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食卻如無事人。
孫診其脈而寸短弱,左關大而有力,右關左尺俱滑,右尺沉微,據脈肺氣虛,肝木實,胃中有痰之症也。
用六君子湯,加丹參酒,連青皮,外與珍珠母丸及獨活湯,調理而安。
喻嘉言治熊仲纾之子,髫齡患一症,飲食如常,但脈細神呆,氣奪色夭。
仲纾曰∶此病何也?喻曰∶病名淹牒。
《左傳》所謂近女室晦,即是此病。
彼因近女,又遭室晦,又不可為,令郎受室晦之邪,而未近女,是可為也。
即以羚羊角、犀角、龍齒、虎骨、牡蛎、鹿角霜、人參、黃等藥合末,令以羊肉半斤,煎濃汁調末,少加牛黃丸,服旬日而安。
〔源按〕《左傳》晉侯求醫于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
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征為五聲,淫生六疾。
六氣者,陰陽風雨晦明也。
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内熱,惑蠱之疾。
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龔子才治一男子,忽低頭往暗處藏身,不言亦不答,以飲食俱背人竊食,人見之則食不下。
諸人以為中邪,用三牲祭之,其物經宿,乃妻食之亦如是,諸醫莫識。
龔雲∶必中鼠涎。
蓋鼠涎有大毒,用吳茱萸塞貓口,以貓涎自出,将涎水令夫婦服之悉愈。
康熙年間,予裡地藏庵有一僧,名鶴松。
忽一日藏身暗處,若見人或聞人語,即驚避。
每進飲食,必置之外室,窺視無人,然後出食之,如是數年。
适有方士視之曰∶病名鼠魂。
鼠竊食為貓所逼,因驚失其魂于食物間,食之乃得是症。
治以安神藥,外加貓涎和服而愈。
〔源按〕此症即中鼠涎,雲鼠魂者,士好名故耳。
有一人痞塞,不飲食,心中常有所歉。
愛處暗地,或倚門後,見人即避,似失志狀。
此為卑之病,以血不足故爾,人參養榮湯主之。
學士盧抱經為侍讀時,每寤心必驚惕,醫用安神補血之劑,數年不效。
時值乾隆戊寅,予至燕京,與公同寓。
初寓之日,公即問予曰∶此症何故使然?予視其脈,獨左關弦數。
予曰∶《内經》雲∶卧而驚者屬肝,卧則血歸于肝,今血不靜,血不歸肝,故驚悸于卧也。
《三因》用羌活勝濕湯,加柴胡,治卧而多驚悸,多魇溲者,為風寒在少陽厥陰也,非風藥行經不可。
今切肝脈弦數,此風熱内侵肝髒,正經所謂血不靜,血不歸肝故也。
當用加味逍遙散,涼血舒肝,更加防風以祛其風,使風散熱解,血自歸經矣。
公從之,服數劑而愈。
大生脈湯人參麥冬五味子天冬黃柏川歸牛膝紅花枸杞生地水煎服,有汁加黃。
平胃散蒼術(泔水浸,二錢)濃樸陳皮甘草(炙,各一錢) 姜棗煎。
桃仁散桃仁大黃樸硝(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 四味為末,先以醇醋二升半,銀石器内慢火煎,取一升五合,下大黃、桃仁、虻蟲等藥,不住手攪,良久出,丸如梧子大。
前一日不晚食,五更初溫酒吞下五丸。
清空膏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各七錢)川芎(五錢)甘草(炙,兩半) 為末,每服三錢,茶調如膏,白湯送下。
紫雪黃金(百兩)寒水石石膏滑石磁石(水煮,三斤,搗煎去滓入後藥)升麻玄參(各一斤)甘草(炙,半斤)羚羊角沉香木香(各五兩)犀角丁香(一兩,并搗锉入前藥汁中,煎去渣,入後藥)樸硝硝石(各二斤,提淨入前藥汁中,微火煎不住手将柳木攪;候汁欲凝再加入後二味)麝香(一兩,二錢,研入前藥拌勻) 合成退火氣冷,水調服,每一二錢。
溫膽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實竹茹姜棗煎。
導痰湯陳皮半夏南星赤苓枳實甘草水煎。
黃連解毒湯黃連(二錢)黃芩黃柏栀子(各一錢) 水煎熱服。
