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撫芎(二兩)川芎(一兩)川烏(二兩)龍腦薄荷(一兩半)白芷甘草(各二兩)細上為細末。
每服一大錢,蔥白、茶清調下,薄荷湯亦得,不拘時。
卷之一 〔紹興續添方〕 四斤丸 治腎經不足,下攻腰腳,腿膝腫癢,不能屈伸,腳弱少力,不能踏地,腳心隐喘乏,筋脈拘攣,腰膝不利,應風寒濕痹,腳氣緩弱,并宜服之。
宣州木瓜(去瓤)牛膝(去蘆,锉)天麻(去蘆,細锉)苁蓉(洗淨,切,各焙幹,稱以上四味,如前修事了,用無灰酒五升浸,春秋各五日,夏三日,冬十日足,取出焙幹,再入附子(炮,去皮、臍)虎骨(塗酥炙,各二兩)上同為細末,用浸前藥酒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煎木瓜酒下,或鹽湯吞下亦得。
此藥常服,補虛除濕,大壯筋骨。
卷之一 〔紹興續添方〕 鐵彈丸 治猝暴中風,神志昏愦,牙關緊急,目睛直視,手足螈,口面斜,涎潮語骨痛,癱瘓偏枯,或麻木不仁,或瘙癢無常,應是風疾及打撲傷損,肢節疼痛皆治絡,活血脈。
乳香(另研)沒藥(另研,各一兩)川烏頭(炮,去皮、尖、臍,為末,一兩半)麝香上先将乳香、沒藥于陰涼處細研,次入麝香,次入藥末再研,滴水和藥,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薄荷酒磨化下,食後、臨卧服。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大聖一粒金丹 治男子、婦人急患中風,左癱右瘓,手足螈,口眼斜,涎潮語澀,頭風。
凡屬風疾悉皆療之。
大黑附子(炮,去皮、尖)大川烏頭(炮,去皮、尖)新羅白附子(炮,各二兩)白蒺藜(礬(枯,别研為衣)上前六味同為細末,後四味研停合和,用井花水一盞,研墨盡為度,将墨汁搜和,杵臼内搗五百下,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窨幹。
每服一粒,食後、臨卧,生姜自然汁磨化,入熱酒服,再以熱酒随意多少飲之,就無風暖處卧,衣蓋被覆,汗出即瘥。
病少者每粒分二服忌發風物,孕婦不可服。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乳香應痛丸 治一切風氣,左癱右瘓,口眼斜,半身不遂,語言謇澀,精神恍惚,痰拘攣,或遍身頑痹,走注疼痛,腳膝緩弱,行步艱難。
又治打撲傷損,瘀血不或行路勞傷,腳膝浮腫疼痛,或腎髒風毒,上攻,面腫耳鳴;下注,腳膝沉痛,攻注眼目,并皆療之。
龍骨(酒浸一宿,焙幹,研粉水飛三度,曬幹,四兩半)蜈蚣(六條,去尾針,以薄荷葉烏頭(炮,浸,去蘆)川六錢)木鼈仁(七上為細末,用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至七丸,冷酒吞下,或冷茶清下亦得,不計時候,忌諸熱物一時辰久。
此藥但臨睡服尤妙,忌濕、面、炙爆、脯、發熱、動風等物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省風湯 治猝急中風,口噤全不能言,口眼斜,筋脈攣急,抽攣疼痛,風盛痰實,旋頭目眩重,胸膈煩滿,左癱右瘓,手足麻痹,骨節煩疼,步履艱辛,恍惚不定,神應一切風證可預服之。
防風(去蘆)南星(生用,各四兩)半夏(白好者水浸洗,生用)黃芩(去粗皮)甘上咀,每服四大錢,用水二大盞,生姜十片,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追風散 治年深日近,偏正頭痛。
又治肝髒久虛,血氣衰弱,風毒之氣上攻頭痛,頭眩忪煩熱,百節酸疼,腦昏目痛,鼻塞聲重,項背拘急,皮膚瘙癢,面上遊風,狀若一切頭風。
兼治婦人血風攻注,頭目昏痛,并皆治之。
常服清頭目,利咽膈,消風涎。
(又方見後)川烏(炮,去皮、臍、尖)防風(去蘆、叉)川芎(洗)白僵蠶(去絲、嘴,微炒)荊蘆,洗,锉)全蠍炙,半兩)乳香(研)草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入好茶少許同調,食後及臨睡服。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乳香丸 治一切風疾,左癱右瘓,口眼斜,半身不遂,語言謇澀,精神恍惚,痰涎壅曳,筋脈拘攣;或遍身頑痹,走注疼痛,腳膝緩弱,行步艱辛。
又治打撲損傷,痛不可忍;或行路勞傷,腳膝浮腫疼痛;或腎髒風毒,上攻面腫耳鳴;下注,腳皆治之。
