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回 僧道較藝梅花莊 英雄暗探白蓮寺(六)
關燈
小
中
大
第6回 僧道較藝梅花莊 英雄暗探白蓮寺(六)
閑文少叙,單言勝爺回到镖局子,再派人四外找尋由火燒紅棚時所出去的二十七撥人,有未回來的,俱都派人去尋找。
勝爺在镖局子之中,對道爺說道:“這場官司要打赢了,也不枉我行俠作義這一輩子。
”道爺安慰勝爺:“不要急躁,且候王大人訪查明白了,定有辦法。
”勝爺于是專候傳案。
這日忽然镖局子門外一陣大亂,門房之人進來禀報:“勝老達官爺,大事不好了!江甯府的守備李大老爺、院衙門王千總老爺、江甯府的三班都頭、江甯縣的三班都頭,現在镖局外,言說有要緊的公事,要見您老人家。
”勝爺飄銀髯,心中暗想:“這必是杭州府走了人情啦,我的官司輸了。
”遂說道:“我這就迎請衆位老爺。
”勝爺遂同着黃三太等出來迎接,走到镖局子大門外,觀看兩位武職官顔色更變,守備千總每人拉着勝爺一隻手,叫道:“老義士!現在江蘇省的七十多員官一概全都擔了處分。
”勝爺說道:“莫非我之官司輸了嗎?”二位武官說:“你的官司還莫有一定呢。
”勝爺說:“請二位大老爺客廳談話吧,此處不是講話之所。
”二位武官遂同着勝爺進镖局子客廳,彼此落座。
勝爺說道:“請二位大老爺明言賜教。
”王千總、李守備二人說道:“這場事太新鮮啦,昨夜晚三更将過,院衙門内刀殺二命,管家二老爺被殺,護印的童子被殺,盜去九頭獅子烈火印。
在印所的牆上題了八句詩。
”說着取出公事,打開了給勝爺觀看。
勝爺一看,卻是一張黃表紙,寫的不甚好,但看上面寫的是:“民子鬥膽拜天顔,叩禀大人虎駕前。
皆因勝英實萬惡,苦害黎民真可憐。
憤氣來到院署内,攜印先歸九龍山。
勝英若到十海島,大半三俠不歸還。
”勝三爺看罷,飄銀髯說道:“勝英,勝英,你命休矣。
二位大老爺同府縣官人前來,想是鎖拿民子勝英了?”守備、千總齊聲說道:“此事黑白可辨,豈有捉拿老義士之理?現在通城七十餘員官俱都不安,惟有欽差大人談笑自若,對阖城文武官員說:‘你們衆位不要驚恐,我衙門内出了殺命盜印的事,不與你們衆人相幹,本院吃萬歲爺的俸祿,不叫百姓避屈含冤。
你們可知道這座九龍山在哪裡?十海島在何處?’文武官員面面相觑,俱各不知。
大人這才派下官前來,先與老義士一個信,明天大人堂谕下,派老義士為原辦。
這座九龍山必然賊人衆多,镖行之人力有不及,大人必派官兵,幫助老義士抄山尋印。
勝老達官,這檔子事,你得盡力而為,我們要回去交代公事去啦。
”千總、守備與衆都頭告辭。
勝爺送衆官人走後,回到客廳,大夥問:“院衙門來人何事?”勝爺遂将詩遞與三太,說道:“你将此詩對大夥高聲朗誦,念到老夫的名字,不要吞吞吐吐。
”黃三太接過詩來對大夥念了一遍,念到“大半三俠不歸還”之處,孟二俠與蕭三俠俱都站起說道:“這是告我們三人。
”勝爺說道:“沒有你們哥倆。
”蕭、孟二位俠都說道:“怎麼不寫别人呀?”勝爺又問道:“九龍山、十海島在何處?衆位可有知曉的嗎?”衆人俱都不知。
勝爺說道:“道兄募化十方,必然知道吧?”道爺說道:“九龍山、十海島都俱在江蘇。
這座山可不比八大名山,此山寨主乃是大明朝末科的武狀元,此人姓白名玉祥,上山擒猛虎,下海捉蛟龍,堪比戰國時的起、翦、頗、牧,六略三韬無不通曉。
我與你提一個人,蓮花湖的總轄寨主韓秀由七歲與此人學藝,韓秀的水性及文韬武略,俱跟白玉祥所學。
”勝爺說道:“若是去九龍山探山,可先到何處呢?”道爺說道:“有一個人,姓王名九齡,此人家住菊花村,乃是菊花村之首戶。
因在莫州廟上被秦義龍大杆子所傷,回到镖局子治好了傷痕,回歸故裡,憤不出世,他現在家中居住。
若我們去九龍山,可先到他那兒,作為站腳之處。
”勝爺問道:“這菊花村距九龍山多遠呢?”道爺說道:“九龍山在菊花村西五裡之遙。