甘麥大棗湯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水六升煮三升,去渣分三服。
珍珠母丸珍珠母(另研末,五錢)當歸熟地(各一兩半)人參茯苓酸棗仁柏子仁犀角(各一兩)沉香龍齒蜜丸梧子大,辰砂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銀薄荷湯下,日午及夜服。
獨活湯獨活羌活前胡細辛半夏棗仁沙參茯苓甘草五味子(各等分) 每七錢,姜三片,烏梅一個,不拘時煎服。
青木香丸青木香補骨脂荜澄茄黑豆槟榔(飯裹煨) 為末,糊丸如豆,百沸湯下二十丸。
蘇合香丸白術青木香犀角香附朱砂(水飛)檀香诃梨勒(煨去皮)安息香(酒熬膏)沉香麝香丁香荜茇(各二兩)龍腦薰陸香(别研)蘇合香(各一兩) 上為末,細研藥勻,用安息香膏并蘇合香油和劑,丸如彈子大,以蠟椟固绯絹當心帶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清魂散澤蘭葉人參(各三分)川芎(五分)荊芥(一錢)炙甘草(三分) 為末,溫酒調下,更宜燒漆器淬醋炭于床前,使聞其氣。
人參養榮湯人參白術黃甘草陳皮桂心當歸(酒拌,各一錢)熟地五味子茯苓(各七分)遠志(五分)白芍錢半姜棗煎。
倒倉法黃牡牛肉(肥嫩者,二三十斤) 上牛肉須切碎洗淨,用長流水桑柴火煮爛,濾去渣,取淨汁,再入鍋中文武熬至琥珀色則成矣。
擇一靜室明快不通風者,令病患先一夜不食,坐其中,每飲一鐘,少時又飲,積數十鐘。
病在上者必吐,病在下者必利,病在中者吐而且利,視所出物可盡病根乃止。
吐利後必渴,不得與湯,其小便必長,取以飲之,名輪回酒,非惟止渴兼滌餘垢。
行後倦卧覺饑,先與米飯,次與稀粥,三日後方與濃粥、軟飯、菜羹調養半月一月,精神煥發,沉悉痊矣。
須戒色欲半年一年,戒牛肉數年。
四物湯(見頭門) 八物湯(見口門) 十全大補湯(見手足門) 八毒赤丸(見腹門) 六君子湯、牛黃丸(二方見目門)
孫診其脈而寸短弱,左關大而有力,右關左尺俱滑,右尺沉微,據脈肺氣虛,肝木實,胃中有痰之症也。
用六君子湯,加丹參酒,連青皮,外與珍珠母丸及獨活湯,調理而安。
喻嘉言治熊仲纾之子,髫齡患一症,飲食如常,但脈細神呆,氣奪色夭。
仲纾曰∶此病何也?喻曰∶病名淹牒。
《左傳》所謂近女室晦,即是此病。
彼因近女,又遭室晦,又不可為,令郎受室晦之邪,而未近女,是可為也。
即以羚羊角、犀角、龍齒、虎骨、牡蛎、鹿角霜、人參、黃等藥合末,令以羊肉半斤,煎濃汁調末,少加牛黃丸,服旬日而安。
〔源按〕《左傳》晉侯求醫于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
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征為五聲,淫生六疾。
六氣者,陰陽風雨晦明也。
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内熱,惑蠱之疾。
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龔子才治一男子,忽低頭往暗處藏身,不言亦不答,以飲食俱背人竊食,人見之則食不下。
諸人以為中邪,用三牲祭之,其物經宿,乃妻食之亦如是,諸醫莫識。
龔雲∶必中鼠涎。
蓋鼠涎有大毒,用吳茱萸塞貓口,以貓涎自出,将涎水令夫婦服之悉愈。
康熙年間,予裡地藏庵有一僧,名鶴松。
忽一日藏身暗處,若見人或聞人語,即驚避。
每進飲食,必置之外室,窺視無人,然後出食之,如是數年。
适有方士視之曰∶病名鼠魂。
鼠竊食為貓所逼,因驚失其魂于食物間,食之乃得是症。
治以安神藥,外加貓涎和服而愈。
〔源按〕此症即中鼠涎,雲鼠魂者,士好名故耳。
有一人痞塞,不飲食,心中常有所歉。
愛處暗地,或倚門後,見人即避,似失志狀。
此為卑之病,以血不足故爾,人參養榮湯主之。
學士盧抱經為侍讀時,每寤心必驚惕,醫用安神補血之劑,數年不效。
