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搗爛,将蠶曬幹為末二兩,同棗搗和為丸。
每服三錢,早中晚仍用紅棗湯送服三次,服完痊愈。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傲冬瘡 凡人每至秋冬,項背或周身發瘡,如疥如癬或如疙瘩作癢,浸水結痂,至交春暖即愈,名傲湯實表,外搽繡球丸即愈。
荊防敗毒散(通用四。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繡球丸(見前疥瘡。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疖 濕熱怫郁,先見紅暈,次發腫痛,患不滿寸,名曰疖毒,解暑湯主之。
初起以發面一塊調稀貼疖上,中留一孔即消。
或以點毒丹點之亦消。
如潰膿作痛者貼洞天膏。
一、頭上軟疖,大芋頭搗敷,妙。
一、瘡疖久不收口,用白木槿花存性為末,摻上神效。
又方:用鼈甲燒存性,研末摻之亦效。
解暑湯連翹金銀花赤芍天花粉滑石(飛)車前子(炒研)甘草澤瀉上加淡竹葉十片,水煎,溫服無時。
按此方清暑利濕,凡男婦大小,無論有疖無疖,時逢酷暑,俱宜服之。
又按天時炎暑酷熱,人未有不傷其正氣者,故凡解暑用之,更加蜜炙黃五、七錢以助益元氣尤妙,名為黃解暑飲。
如疖毒潰膿亦可加生與群藥等分用。
點毒丹黃柏研極細末,入雄豬膽汁調如粘。
凡熱疖初起未出頭,用少許點疖中間即消。
飛龍丹寒水石(三錢)血竭沒藥(去油)紅砒(三分)乳香(去油)膽礬雄精蜈蚣(三錢,各三分) 上各制為末用蟾酥三錢酒化,共搗為丸,胖綠豆大,金箔為衣。
每用蔥白裹一丸,嚼爛酒下,醉蓋取汗,小疖初起服即全消。
白疽忌用。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痱(俗名痱子) 夏月汗濕怫郁毛竅,發痱如疹。
用綠豆粉一兩、滑石五錢、輕粉二錢,研和勻,以軟絹蘸撲患處,或以東壁土研細搽之。
卷四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一名鬼飯疙瘩、俗名風乘疙瘩。
) 初起皮膚作癢,次發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由汗出乘風,或夜受露,風濕相搏而發外取百部浸燒酒,以藍布蘸搽之。
荊防敗毒散(通用四。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葡萄疫 此症多生于小兒,蓋感四時不正之氣,郁于肌膚不發,發成大小青紫斑點,色若葡萄,頭面遍身随處可發,身熱口渴者羚角化斑湯主之,不渴倦怠者,補中益氣湯加生地主之。
一、有邪毒傳胃,牙根腐爛出血者,内用羚角化斑湯去蒼術加升麻、葛根服之,外搽珍珠散。
羚角化斑湯羚羊角(八分)石膏(三錢)知母人參甘草元參防風蒼術牛蒡子(各一錢) 上加淡竹葉十片,水煎六分,食遠服。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珍珠散(見喉部喉癰。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赤白遊風 肌膚初起霞暈,由小漸大,浮腫成片,或高累如粟,發熱、痛癢相兼,遊走無定。
赤曰赤遊消風飲,白者次服補中益氣湯更加防風、蟬衣、蘇葉、鮮首烏;外皆用廣膠炖熔塗之,塗至愈遊入胸腹者逆。
忌豬、羊、雞、鵝、魚腥,一切動風燥血之物。
一、小兒赤遊丹,由胎中受毒,多先患于腿,紅腫成片,遊走遍身則死。
治法必先用細瓷鋒延遲愛惜不砭者不救。
服藥如前。
荊防敗毒散(通用四) 四物消風散(通用八。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瘾疹 紅色小點,有窠粒隐行于皮膚之中而不出者是也。
屬心火傷血,血不散傳于皮膚,四物消風飲去柴胡加連翹、木通主之。
