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編

關燈
宜内服中九丸、金蚣丸,兼用清熱解肌湯及黃連解毒湯,服至三劑後,再加大黃以消利三、五次,除去邪熱,外搽太歲墨止痛,候水分幹盡時,摻天然散、貼解毒膏平口,切忌發物。

     清熱解肌湯黃芩(八錢)大連(八錢)枳殼栀子連翹荊芥防風花粉陳皮濃樸豬苓澤瀉木通黃柏(各五分)甘草(二錢)燈心(為引)上水煎,連服三劑。

     又單方:大黃一兩,倍子五錢,共研細末,用雞蛋清調搽患處。

     小兒赤遊丹毒 此症因胎中受熱,緻生此瘡,或生兩膝眼上,或生腎囊上不定,皮膚赤腫,破皮後則出血痛甚,水洗至何處,即爛至何處,治方如下:鉛粉(三錢火黃色)乳香沒藥血竭黃柏(各二兩)輕粉(三錢)冰片(一分)白蠟(二錢)上共為細末,清油調搽,切忌發物。

     又方:黃柏三錢,豬膽一枚,将膽汁搽于黃柏上炙幹,又搽又炙,數次之後,取黃柏為末調搽之。

     小兒腎囊風 此症多因濕熱竄入膀胱而成,治方如下:蒲黃(一兩)胡連(一兩)蒼術(一兩)上共末,以蔥白一握搗爛,入藥在内,調敷患處。

     又方:以千年鍛石調好醋搽之,亦效。

     痔漏門 凡人九竅之中,有小肉突出者,皆謂之痔,故有耳痔、鼻痔、牙痔等名,固不僅肛門一處為然也。

    肛門痔之種類極多,名狀亦頗不一,故有區分為二十四痔者。

    未破者曰痔,已破而成管者曰漏(),大别之則不外下列數種:凡肛門邊生數瘡,腫而突出,穿破後,膿出即散者曰“牝痔”。

     凡肛門邊突出肉球,形同鼠奶,而時流膿血者曰“牡痔”。

     凡腸口顆顆發痛,且痛且癢,血出淋漓者曰“脈痔”。

     凡肛門内結核有血,或發寒熱,每遇大便即脫肛者曰“腸痔”。

     凡飲酒後,即腫痛流血者曰“酒痔”(色痔相同)。

     凡每值大便時即血流不止者曰“血痔”。

     凡肛門腫痛,遇怒即發,怒息即安者曰“氣痔”。

     痔瘡種類頗多,大緻不出以上數種範圍之外,其他種種,特其變态耳。

    但種别雖多,而治法則無大差異。

    内服中九丸以消髒腑之毒熱,有時可兼服槐角丸,外用化肉膏貼于核上,俟肉黑後,刮去黑肉一層,又以化肉膏貼之,如是數次,其核自然腐盡,洗以熏洗湯,摻以加味天然散收功。

     漏症治法:内服中九丸以消髒腑之熱,并兼服槐角丸,以匡其不逮,外以三丫草插入孔内,以探測其深淺或曲折,然後将藥線插入三次,外貼解毒膏,約六、七日後繭落,以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

    茲并将各種不同之痔瘡療法分記如後:槐角丸經霜槐角(五錢)黃連(一兩)白芷梢防風赤芍枳殼生地(各一兩)黃芩秦艽黃柏(各二兩)九制大黃(四兩)上共為細末,米糊為丸,如綠豆大,空心白湯下。

    如大便有血者,可用側柏葉二兩,陳棕灰一兩,百草霜五錢,為丸服之。

     藥線制法砂(一兩)紅砒(一兩)野芋(三兩)南星(五兩)靈仙(五兩)上先将砒、砂另研,次将餘藥入鍋煎水,然後投入砒、砂,以過江蜘蛛絲一股,絲線一股,共成一線,入藥水中,煮一炷香久,取出曬幹,收貯備用。

    用時以三丫草帶藥線插入孔中,随即穿入肛門内,引出三丫草,藥線即随之帶出肛門,如法三次纏縛,系銅錢一枚于線端,每日解開收緊一次(名為催線),其漏孔遂逐漸裂開,得見裡面血肉,随摻天然散,如此天天照樣緊之,約七日後即可挂穿,銅錢亦即落下,當用熏洗湯洗淨污濁,貼解毒膏生肌、平口收功。

     痔漏門 (一)羊奶痔 此痔内硬,頭小根大,時作癢痛。

    治法内服中九丸,外用化肉膏貼之,視肉黑後,刮去一層,又貼又刮,不拘次數,必須爛一淺坑,痔根方算去盡,不緻複生,此刻即用熏洗湯洗之,外貼解毒膏生肌、平口。

     痔漏門 (二)櫻桃痔 此痔頭大根小。

    治法以藥線拴三、四日,其核即自行脫落,落後以熏洗湯洗淨,摻加味天然散以生肌、平口,内服中九丸以去熱毒,免生變症。

     痔漏門 (三)雞冠痔 此痔形似雞冠,硬而赤腫作痛,搔破後則出血流水,殆因受風熱而成。

    治方如下:銅綠(五錢)乳香沒藥威靈仙寒水石(各五錢)甘石(一錢)膽礬(三錢)海螵蛸(五錢)(一方有冰片,無螵蛸)上為細末,以豬膽汁調勻搽之,内服中九丸,外洗熏洗湯,加馬齒苋一大握合煎,熏洗之自消。