”勝爺又說道:“探山可去多少人呢?”道爺答道:“去少了不成,因為上九龍山必先乘船,有二十裡水路,還得路過銅鐵閘十二道,方能上山。
咱們可去之人,年長的大師兄可去,震九江屠粲屠大爺也可去,這二位都娴習水性。
貧道我也當去,弼昆長老、孟铠孟二俠、蕭傑蕭三俠、賈七爺、李四爺、踏雪于豐恒、丁紳董丁桂芳、黃昆、歐陽天佐、歐陽天佑、邱三爺邱琏,俱都可去。
年青的三太、香五、茂龍、李煜、濮德勇、張凱、李智、高恒、侯華璧、邱成、歐陽德、賈明、胡景春可去。
諸葛道爺共分派了去探山的老少四十八位,九龍山在镖局東南百裡之遙。
道爺說道:“咱們衆人吃完了晚飯起身,連夜行走。
”四十餘位俱都帶各人應手的家夥,震九江屠大爺帶路。
屠大爺叫道:“勝三弟!王九齡家中是深宅大院,他家裡除去他小夫妻之外,就是男女下人,并無有外人。
咱們吃完了晚飯,定更來天,會水的帶好了水衣水靠。
”蠻子說:“我不會水。
”道爺說道:“大義士放心,這回去的人會水的甚多,你放心吧。
” 衆人由镖局子起身,至五更天,老少四十餘位到了菊花村。
此村有五百餘戶人家,東西的街道,坐北有所瓦房,門前栽有數棵門槐,都有一圍多粗,根深葉茂。
屠爺叫道:“三太!上前叫門。
”三太遂進前,慢慢敲打門環。
裡面有人問:“什麼人叫門?”三太說道:"是十三省總镖局子的。
”老家人提着燈籠将門開放,用燈籠一照,老家人一看黃三太是壯士打扮,遂問道:“你找誰?”三太說道:“現有震九江屠粲屠大爺、神镖将勝三爺、孟铠孟二俠、蕭傑蕭三俠,他們幾位前來拜訪。
”老家人一看光戴鴨尾巾的有十幾位,老家人說道:“你且稍候,容我回禀我家主人。
”三太點頭稱是。
老家人遂回歸内院,喚起王九齡。
王九齡不敢怠慢,急忙出來迎接。
見了勝三爺等,俱各寒暄已畢,王九齡遂向院中相讓,勝三爺說道:“賢侄有閑房嗎?”王九齡說道:“你來了多少位?小侄男有閑房四十餘間呢。
”勝三爺說道:“我們來了四十餘位。
”王九齡說道:“東跨院現有五間北房,五間南房,三間東房,三間西房。
這一所房屋,足可容幾十位。
”大家進了北上房,從人獻上茶來,王九齡又叫家人将東西廂房趕緊打掃潔靜。
大家喝着茶,王九齡叫老家人套上四套的大車,奔六合縣去買雞鴨魚肉,叫長月工在本村找一兩個廚師傅,要手藝好的。
真是人多好辦事,天将到晌午,酒席已經做得,遂調擺桌案,入座飲酒。
王九齡這才問道:“勝三叔來此何幹?”勝爺命王九齡叫從人暫且退出,勝爺就将欽差衙門丢失黃金印、殺人的事說了一遍,并把賊人所留的詩句也念了一遍,遂又将約請大衆要探九龍山,尋找盜印之人。
王九齡說道:“勝三叔,你就來了四十八位,你就是來四百八十位,用上六年的工夫,也不能進九龍山。
因由東河坡上船,二十餘裡到了銅閘,提閘的時候人能出入,不提閘人不能出入。
這十二道閘,就是山溝,水面上有攔江鎖、混江鎖、滾江鎖、轉輪刀,有銅錢網,有弩刀。
常聽老人提念,有二位虎狼似的老寨主,掌管水八寨、旱八寨、中平八寨,另外有小六寨,都是有能為的英雄,共有四五百位寨主,喽卒過萬,飛龍舟、飛虎舟、飛豹舟,大小戰船有幾百隻,水旱相連三百餘裡,四周有水圍着,每年種稻田三百餘頃,葦塘、竹林等有三二百頃,山坡之地有果木樹,不計其數;過了麥秋,農田無事之時又以捕魚為業,旱潦得收。
他父子乃是仁人君子,大明朝末科的武狀元,因避李闖王之亂,攜帶家眷來在此山,可稱得起是無窮的富貴,占此山有四十餘年,招聚天下的英雄,山内是士農工商無所不備。
此人實有奇才,并不欺壓良善,如若是旱田不收,派人在大集場收買糧食,比如玉米六吊錢一石,他能給六吊五百錢一石,先兌錢後收貨。
是九龍山的喽卒寨主,買賣公平交易,他焉能殺官人,偷盜印信,暗告勝三叔你呢?所以我說你打九龍山,六年也進不去山。
”勝爺一聽,叫道:“九齡啊!要按你所說,九龍山我不能進去,焉能拿盜印殺人之人呢?”王九齡說道:“三叔你若有妙法,小侄男的眼光可看不到了。