時值乾隆戊寅,予至燕京,與公同寓。
初寓之日,公即問予曰∶此症何故使然?予視其脈,獨左關弦數。
予曰∶《内經》雲∶卧而驚者屬肝,卧則血歸于肝,今血不靜,血不歸肝,故驚悸于卧也。
《三因》用羌活勝濕湯,加柴胡,治卧而多驚悸,多魇溲者,為風寒在少陽厥陰也,非風藥行經不可。
今切肝脈弦數,此風熱内侵肝髒,正經所謂血不靜,血不歸肝故也。
當用加味逍遙散,涼血舒肝,更加防風以祛其風,使風散熱解,血自歸經矣。
公從之,服數劑而愈。
大生脈湯人參麥冬五味子天冬黃柏川歸牛膝紅花枸杞生地水煎服,有汁加黃。
平胃散蒼術(泔水浸,二錢)濃樸陳皮甘草(炙,各一錢) 姜棗煎。
桃仁散桃仁大黃樸硝(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 四味為末,先以醇醋二升半,銀石器内慢火煎,取一升五合,下大黃、桃仁、虻蟲等藥,不住手攪,良久出,丸如梧子大。
前一日不晚食,五更初溫酒吞下五丸。
清空膏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各七錢)川芎(五錢)甘草(炙,兩半) 為末,每服三錢,茶調如膏,白湯送下。
紫雪黃金(百兩)寒水石石膏滑石磁石(水煮,三斤,搗煎去滓入後藥)升麻玄參(各一斤)甘草(炙,半斤)羚羊角沉香木香(各五兩)犀角丁香(一兩,并搗锉入前藥汁中,煎去渣,入後藥)樸硝硝石(各二斤,提淨入前藥汁中,微火煎不住手将柳木攪;候汁欲凝再加入後二味)麝香(一兩,二錢,研入前藥拌勻) 合成退火氣冷,水調服,每一二錢。
溫膽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實竹茹姜棗煎。
導痰湯陳皮半夏南星赤苓枳實甘草水煎。
黃連解毒湯黃連(二錢)黃芩黃柏栀子(各一錢) 水煎熱服。
甘麥大棗湯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水六升煮三升,去渣分三服。
珍珠母丸珍珠母(另研末,五錢)當歸熟地(各一兩半)人參茯苓酸棗仁柏子仁犀角(各一兩)沉香龍齒蜜丸梧子大,辰砂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銀薄荷湯下,日午及夜服。
獨活湯獨活羌活前胡細辛半夏棗仁沙參茯苓甘草五味子(各等分) 每七錢,姜三片,烏梅一個,不拘時煎服。
青木香丸青木香補骨脂荜澄茄黑豆槟榔(飯裹煨) 為末,糊丸如豆,百沸湯下二十丸。
蘇合香丸白術青木香犀角香附朱砂(水飛)檀香诃梨勒(煨去皮)安息香(酒熬膏)沉香麝香丁香荜茇(各二兩)龍腦薰陸香(别研)蘇合香(各一兩) 上為末,細研藥勻,用安息香膏并蘇合香油和劑,丸如彈子大,以蠟椟固绯絹當心帶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清魂散澤蘭葉人參(各三分)川芎(五分)荊芥(一錢)炙甘草(三分) 為末,溫酒調下,更宜燒漆器淬醋炭于床前,使聞其氣。
人參養榮湯人參白術黃甘草陳皮桂心當歸(酒拌,各一錢)熟地五味子茯苓(各七分)遠志(五分)白芍錢半姜棗煎。
倒倉法黃牡牛肉(肥嫩者,二三十斤) 上牛肉須切碎洗淨,用長流水桑柴火煮爛,濾去渣,取淨汁,再入鍋中文武熬至琥珀色則成矣。
擇一靜室明快不通風者,令病患先一夜不食,坐其中,每飲一鐘,少時又飲,積數十鐘。
病在上者必吐,病在下者必利,病在中者吐而且利,視所出物可盡病根乃止。
吐利後必渴,不得與湯,其小便必長,取以飲之,名輪回酒,非惟止渴兼滌餘垢。
行後倦卧覺饑,先與米飯,次與稀粥,三日後方與濃粥、軟飯、菜羹調養半月一月,精神煥發,沉悉痊矣。
須戒色欲半年一年,戒牛肉數年。
四物湯(見頭門) 八物湯(見口門) 十全大補湯(見手足門) 八毒赤丸(見腹門) 六君子湯、牛黃丸(二方見目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