糯米(炒)川烏頭(炮,去皮、尖)五靈脂(去砂土,各二兩)乳香(研)白芷(锉)碎補(去毛)白附皮、臍,各五兩)上為細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至一十五丸,冷酒吞下,茶清亦得,不拘時。
忌熱物一時辰。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黑神丸 治男子、女人左癱右瘓,腳手頑麻,腰膝疼痛,走注四肢百節皆痛,并宜服之見後)熟幹地黃(淨洗)赤小豆(生)幹姜(炮)本(洗,去蘆)麻黃(锉,去節,湯去沫)川烏(炮,去草烏(炮,去皮、上為細末,以水煮面糊丸,如龍眼大。
每服一、二粒,細嚼,茶酒任下。
如婦人血風,腳手疼痛,打撲損傷,亦宜服之。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拒風丹 治一切風,尋常些小傷風,頭痛鼻塞,項強筋急,皆可服。
荜茇(半兩)防風(去蘆、叉、一兩半)川芎(四兩)細辛(洗,去葉、三錢半)天麻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
每服一粒,細嚼,荊芥湯或溫酒送下亦得,食後服之,立效。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急風散 治男子、婦人偏正頭痛,夾腦風,太陽穴痛,坐卧不安。
生川烏(炮,去皮、臍)辰砂(研飛,各二兩)生南星(洗,去皮,四兩)上為細末,每用酒調塗痛處。
兼治小兒傷風,鼻塞清涕,酒調塗囟門上,不可服之。
卷之一 〔淳新添方〕 三生飲 治猝中,昏不知人,口眼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
無問外感風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并宜服之。
兼治痰厥、氣厥,及氣虛眩暈,大有南星(生用,一兩)木香(一分)川烏(生,去皮)附子(生,去皮,各半兩)上咀。
每服半兩,水二大盞,姜十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卷之一 〔淳新添方〕 大醒風湯 治中風痰厥,涎潮昏暈,手足搐搦,半身不遂,及曆節痛風,筋脈攣急,并南星(生,八兩)防風(生,四兩)獨活(生)附子(生,去皮、臍)全蠍(微炒)甘上咀,每服四錢重,水二大盞,生姜二十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進二服。
卷之一 〔淳新添方〕 五痹湯 治風寒濕邪,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順,痹滞不仁,并皆片子姜黃(洗去灰土)羌活白術防己(各一兩)甘草(微炙,半兩)上咀。
每服四錢重,水一盞半,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
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卷之一 〔淳新添方〕 壽星丸 治心腹因驚,神不守舍,風涎潮作,手足抽掣,事多健忘,舉止失常,神情昏塞,并宜服之。
天南星(一斤,先用炭火三十斤,燒一地坑通紅,去炭,以酒五升傾坑内,候滲酒盡,下南星在坑内,以盆覆坑,周回用灰擁定,勿令走氣,次日取出為末)朱砂(别研,二兩)琥珀(别研,一兩)上研停,生姜汁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煎石菖蒲人參湯送下,食後,臨卧服。
卷之一 〔淳新添方〕 左經丸 治筋骨諸疾,手足不遂,不能行步運動,但不曾針灸傷筋脈者,四、五丸必效能通行榮衛,導經絡。
專治心、腎、肝三經,服後小便少淋澀,乃其驗也。
(木鼈子(去殼,别研)白膠香(研)五靈脂草烏頭(生,去皮、臍,各三兩半)當歸上後四味為末,與前二味和停,用黑豆去皮生杵粉一斤,醋煮為糊和藥,丸如雞頭大。
每服一丸,酒磨下。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活絡丹 治丈夫元髒氣虛,婦人脾血久冷,諸般風邪濕毒之氣,留滞經絡,流注腳手,或發赤腫,行步艱辛,腰腿沉重,腳心吊痛,及上沖腹脅膨脹,胸膈痞悶,不思悶亂,及一切痛風走注,渾身疼痛。