四物消風飲(通用八。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瘍風 多生于頸項胸腋之間,其色紫白,點點相連成片如糙皮,卻不蔓延,亦無痛癢。
由邪風入于肌膚,居久不散而成。
用加味二陳湯加荊芥、防風、蟬衣各二錢,川芎一錢,酒水各半煎服。
外以荊芥煎湯洗之,敷雄蛇散即愈。
雄蛇散雄黃(一錢)蛇蛻(一條,存性,) 上共為末,麻油調敷。
加味二陳湯(通用十八。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紫白癜風(俗名汗斑。
) 初起斑點遊走成片,久之可延蔓遍身,初無痛癢,久則微癢,由汗衣經曬着體,或帶汗行日,至黑退便愈。
此證古方治法雖多,取效甚少。
得此證者忌食魚腥、火酒、動風發物。
五神散雄黃硫黃黃丹密陀僧南星上為細末,先用蔥搽患處,次用姜蘸藥末搽之,搽後漸黑,搽至黑散則愈。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白(一名風) 皮膚燥癢,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漸至肢體枯燥坼裂,血出痛楚,十指間皮濃而莫能用生豬脂搽之。
生血潤膚飲(見面部面遊風)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血箭(一名肌脈。
) 血從毛孔中射出如箭,由心肺火盛,逼血妄行于外,宜服涼血地黃湯,外用生豬肉一片貼之,其血即止。
或以京墨研末醋調塗亦愈。
涼血地黃湯生地(三、五錢)黃連(一錢)當歸(一錢五分)甘草栀子元參黃芩(各一錢五分) 上水二鐘,煎八分。
量病上下,食前後服之。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血痣 初起紅痣,漸積大如赤豆。
觸破則血出不止,欲死。
系肝經怒火郁血。
用五靈脂研末摻之即止,内服加味逍遙散。
加味逍遙散(通用十六。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五竅出血 耳目口鼻一齊出血,藥不及煎,死在傾刻。
先将永當面噴幾口,急分開頭發,用粗紙數層,。
然後以四物湯加人參、五味為丸服,愈。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血汗(一名脈溢。
) 周身毛竅汗出如血,蓋心主血又主汗,虛極有火則見血汗,脈溢湯主之。
如搔癢血出不止,用糞桶燒灰敷之。
凡人夾肢窩出汗,衣服染黃者亦為血汗,因虛而緻。
脈溢湯人參黃歸身茯神麥冬石蓮肉生地黃五味子朱砂上或丸或煎俱可,如煎則以朱砂和服。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痛風 痛風即痛痹,周身痹痛或手足不仁,遍身麻木,皆由血虛,風濕凝滞。
用祛風逐濕散,每服二錢。
服後不覺痛麻,連服數劑,至知覺乃止。
祛風逐濕散番木鼈(制淨末)穿山尾甲(制淨末,各三錢)熟附子桂枝當歸延胡索(各末一兩) 上一處研勻,每服二錢,陳酒調下,盡醉取汗。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小兒胎風(一名胎赤。
) 嬰兒初生身熱皮紅,狀如湯潑火燒,由孕母過食辛香熱物,緻兒脾胃積熱,乳母宜用清胃湯忌服煎藥。
一、有兒大能食米面而身熱皮紅者,系髒腑熱蒸,濕氣外乘之故,名玉爛瘡。
用螵蛸散蜜水調敷,内服導赤湯。
清胃散(見齒部走馬牙疳。
) 螵蛸散(通用六十八。
) 導赤湯(通用十。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癢風 遍身搔癢,并無瘡疥,搔之不止。
肝家血虛,燥熱生風,不可妄投風藥,養血定風湯主之。
外用地膚子、蒼耳葉、浮萍煎湯暖浴。
養血定風湯生地(五錢)當歸(三錢)赤芍(二錢)川芎(五分)天冬(二錢)麥冬(二錢)僵蠶(二錢,生研)鮮首烏(五、七錢)丹皮(一錢五分或二錢) 上加桑枝二十寸,水煎溫服無時。