”聾啞仙師說道:“勝施主你聽,王施主他所談一點也不虛。
”勝爺說道:“如此說來,我不能進山了?”道爺說:“非也,凡事都在人辦。
”勝三爺叫道:“道兄!六略三韬,哪位也不及道兄你,就請道兄為弟劃一策吧。
”聾啞仙師說道:“勝三弟,大夥都在這裡呢,酒席筵前大家商議,山峰險固,處處有人把守,實難進山。
明天一早晨,派一位足智多謀之人,見機而作。
如得此人,可拿着你們三俠的名帖,你們三位的名聲,我料白玉祥大概也有耳聞,他必然接見,明着拜訪,暗中看其山勢。
到在那裡,若見此人,全憑三寸之舌,請問白寨主盜印的究系何人?落在九龍山沒有?見了本人,就知道印在此山中與否。
勝施主當面問問大夥誰能前去下名帖。
”勝爺一抱拳,對大夥問道:“哪一位明天去到九龍山、十海島下名帖去?”勝爺問了一回,四十八位默默無言,此時王九齡也在一旁。
勝爺又叫道:“衆位!這回如能下名帖,探山後倘得回黃金印,由欽差大人奏明聖上,功名可立。
哪位替我出力?”勝爺說着話,面有難色。
說話之間,閃出了血心熱膽的美英雄黃三太,說道:“恩師不要為難,弟子三太願往。
”道爺說道:“不是我攔你,你有剛無柔,有勇無謀,你去必然壞事。
”三太剛要還言,勝爺向三太-擺手,三太面帶慚愧而退。
聾啞仙師說道:“勝施主,你再問問吧。
”勝爺又問了一次,閃出來雪亮眼透明心的小俠客蕭銀龍說道:“勝三伯父,小侄男可能前往嗎?”勝爺聞聽,觀看蕭三俠,蕭三俠未及答言。
銀龍說道:“我去有三可,黃三哥去不得。
我并不是比我黃三哥的武藝強,我能見機而作,不緻暴烈,又不緻示弱于人。
老寨主既是大明朝末科武狀元,聽王師兄說已七十餘歲之人,必不能見人就殺,我全憑三寸之舌,決不能有危險。
設遇不幸,一則為救欽差,得回官印;二則為我勝三大爺,與孟二伯父,及我天倫的官司,雖被害,亦值得了;我若無事,平安而歸,也可名揚天下。
我意已決,前三年我十四歲,探蓮花湖受險,未遭其害,蕭金台大鬧群英會也沒有死,大概我不是短命鬼。
像二伯父與我天倫,你們三位能成為三俠,若前怕狼後畏虎,焉能有俠客之名?”銀龍語畢,大夥議定,就叫銀龍前去。
天至晚晌,銀龍叫道:“三大爺,請你預備好了名帖吧,明天小侄男起身。
”勝爺點頭應允,銀龍遂出北上房,回歸東廂房而去。
一夜無書,第二日清晨,小英雄起得身來,換了新衣服,喝茶吃點心完畢,轉身形來到北上房。
勝爺此時漱口喝茶,銀龍叫道:“勝三伯父!你将名帖與小侄男吧。
”勝爺将三張名帖遞與小英雄,小英雄接過名帖,夾在靴掖之中,笑嘻嘻的說道:“小侄男走了。
”勝三爺低頭無語,蕭、孟二位俠客不忍卒視,各以袍袖拂面。
小英雄邁步出離上房,來到大門過道,有黃三太、賀照雄、張茂龍、楊香五等在後面跟着相送,出離了菊花村西。
走出有二裡餘,有一片大松林,再向西二裡餘,就是九龍山的東河坡。
蕭銀龍在松林前止步說道:“衆位兄長,豈不聞送君千裡,必有一别?快請回吧。
”黃三太叫道:“蕭賢弟多多保重。
”語時面帶戚容。
蕭銀龍叫道:“三哥!膽小不得将軍做。
我若遭不幸于九龍山,美名留于千載,雖死猶生。
大丈夫若生不成名,與死何異?明天後天小弟若不能回來,必然是被他們所害,小弟死後若有魂靈,必然與衆位弟兄托夢以告九龍山之事。
小弟若平安無事回來,依然共在一處。
衆位兄長請回吧,小弟下帖去了。
”美英雄語畢,轉身形向西北而去,黃三太等以目相送,小英雄頭也不回走下去了,三太等悻悻而歸。
小英雄走出三裡之遙,來到九龍山的河坡,眼睛亂轉。
一看山的形勢,是山連水水連天,大江一道,波浪花打起來多高;向西一看,黑壓壓峻嶺高峰。
小英雄看了看山形,複順大江的東岸向北去,走出約有二裡之遙,有擺渡船隻不計其數,小俠客站在碼頭之上,水手問道:“少爺雇船嗎?”銀龍說道:“正是。
”水手說道:“你上哪兒去?”小英雄說道:“我去九龍山。
”船家搖頭說道:“不去,不去。
”小英雄再向前走,連問了五六個船家,俱都不去。