川烏(炮,去皮、臍)草烏(炮,去皮、臍)地龍(去土)天南星(炮,各六兩)乳香上為細末,入研藥和勻,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荊芥茶下亦得。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七生丸 治丈夫、婦人三十六種風,五般腰疼,打撲傷損,入骨疼痛,背膊拘急,手足注不定,筋脈攣縮,久患風疾,皆療之。
地龍(去土)五靈脂(去石)松脂(去木)荊芥(去枝、梗)川烏(炮,去皮、臍)天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至七丸,茶酒任下。
孕婦不可服。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川芎茶調散 (方見傷寒類)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乳香趁痛散 (方與虎骨散同)(一本雲:方與龍虎丹同。
)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黑龍丸 治一切中風頭疼。
白芷(锉)本(洗,各二兩)軟石膏(細研)川烏(去皮、尖,烏豆蒸三次)南星(上為細末,煉蜜杵,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薄荷湯嚼下。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驚氣丸 治驚憂積氣,心受風邪,發作牙關緊急,涎潮昏塞,醒則精神若癡,大宜服之紫蘇子(炒,一兩)橘紅南木香附子(生,去皮、臍)麻黃(去根,節)花蛇(酒苗,各半兩上為末,入研腦、麝少許,同研極停,煉蜜杵,丸如龍眼大。
每服一粒,用金銀薄荷湯化下,溫酒亦得。
(此方,戊申年軍中一人犯法,褫衣将受刃,得釋,神失如癡,與一粒服訖而寐,及覺,疾已失。
江東提轄張載陽妻避寇,失心數年,受此方,不終劑而愈。
又,巡檢黃彥妻狂厥逾年,授此方去附子加鐵粉,不終劑而愈。
鐵粉,化痰、鎮心、抑肝邪,若多恚怒,肝邪大盛,鐵粉能制伏之。
《素問)言:“陽厥狂怒,治以鐵粉”,金克木之意也。
)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乳香宣經丸 治體虛為風、濕、寒、暑進襲,四氣相搏,半身不遂,手足頑麻,骨節煩惡寒發熱,漸成腳氣;肝腎不足,四肢攣急,遍身攻注;或閃肭打撲,内傷婦人經脈不調。
常服活血止痛,補虛,壯筋骨。
川楝子(锉,炒)牽
每服一大錢,蔥白、茶清調下,薄荷湯亦得,不拘時。
卷之一 〔紹興續添方〕 四斤丸 治腎經不足,下攻腰腳,腿膝腫癢,不能屈伸,腳弱少力,不能踏地,腳心隐喘乏,筋脈拘攣,腰膝不利,應風寒濕痹,腳氣緩弱,并宜服之。
宣州木瓜(去瓤)牛膝(去蘆,锉)天麻(去蘆,細锉)苁蓉(洗淨,切,各焙幹,稱以上四味,如前修事了,用無灰酒五升浸,春秋各五日,夏三日,冬十日足,取出焙幹,再入附子(炮,去皮、臍)虎骨(塗酥炙,各二兩)上同為細末,用浸前藥酒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煎木瓜酒下,或鹽湯吞下亦得。
此藥常服,補虛除濕,大壯筋骨。
卷之一 〔紹興續添方〕 鐵彈丸 治猝暴中風,神志昏愦,牙關緊急,目睛直視,手足螈,口面斜,涎潮語骨痛,癱瘓偏枯,或麻木不仁,或瘙癢無常,應是風疾及打撲傷損,肢節疼痛皆治絡,活血脈。
乳香(另研)沒藥(另研,各一兩)川烏頭(炮,去皮、尖、臍,為末,一兩半)麝香上先将乳香、沒藥于陰涼處細研,次入麝香,次入藥末再研,滴水和藥,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薄荷酒磨化下,食後、臨卧服。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大聖一粒金丹 治男子、婦人急患中風,左癱右瘓,手足螈,口眼斜,涎潮語澀,頭風。
凡屬風疾悉皆療之。
大黑附子(炮,去皮、尖)大川烏頭(炮,去皮、尖)新羅白附子(炮,各二兩)白蒺藜(礬(枯,别研為衣)上前六味同為細末,後四味研停合和,用井花水一盞,研墨盡為度,将墨汁搜和,杵臼内搗五百下,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窨幹。
每服一粒,食後、臨卧,生姜自然汁磨化,入熱酒服,再以熱酒随意多少飲之,就無風暖處卧,衣蓋被覆,汗出即瘥。
病少者每粒分二服忌發風物,孕婦不可服。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乳香應痛丸 治一切風氣,左癱右瘓,口眼斜,半身不遂,語言謇澀,精神恍惚,痰拘攣,或遍身頑痹,走注疼痛,腳膝緩弱,行步艱難。
