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朝廷對于醫者之醫方
名利者,絕技之師,天地生死,人人之具,古今中外,帝王驅遣群倫,培養人才,而轉移風俗之妙用也。
聖賢豪傑,或不為利動,而不能不為名動,唯恐不好名之說,不隻為三代以下言也。
孔子曰:忠信重祿,所以勸士,西漢經學之盛,班孟堅謂是利祿使然。
至于唐以詩賦盛,宋以理學經義盛,有明以迄國朝,皆以八股取士。
八股至今,至無用當也。
而當未廢之前,毋論智愚賢否,莫不竭盡畢生精力以入其中而卒之,以此稱神品,稱能品,号大家名家者不可勝數,以之緻大位,擁大富,膺懋賞殊榮者不知幾何。
當時未聞有八股學堂也,不過人自為學而已,雖有書院之名,每省不過數區,省外則無幾矣。
雖有院長之号,每月不過數課,課外不他問矣。
而何以八股之盛于斯也?所謂風會之所趨,而當王者貴也。
又實為富與貴之所驅,名與利之所使也,是可藉為醫醫之方也。
八股之外又有卷折,其八股,尤為無謂,而當時卷折人才之盛,亦幾與八股相埒,蓋非工此,雖八股入彀,仍不得與于狀元宰相之榮,于是天下士夫鹹相率而成此種人才。
各相慮而唯恐不及此種人才。
嗚呼,時亦未聞有卷折學堂也,而卷折人才之盛又如彼,要亦風會之所趨而當王者貴也。
又何莫非富與貴之所驅,名與利之所使哉?是更可為醫醫之方也。
朝廷醫官置太醫院,位僅三品,有差俸隻百金以外,而又囿于一部,不能流通轉用,以至老死,真所謂不甚愛惜之官也。
官猶如此,則所謂醫士醫生者,更無怪世人小道目之,賤工待之矣。
稍有聰明才力者,且不屑為,而謂賢智為之乎?雖有豪傑崛起代興,自成名流,而一代不過數人,當其盛名鼎鼎,曾不數聞一字之褒,及其既也,要亦不過列入方技傳中,如扁鵲、倉公、華佗、思邈而已。
最可怪者,聖如仲景,史漢并無一傳,尤令人索解不得。
當時八股卷折為富貴之階梯,群既趨于彼矣。
今日新學新政為終南之快捷方式,群又趨于此矣。
而謂辭尊居卑,辭富居貧,别有人才,其人才亦可想見,是皆所以緻醫之病也。
醫道較有用于八股卷折萬萬一,實按之則盡人知之矣,八股卷折早已可廢,醫道則雖終天地不可廢,乃以早可廢者而曾見其隆盛如彼,以萬不可廢者而轉任其腐敗若此。
不知醫者自存何心?對待于醫者又何心也?醫道殊有濟于新政新學亦萬萬,非切言之,則人莫或知也。
新政新學似欲以醫舊政舊學之病,非善醫之則雖終天地而仍無濟,乃新政新學今則并舉,而莫敢廢矣。
醫道之有濟于新政新學人,今乃猶是,廢莫能舉焉,不知醫者自有何說?對待于醫者又何說?朝廷之置醫官也,豈不以醫之為用衛生治疾已耳。
政治無與,焉不知醫之為道,必合格緻誠正修齊治平之事而一之,通天地人而貫之,然後可謂之醫。
所謂良醫良相,所謂國手,更所謂補天手者,非虛拟之詞,實當然之事,而固有之道也。
惜古今中外,醫者思想多不到此,學問向不由此,資格都不及此,遂緻對待于醫者,相習而忘之,相忽而輕之,一至于此。
醫不止于衛生治疾已也,即隻以為衛生治疾計,雖在常人,亦萬不宜苟且輕忽而托之于庸惡陋劣之手以嘗試。
況朝廷之莅天下也,将以治萬方之疾苦,使無一夫不被其澤,循至天地位而萬物育,所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聖躬偶然違和,即屬治于太醫,京師口号國子監之文章銮輿,衛之刀槍,太醫之藥方誠有概乎言之也,一有不效,則各直省督撫将軍應诏以進群醫,太醫群醫,吾皆聞之熟矣,知之稔矣,封疆大吏又皆非真知醫者,烏得有真是非?亦唯荷朝廷洪福,或借手以奏功,不可謂非一得之能,一時之幸,然而臨大敵則恐非真将軍矣。