蕭銀龍将杏核眼一轉,在河沿上踟蹰,看見距河坡兩三丈遠,有兩隻漁船,兩個人搖橹,兩個人撒網打魚;再看三五丈遠,也是兩隻漁船,每船上站立四個人,再向西一看,一排排淨是打漁船。
船上的人都是藍油布的褲褂,挽着袖口,露着胳膊,底衣到磕膝蓋下,俱都是青筋暴露,船都是一般大小,船油得焦黃雪亮的。
小俠客一看,向漁船上一抱拳說道:“辛苦衆位,你們的打魚船,可是九龍山的嗎?”打魚的人說:“不錯。
”小俠客說道:“借問你一聲,有報事的頭目麼?”打魚人說道:“有報事的頭目。
”銀龍說道:“勞你駕,我這裡有三張名帖,請你轉達報事的頭目一聲,我要拜見九龍山總轄寨主。
”打魚人由腰間掏出呼嘯,向西鳴了三聲,西邊的漁船也接着鳴了三聲呼嘯,再向下也是如此。
工夫不大,由西面來了一隻小船,船上站定一位老者,其行甚快。
原來這是九龍山八十四隻漁船,所打的魚,一來是本山中自用,二來是發賣生利,每船四個人,兼管傳達事務,若淨管報事,豈不是白吃閑飯嗎?故此兼打魚獲利。
這位老者的船來到東面這隻漁船切近,遂問道:“有何事故?”打魚人說道:“現在有人下名帖,要拜見老寨主。
”老者的漁船攏了岸,也未搭跳闆,老者縱下船來。
看那老者年過花甲,身穿藍布大褂,白襪青鞋,颔下胡須已然白了,面對銀龍問道:“少壯士可有名帖嗎?”銀龍躬身問道:“老人家你貴姓?”老者說道:“我姓路,排行在四。
”銀龍叫道:“路頭!煩你多受累,我這裡有三張名帖,請遞到裡面。
在下我姓蕭,由十三省總镖局子來的,南七北六十三省總镖頭,那是我勝三伯父。
這三封名帖是拜見總轄白老寨主的,我有要言面陳,請路頭領替我回一聲。
”老喽卒路四上下氣打量,蕭銀龍的長相恰如少女一般,老喽卒說道:“您是蕭少爺,人稱塞北觀音的嗎?”銀龍說道:“正是。
”說着話,由腰間取出靴掖子,拿出名帖遞給老喽卒。
老喽卒一看,這幾個字很好認:勝英、孟铠、蕭傑。
老頭目笑道:“原來是三位老俠客。
”蕭銀龍說:“豈敢。
”遂又指名帖說:“這是吾天倫,這是我勝三伯父,這是我孟二伯父。
”老喽卒說:“久仰,久仰。
”遂又說道:“少俠客,河坡有酒飯鋪,您暫先在那候等一時,我就用快船到閘口,先用箭将名帖射到山上。
一撥一撥的傳遞,毫不耽誤,也得過午刻才來回信,吃完了午飯你再來眺望。
”蕭銀龍說了一句:“多謝老人家。
”老喽卒上了船,如箭般向西而去。
蕭銀龍遂在河坡小飯鋪喝茶吃飯,吃完了飯,開發了錢,又到河坡溜達,等得無精打采。
等到過午太陽西下之時,小俠客向西一看,大江之中亞賽兩條龍一般的船向南排着,破浪而來。
離河坡近了才看的真切,原來兩路船是二龍出水勢,每路十隻,銀龍數的數,為何那麼清楚呢?皆因為數的是船桅,要不然迎頭而來,可數不清楚。
船桅上有青龍旗,上邊橫着寫九龍山三字,下面鬥大的一個白字,被風吹的飄擺不定。
船上的喽卒,削刀手、撓勾手、七股長叉手、青銅刺、分水槍、長箭手,排滿了十隻戰船。
北面這十隻船,頭隻船上有一張金交椅,金交椅上坐着一位豪傑,年在二十五六歲,頭戴寶藍色的六楞抽口壯帽,在頂門上襯着一朵藍芙蓉花,是短衣襟小打扮,背後一對家夥,黃澄澄的如意柄,細腰窄背,面如美玉,儀表非俗。
南面一排船,頭隻船上也有一張金交椅,上面坐定着一位英雄,頭戴銀灰色六楞抽口壯帽,正當中有一朵白芙蓉花,面如冠玉,腰圍子下,明晃晃十二支月牙镖,背後背着一對家夥是亮銀柄。
蕭銀龍一看是二位少年,俱都是英姿爽爽。
來到河坡,南北兩排俱都是次第攏岸下錨,搭跳闆、按扶手。
二人站起身軀,報事的老頭目引路,登上岸來。
老頭目路四用手指着說道:“這就是十三省總镖局的蕭少镖頭。
”又一指上首這位,對銀龍說道:“這就是我們大少寨主爺白義,别号銀獬豺。
這是我們二少寨主爺白俊,别号玉麒麟。
”三位各見禮已畢,銀龍說道:“小可不避刀斧,受十三省總镖頭,我勝三伯父所差遣,鬥膽前來拜訪老寨主。
”二位少寨主秉性不同,大少寨主是忠厚樸誠,二少寨主是智勇雙全。