或為丸服亦可。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肺喉下為肺,在咽前,主出氣。
喉系堅空,接連肺管,為氣息之道路,呼吸出入,下通心此肺之象也。
心包絡胸下即心之位,包絡捧護位居心之四旁,即兩乳之中,膻中穴是也。
凡筋脈中。
鬲膜人心下有鬲膜,前齊鸠尾,後齊十一椎,周遭着脊,所以遮隔濁氣不使上熏心肺。
十二經脈惟膀胱脈不貫膜。
三焦隔下為胃上口,在臍上五寸上脘穴,即上焦,臍上四寸為中脘即中焦,肺脈起中焦在此。
臍上二寸為下脘,即胃下口屬下焦。
胃胃者水谷之海,五髒六腑之大源,故胃氣為一身之本。
咽下柔空,下接胃,為飲食之路幽門,傳入小腸。
脾脾在胃左,與胃同膜而附其上,聞聲則動,動則磨胃,食乃消化。
大小腸小腸在胃之左,胃下口曰幽門,即小腸上口,盤十六曲至下口曰闌門,分泌别清濁,即大腸上口。
大腸即回腸,當腑之左,亦盤十六曲至廣腸。
廣腸即直腸,下至肛門。
肝膽包絡下有鬲膜,肝在鬲膜之中,有獨葉者,有二、三葉者。
其系上絡心包為血海,下無竅。
肝短葉中有膽附焉。
膽有苦汁,藏而不洩。
腎腎分左右,一身之中有命門,附脊骨對臍。
其右旁一小竅乃三焦之氣所自出,即先天無命門居于中,各開一寸五分。
膀胱膀胱齊腰,在廣腸左側,乃津液之府。
五味入胃,其津液上升,精者化血脈或骨髓,上無所入之竅,止有下口,全假三焦氣化施行溲便注瀉,三焦氣餒則閉隔不通而為病。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人身之氣禀于肺,肺氣清肅則周身之氣莫不服從而順行,肺氣壅濁則周身之氣易緻橫逆而犯上。
痛而舌下生如細豆一粒。
再心口之上,隐隐内作微痛,此皆肺中生毒之征也,即用甘桔湯服之。
服下如覺稍安,肺之患毒無疑矣。
以犀黃丸十服,分十日同桔梗湯早晚輪服痊愈。
此是預識預治之法。
若見腳痛醫腳,咳嗽醫咳,遷延日久,膿成肺壞,多緻不救。
且如舌下一粒患未成膿,其色必淡,患愈亦消,患笃其色紫黑,倘用刀點立死。
此證吐出膿色皆白,稠濁腥有一塊塞上塞下,塞至數次方能吐出惡膿,日服至愈。
凡患此證者,終身戒食鴨蛋、白鲞、紅蘿蔔,石首魚、甲魚,食則複發莫治。
甘桔湯生甘草桔梗(各三錢) 上水煎,去渣,溫服。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忌服破氣辛熱藥,調息丸主之。
調息丸海石白豆蔻橘皮射幹紫菀旋複花桑白發白芥子桔梗上為末,石堿水丸。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伏梁:心之積也,起臍下,大如臀至心下久則令人心煩。
因心經氣血兩虛,以緻邪留不去。
伏丸主之。
震伏丸郁金乳香(去油)沒藥(去油)五靈脂當歸延胡索赤芍遠志石菖蒲茯神牡蛎上為末,酒丸。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痞氣:脾之積也,脾虛血瘀氣郁,患居中脘。
患處皮膚定無毫毛,須看準以筆圈記,用消痞膏貼之。
初起貼膏一張可消,年久須貼兩張方消,内服克堅酒,至愈乃至。
一、有痞塊成形,如龜鼈狀,乃病者食鼈肉積毒所緻,當用鼈甲膏醋炙脆,和京三棱、莪術、青皮、香附為末,烏梅醋煮搗丸酒下,其物化血水,從大便出。
克堅酒水紅花(三錢淨末) 上用火酒二斤浸之,時時呷服。
或用水紅花子熬膏,每日取二錢酒化下。
消痞膏方有秘傳消痞膏,香油斤許密佗熬(六兩,)再入阿魏(五錢)羌活倍(一兩),水紅花子(一兩,麝香調,退火攤膏随患貼,積年惡痞化全消。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肥氣,肝之積也,在左脅下如覆杯,痛引小腹。
由氣血兩虛,逆氣瘀血相并而成。
宜和肝散積行血,瘠肥丸主之。
