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治傷寒
(附中暑)
卷之二 治傷寒
人參敗毒散
治傷寒時氣,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嘔哕寒熱,并皆治之。
柴胡(去苗)甘草()桔梗人參(去蘆)芎茯苓(去皮)枳殼(去瓤,麸炒)上十味,各三十兩,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薄荷各少許,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時候,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
卷之二 治傷寒 小柴胡湯 治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頸項強急,胸滿脅痛,嘔哕煩渴,寒熱往來,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未解,或潮熱不除;及瘥後勞複,發熱疼痛;婦人煩熱;經血适斷,寒熱如瘧,發作有時;及産後傷風,頭痛煩熱,并宜服之。
半夏(湯洗七次,焙幹,二兩半)柴胡(去蘆,半斤)人參甘草(炙)黃芩(各三兩)上為粗末。
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
小兒分作二服,量大小加減。
卷之二 治傷寒 林檎散 治傷寒及時行疫疠,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腰背四肢拘急煩疼,面赤咽幹,嘔麻黃(去節)肉桂(去粗皮)蒼術(去皮)川大黃幹葛石膏山栀子(去皮,各一去皮、臍上為粗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林檎糁十數片,新者亦得,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不計時,相次再服。
衣被蓋覆,汗出為度。
卷之二 治傷寒 柴胡石膏散 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痛體疼,鼻塞咽幹,心胸如滿,寒熱往來,痰稠粘。
赤芍藥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幹葛(各五十兩)升麻(二十五兩)黃上為粗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豉十餘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熱服。
小兒分作三服,更量大小加減,不計時候。
卷之二 治傷寒 麻黃湯 治傷寒頭痛,發熱惡風,骨節疼痛,喘滿無汗。
麻黃(去節,三兩)甘草(炙,一兩)肉桂(去粗皮,二兩)杏仁(七十枚,去皮尖,上為粗末,入杏仁膏令勻。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以汗出為度若病自汗者,不可服。
不計時候。
卷之二 治傷寒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幹嘔發熱,咳嗽微喘。
又治溢飲,身體疼重,不得安卧;或因形寒飲冷,内傷肺經,咳嗽喘急,嘔吐涎沫,并宜服之。
幹姜(炮)細辛(去葉)麻黃(去節、根)肉桂(去粗皮)芍藥甘草(锉,炒,各三上将七味為粗末,入半夏令勻。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後。
卷之二 治傷寒 聖散子 治傷寒、時行疫疠、風溫、濕溫,一切不問陰陽兩感,表裡未辨,或外熱内寒外寒,頭項腰脊拘急疼痛,發熱惡寒,肢節疼重,嘔逆喘咳,鼻塞聲重;及食飲生胃脘,胸膈滿悶,腹脅脹痛,心下結痞,手足逆冷,腸鳴洩瀉,水谷不消,時自汗出,小便不利,并宜服之。
濃樸(去粗皮,姜汁炙)白術防風(去蘆頭)吳茱萸(湯洗七次)澤瀉附子(炮裂黃(去根、節)細辛(去苗)芍藥獨活(去蘆)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茯苓(去皮)柴胡(去蘆)枳殼(去瓤,麸炒,各半兩)甘草(炙,一兩)草豆蔻仁(十個,去皮)石菖蒲(半兩)上為粗散。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取一盞,去滓,熱服,不計時候,取遍身微汗即愈時氣不和,空腹飲之,以辟邪疫。
卷之二 治傷寒 五積散 調中順氣,除風冷,化痰飲。
治脾胃宿冷,腹脅脹痛,胸膈停痰,嘔逆惡心;寒,内傷生冷,心腹痞悶,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體怠惰,寒熱往來,飲食不進血氣不調,心腹撮痛,經候不調,或閉不通,并宜服之。
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當歸(去蘆)肉桂(去粗皮)芍藥半夏(湯洗術(米泔浸,粗皮,四兩)上除肉桂、枳殼二味别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為粗末,慢火炒令色轉,攤冷,次入桂、枳殼末令勻。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盞,去滓,稍熱服。
