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皮,炮)上為末,用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粟米飲下,食前服。
甚者可倍加丸數。
卷之六 治瀉痢 大溫脾丸 治脾胃虛弱,冷氣攻沖,飲食不化,心腹脹痛嘔吐吞酸,痞噎不通,腸鳴洩分,面黃肌瘦,食減嗜卧,并皆治之。
常服溫脾益胃,消谷進食。
如久虛痼冷,尤宜常服。
吳茱萸(湯七次,焙)大麥(炒)肉桂(去粗皮,各五兩)甘草(炙)桔梗人參三兩一錢)上為細末,煉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米飲亦得,日三服,空心食前。
卷之六 治瀉痢 黃連阿膠丸 治腸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赤白,狀如魚腦,裡急後重,臍腹疼痛,口不利。
阿膠(碎炒,一兩)黃連(去毛,三兩)茯苓(去皮,二兩)上黃連、茯苓同為細末,水調阿膠末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卷之六 治瀉痢 神效胡粉丸 治腸胃虛滑,下利無度,赤白相雜,臍腹痛,裡急後重,減食羸瘦,或宜服之。
胡粉烏賊魚骨阿膠(炒焦如珠子,各四十兩)白礬()龍骨(洗,各八十兩)密上為末,以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粟米飲空心下。
卷之六 治瀉痢 桃花丸 治腸胃虛弱,冷氣乘之,臍腹攪痛,下痢純白,或冷熱相搏,赤白相雜,腸滑夜無度。
赤石脂幹姜(炮,各等分)上為末,水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米飲送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卷之六 治瀉痢 靈砂丹 治髒腑怯弱,内有積滞,臍腹撮痛,下痢膿血,日夜無度,裡急後重,腸鳴腹不化,少氣困倦,不思飲食,或發寒熱,漸至羸瘦。
硝石(與砒一處細研,入磁罐子内,用鍛石蓋口,炭火燒半日,取出,去火毒)信州砒兩)乳香上件藥研,羅為末,用蒸餅二兩四錢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溫粟米飲下,未愈加丸數再服。
小兒可服一丸至二丸,随大小臨時增減服之。
卷之六 治瀉痢 不二丸 治大人、小兒一切瀉痢,無問冷熱赤白,連綿不瘥,愈而複發,腹中疼痛者,宜巴豆(去皮、心、膜,去油)杏仁(浸,去皮、尖,研,各七十個)黃蠟(一兩三錢)膠香鼈子(燒焦上合研勻,熔蠟和丸,如黃米大,每錢作一百二十丸。
每服一丸,小兒半丸。
水瀉,新汲水下。
赤痢,甘草湯下。
白痢,幹姜湯下。
赤白痢,甘草幹姜湯下。
并放冷臨卧服,忌熱物一、二時辰。
卷之六 治瀉痢 诃黎勒散 治脾胃虛弱,内挾冷氣,心、脅、臍、腹,脹滿刺痛,嘔吐惡心,飲食減少水谷不化,怠惰少力,漸向瘦弱。
青皮(去瓤)诃子皮(各四十兩)附子(炮,去皮、臍,十斤)肉桂(去粗皮,五斤)上為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同煎七分,食前溫服。
卷之六 治瀉痢 木香散 治脾胃虛弱,内挾風冷,洩瀉注下,水谷不化,臍下痛,腹中雷鳴,胸膈痞虛脹。
及積寒久利,腸滑不禁,肢體羸困,不進飲食。
丁香木香當歸(去蘆,洗,焙)肉豆蔻仁(炮)甘草(,各二十兩)附子(去皮皮(十五兩)上為末。
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二片,棗一個,同煎至六分,溫服,空心,食前。
卷之六 治瀉痢 神功丸 治三焦氣壅,心腹痞悶,六腑風熱,大便不通,腰腿疼痛,肩背重疼,頭昏面咽幹,心胸煩躁,睡卧不安,及治腳氣,并素有風人,大便結燥。
大麻仁(别搗如膏)人參(各二兩)诃黎勒皮大黃(錦紋者,面裹,煨,各四兩)上為細末,入麻仁搗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溫酒、米飲皆可服,食後,臨卧。
如大便不通,可倍丸數,以利為度。
卷之六 治瀉痢 麻仁丸 順三焦,和五髒,潤腸胃,除風氣。