大少寨主說道:“豈敢。
”銀龍又說道:“我初次來此,貴山的規矩,多有不知,求二位指教
勝爺在镖局子之中,對道爺說道:“這場官司要打赢了,也不枉我行俠作義這一輩子。
”道爺安慰勝爺:“不要急躁,且候王大人訪查明白了,定有辦法。
”勝爺于是專候傳案。
這日忽然镖局子門外一陣大亂,門房之人進來禀報:“勝老達官爺,大事不好了!江甯府的守備李大老爺、院衙門王千總老爺、江甯府的三班都頭、江甯縣的三班都頭,現在镖局外,言說有要緊的公事,要見您老人家。
”勝爺飄銀髯,心中暗想:“這必是杭州府走了人情啦,我的官司輸了。
”遂說道:“我這就迎請衆位老爺。
”勝爺遂同着黃三太等出來迎接,走到镖局子大門外,觀看兩位武職官顔色更變,守備千總每人拉着勝爺一隻手,叫道:“老義士!現在江蘇省的七十多員官一概全都擔了處分。
”勝爺說道:“莫非我之官司輸了嗎?”二位武官說:“你的官司還莫有一定呢。
”勝爺說:“請二位大老爺客廳談話吧,此處不是講話之所。
”二位武官遂同着勝爺進镖局子客廳,彼此落座。
勝爺說道:“請二位大老爺明言賜教。
”王千總、李守備二人說道:“這場事太新鮮啦,昨夜晚三更将過,院衙門内刀殺二命,管家二老爺被殺,護印的童子被殺,盜去九頭獅子烈火印。
在印所的牆上題了八句詩。
”說着取出公事,打開了給勝爺觀看。
勝爺一看,卻是一張黃表紙,寫的不甚好,但看上面寫的是:“民子鬥膽拜天顔,叩禀大人虎駕前。
皆因勝英實萬惡,苦害黎民真可憐。
憤氣來到院署内,攜印先歸九龍山。
勝英若到十海島,大半三俠不歸還。
”勝三爺看罷,飄銀髯說道:“勝英,勝英,你命休矣。
二位大老爺同府縣官人前來,想是鎖拿民子勝英了?”守備、千總齊聲說道:“此事黑白可辨,豈有捉拿老義士之理?現在通城七十餘員官俱都不安,惟有欽差大人談笑自若,對阖城文武官員說:‘你們衆位不要驚恐,我衙門内出了殺命盜印的事,不與你們衆人相幹,本院吃萬歲爺的俸祿,不叫百姓避屈含冤。
你們可知道這座九龍山在哪裡?十海島在何處?’文武官員面面相觑,俱各不知。
大人這才派下官前來,先與老義士一個信,明天大人堂谕下,派老義士為原辦。
這座九龍山必然賊人衆多,镖行之人力有不及,大人必派官兵,幫助老義士抄山尋印。
勝老達官,這檔子事,你得盡力而為,我們要回去交代公事去啦。
”千總、守備與衆都頭告辭。
勝爺送衆官人走後,回到客廳,大夥問:“院衙門來人何事?”勝爺遂将詩遞與三太,說道:“你将此詩對大夥高聲朗誦,念到老夫的名字,不要吞吞吐吐。
”黃三太接過詩來對大夥念了一遍,念到“大半三俠不歸還”之處,孟二俠與蕭三俠俱都站起說道:“這是告我們三人。
”勝爺說道:“沒有你們哥倆。
”蕭、孟二位俠都說道:“怎麼不寫别人呀?”勝爺又問道:“九龍山、十海島在何處?衆位可有知曉的嗎?”衆人俱都不知。
勝爺說道:“道兄募化十方,必然知道吧?”道爺說道:“九龍山、十海島都俱在江蘇。
這座山可不比八大名山,此山寨主乃是大明朝末科的武狀元,此人姓白名玉祥,上山擒猛虎,下海捉蛟龍,堪比戰國時的起、翦、頗、牧,六略三韬無不通曉。
我與你提一個人,蓮花湖的總轄寨主韓秀由七歲與此人學藝,韓秀的水性及文韬武略,俱跟白玉祥所學。
”勝爺說道:“若是去九龍山探山,可先到何處呢?”道爺說道:“有一個人,姓王名九齡,此人家住菊花村,乃是菊花村之首戶。
因在莫州廟上被秦義龍大杆子所傷,回到镖局子治好了傷痕,回歸故裡,憤不出世,他現在家中居住。
若我們去九龍山,可先到他那兒,作為站腳之處。
”勝爺問道:“這菊花村距九龍山多遠呢?”道爺說道:“九龍山在菊花村西五裡之遙。
”勝爺又說道:“探山可去多少人呢?”道爺答道:“去少了不成,因為上九龍山必先乘船,有二十裡水路,還得路過銅鐵閘十二道,方能上山。
咱們可去之人,年長的大師兄可去,震九江屠粲屠大爺也可去,這二位都娴習水性。