     痔漏門 (四)蓮花痔 此痔狀如蓮花,層層疊起,又似雞冠,有細孔,癢痛而出膿水。

    治法照雞冠痔,久熏久洗,貼解毒膏,摻天然散收功;有時痔不軟化,必用化肉膏逐層蝕去,貼解毒膏,摻天然散,方可平複。

     痔漏門 (五)雞管痔 此痔亦如通腸漏,在未出氣之前,先腫痛出膿,内有一硬管,時出膿水,以溫水洗淨,用手慢慢托進,實為不治之症,百中難痊一、二。

    治法内服中九丸,兼服槐角丸加升麻五錢,外以馬齒苋入熏洗湯中,久熏久洗,間有痊者。

     痔漏門 (六)脫肛痔 此痔因受風寒濕熱,緻氣虛下降不能上升而成,故治法以升提為主。

    方如下:當歸(一錢)白芷梢(八分)赤芍(七分)防風(五分)川芎(五錢)光連(一錢)黃芩(七分)木香(一錢另研)陳皮枳殼青皮茯苓(各七分)生地(八分)升麻(一錢)皂子(七粒)甘草(一錢)上水煎服,兼服中九丸。

    外用熏洗湯加倍子一兩,明礬一兩,合煎熏洗,至痔體軟化時,再以生血養體之劑培養之,并時時以油潤肛門,再貼蓖麻子餅,自上。

     又一單方,用上醋一盞,于罐内熬滾時,将燒紅火磚淬入,乘熱熏洗之。

     痔漏門 (七)曲尺痔 此痔生于肛門側邊約一寸處,如疽如疖,穿頭後,時出膿水不幹,延至數日後,患部即腫起化膿,再數月後,又有一枚腫起成膿,膿水不幹,延至穿潰三、四孔後,内中即結成繭。

    治法内服中九丸兼槐角丸,外用藥線插入、約三日間落繭,以三丫草通開探測之,使其迥轉相通共成一處,用熏洗湯洗淨,摻加味天然散收功。

     痔漏門 (八)蝴蝶痔 此痔與雞冠痔極相似,搔癢出水。

    治法亦與雞冠痔同。

     痔漏門 (九)盤腸痔 此痔因氣血虛損,濕熱摻入大腸所緻,發時大腸即墜出約二、三寸許,其痔核約如棉子大,腫痛非常,漸漸陰囊俱腫,成膿潰頭,辛勞即發,常常膿水不幹,飲食少進。

    治法照前内服托裡排膿之劑,外敷麻涼膏以鎮其痛,兼服中九、金蚣二丸,七日後視漏孔出膿時,即插幹膿小藥線,三日後如膿尚不止,複以小藥線插之,至七日後繭必脫落。

    如此時小便不往龜頭出而往漏孔出者,可以黃蠟做成一餅,放入孔内,再以加味天然散塞住漏孔,外貼解毒膏,以少飲茶水為佳,則小便自少,如此補塞數次,不過半月,每可收功。

     痔漏門 (十)鎖肛痔 此痔生于肛門弦内,有痔核數枚鎮住肛門弦上,大便時即掉出,起身時又縮進,或辛勞及酒色過度時,即作腫作痛。

    治法待其掉出時,洗淨搽藥,另以藥線系于痔根,貼以化肉膏,兩面夾攻,其核必落,俟核脫後,熏洗以生肌、平口。

     痔漏門 (十一)雌雄漏 此漏生于肛門外,隔一寸穿一孔,左右相對,一點不差,有時左孔流水而右孔閉,有時右孔流水而左孔閉,若受辛勞則漏孔出膿。

    治法當外用插入藥線,熏洗落繭,内服中九丸、金蚣丸、槐角丸,再貼解毒膏收功。

     痔漏門 (十二)瓜蒂漏(亦名瓜藤漏) 此症先成一漏,曆數年後即延至胯上,或三、五,或六、七不等,初則一孔疼痛出膿,繼則牽連多孔出膿,故又名瓜藤漏,漏孔有一硬痕,如牽藤樣。

    治法須先從開始一孔治起,根據次用線取繭,繭盡後,以熏洗湯洗之,再以加味天然散收功,内服中九丸兼槐角丸。

     痔漏門 (十三)牛鼻漏 此漏與曲尺相似,形狀如牛之鼻孔,故有是名。

    治法與曲尺痔同。

     痔漏門 (十四)楊梅漏 此症生于肛門周遭,時出腥水,不甚疼痛。

    治法内服中九丸,外貼千捶紙,其腥水自止。

     痔漏門 (十五)龜尾漏 此症生于龜尾穴骨上下,下體一段及背脊骨上,皆紅腫作痛,潮熱身重,或三、四日,或六、七日,依舊漏孔出膿甚多。

    治療時于龜尾上紅腫處以手按之,必外實内虛,有膿應指,以化肉膏貼之,至肉黑時,以針撥開,則膿随針出,排出膿後,于孔内插藥線三次,促其幹膿,内服中九、三香兩丸即瘥。

     幹膿小藥線制法:用帶圓之五倍子一枚,在一端開一孔,以明礬五錢,白砒一錢為末,填入肚内,以紙包數層,潤濕之後,埋入炭灰火中煨之,俟其幹時,取出倍子,用火再焙焦為末,米面糊條,曬幹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