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主,天令為客,此天令大寒,尚不能制其熱,何藥能及。

    《内經》雲∶主勝逆,客勝從,正以此也。

    設從君治療,徒勞而已。

    固辭而歸,後易醫與灸,數日而卒。

     薛己治四明屠壽卿,孟夏,當門齒如有所擊,痛不可忍。

    脈洪大而弦。

    薛曰∶洪弦相搏,欲發瘡毒也。

    先用清胃散加白芷、銀花、連翹,痛即止。

    至晚鼻上發一瘡,面腫黯痛,更用前藥加犀角十劑。

    腫至兩額,口出穢氣,脈益大,惡寒内熱,此毒熾血瘀,藥力不能驟敵。

    乃數砭患處與唇上,并刺口内赤肉,各出毒血,再服前藥至數劑而愈。

    若泥尻神不行砭刺,或全仗藥力,鮮不誤矣。

     吳江史生之内,每産後齒根皆動,必逾日乃止。

    複懷妊臨月,時薛偶至,言及此症,留十全大補湯二劑,令産後煎服,齒不複動矣。

     一婦年三十餘,忽不進食,日飲清茶、水果,三年餘矣。

    薛為脾氣郁結,用歸脾湯加吳茱萸四劑,遂飲食如常。

     若人脾胃虛而不飲食,當以四神丸治之。

     孫東宿治葉潤齋,年四十,心膈嘈雜,好啖肉,一日不能缺,缺即身浮力倦,神魂無措,必急得肉乃已,見則大嚼,及入腹,腹又大痛,痛極則吐酸水稠涎,然後定。

    稍定,又思肉啖也。

    其痛苦之态,叫喊之厲難狀,見之酸鼻。

    或有谕之曰∶與其好肉而受痛,孰若絕肉以無楚也。

    久病脾虛,肉入難化,故使作痛,此婦人女子且知之,汝丈夫獨不慎何哉?潤曰∶何吾豈不知絕肉之為愈也?蓋痛雖苦尚能熬,若嘈雜則遍身淫淫蘇蘇,左右無可奈何,手足無所把捉,頃刻不能自存,有近于死不能熬,急需食肉少蘇。

    吾豈縱口求痛哉?不得已也。

    孫診其脈,大小不等,觀其色,唇紅臉黃。

    孫曰∶據色脈,乃蟲症,非祟也。

    予能殛之,先與雄黃丸一服,不瘳。

    改用膩粉五分,使君子一錢,為末,用雞子打餅,五更空心飼之。

    辰刻下長蟲十條,内有二大者,長尺有咫,自首貫尾皆紅。

    下午又下小蟲百餘,自此再不喜肉,而嘈雜良愈。

     崇祯時,武林姚應鳳,有一人患左唇生一紅痣,别無他苦,姚視之曰∶此齒荩也,三年必死。

    其人怒不應。

    三年齒潰,詣求救,謝曰∶君天譴也,不能過期矣。

     當湖江希生内政,中年時,每食豬肉即身體戰栗,屢易不效。

    後因他病,服逍遙散數劑,舊患亦愈。

    汪時在燕京蔣相國家,予過之,言及此症,并問其故。

    予曰∶《素問》雲∶諸禁鼓栗,皆屬于火。

    症由食豬肉戰栗,此肝膽素有郁熱故也。

    因食發風動氣之味,徒引動其病,而不能力開其郁,故每食即發。

    逍遙散乃開郁散火之劑,所以偶服得愈。

     或問前症,每因食物動其内火,而何以内火動,即戰栗乎?予曰∶素注雲,火性就燥,内熱即甚,衛外之陽,皆湊入内,故外反鼓栗。

    此症因食物引動其火,至内火益熾,乃衛外之陽,以就火性之燥,皆湊入内,其重虛其外,故即戰栗。

    移時火伏氣靜,而衛陽複回,病愈如故。

     一婦不月,發熱嗽痰如墨,疏表轉甚。

    脈之而尺倍數。

    症由經水逆上,痰血相混。

    因火極似水,故色黑,而治表反劇。

    經雲∶人有兩死,而無兩生。

    蓋汗即血之液,病失血,後發其汗,血汗兩傷,此即兩死,無兩生也。

    茲當四物湯加知、柏、牛膝服四劑,經至而愈。

     乙酉春,有紹興楊石林雲漕白一人,忽患腹大痛,約二日許,糖粕悉從口出,醫無措劑。

    适有醫雲∶此陰陽錯亂,腎氣逆上,用茯苓五錢數服而愈。

    後又有患者,服之亦随愈。

     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栀子等分水煎服。

     抱龍丸膽星(一兩)天竺黃雄黃辰砂(二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煮甘草汁,丸彈子大,陰幹。

    每服一丸,氣喘有痰加枯礬。

     八物湯生地當歸(各三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五分)木香(五分)槟榔枯楝延胡索(各一錢) 水煎。

     茶調散瓜蒂茶葉為末,每服二錢,齑汁調服,取吐。

     舟車丸黑牽牛(四兩,炒)大黃(一兩,酒浸)甘遂(面裹煨)大戟(面裹煨)芫花(醋炒)青皮(炒)橘紅(各一兩)木香(五分)輕粉(一錢) 水丸。

     浚川丸黑牽牛(二兩)芒硝(一兩)郁李仁(一兩五錢)大黃(一兩)甘遂(五錢)輕粉(五分) 水丸姜湯下。

     清胃散升麻(五分)生地黃丹皮黃連當歸(各三分) 水煎服。

     逍遙散(此方加熟地名黑逍遙散) 柴胡薄荷當歸白芍陳皮甘草茯苓白術加姜煎。

     歸脾湯人參白術(土炒)茯神棗仁(炒)龍眼肉(各二錢)黃(炙,一錢五分)當歸遠志(各一錢)木香甘草(炙,五分) 姜棗煎。

     四神丸破故紙(四兩,酒浸、炒)五味子(一兩,炒)肉豆蔻(二兩,面裹炒)吳茱萸(一兩,鹽湯泡) 用大棗百枚,生姜八兩,切片同煮。

    棗爛去姜,取棗肉,搗丸每服二錢,鹽湯下。

     四物湯(見頭門) 十全大補湯(見手足門) 六君子湯(見目門) 卷之三 面 夏子益《奇疾方》雲∶有人患頭面生光,他人手若近之,如火熾者,此中蠱也。

    用蒜汁半兩,和酒服之,當吐出如蛇狀,乃止。

     又雲∶有人患眉毛動搖,目不能交睫,喚之不應,但能飲食,此亦中蠱而心迷也。

    方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