瘠肥丸川芎(一兩)當歸(一兩)肉桂(五錢)沉香(五錢)紅花(一兩)延胡索(一兩)香附(一兩)莪術(五錢)赤芍(一兩)青皮(一兩) 上為末,酒丸或醋丸,每服二、三錢。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奔豚,腎之積也,其積無形,發于少腹,上沖至心欲死,若豚竄奔突之狀,複還乃止,上下治宜瀉腎補心,桂枝加當歸茯苓湯主之。
桂枝加當歸茯苓湯桂枝白芍甘草(炙)當歸茯苓生姜大棗上水煎,溫服。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胃脘脹痛,心下漸高,堅硬拒按,寒熱如瘧,身皮甲錯,飲食不進,或咳嗽或嘔膿唾血,皆胃中生毒之證,急宜忍冬湯、犀黃丸早晚輪服愈之。
忍冬湯忍冬藤(四兩)生甘草(三錢) 上煎服。
能飲,酒煎服。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患在小腹之内,腹皮腫急,按之如掌,堅硬而熱,微痛,小便頻數,汗出憎寒,腹色如故,丸、薏苡仁湯輪服。
如膿成腹中脹痛,裡急後重則以薏苡仁湯加大黃一錢五分、當歸三錢以下其膿,接服蠟礬丸收功。
患者若遇事驚恐動跳,則腸斷而死,坐卧轉側皆宜徐緩防護,少進薄粥,靜養調攝,庶可保生無虞。
臍間出膿者不治。
薏苡仁湯薏苡仁(五錢,炒)栝蒌仁(三錢)丹皮(二錢)桃仁(二錢,去皮尖) 上水煎,去渣溫服。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蠟礬丸(備用二。
) 腹内生瘡不可藥治者,取皂針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七分溫服,其濃血悉從小便出,極效。
不飲酒者水煎亦可。
惡瘡證治(計五證) 天行瘡 天行發斑,狀如火燒,瘡有豌豆大,頭面肢體,須臾周遍,皆有白漿,數日則死,乃濕邪惡毒,積聚日久而患也。
用蜜水煎升麻,時時服之。
更以升麻取汁,棉蘸拭之。
惡瘡證治(計五證) 頑瘡 凡瘡患曆年不愈,肌寒口冷,頑不結痂,名曰頑瘡。
取馬齒苋搗爛敷,不過二、三次即愈。
惡瘡證治(計五證) 癞風瘡 惡瘡似癞,年久不愈,用蛇蛻一條,燒存性,豬脂調敷。
内仍以溫酒調服。
惡瘡證治(計五證) 罕瘡 毒瘡浮腫,叫号不得眠。
用獨蒜頭兩顆搗爛,麻油調和濃敷,幹則易之。
惡瘡證治(計五證) 無名瘡 凡惡瘡人不能識者,用蟾酥一錢,白面二錢,朱砂少許,新汲水調為錠,如麥粒大,每用一錠,蔥姜服之,汗出即愈。
若瘡勢緊急者,須連進五七粒效。
奇疾證治(計九證) 血擁 周身忽然肉如錐刺,既癢且痛,不能飲食名血擁。
用赤皮蔥燒灰,水淋汁洗,内服淡豆豉湯數盞即愈。
奇疾證治(計九證) 棠梨泡 周身起泡如甘棠梨狀,破則出水,内有石一片如指甲,其泡複生,抽盡肌肉則死。
急用三棱、莪術各二兩為末,分三服,酒調連進即愈。
奇疾證治(計九證) 肉人 頂上生瘡如櫻桃有五色,破則自頂分裂,連皮剝脫至足,名曰肉人。
逐日飲牛乳自消。
奇疾證治(計九證) 肢 寒熱數日,四肢堅硬如石,擊之如鐘磬聲,日漸瘦損。
用吳萸、木耳等
每服三錢,早中晚仍用紅棗湯送服三次,服完痊愈。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傲冬瘡 凡人每至秋冬,項背或周身發瘡,如疥如癬或如疙瘩作癢,浸水結痂,至交春暖即愈,名傲湯實表,外搽繡球丸即愈。
荊防敗毒散(通用四。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繡球丸(見前疥瘡。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疖 濕熱怫郁,先見紅暈,次發腫痛,患不滿寸,名曰疖毒,解暑湯主之。
初起以發面一塊調稀貼疖上,中留一孔即消。
或以點毒丹點之亦消。
如潰膿作痛者貼洞天膏。
一、頭上軟疖,大芋頭搗敷,妙。
一、瘡疖久不收口,用白木槿花存性為末,摻上神效。
又方:用鼈甲燒存性,研末摻之亦效。
解暑湯連翹金銀花赤芍天花粉滑石(飛)車前子(炒研)甘草澤瀉上加淡竹葉十片,水煎,溫服無時。
