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紹興續添方〕
純陽真人養髒湯
治大人、小兒腸胃虛弱,冷熱不調,髒腑受寒,下痢赤白,或便膿血後重,臍腹痛,日夜無度,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全不思食,及治脫肛諸藥不效者,并皆治之。
人參當歸(去蘆)白術(焙,各六錢)肉豆蔻(面裹,煨,半兩)肉桂(去粗皮)甘核,一兩二錢)上件锉為粗末。
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老人、孕婦、小兒暴瀉,急宜服之,立愈。
忌酒、面、生冷、魚腥、油膩。
如髒腑滑洩夜起,久不瘥者,可加炮了附子三、四片,煎服。
此藥的有神效,不可具述(一本不用肉豆蔻)。
卷之六 〔紹興續添方〕 感應丸 治證并方見一切氣類。
卷之六 〔紹興續添方〕 大已寒丸 治證并方見傷寒類。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禦米湯 治久患痢疾,或赤或白,臍腹痛,裡急後墜,發歇無時,日夕無度,及下血不入食,并皆主之。
濃樸(去粗皮,炒,姜制,十兩)罂粟殼(蜜炙)白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五兩)上咀。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大淮棗三枚,烏梅一個,煎至一盞,去渣,空心,食前通口服。
如年老及七、八十歲,每服二大錢;小兒每服一錢半,依前法煎,更量兒歲加減。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地榆散 治腸胃氣虛,冷熱不調,洩瀉不止,或下鮮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膿血多白少,腹痛後重,遍數頻并,全不入食,并宜服之。
(又方見後。
)石榴皮蓮蓬(去莖)甘草(炒)罂粟殼(去瓤,蜜塗炙,各等分)上為細末。
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盞,通口服,不拘時候。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金粟湯 治丈夫、婦人、室女、小兒一切下痢,無問新久,冷熱不調,日夜無度,臍腹肢體困倦,小便閉澀,不思飲食,漸加羸瘦。
又治傷生冷,脾胃怯弱,飲食不消洩瀉不止,連月不瘥,并宜服之。
陳皮(去白,一兩一分)車前子(炒,四兩)幹姜(炮,二兩)甘草(炒)罂粟殼(去上為末。
每服二大錢,水一盞,棗一個,生姜二片,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熱服,或飯飲調下亦得。
忌生冷、油膩、魚腥、醬等。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育腸丸 治腸胃虛弱,内挾生冷,腹脹洩瀉,時時刺痛,裡急後重,下痢赤白,或變膿頻并,經久不瘥。
烏梅肉黃連(去須,各一分)诃子皮罂粟殼(去蓋、筋,蜜炙)肉豆蔻(包濕紙裹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食前飯飲下。
如小兒,作小丸,煎甘草姜湯下。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腸風黑散 治榮衛氣虛,風邪冷氣進襲髒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爆,或飲酒過度,緻使腸胃虛弱,糟粕不聚,大便鮮血,臍腹疼痛,裡急後重,或肛門脫出,或久便頻并,并皆療之。
敗棕(燒)木饅頭(燒)烏頭(去核)甘草(炙,各二兩)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空心溫服。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鬥門散 治八種毒痢,髒腑撮痛,膿血赤白,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并,兼治噤口惡痢重,大渴不止,酒痢髒毒,全不進食。
幹葛(去皮,半兩)地榆(去蘆)甘草(炙,各二兩)幹姜(炮)當歸(去蘆,各一兩)又方見後。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水煮木香丸 治一切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或髒腑滑洩,日夜無度,或積寒久冷不思飲食。
(又方見後)當歸(洗,去蘆)诃子(炮,去核)木香(不見火,各六兩)青皮(去白)甘草(赤上為細末。
煉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水八分盞,煎至六分,空心,食前溫服。
卷之六 〔淳新添方〕 大斷下丸 治髒腑停寒,腸胃虛弱,腹痛洩瀉,全不思食。
高良姜(去蘆)赤石脂(研)幹姜(炮)龍骨(研,各一兩半)肉豆蔻(面裹,煨)牡辛(去土、葉,上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五十丸,空心溫米飲下。
卷之六 〔淳新添方〕 狗頭骨丸 治久患下痢,臍腹痛,所下雜色,晝夜不止;或其人久虛,頻下腸垢,謂能治之。
赤石脂敗龜(燒存性)幹姜(各半兩)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去皮,各一兩)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米飲空心下。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水煮木香丸 治證與前水煮木香丸同。
陳皮(去白)甘草(炒)青皮(去白)木香(各一兩一分)白芍藥當歸(去蘆,各二黃色,八兩)上為細末,煉蜜丸,每一兩作六丸。
每服一丸,水一盞,煮至七分,和渣空心溫服,不拘時亦可。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大香連丸 治丈夫、婦人腸胃虛弱,冷熱不調,洩瀉煩渴,米谷不化,腹脹腸鳴,胸膈脹滿,或下痢膿血,裡急後重,夜起頻并,不思飲食,或小便不利,肢體怠惰,并宜服之。