貧道我也當去,弼昆長老、孟铠孟二俠、蕭傑蕭三俠、賈七爺、李四爺、踏雪于豐恒、丁紳董丁桂芳、黃昆、歐陽天佐、歐陽天佑、邱三爺邱琏,俱都可去。
年青的三太、香五、茂龍、李煜、濮德勇、張凱、李智、高恒、侯華璧、邱成、歐陽德、賈明、胡景春可去。
諸葛道爺共分派了去探山的老少四十八位,九龍山在镖局東南百裡之遙。
道爺說道:“咱們衆人吃完了晚飯起身,連夜行走。
”四十餘位俱都帶各人應手的家夥,震九江屠大爺帶路。
屠大爺叫道:“勝三弟!王九齡家中是深宅大院,他家裡除去他小夫妻之外,就是男女下人,并無有外人。
咱們吃完了晚飯,定更來天,會水的帶好了水衣水靠。
”蠻子說:“我不會水。
”道爺說道:“大義士放心,這回去的人會水的甚多,你放心吧。
” 衆人由镖局子起身,至五更天,老少四十餘位到了菊花村。
此村有五百餘戶人家,東西的街道,坐北有所瓦房,門前栽有數棵門槐,都有一圍多粗,根深葉茂。
屠爺叫道:“三太!上前叫門。
”三太遂進前,慢慢敲打門環。
裡面有人問:“什麼人叫門?”三太說道:"是十三省總镖局子的。
”老家人提着燈籠将門開放,用燈籠一照,老家人一看黃三太是壯士打扮,遂問道:“你找誰?”三太說道:“現有震九江屠粲屠大爺、神镖将勝三爺、孟铠孟二俠、蕭傑蕭三俠,他們幾位前來拜訪。
”老家人一看光戴鴨尾巾的有十幾位,老家人說道:“你且稍候,容我回禀我家主人。
”三太點頭稱是。
老家人遂回歸内院,喚起王九齡。
王九齡不敢怠慢,急忙出來迎接。
見了勝三爺等,俱各寒暄已畢,王九齡遂向院中相讓,勝三爺說道:“賢侄有閑房嗎?”王九齡說道:“你來了多少位?小侄男有閑房四十餘間呢。
”勝三爺說道:“我們來了四十餘位。
”王九齡說道:“東跨院現有五間北房,五間南房,三間東房,三間西房。
這一所房屋,足可容幾十位。
”大家進了北上房,從人獻上茶來,王九齡又叫家人将東西廂房趕緊打掃潔靜。
大家喝着茶,王九齡叫老家人套上四套的大車,奔六合縣去買雞鴨魚肉,叫長月工在本村找一兩個廚師傅,要手藝好的。
真是人多好辦事,天将到晌午,酒席已經做得,遂調擺桌案,入座飲酒。
王九齡這才問道:“勝三叔來此何幹?”勝爺命王九齡叫從人暫且退出,勝爺就将欽差衙門丢失黃金印、殺人的事說了一遍,并把賊人所留的詩句也念了一遍,遂又将約請大衆要探九龍山,尋找盜印之人。
王九齡說道:“勝三叔,你就來了四十八位,你就是來四百八十位,用上六年的工夫,也不能進九龍山。
因由東河坡上船,二十餘裡到了銅閘,提閘的時候人能出入,不提閘人不能出入。
這十二道閘,就是山溝,水面上有攔江鎖、混江鎖、滾江鎖、轉輪刀,有銅錢網,有弩刀。
常聽老人提念,有二位虎狼似的老寨主,掌管水八寨、旱八寨、中平八寨,另外有小六寨,都是有能為的英雄,共有四五百位寨主,喽卒過萬,飛龍舟、飛虎舟、飛豹舟,大小戰船有幾百隻,水旱相連三百餘裡,四周有水圍着,每年種稻田三百餘頃,葦塘、竹林等有三二百頃,山坡之地有果木樹,不計其數;過了麥秋,農田無事之時又以捕魚為業,旱潦得收。
他父子乃是仁人君子,大明朝末科的武狀元,因避李闖王之亂,攜帶家眷來在此山,可稱得起是無窮的富貴,占此山有四十餘年,招聚天下的英雄,山内是士農工商無所不備。
此人實有奇才,并不欺壓良善,如若是旱田不收,派人在大集場收買糧食,比如玉米六吊錢一石,他能給六吊五百錢一石,先兌錢後收貨。
是九龍山的喽卒寨主,買賣公平交易,他焉能殺官人,偷盜印信,暗告勝三叔你呢?所以我說你打九龍山,六年也進不去山。
”勝爺一聽,叫道:“九齡啊!要按你所說,九龍山我不能進去,焉能拿盜印殺人之人呢?”王九齡說道:“三叔你若有妙法,小侄男的眼光可看不到了。
”聾啞仙師說道:“勝施主你聽,王施主他所談一點也不虛。
”勝爺說道:“如此說來,我不能進山了?”道爺說:“非也,凡事都在人辦。
”勝三爺叫道:“道兄!六略三韬,哪位也不及道兄你,就請道兄為弟劃一策吧。
