,乃用潤腸丸,複瀉不止。
又進以前通利之劑,瀉雖止,而小便不得流通直遂,臍下脹急,立起解之,則點滴不出,卧則流之不竭,以頻取夜壺,至通宵不得寐也。
治半年餘,而精神削,寝食廢。
孫至告其受病之源,探其脈兩寸短弱,關緩大,兩尺洪大,曰∶此餘暑未解,原素善飲,濕熱流于下部也。
先以益元散三錢,煎香茹湯進之,略無進步。
次早複診
用羊腎子一對,杜仲長二寸闊一寸一片,同煮熟,空心食之,令内腎柔軟,然後服補藥。
《三十六黃方》雲∶有人走精,面目俱黃,多睡,舌紫甚,面裂,名走精黃病。
若爪甲黑者死。
用豉半兩,牛脂一兩,煎過,綿裹烙舌,去黑皮一重,濃煎豉湯飲之。
又雲∶房勞黃病,體重不眠,眼赤如朱,心下塊起若瘕,十死一生。
宜烙舌下,灸心、關元,二七壯,以婦人内衣燒灰酒服二錢。
《臨汀集要方》雲∶葉朝議親人,患血淋流下,便在盆内,凝如HT,久而有變如鼠形,但無足爾,百治不效。
一村醫用杜、牛膝根煎濃汁,日飲五服,名地髓湯。
雖未即愈,而血色漸淡,久乃複舊。
後十年病又作,服之又瘥。
江篁南雲∶休甯金舉人,常語人曰∶予常小腹甚痛,百藥不應。
一醫為灸關元十餘壯,次日莖中淫淫而癢,視之如蟲,出四五分,急用鐵鉗扯出,長五六寸,連日蟲出,如是痛不複作。
初甚驚恐,後則視以為常,皆用手扯,此亦偶中也。
仲景雲∶火力雖微,内攻有力,蟲為火力所逼,勢不能容,故從溺孔出也。
其人善飲,胃内膀胱不無濕熱,遇有留血瘀濁,則附行蒸郁為蟲矣,經雲∶濕熱生蟲有是理也。
《王逋肱蚓庵瑣語》雲∶新安程孝廉,名光禮,字奕先,奉呂祖甚虔,忽有黑氣入中,似覺婦女之陰相接,其精大洩,符藥不愈。
一日遇一道人,教其佩麝香可愈。
初佩不多未驗,後佩兩餘,其祟遂絕。
予友盛鶴江親聞奕先自述如此。
《東軒主人述異記》雲∶紹興周山吳公弼妻章氏,病痿十餘年,忽變淋漓,小便不通,卧床不起,醫藥罔效。
有老姨婆年八十餘,曰∶此症我曾見過,非藥可治,必産一石卵方愈。
衆皆不信,又年餘,至康熙三十七年五月,産一石卵,大如鵝蛋,光滑有細紋,以斧擊之,毫無所傷,其卵至今尚在,章氏前症霍然俱愈。
青林治一婦産後因子死,經斷不行者半年,一日小腹忽痛,陰戶内有物如石硬,塞之而痛不禁,衆醫莫識。
青林曰∶此石瘕病也。
用四物加桃仁、大黃、三棱、槟榔、元胡、附子、澤瀉、血竭,三劑而愈。
李東垣治一富者,前陰間嘗聞臊臭,又因連日飲酒,腹中不和,求東垣治之。
曰∶夫前陰者,足厥陰之脈絡,陰氣出其挺末,臭者心之所主,散入于五方為臭,入肝為臊臭,此其一也。
當于肝中瀉行間,是治其本,後于心經瀉少沖,以治其标。
如惡針,當用藥治之,治法當求其本。
連日飲酒,夫酒者氣味俱能生濕熱,合于下焦為邪,故經雲∶下焦如渎。
又雲∶在下因而竭之,酒者是濕熱之水,亦宜決前陰以去之,是合下焦二法治之,龍膽瀉肝湯是也。
呂滄洲治一人年五十餘,色蒼黑,素善飲,忽玉莖堅挺,莫能沾裳,不能屈腰作揖,常以竹篦為彎弓狀,攔于玉莖之前,但小溲後即欲飲酒,否則氣不相接,蓋濕熱流入厥陰經而然也,專治厥陰濕熱而愈。
一寵外家年三十餘,凡交合則覺陰中隐痛,甚則出血。
按其脈,兩尺沉滞而澀,用補血散寒之劑不愈。
因思藥與病對,服而不效,恐未适至其數也,偶檢《千金方》,用蛇床子散綿裹納其中,二次遂愈。
薛己治一産婦子宮曆大,二日方收,損落一片殊類豬肝,面黃體倦,飲食無味,内熱晡熱,自汗盜汗。
用十全大補湯二十餘劑,諸症悉除,仍複生育。
唐與正治吳巡檢,病不得溲,卧則少通,立則不能點滴,遍用通藥不效。
唐問其平日,自制黑錫丹常服,因悟曰∶此必結砂時,硫飛去,鉛不死,鉛入膀胱,卧則偏重,尤可溲,立則止塞水道,故不通。
取金液丹三百粒,分十服,瞿麥湯下,鉛得硫則化,水道自通。
孫東宿治都察院衷洪溪,發熱口渴,因解燥渴而過食冰浸瓜梨,遂成洩瀉,小水短少。
醫以胃苓湯加滑石、木通、車前,利之而瀉止,大便又因之結燥,艱澀不堪,乃用潤腸丸,複瀉不止。
又進以前通利之劑,瀉雖止,而小便不得流通直遂,臍下脹急,立起解之,則點滴不出,卧則流之不竭,以頻取夜壺,至通宵不得寐也。
治半年餘,而精神削,寝食廢。
孫至告其受病之源,探其脈兩寸短弱,關緩大,兩尺洪大,曰∶此餘暑未解,原素善飲,濕熱流于下部也。
先以益元散三錢,煎香茹湯進之,略無進步。
次早複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