按此方清暑利濕,凡男婦大小,無論有疖無疖,時逢酷暑,俱宜服之。
又按天時炎暑酷熱,人未有不傷其正氣者,故凡解暑用之,更加蜜炙黃五、七錢以助益元氣尤妙,名為黃解暑飲。
如疖毒潰膿亦可加生與群藥等分用。
點毒丹黃柏研極細末,入雄豬膽汁調如粘。
凡熱疖初起未出頭,用少許點疖中間即消。
飛龍丹寒水石(三錢)血竭沒藥(去油)紅砒(三分)乳香(去油)膽礬雄精蜈蚣(三錢,各三分) 上各制為末用蟾酥三錢酒化,共搗為丸,胖綠豆大,金箔為衣。
每用蔥白裹一丸,嚼爛酒下,醉蓋取汗,小疖初起服即全消。
白疽忌用。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痱(俗名痱子) 夏月汗濕怫郁毛竅,發痱如疹。
用綠豆粉一兩、滑石五錢、輕粉二錢,研和勻,以軟絹蘸撲患處,或以東壁土研細搽之。
卷四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一名鬼飯疙瘩、俗名風乘疙瘩。
) 初起皮膚作癢,次發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由汗出乘風,或夜受露,風濕相搏而發外取百部浸燒酒,以藍布蘸搽之。
荊防敗毒散(通用四。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葡萄疫 此症多生于小兒,蓋感四時不正之氣,郁于肌膚不發,發成大小青紫斑點,色若葡萄,頭面遍身随處可發,身熱口渴者羚角化斑湯主之,不渴倦怠者,補中益氣湯加生地主之。
一、有邪毒傳胃,牙根腐爛出血者,内用羚角化斑湯去蒼術加升麻、葛根服之,外搽珍珠散。
羚角化斑湯羚羊角(八分)石膏(三錢)知母人參甘草元參防風蒼術牛蒡子(各一錢) 上加淡竹葉十片,水煎六分,食遠服。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珍珠散(見喉部喉癰。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赤白遊風 肌膚初起霞暈,由小漸大,浮腫成片,或高累如粟,發熱、痛癢相兼,遊走無定。
赤曰赤遊消風飲,白者次服補中益氣湯更加防風、蟬衣、蘇葉、鮮首烏;外皆用廣膠炖熔塗之,塗至愈遊入胸腹者逆。
忌豬、羊、雞、鵝、魚腥,一切動風燥血之物。
一、小兒赤遊丹,由胎中受毒,多先患于腿,紅腫成片,遊走遍身則死。
治法必先用細瓷鋒延遲愛惜不砭者不救。
服藥如前。
荊防敗毒散(通用四) 四物消風散(通用八。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瘾疹 紅色小點,有窠粒隐行于皮膚之中而不出者是也。
屬心火傷血,血不散傳于皮膚,四物消風飲去柴胡加連翹、木通主之。
四物消風飲(通用八。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瘍風 多生于頸項胸腋之間,其色紫白,點點相連成片如糙皮,卻不蔓延,亦無痛癢。
由邪風入于肌膚,居久不散而成。
用加味二陳湯加荊芥、防風、蟬衣各二錢,川芎一錢,酒水各半煎服。
外以荊芥煎湯洗之,敷雄蛇散即愈。
雄蛇散雄黃(一錢)蛇蛻(一條,存性,) 上共為末,麻油調敷。
加味二陳湯(通用十八。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紫白癜風(俗名汗斑。
) 初起斑點遊走成片,久之可延蔓遍身,初無痛癢,久則微癢,由汗衣經曬着體,或帶汗行日,至黑退便愈。
此證古方治法雖多,取效甚少。
得此證者忌食魚腥、火酒、動風發物。
五神散雄黃硫黃黃丹密陀僧南星上為細末,先用蔥搽患處,次用姜蘸藥末搽之,搽後漸黑,搽至黑散則愈。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白(一名風) 皮膚燥癢,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漸至肢體枯燥坼裂,血出痛楚,十指間皮濃而莫能用生豬脂搽之。