黃連(去蘆、須,二十兩,用茱萸十兩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見火,四兩八上件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飯飲吞下。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戊己丸 治脾受濕氣,洩利不止,米谷遲化,臍腹刺痛。
小兒有疳氣下痢,亦能治之。
黃連(去須)吳茱萸(去梗,炒)白芍藥(各五兩)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濃煎米飲下,空心日三服。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痢聖散子 治丈夫、婦人遠年日近,赤白休息等痢。
(又方見後)當歸(去蘆)幹姜(炮,各二兩)黃柏皮(去粗皮)甘草()枳殼(去瓤)禦米(即上锉為粗散。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薤白二條,擘碎,同煎至八分,去渣,食前稍溫服老人、小兒加減服食。
忌生冷、油膩之物。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豆附丸 治丈夫、婦人腸胃虛弱,内受風冷,水谷不化,洩瀉注下,腹痛腸鳴,手足逆藥不效者,此藥主之。
肉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臍,各四兩)木香(不見火)幹姜(炮)肉桂上為細末,姜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用生姜湯吞下,粥飲亦得,空心,食前進。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溫中丸 治脾髒傷冷,宿食不消,霍亂吐瀉,心腹膨脹,攻刺疼痛。
良姜(去蘆)幹姜(炮)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五兩)上為細末,用醋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飲吞下,不拘時候。
又療丈夫小腸疝氣塊痛,炒茴香少許,細嚼,用鹽湯、鹽酒任下,日進二服。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肉豆蔻散 治脾胃氣虛,腹脅脹滿,水谷不消,髒腑滑瀉,腹内虛鳴,困倦少力,口苦舌幹,不思飲食,日漸瘦弱,并宜服之。
蒼術(米泔浸一宿,去皮,焙,八兩)茴香(炒)肉桂(去粗皮)川烏(炮,去皮、臍)蔻(面裹,煨)甘上為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二片,棗子一個,煎七分,溫服。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神應黑玉丹 治丈夫、婦人久新腸風痔,着床頭,痛不可忍者,服此藥不過三、四
人參當歸(去蘆)白術(焙,各六錢)肉豆蔻(面裹,煨,半兩)肉桂(去粗皮)甘核,一兩二錢)上件锉為粗末。
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老人、孕婦、小兒暴瀉,急宜服之,立愈。
忌酒、面、生冷、魚腥、油膩。
如髒腑滑洩夜起,久不瘥者,可加炮了附子三、四片,煎服。
此藥的有神效,不可具述(一本不用肉豆蔻)。
卷之六 〔紹興續添方〕 感應丸 治證并方見一切氣類。
卷之六 〔紹興續添方〕 大已寒丸 治證并方見傷寒類。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禦米湯 治久患痢疾,或赤或白,臍腹痛,裡急後墜,發歇無時,日夕無度,及下血不入食,并皆主之。
濃樸(去粗皮,炒,姜制,十兩)罂粟殼(蜜炙)白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五兩)上咀。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大淮棗三枚,烏梅一個,煎至一盞,去渣,空心,食前通口服。
如年老及七、八十歲,每服二大錢;小兒每服一錢半,依前法煎,更量兒歲加減。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地榆散 治腸胃氣虛,冷熱不調,洩瀉不止,或下鮮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膿血多白少,腹痛後重,遍數頻并,全不入食,并宜服之。
(又方見後。
)石榴皮蓮蓬(去莖)甘草(炒)罂粟殼(去瓤,蜜塗炙,各等分)上為細末。
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盞,通口服,不拘時候。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金粟湯 治丈夫、婦人、室女、小兒一切下痢,無問新久,冷熱不調,日夜無度,臍腹肢體困倦,小便閉澀,不思飲食,漸加羸瘦。
又治傷生冷,脾胃怯弱,飲食不消洩瀉不止,連月不瘥,并宜服之。
陳皮(去白,一兩一分)車前子(炒,四兩)幹姜(炮,二兩)甘草(炒)罂粟殼(去上為末。
每服二大錢,水一盞,棗一個,生姜二片,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熱服,或飯飲調下亦得。
忌生冷、油膩、魚腥、醬等。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育腸丸 治腸胃虛弱,内挾生冷,腹脹洩瀉,時時刺痛,裡急後重,下痢赤白,或變膿頻并,經久不瘥。
烏梅肉黃連(去須,各一分)诃子皮罂粟殼(去蓋、筋,蜜炙)肉豆蔻(包濕紙裹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食前飯飲下。