又治打撲傷損,瘀血不或行路勞傷,腳膝浮腫疼痛,或腎髒風毒,上攻,面腫耳鳴;下注,腳膝沉痛,攻注眼目,并皆療之。
龍骨(酒浸一宿,焙幹,研粉水飛三度,曬幹,四兩半)蜈蚣(六條,去尾針,以薄荷葉烏頭(炮,浸,去蘆)川六錢)木鼈仁(七上為細末,用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至七丸,冷酒吞下,或冷茶清下亦得,不計時候,忌諸熱物一時辰久。
此藥但臨睡服尤妙,忌濕、面、炙爆、脯、發熱、動風等物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省風湯 治猝急中風,口噤全不能言,口眼斜,筋脈攣急,抽攣疼痛,風盛痰實,旋頭目眩重,胸膈煩滿,左癱右瘓,手足麻痹,骨節煩疼,步履艱辛,恍惚不定,神應一切風證可預服之。
防風(去蘆)南星(生用,各四兩)半夏(白好者水浸洗,生用)黃芩(去粗皮)甘上咀,每服四大錢,用水二大盞,生姜十片,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追風散 治年深日近,偏正頭痛。
又治肝髒久虛,血氣衰弱,風毒之氣上攻頭痛,頭眩忪煩熱,百節酸疼,腦昏目痛,鼻塞聲重,項背拘急,皮膚瘙癢,面上遊風,狀若一切頭風。
兼治婦人血風攻注,頭目昏痛,并皆治之。
常服清頭目,利咽膈,消風涎。
(又方見後)川烏(炮,去皮、臍、尖)防風(去蘆、叉)川芎(洗)白僵蠶(去絲、嘴,微炒)荊蘆,洗,锉)全蠍炙,半兩)乳香(研)草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入好茶少許同調,食後及臨睡服。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乳香丸 治一切風疾,左癱右瘓,口眼斜,半身不遂,語言謇澀,精神恍惚,痰涎壅曳,筋脈拘攣;或遍身頑痹,走注疼痛,腳膝緩弱,行步艱辛。
又治打撲損傷,痛不可忍;或行路勞傷,腳膝浮腫疼痛;或腎髒風毒,上攻面腫耳鳴;下注,腳皆治之。
糯米(炒)川烏頭(炮,去皮、尖)五靈脂(去砂土,各二兩)乳香(研)白芷(锉)碎補(去毛)白附皮、臍,各五兩)上為細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至一十五丸,冷酒吞下,茶清亦得,不拘時。
忌熱物一時辰。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黑神丸 治男子、女人左癱右瘓,腳手頑麻,腰膝疼痛,走注四肢百節皆痛,并宜服之見後)熟幹地黃(淨洗)赤小豆(生)幹姜(炮)本(洗,去蘆)麻黃(锉,去節,湯去沫)川烏(炮,去草烏(炮,去皮、上為細末,以水煮面糊丸,如龍眼大。
每服一、二粒,細嚼,茶酒任下。
如婦人血風,腳手疼痛,打撲損傷,亦宜服之。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拒風丹 治一切風,尋常些小傷風,頭痛鼻塞,項強筋急,皆可服。
荜茇(半兩)防風(去蘆、叉、一兩半)川芎(四兩)細辛(洗,去葉、三錢半)天麻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
每服一粒,細嚼,荊芥湯或溫酒送下亦得,食後服之,立效。
卷之一 〔寶慶新增方〕 急風散 治男子、婦人偏正頭痛,夾腦風,太陽穴痛,坐卧不安。
生川烏(炮,去皮、臍)辰砂(研飛,各二兩)生南星(洗,去皮,四兩)上為細末,每用酒調塗痛處。
兼治小兒傷風,鼻塞清涕,酒調塗囟門上,不可服之。
卷之一 〔淳新添方〕 三生飲 治猝中,昏不知人,口眼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
無問外感風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并宜服之。
兼治痰厥、氣厥,及氣虛眩暈,大有南星(生用,一兩)木香(一分)川烏(生,去皮)附子(生,去皮,各半兩)上咀。
每服半兩,水二大盞,姜十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卷之一 〔淳新添方〕 大醒風湯 治中風痰厥,涎潮昏暈,手足搐搦,半身不遂,及曆節痛風,筋脈攣急,并南星(生,八兩)防風(生,四兩)獨活(生)附子(生,去皮、臍)全蠍(微炒)甘上咀,每服四錢重,水二大盞,生姜二十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進二服。