治冷熱壅結,津液耗少,令人大便秘難,通。
若年高氣弱,及有風人,大便秘澀,尤宜服之。
枳殼(去瓤,麸炒)白槟榔(煨半生)菟絲子(酒浸,别末)山蓣防風(去叉、枝)皮,别研)上為細末,入别研藥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水下,臨卧服之。
卷之六 治瀉痢 脾約麻仁丸 治腸胃燥澀,津液耗少,大便堅硬,或秘不通,臍腹脹滿,腰背拘急,及燥。
又治小便利數,大便因硬而不渴者,謂之脾約,此藥主之。
濃樸(去粗皮,姜汁炒)芍藥枳實(麸炒,各半斤)大黃(蒸,焙,一斤)杏仁(去上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臨卧溫水下,以大便通利為度,未利再服 卷之六 治瀉痢 七聖丸 治風氣壅盛,痰熱結搏,頭目昏重,涕唾稠粘,心煩面赤,咽幹口燥,精神不不安,肩背拘急,胸膈痞悶,腹脅脹滿,腰滿重疼,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川芎肉桂(去粗皮)木香(生)羌活(去蘆)槟榔(生,各半兩)郁李仁(去皮)大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熟水下,食後,臨卧服。
岚瘴之地最宜服,更量髒腑虛實加減。
卷之六 治瀉痢 七宣丸 療風氣結聚,宿食不消,兼砂石、皮毛在腹中,及積年腰腳疼痛,冷如冰石,煩愦悶亂,頭旋暗倒,肩背重痛,心腹脹滿,胸膈閉塞,風毒腫氣,連及頭面,小便時澀,脾胃氣痞,不能飲食,腳氣轉筋,掣痛攣急,心神恍惚,眠卧不安等柴胡(去苗,洗)枳實()木香诃黎勒皮(各五兩)桃仁(去皮、尖,)甘草(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米飲下,食後臨卧服,稍增至四、五十丸,取宣利為度。
覺病勢退,服五補丸。
不問男女老少,并可服餌,量虛實加減。
卷之六 治瀉痢 七棗湯 治脾胃虛弱,内受寒氣,洩瀉注下,水谷不分,腹脅脹滿,臍腹痛,心下氣虛鳴,嘔吐惡心,胸膈痞悶,困倦少力,不思飲食。
茴香(去土,炒)川烏(炮,去皮、臍)縮砂(取仁,各八兩)濃樸(去粗皮,姜制,一上件為粗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大棗七個,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空心服。
卷之六 治瀉痢 胃風湯 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谷不化,洩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痛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并宜服之。
白術芎人參(去蘆)白芍藥當歸(去苗)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各等分)上為粗末。
每服二錢,以水一大盞,入粟米百餘粒,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空心,小兒量力減之。
卷之六 治瀉痢 半硫丸 除積冷,暖元髒,溫脾胃,進飲食。
治心腹一切癖冷氣,及年高風秘、冷秘并皆治之。
半夏(湯浸七次,焙幹,為細末)硫黃(明淨好者,研令極細,用柳木槌子殺過)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幹蒸餅末攪和勻,入臼内杵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溫酒或生姜湯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婦人醋湯下。
卷之六 治瀉痢 赤石脂散 治腸胃虛弱,水谷不化,洩瀉注下,腹中雷鳴,及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腸數頻多,脅肋虛滿,胸膈痞悶,肢體困倦,飲食減少。
赤石脂()甘草(,各五兩)縮砂仁(二十兩)肉豆蔻(面裹,煨熟,四十兩)上為末。
每服二錢,溫粟米飲調下,食前,空心服。