如冷氣奔沖,心、脅、臍、腹脹滿刺痛,反胃嘔吐,洩利清谷,及癖症瘕,膀胱小腸氣痛,即入煨生姜三片、鹽少許同煎;如傷寒時疫,頭痛體疼,惡風發熱,項背強痛,入蔥白三寸、豉七粒同煎;若但覺惡寒,或身不甚熱,肢體拘急,或手足厥冷,即入炒茱萸七粒、鹽少許同煎;如寒熱不調,咳嗽喘滿,入棗煎服;婦人難産,入醋一協議煎服之;并不拘時候。
卷之二 治傷寒 升麻葛根湯 治大人、小兒時氣溫疫,頭痛發熱,肢體煩疼;及瘡疹巳發及未發,疑二之。
升麻白芍藥甘草(炙,各十兩)葛根(十五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用水一盞半,煎取一中盞,去滓,稍熱服,不計時候,日二、三服,以病氣去,身清涼為度。
小兒量力服之。
卷之二 治傷寒 葛根解肌湯 治傷寒、溫病、時行寒疫,頭痛項強,發熱惡寒,肢體拘急,骨節煩疼,膈煩悶。
葛根(四兩)麻黃(去節,三兩)肉桂(去粗皮,一兩)甘草(炙)黃芩芍藥(各二上為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棗一枚剝破,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取汗出為度。
卷之二 治傷寒 金沸草散 治風化痰,除頭目昏痛,頸項強急,往來寒熱,肢體煩疼,胸膈滿悶,痰涎喘滿,涕唾稠粘,及治時行寒疫,壯熱惡風。
旋複花(去梗)麻黃(去節)前胡(去蘆,各三兩)荊芥穗(四兩)甘草(炒)半夏(上為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有寒邪則汗出,如風盛則解利。
卷之二 治傷寒 大柴胡湯 傷寒十餘日,邪氣結在裡,寒熱往來,大便秘澀,腹滿脹痛,語言谵妄,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繞臍刺痛,時發煩躁,及汗後如瘧,日晚發熱,有力者,可服。
枳實(去瓤,炒,半兩)柴胡(去蘆,半斤)大黃(二兩)半夏(湯洗七次,切,焙,上五味,為粗末,入半夏拌勻。
每服三大錢,以水一盞半,入生姜五片,棗一枚,煎至一中盞,濾去滓,溫服,食後、臨卧。
此藥治傷寒内熱裡實,若身體疼痛,是表證未解,不可服之。
卷之二 治傷寒 術附湯 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轉側,不嘔不渴,大便堅硬,小便自利。
及風虛甚者不知食味。
此藥暖肌補中,助陽氣,止自汗。
甘草(炒,二兩)白術(四兩)附子(炮,去皮、臍,薄切片,一兩半)上搗白術、甘草為粗末,入附子令勻。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五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
柴胡(去苗)甘草()桔梗人參(去蘆)芎茯苓(去皮)枳殼(去瓤,麸炒)上十味,各三十兩,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薄荷各少許,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時候,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
卷之二 治傷寒 小柴胡湯 治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頸項強急,胸滿脅痛,嘔哕煩渴,寒熱往來,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未解,或潮熱不除;及瘥後勞複,發熱疼痛;婦人煩熱;經血适斷,寒熱如瘧,發作有時;及産後傷風,頭痛煩熱,并宜服之。
半夏(湯洗七次,焙幹,二兩半)柴胡(去蘆,半斤)人參甘草(炙)黃芩(各三兩)上為粗末。
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
小兒分作二服,量大小加減。
卷之二 治傷寒 林檎散 治傷寒及時行疫疠,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腰背四肢拘急煩疼,面赤咽幹,嘔麻黃(去節)肉桂(去粗皮)蒼術(去皮)川大黃幹葛石膏山栀子(去皮,各一去皮、臍上為粗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林檎糁十數片,新者亦得,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不計時,相次再服。
衣被蓋覆,汗出為度。
卷之二 治傷寒 柴胡石膏散 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痛體疼,鼻塞咽幹,心胸如滿,寒熱往來,痰稠粘。
赤芍藥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幹葛(各五十兩)升麻(二十五兩)黃上為粗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豉十餘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熱服。
小兒分作三服,更量大小加減,不計時候。
卷之二 治傷寒 麻黃湯 治傷寒頭痛,發熱惡風,骨節疼痛,喘滿無汗。