生血潤膚飲(見面部面遊風)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血箭(一名肌脈。
) 血從毛孔中射出如箭,由心肺火盛,逼血妄行于外,宜服涼血地黃湯,外用生豬肉一片貼之,其血即止。
或以京墨研末醋調塗亦愈。
涼血地黃湯生地(三、五錢)黃連(一錢)當歸(一錢五分)甘草栀子元參黃芩(各一錢五分) 上水二鐘,煎八分。
量病上下,食前後服之。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血痣 初起紅痣,漸積大如赤豆。
觸破則血出不止,欲死。
系肝經怒火郁血。
用五靈脂研末摻之即止,内服加味逍遙散。
加味逍遙散(通用十六。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五竅出血 耳目口鼻一齊出血,藥不及煎,死在傾刻。
先将永當面噴幾口,急分開頭發,用粗紙數層,。
然後以四物湯加人參、五味為丸服,愈。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血汗(一名脈溢。
) 周身毛竅汗出如血,蓋心主血又主汗,虛極有火則見血汗,脈溢湯主之。
如搔癢血出不止,用糞桶燒灰敷之。
凡人夾肢窩出汗,衣服染黃者亦為血汗,因虛而緻。
脈溢湯人參黃歸身茯神麥冬石蓮肉生地黃五味子朱砂上或丸或煎俱可,如煎則以朱砂和服。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痛風 痛風即痛痹,周身痹痛或手足不仁,遍身麻木,皆由血虛,風濕凝滞。
用祛風逐濕散,每服二錢。
服後不覺痛麻,連服數劑,至知覺乃止。
祛風逐濕散番木鼈(制淨末)穿山尾甲(制淨末,各三錢)熟附子桂枝當歸延胡索(各末一兩) 上一處研勻,每服二錢,陳酒調下,盡醉取汗。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小兒胎風(一名胎赤。
) 嬰兒初生身熱皮紅,狀如湯潑火燒,由孕母過食辛香熱物,緻兒脾胃積熱,乳母宜用清胃湯忌服煎藥。
一、有兒大能食米面而身熱皮紅者,系髒腑熱蒸,濕氣外乘之故,名玉爛瘡。
用螵蛸散蜜水調敷,内服導赤湯。
清胃散(見齒部走馬牙疳。
) 螵蛸散(通用六十八。
) 導赤湯(通用十。
) 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癢風 遍身搔癢,并無瘡疥,搔之不止。
肝家血虛,燥熱生風,不可妄投風藥,養血定風湯主之。
外用地膚子、蒼耳葉、浮萍煎湯暖浴。
養血定風湯生地(五錢)當歸(三錢)赤芍(二錢)川芎(五分)天冬(二錢)麥冬(二錢)僵蠶(二錢,生研)鮮首烏(五、七錢)丹皮(一錢五分或二錢) 上加桑枝二十寸,水煎溫服無時。
或為丸服亦可。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肺喉下為肺,在咽前,主出氣。
喉系堅空,接連肺管,為氣息之道路,呼吸出入,下通心此肺之象也。
心包絡胸下即心之位,包絡捧護位居心之四旁,即兩乳之中,膻中穴是也。
凡筋脈中。
鬲膜人心下有鬲膜,前齊鸠尾,後齊十一椎,周遭着脊,所以遮隔濁氣不使上熏心肺。
十二經脈惟膀胱脈不貫膜。
三焦隔下為胃上口,在臍上五寸上脘穴,即上焦,臍上四寸為中脘即中焦,肺脈起中焦在此。
臍上二寸為下脘,即胃下口屬下焦。
胃胃者水谷之海,五髒六腑之大源,故胃氣為一身之本。
咽下柔空,下接胃,為飲食之路幽門,傳入小腸。
脾脾在胃左,與胃同膜而附其上,聞聲則動,動則磨胃,食乃消化。
大小腸小腸在胃之左,胃下口曰幽門,即小腸上口,盤十六曲至下口曰闌門,分泌别清濁,即大腸上口。
大腸即回腸,當腑之左,亦盤十六曲至廣腸。
廣腸即直腸,下至肛門。
肝膽包絡下有鬲膜,肝在鬲膜之中,有獨葉者,有二、三葉者。
其系上絡心包為血海,下無竅。
肝短葉中有膽附焉。