卷之一 〔淳新添方〕 五痹湯 治風寒濕邪,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順,痹滞不仁,并皆片子姜黃(洗去灰土)羌活白術防己(各一兩)甘草(微炙,半兩)上咀。
每服四錢重,水一盞半,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
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卷之一 〔淳新添方〕 壽星丸 治心腹因驚,神不守舍,風涎潮作,手足抽掣,事多健忘,舉止失常,神情昏塞,并宜服之。
天南星(一斤,先用炭火三十斤,燒一地坑通紅,去炭,以酒五升傾坑内,候滲酒盡,下南星在坑内,以盆覆坑,周回用灰擁定,勿令走氣,次日取出為末)朱砂(别研,二兩)琥珀(别研,一兩)上研停,生姜汁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煎石菖蒲人參湯送下,食後,臨卧服。
卷之一 〔淳新添方〕 左經丸 治筋骨諸疾,手足不遂,不能行步運動,但不曾針灸傷筋脈者,四、五丸必效能通行榮衛,導經絡。
專治心、腎、肝三經,服後小便少淋澀,乃其驗也。
(木鼈子(去殼,别研)白膠香(研)五靈脂草烏頭(生,去皮、臍,各三兩半)當歸上後四味為末,與前二味和停,用黑豆去皮生杵粉一斤,醋煮為糊和藥,丸如雞頭大。
每服一丸,酒磨下。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活絡丹 治丈夫元髒氣虛,婦人脾血久冷,諸般風邪濕毒之氣,留滞經絡,流注腳手,或發赤腫,行步艱辛,腰腿沉重,腳心吊痛,及上沖腹脅膨脹,胸膈痞悶,不思悶亂,及一切痛風走注,渾身疼痛。
川烏(炮,去皮、臍)草烏(炮,去皮、臍)地龍(去土)天南星(炮,各六兩)乳香上為細末,入研藥和勻,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荊芥茶下亦得。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七生丸 治丈夫、婦人三十六種風,五般腰疼,打撲傷損,入骨疼痛,背膊拘急,手足注不定,筋脈攣縮,久患風疾,皆療之。
地龍(去土)五靈脂(去石)松脂(去木)荊芥(去枝、梗)川烏(炮,去皮、臍)天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至七丸,茶酒任下。
孕婦不可服。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川芎茶調散 (方見傷寒類)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乳香趁痛散 (方與虎骨散同)(一本雲:方與龍虎丹同。
)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黑龍丸 治一切中風頭疼。
白芷(锉)本(洗,各二兩)軟石膏(細研)川烏(去皮、尖,烏豆蒸三次)南星(上為細末,煉蜜杵,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薄荷湯嚼下。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驚氣丸 治驚憂積氣,心受風邪,發作牙關緊急,涎潮昏塞,醒則精神若癡,大宜服之紫蘇子(炒,一兩)橘紅南木香附子(生,去皮、臍)麻黃(去根,節)花蛇(酒苗,各半兩上為末,入研腦、麝少許,同研極停,煉蜜杵,丸如龍眼大。
每服一粒,用金銀薄荷湯化下,溫酒亦得。
(此方,戊申年軍中一人犯法,褫衣将受刃,得釋,神失如癡,與一粒服訖而寐,及覺,疾已失。
江東提轄張載陽妻避寇,失心數年,受此方,不終劑而愈。
又,巡檢黃彥妻狂厥逾年,授此方去附子加鐵粉,不終劑而愈。
鐵粉,化痰、鎮心、抑肝邪,若多恚怒,肝邪大盛,鐵粉能制伏之。
《素問)言:“陽厥狂怒,治以鐵粉”,金克木之意也。
) 卷之一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乳香宣經丸 治體虛為風、濕、寒、暑進襲,四氣相搏,半身不遂,手足頑麻,骨節煩惡寒發熱,漸成腳氣;肝腎不足,四肢攣急,遍身攻注;或閃肭打撲,内傷婦人經脈不調。
常服活血止痛,補虛,壯筋骨。
川楝子(锉,炒)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