麻黃(去節,三兩)甘草(炙,一兩)肉桂(去粗皮,二兩)杏仁(七十枚,去皮尖,上為粗末,入杏仁膏令勻。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以汗出為度若病自汗者,不可服。
不計時候。
卷之二 治傷寒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幹嘔發熱,咳嗽微喘。
又治溢飲,身體疼重,不得安卧;或因形寒飲冷,内傷肺經,咳嗽喘急,嘔吐涎沫,并宜服之。
幹姜(炮)細辛(去葉)麻黃(去節、根)肉桂(去粗皮)芍藥甘草(锉,炒,各三上将七味為粗末,入半夏令勻。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後。
卷之二 治傷寒 聖散子 治傷寒、時行疫疠、風溫、濕溫,一切不問陰陽兩感,表裡未辨,或外熱内寒外寒,頭項腰脊拘急疼痛,發熱惡寒,肢節疼重,嘔逆喘咳,鼻塞聲重;及食飲生胃脘,胸膈滿悶,腹脅脹痛,心下結痞,手足逆冷,腸鳴洩瀉,水谷不消,時自汗出,小便不利,并宜服之。
濃樸(去粗皮,姜汁炙)白術防風(去蘆頭)吳茱萸(湯洗七次)澤瀉附子(炮裂黃(去根、節)細辛(去苗)芍藥獨活(去蘆)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茯苓(去皮)柴胡(去蘆)枳殼(去瓤,麸炒,各半兩)甘草(炙,一兩)草豆蔻仁(十個,去皮)石菖蒲(半兩)上為粗散。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取一盞,去滓,熱服,不計時候,取遍身微汗即愈時氣不和,空腹飲之,以辟邪疫。
卷之二 治傷寒 五積散 調中順氣,除風冷,化痰飲。
治脾胃宿冷,腹脅脹痛,胸膈停痰,嘔逆惡心;寒,内傷生冷,心腹痞悶,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體怠惰,寒熱往來,飲食不進血氣不調,心腹撮痛,經候不調,或閉不通,并宜服之。
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當歸(去蘆)肉桂(去粗皮)芍藥半夏(湯洗術(米泔浸,粗皮,四兩)上除肉桂、枳殼二味别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為粗末,慢火炒令色轉,攤冷,次入桂、枳殼末令勻。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盞,去滓,稍熱服。
如冷氣奔沖,心、脅、臍、腹脹滿刺痛,反胃嘔吐,洩利清谷,及癖症瘕,膀胱小腸氣痛,即入煨生姜三片、鹽少許同煎;如傷寒時疫,頭痛體疼,惡風發熱,項背強痛,入蔥白三寸、豉七粒同煎;若但覺惡寒,或身不甚熱,肢體拘急,或手足厥冷,即入炒茱萸七粒、鹽少許同煎;如寒熱不調,咳嗽喘滿,入棗煎服;婦人難産,入醋一協議煎服之;并不拘時候。
卷之二 治傷寒 升麻葛根湯 治大人、小兒時氣溫疫,頭痛發熱,肢體煩疼;及瘡疹巳發及未發,疑二之。
升麻白芍藥甘草(炙,各十兩)葛根(十五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用水一盞半,煎取一中盞,去滓,稍熱服,不計時候,日二、三服,以病氣去,身清涼為度。
小兒量力服之。
卷之二 治傷寒 葛根解肌湯 治傷寒、溫病、時行寒疫,頭痛項強,發熱惡寒,肢體拘急,骨節煩疼,膈煩悶。
葛根(四兩)麻黃(去節,三兩)肉桂(去粗皮,一兩)甘草(炙)黃芩芍藥(各二上為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棗一枚剝破,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取汗出為度。
卷之二 治傷寒 金沸草散 治風化痰,除頭目昏痛,頸項強急,往來寒熱,肢體煩疼,胸膈滿悶,痰涎喘滿,涕唾稠粘,及治時行寒疫,壯熱惡風。
旋複花(去梗)麻黃(去節)前胡(去蘆,各三兩)荊芥穗(四兩)甘草(炒)半夏(上為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有寒邪則汗出,如風盛則解利。
卷之二 治傷寒 大柴胡湯 傷寒十餘日,邪氣結在裡,寒熱往來,大便秘澀,腹滿脹痛,語言谵妄,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繞臍刺痛,時發煩躁,及汗後如瘧,日晚發熱,有力者,可服。
枳實(去瓤,炒,半兩)柴胡(去蘆,半斤)大黃(二兩)半夏(湯洗七次,切,焙,上五味,為粗末,入半夏拌勻。
每服三大錢,以水一盞半,入生姜五片,棗一枚,煎至一中盞,濾去滓,溫服,食後、臨卧。
此藥治傷寒内熱裡實,若身體疼痛,是表證未解,不可服之。
卷之二 治傷寒 術附湯 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轉側,不嘔不渴,大便堅硬,小便自利。
及風虛甚者不知食味。
此藥暖肌補中,助陽氣,止自汗。
甘草(炒,二兩)白術(四兩)附子(炮,去皮、臍,薄切片,一兩半)上搗白術、甘草為粗末,入附子令勻。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五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