”聾啞仙師說道:“勝三弟,大夥都在這裡呢,酒席筵前大家商議,山峰險固,處處有人把守,實難進山。
明天一早晨,派一位足智多謀之人,見機而作。
如得此人,可拿着你們三俠的名帖,你們三位的名聲,我料白玉祥大概也有耳聞,他必然接見,明着拜訪,暗中看其山勢。
到在那裡,若見此人,全憑三寸之舌,請問白寨主盜印的究系何人?落在九龍山沒有?見了本人,就知道印在此山中與否。
勝施主當面問問大夥誰能前去下名帖。
”勝爺一抱拳,對大夥問道:“哪一位明天去到九龍山、十海島下名帖去?”勝爺問了一回,四十八位默默無言,此時王九齡也在一旁。
勝爺又叫道:“衆位!這回如能下名帖,探山後倘得回黃金印,由欽差大人奏明聖上,功名可立。
哪位替我出力?”勝爺說着話,面有難色。
說話之間,閃出了血心熱膽的美英雄黃三太,說道:“恩師不要為難,弟子三太願往。
”道爺說道:“不是我攔你,你有剛無柔,有勇無謀,你去必然壞事。
”三太剛要還言,勝爺向三太-擺手,三太面帶慚愧而退。
聾啞仙師說道:“勝施主,你再問問吧。
”勝爺又問了一次,閃出來雪亮眼透明心的小俠客蕭銀龍說道:“勝三伯父,小侄男可能前往嗎?”勝爺聞聽,觀看蕭三俠,蕭三俠未及答言。
銀龍說道:“我去有三可,黃三哥去不得。
我并不是比我黃三哥的武藝強,我能見機而作,不緻暴烈,又不緻示弱于人。
老寨主既是大明朝末科武狀元,聽王師兄說已七十餘歲之人,必不能見人就殺,我全憑三寸之舌,決不能有危險。
設遇不幸,一則為救欽差,得回官印;二則為我勝三大爺,與孟二伯父,及我天倫的官司,雖被害,亦值得了;我若無事,平安而歸,也可名揚天下。
我意已決,前三年我十四歲,探蓮花湖受險,未遭其害,蕭金台大鬧群英會也沒有死,大概我不是短命鬼。
像二伯父與我天倫,你們三位能成為三俠,若前怕狼後畏虎,焉能有俠客之名?”銀龍語畢,大夥議定,就叫銀龍前去。
天至晚晌,銀龍叫道:“三大爺,請你預備好了名帖吧,明天小侄男起身。
”勝爺點頭應允,銀龍遂出北上房,回歸東廂房而去。
一夜無書,第二日清晨,小英雄起得身來,換了新衣服,喝茶吃點心完畢,轉身形來到北上房。
勝爺此時漱口喝茶,銀龍叫道:“勝三伯父!你将名帖與小侄男吧。
”勝爺将三張名帖遞與小英雄,小英雄接過名帖,夾在靴掖之中,笑嘻嘻的說道:“小侄男走了。
”勝三爺低頭無語,蕭、孟二位俠客不忍卒視,各以袍袖拂面。
小英雄邁步出離上房,來到大門過道,有黃三太、賀照雄、張茂龍、楊香五等在後面跟着相送,出離了菊花村西。
走出有二裡餘,有一片大松林,再向西二裡餘,就是九龍山的東河坡。
蕭銀龍在松林前止步說道:“衆位兄長,豈不聞送君千裡,必有一别?快請回吧。
”黃三太叫道:“蕭賢弟多多保重。
”語時面帶戚容。
蕭銀龍叫道:“三哥!膽小不得将軍做。
我若遭不幸于九龍山,美名留于千載,雖死猶生。
大丈夫若生不成名,與死何異?明天後天小弟若不能回來,必然是被他們所害,小弟死後若有魂靈,必然與衆位弟兄托夢以告九龍山之事。
小弟若平安無事回來,依然共在一處。
衆位兄長請回吧,小弟下帖去了。
”美英雄語畢,轉身形向西北而去,黃三太等以目相送,小英雄頭也不回走下去了,三太等悻悻而歸。
小英雄走出三裡之遙,來到九龍山的河坡,眼睛亂轉。
一看山的形勢,是山連水水連天,大江一道,波浪花打起來多高;向西一看,黑壓壓峻嶺高峰。
小英雄看了看山形,複順大江的東岸向北去,走出約有二裡之遙,有擺渡船隻不計其數,小俠客站在碼頭之上,水手問道:“少爺雇船嗎?”銀龍說道:“正是。
”水手說道:“你上哪兒去?”小英雄說道:“我去九龍山。
”船家搖頭說道:“不去,不去。
”小英雄再向前走,連問了五六個船家,俱都不去。
蕭銀龍将杏核眼一轉,在河沿上踟蹰,看見距河坡兩三丈遠,有兩隻漁船,兩個人搖橹,兩個人撒網打魚;再看三五丈遠,也是兩隻漁船,每船上站立四個人,再向西一看,一排排淨是打漁船。