卷之六
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粟米飲下,食前服。
甚者可倍加丸數。
卷之六 治瀉痢 大溫脾丸 治脾胃虛弱,冷氣攻沖,飲食不化,心腹脹痛嘔吐吞酸,痞噎不通,腸鳴洩分,面黃肌瘦,食減嗜卧,并皆治之。
常服溫脾益胃,消谷進食。
如久虛痼冷,尤宜常服。
吳茱萸(湯七次,焙)大麥(炒)肉桂(去粗皮,各五兩)甘草(炙)桔梗人參三兩一錢)上為細末,煉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米飲亦得,日三服,空心食前。
卷之六 治瀉痢 黃連阿膠丸 治腸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赤白,狀如魚腦,裡急後重,臍腹疼痛,口不利。
阿膠(碎炒,一兩)黃連(去毛,三兩)茯苓(去皮,二兩)上黃連、茯苓同為細末,水調阿膠末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卷之六 治瀉痢 神效胡粉丸 治腸胃虛滑,下利無度,赤白相雜,臍腹痛,裡急後重,減食羸瘦,或宜服之。
胡粉烏賊魚骨阿膠(炒焦如珠子,各四十兩)白礬()龍骨(洗,各八十兩)密上為末,以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粟米飲空心下。
卷之六 治瀉痢 桃花丸 治腸胃虛弱,冷氣乘之,臍腹攪痛,下痢純白,或冷熱相搏,赤白相雜,腸滑夜無度。
赤石脂幹姜(炮,各等分)上為末,水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米飲送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卷之六 治瀉痢 靈砂丹 治髒腑怯弱,内有積滞,臍腹撮痛,下痢膿血,日夜無度,裡急後重,腸鳴腹不化,少氣困倦,不思飲食,或發寒熱,漸至羸瘦。
硝石(與砒一處細研,入磁罐子内,用鍛石蓋口,炭火燒半日,取出,去火毒)信州砒兩)乳香上件藥研,羅為末,用蒸餅二兩四錢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溫粟米飲下,未愈加丸數再服。
小兒可服一丸至二丸,随大小臨時增減服之。
卷之六 治瀉痢 不二丸 治大人、小兒一切瀉痢,無問冷熱赤白,連綿不瘥,愈而複發,腹中疼痛者,宜巴豆(去皮、心、膜,去油)杏仁(浸,去皮、尖,研,各七十個)黃蠟(一兩三錢)膠香鼈子(燒焦上合研勻,熔蠟和丸,如黃米大,每錢作一百二十丸。
每服一丸,小兒半丸。
水瀉,新汲水下。
赤痢,甘草湯下。
白痢,幹姜湯下。
赤白痢,甘草幹姜湯下。
并放冷臨卧服,忌熱物一、二時辰。
卷之六 治瀉痢 诃黎勒散 治脾胃虛弱,内挾冷氣,心、脅、臍、腹,脹滿刺痛,嘔吐惡心,飲食減少水谷不化,怠惰少力,漸向瘦弱。
青皮(去瓤)诃子皮(各四十兩)附子(炮,去皮、臍,十斤)肉桂(去粗皮,五斤)上為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同煎七分,食前溫服。
卷之六 治瀉痢 木香散 治脾胃虛弱,内挾風冷,洩瀉注下,水谷不化,臍下痛,腹中雷鳴,胸膈痞虛脹。
及積寒久利,腸滑不禁,肢體羸困,不進飲食。
丁香木香當歸(去蘆,洗,焙)肉豆蔻仁(炮)甘草(,各二十兩)附子(去皮皮(十五兩)上為末。
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二片,棗一個,同煎至六分,溫服,空心,食前。
卷之六 治瀉痢 神功丸 治三焦氣壅,心腹痞悶,六腑風熱,大便不通,腰腿疼痛,肩背重疼,頭昏面咽幹,心胸煩躁,睡卧不安,及治腳氣,并素有風人,大便結燥。
大麻仁(别搗如膏)人參(各二兩)诃黎勒皮大黃(錦紋者,面裹,煨,各四兩)上為細末,入麻仁搗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溫酒、米飲皆可服,食後,臨卧。
如大便不通,可倍丸數,以利為度。
卷之六 治瀉痢 麻仁丸 順三焦,和五髒,潤腸胃,除風氣。
治冷熱壅結,津液耗少,令人大便秘難,通。
若年高氣弱,及有風人,大便秘澀,尤宜服之。