王子安與
聖賢豪傑,或不為利動,而不能不為名動,唯恐不好名之說,不隻為三代以下言也。
孔子曰:忠信重祿,所以勸士,西漢經學之盛,班孟堅謂是利祿使然。
至于唐以詩賦盛,宋以理學經義盛,有明以迄國朝,皆以八股取士。
八股至今,至無用當也。
而當未廢之前,毋論智愚賢否,莫不竭盡畢生精力以入其中而卒之,以此稱神品,稱能品,号大家名家者不可勝數,以之緻大位,擁大富,膺懋賞殊榮者不知幾何。
當時未聞有八股學堂也,不過人自為學而已,雖有書院之名,每省不過數區,省外則無幾矣。
雖有院長之号,每月不過數課,課外不他問矣。
而何以八股之盛于斯也?所謂風會之所趨,而當王者貴也。
又實為富與貴之所驅,名與利之所使也,是可藉為醫醫之方也。
八股之外又有卷折,其八股,尤為無謂,而當時卷折人才之盛,亦幾與八股相埒,蓋非工此,雖八股入彀,仍不得與于狀元宰相之榮,于是天下士夫鹹相率而成此種人才。
各相慮而唯恐不及此種人才。
嗚呼,時亦未聞有卷折學堂也,而卷折人才之盛又如彼,要亦風會之所趨而當王者貴也。
又何莫非富與貴之所驅,名與利之所使哉?是更可為醫醫之方也。
朝廷醫官置太醫院,位僅三品,有差俸隻百金以外,而又囿于一部,不能流通轉用,以至老死,真所謂不甚愛惜之官也。
官猶如此,則所謂醫士醫生者,更無怪世人小道目之,賤工待之矣。
稍有聰明才力者,且不屑為,而謂賢智為之乎?雖有豪傑崛起代興,自成名流,而一代不過數人,當其盛名鼎鼎,曾不數聞一字之褒,及其既也,要亦不過列入方技傳中,如扁鵲、倉公、華佗、思邈而已。
最可怪者,聖如仲景,史漢并無一傳,尤令人索解不得。
當時八股卷折為富貴之階梯,群既趨于彼矣。
今日新學新政為終南之快捷方式,群又趨于此矣。
而謂辭尊居卑,辭富居貧,别有人才,其人才亦可想見,是皆所以緻醫之病也。
醫道較有用于八股卷折萬萬一,實按之則盡人知之矣,八股卷折早已可廢,醫道則雖終天地不可廢,乃以早可廢者而曾見其隆盛如彼,以萬不可廢者而轉任其腐敗若此。
不知醫者自存何心?對待于醫者又何心也?醫道殊有濟于新政新學亦萬萬,非切言之,則人莫或知也。
新政新學似欲以醫舊政舊學之病,非善醫之則雖終天地而仍無濟,乃新政新學今則并舉,而莫敢廢矣。
醫道之有濟于新政新學人,今乃猶是,廢莫能舉焉,不知醫者自有何說?對待于醫者又何說?朝廷之置醫官也,豈不以醫之為用衛生治疾已耳。
政治無與,焉不知醫之為道,必合格緻誠正修齊治平之事而一之,通天地人而貫之,然後可謂之醫。
所謂良醫良相,所謂國手,更所謂補天手者,非虛拟之詞,實當然之事,而固有之道也。
惜古今中外,醫者思想多不到此,學問向不由此,資格都不及此,遂緻對待于醫者,相習而忘之,相忽而輕之,一至于此。
醫不止于衛生治疾已也,即隻以為衛生治疾計,雖在常人,亦萬不宜苟且輕忽而托之于庸惡陋劣之手以嘗試。
況朝廷之莅天下也,将以治萬方之疾苦,使無一夫不被其澤,循至天地位而萬物育,所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聖躬偶然違和,即屬治于太醫,京師口号國子監之文章銮輿,衛之刀槍,太醫之藥方誠有概乎言之也,一有不效,則各直省督撫将軍應诏以進群醫,太醫群醫,吾皆聞之熟矣,知之稔矣,封疆大吏又皆非真知醫者,烏得有真是非?亦唯荷朝廷洪福,或借手以奏功,不可謂非一得之能,一時之幸,然而臨大敵則恐非真将軍矣。
王子安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