船上的人都是藍油布的褲褂,挽着袖口,露着胳膊,底衣到磕膝蓋下,俱都是青筋暴露,船都是一般大小,船油得焦黃雪亮的。
小俠客一看,向漁船上一抱拳說道:“辛苦衆位,你們的打魚船,可是九龍山的嗎?”打魚的人說:“不錯。
”小俠客說道:“借問你一聲,有報事的頭目麼?”打魚人說道:“有報事的頭目。
”銀龍說道:“勞你駕,我這裡有三張名帖,請你轉達報事的頭目一聲,我要拜見九龍山總轄寨主。
”打魚人由腰間掏出呼嘯,向西鳴了三聲,西邊的漁船也接着鳴了三聲呼嘯,再向下也是如此。
工夫不大,由西面來了一隻小船,船上站定一位老者,其行甚快。
原來這是九龍山八十四隻漁船,所打的魚,一來是本山中自用,二來是發賣生利,每船四個人,兼管傳達事務,若淨管報事,豈不是白吃閑飯嗎?故此兼打魚獲利。
這位老者的船來到東面這隻漁船切近,遂問道:“有何事故?”打魚人說道:“現在有人下名帖,要拜見老寨主。
”老者的漁船攏了岸,也未搭跳闆,老者縱下船來。
看那老者年過花甲,身穿藍布大褂,白襪青鞋,颔下胡須已然白了,面對銀龍問道:“少壯士可有名帖嗎?”銀龍躬身問道:“老人家你貴姓?”老者說道:“我姓路,排行在四。
”銀龍叫道:“路頭!煩你多受累,我這裡有三張名帖,請遞到裡面。
在下我姓蕭,由十三省總镖局子來的,南七北六十三省總镖頭,那是我勝三伯父。
這三封名帖是拜見總轄白老寨主的,我有要言面陳,請路頭領替我回一聲。
”老喽卒路四上下氣打量,蕭銀龍的長相恰如少女一般,老喽卒說道:“您是蕭少爺,人稱塞北觀音的嗎?”銀龍說道:“正是。
”說着話,由腰間取出靴掖子,拿出名帖遞給老喽卒。
老喽卒一看,這幾個字很好認:勝英、孟铠、蕭傑。
老頭目笑道:“原來是三位老俠客。
”蕭銀龍說:“豈敢。
”遂又指名帖說:“這是吾天倫,這是我勝三伯父,這是我孟二伯父。
”老喽卒說:“久仰,久仰。
”遂又說道:“少俠客,河坡有酒飯鋪,您暫先在那候等一時,我就用快船到閘口,先用箭将名帖射到山上。
一撥一撥的傳遞,毫不耽誤,也得過午刻才來回信,吃完了午飯你再來眺望。
”蕭銀龍說了一句:“多謝老人家。
”老喽卒上了船,如箭般向西而去。
蕭銀龍遂在河坡小飯鋪喝茶吃飯,吃完了飯,開發了錢,又到河坡溜達,等得無精打采。
等到過午太陽西下之時,小俠客向西一看,大江之中亞賽兩條龍一般的船向南排着,破浪而來。
離河坡近了才看的真切,原來兩路船是二龍出水勢,每路十隻,銀龍數的數,為何那麼清楚呢?皆因為數的是船桅,要不然迎頭而來,可數不清楚。
船桅上有青龍旗,上邊橫着寫九龍山三字,下面鬥大的一個白字,被風吹的飄擺不定。
船上的喽卒,削刀手、撓勾手、七股長叉手、青銅刺、分水槍、長箭手,排滿了十隻戰船。
北面這十隻船,頭隻船上有一張金交椅,金交椅上坐着一位豪傑,年在二十五六歲,頭戴寶藍色的六楞抽口壯帽,在頂門上襯着一朵藍芙蓉花,是短衣襟小打扮,背後一對家夥,黃澄澄的如意柄,細腰窄背,面如美玉,儀表非俗。
南面一排船,頭隻船上也有一張金交椅,上面坐定着一位英雄,頭戴銀灰色六楞抽口壯帽,正當中有一朵白芙蓉花,面如冠玉,腰圍子下,明晃晃十二支月牙镖,背後背着一對家夥是亮銀柄。
蕭銀龍一看是二位少年,俱都是英姿爽爽。
來到河坡,南北兩排俱都是次第攏岸下錨,搭跳闆、按扶手。
二人站起身軀,報事的老頭目引路,登上岸來。
老頭目路四用手指着說道:“這就是十三省總镖局的蕭少镖頭。
”又一指上首這位,對銀龍說道:“這就是我們大少寨主爺白義,别号銀獬豺。
這是我們二少寨主爺白俊,别号玉麒麟。
”三位各見禮已畢,銀龍說道:“小可不避刀斧,受十三省總镖頭,我勝三伯父所差遣,鬥膽前來拜訪老寨主。
”二位少寨主秉性不同,大少寨主是忠厚樸誠,二少寨主是智勇雙全。
大少寨主說道:“豈敢。
”銀龍又說道:“我初次來此,貴山的規矩,多有不知,求二位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