枳殼(去瓤,麸炒)白槟榔(煨半生)菟絲子(酒浸,别末)山蓣防風(去叉、枝)皮,别研)上為細末,入别研藥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水下,臨卧服之。
卷之六 治瀉痢 脾約麻仁丸 治腸胃燥澀,津液耗少,大便堅硬,或秘不通,臍腹脹滿,腰背拘急,及燥。
又治小便利數,大便因硬而不渴者,謂之脾約,此藥主之。
濃樸(去粗皮,姜汁炒)芍藥枳實(麸炒,各半斤)大黃(蒸,焙,一斤)杏仁(去上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臨卧溫水下,以大便通利為度,未利再服 卷之六 治瀉痢 七聖丸 治風氣壅盛,痰熱結搏,頭目昏重,涕唾稠粘,心煩面赤,咽幹口燥,精神不不安,肩背拘急,胸膈痞悶,腹脅脹滿,腰滿重疼,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川芎肉桂(去粗皮)木香(生)羌活(去蘆)槟榔(生,各半兩)郁李仁(去皮)大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熟水下,食後,臨卧服。
岚瘴之地最宜服,更量髒腑虛實加減。
卷之六 治瀉痢 七宣丸 療風氣結聚,宿食不消,兼砂石、皮毛在腹中,及積年腰腳疼痛,冷如冰石,煩愦悶亂,頭旋暗倒,肩背重痛,心腹脹滿,胸膈閉塞,風毒腫氣,連及頭面,小便時澀,脾胃氣痞,不能飲食,腳氣轉筋,掣痛攣急,心神恍惚,眠卧不安等柴胡(去苗,洗)枳實()木香诃黎勒皮(各五兩)桃仁(去皮、尖,)甘草(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米飲下,食後臨卧服,稍增至四、五十丸,取宣利為度。
覺病勢退,服五補丸。
不問男女老少,并可服餌,量虛實加減。
卷之六 治瀉痢 七棗湯 治脾胃虛弱,内受寒氣,洩瀉注下,水谷不分,腹脅脹滿,臍腹痛,心下氣虛鳴,嘔吐惡心,胸膈痞悶,困倦少力,不思飲食。
茴香(去土,炒)川烏(炮,去皮、臍)縮砂(取仁,各八兩)濃樸(去粗皮,姜制,一上件為粗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大棗七個,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空心服。
卷之六 治瀉痢 胃風湯 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谷不化,洩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痛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并宜服之。
白術芎人參(去蘆)白芍藥當歸(去苗)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各等分)上為粗末。
每服二錢,以水一大盞,入粟米百餘粒,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空心,小兒量力減之。
卷之六 治瀉痢 半硫丸 除積冷,暖元髒,溫脾胃,進飲食。
治心腹一切癖冷氣,及年高風秘、冷秘并皆治之。
半夏(湯浸七次,焙幹,為細末)硫黃(明淨好者,研令極細,用柳木槌子殺過)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幹蒸餅末攪和勻,入臼内杵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溫酒或生姜湯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婦人醋湯下。
卷之六 治瀉痢 赤石脂散 治腸胃虛弱,水谷不化,洩瀉注下,腹中雷鳴,及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腸數頻多,脅肋虛滿,胸膈痞悶,肢體困倦,飲食減少。
赤石脂()甘草(,各五兩)縮砂仁(二十兩)肉豆蔻(面裹,煨熟,四十兩)上為末。
每服二錢,溫粟米飲調下,食前,空心服。
卷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