如小兒,作小丸,煎甘草姜湯下。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腸風黑散 治榮衛氣虛,風邪冷氣進襲髒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爆,或飲酒過度,緻使腸胃虛弱,糟粕不聚,大便鮮血,臍腹疼痛,裡急後重,或肛門脫出,或久便頻并,并皆療之。
敗棕(燒)木饅頭(燒)烏頭(去核)甘草(炙,各二兩)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空心溫服。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鬥門散 治八種毒痢,髒腑撮痛,膿血赤白,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并,兼治噤口惡痢重,大渴不止,酒痢髒毒,全不進食。
幹葛(去皮,半兩)地榆(去蘆)甘草(炙,各二兩)幹姜(炮)當歸(去蘆,各一兩)又方見後。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卷之六 〔寶慶新增方〕 水煮木香丸 治一切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或髒腑滑洩,日夜無度,或積寒久冷不思飲食。
(又方見後)當歸(洗,去蘆)诃子(炮,去核)木香(不見火,各六兩)青皮(去白)甘草(赤上為細末。
煉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水八分盞,煎至六分,空心,食前溫服。
卷之六 〔淳新添方〕 大斷下丸 治髒腑停寒,腸胃虛弱,腹痛洩瀉,全不思食。
高良姜(去蘆)赤石脂(研)幹姜(炮)龍骨(研,各一兩半)肉豆蔻(面裹,煨)牡辛(去土、葉,上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五十丸,空心溫米飲下。
卷之六 〔淳新添方〕 狗頭骨丸 治久患下痢,臍腹痛,所下雜色,晝夜不止;或其人久虛,頻下腸垢,謂能治之。
赤石脂敗龜(燒存性)幹姜(各半兩)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去皮,各一兩)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米飲空心下。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水煮木香丸 治證與前水煮木香丸同。
陳皮(去白)甘草(炒)青皮(去白)木香(各一兩一分)白芍藥當歸(去蘆,各二黃色,八兩)上為細末,煉蜜丸,每一兩作六丸。
每服一丸,水一盞,煮至七分,和渣空心溫服,不拘時亦可。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大香連丸 治丈夫、婦人腸胃虛弱,冷熱不調,洩瀉煩渴,米谷不化,腹脹腸鳴,胸膈脹滿,或下痢膿血,裡急後重,夜起頻并,不思飲食,或小便不利,肢體怠惰,并宜服之。
黃連(去蘆、須,二十兩,用茱萸十兩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見火,四兩八上件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飯飲吞下。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戊己丸 治脾受濕氣,洩利不止,米谷遲化,臍腹刺痛。
小兒有疳氣下痢,亦能治之。
黃連(去須)吳茱萸(去梗,炒)白芍藥(各五兩)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濃煎米飲下,空心日三服。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痢聖散子 治丈夫、婦人遠年日近,赤白休息等痢。
(又方見後)當歸(去蘆)幹姜(炮,各二兩)黃柏皮(去粗皮)甘草()枳殼(去瓤)禦米(即上锉為粗散。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薤白二條,擘碎,同煎至八分,去渣,食前稍溫服老人、小兒加減服食。
忌生冷、油膩之物。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豆附丸 治丈夫、婦人腸胃虛弱,内受風冷,水谷不化,洩瀉注下,腹痛腸鳴,手足逆藥不效者,此藥主之。
肉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臍,各四兩)木香(不見火)幹姜(炮)肉桂上為細末,姜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用生姜湯吞下,粥飲亦得,空心,食前進。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溫中丸 治脾髒傷冷,宿食不消,霍亂吐瀉,心腹膨脹,攻刺疼痛。
良姜(去蘆)幹姜(炮)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五兩)上為細末,用醋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飲吞下,不拘時候。
又療丈夫小腸疝氣塊痛,炒茴香少許,細嚼,用鹽湯、鹽酒任下,日進二服。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肉豆蔻散 治脾胃氣虛,腹脅脹滿,水谷不消,髒腑滑瀉,腹内虛鳴,困倦少力,口苦舌幹,不思飲食,日漸瘦弱,并宜服之。
蒼術(米泔浸一宿,去皮,焙,八兩)茴香(炒)肉桂(去粗皮)川烏(炮,去皮、臍)蔻(面裹,煨)甘上為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二片,棗子一個,煎七分,溫服。
卷之六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神應黑玉丹 治丈夫、婦人久新腸風痔,着床頭,痛不可忍者,服此藥不過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