膽有苦汁,藏而不洩。
腎腎分左右,一身之中有命門,附脊骨對臍。
其右旁一小竅乃三焦之氣所自出,即先天無命門居于中,各開一寸五分。
膀胱膀胱齊腰,在廣腸左側,乃津液之府。
五味入胃,其津液上升,精者化血脈或骨髓,上無所入之竅,止有下口,全假三焦氣化施行溲便注瀉,三焦氣餒則閉隔不通而為病。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人身之氣禀于肺,肺氣清肅則周身之氣莫不服從而順行,肺氣壅濁則周身之氣易緻橫逆而犯上。
痛而舌下生如細豆一粒。
再心口之上,隐隐内作微痛,此皆肺中生毒之征也,即用甘桔湯服之。
服下如覺稍安,肺之患毒無疑矣。
以犀黃丸十服,分十日同桔梗湯早晚輪服痊愈。
此是預識預治之法。
若見腳痛醫腳,咳嗽醫咳,遷延日久,膿成肺壞,多緻不救。
且如舌下一粒患未成膿,其色必淡,患愈亦消,患笃其色紫黑,倘用刀點立死。
此證吐出膿色皆白,稠濁腥有一塊塞上塞下,塞至數次方能吐出惡膿,日服至愈。
凡患此證者,終身戒食鴨蛋、白鲞、紅蘿蔔,石首魚、甲魚,食則複發莫治。
甘桔湯生甘草桔梗(各三錢) 上水煎,去渣,溫服。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忌服破氣辛熱藥,調息丸主之。
調息丸海石白豆蔻橘皮射幹紫菀旋複花桑白發白芥子桔梗上為末,石堿水丸。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伏梁:心之積也,起臍下,大如臀至心下久則令人心煩。
因心經氣血兩虛,以緻邪留不去。
伏丸主之。
震伏丸郁金乳香(去油)沒藥(去油)五靈脂當歸延胡索赤芍遠志石菖蒲茯神牡蛎上為末,酒丸。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痞氣:脾之積也,脾虛血瘀氣郁,患居中脘。
患處皮膚定無毫毛,須看準以筆圈記,用消痞膏貼之。
初起貼膏一張可消,年久須貼兩張方消,内服克堅酒,至愈乃至。
一、有痞塊成形,如龜鼈狀,乃病者食鼈肉積毒所緻,當用鼈甲膏醋炙脆,和京三棱、莪術、青皮、香附為末,烏梅醋煮搗丸酒下,其物化血水,從大便出。
克堅酒水紅花(三錢淨末) 上用火酒二斤浸之,時時呷服。
或用水紅花子熬膏,每日取二錢酒化下。
消痞膏方有秘傳消痞膏,香油斤許密佗熬(六兩,)再入阿魏(五錢)羌活倍(一兩),水紅花子(一兩,麝香調,退火攤膏随患貼,積年惡痞化全消。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肥氣,肝之積也,在左脅下如覆杯,痛引小腹。
由氣血兩虛,逆氣瘀血相并而成。
宜和肝散積行血,瘠肥丸主之。
瘠肥丸川芎(一兩)當歸(一兩)肉桂(五錢)沉香(五錢)紅花(一兩)延胡索(一兩)香附(一兩)莪術(五錢)赤芍(一兩)青皮(一兩) 上為末,酒丸或醋丸,每服二、三錢。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奔豚,腎之積也,其積無形,發于少腹,上沖至心欲死,若豚竄奔突之狀,複還乃止,上下治宜瀉腎補心,桂枝加當歸茯苓湯主之。
桂枝加當歸茯苓湯桂枝白芍甘草(炙)當歸茯苓生姜大棗上水煎,溫服。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胃脘脹痛,心下漸高,堅硬拒按,寒熱如瘧,身皮甲錯,飲食不進,或咳嗽或嘔膿唾血,皆胃中生毒之證,急宜忍冬湯、犀黃丸早晚輪服愈之。
忍冬湯忍冬藤(四兩)生甘草(三錢) 上煎服。
能飲,酒煎服。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内景證治(計八證) 内景 患在小腹之内,腹皮腫急,按之如掌,堅硬而熱,微痛,小便頻數,汗出憎寒,腹色如故,丸、薏苡仁湯輪服。
如膿成腹中脹痛,裡急後重則以薏苡仁湯加大黃一錢五分、當歸三錢以下其膿,接服蠟礬丸收功。
患者若遇事驚恐動跳,則腸斷而死,坐卧轉側皆宜徐緩防護,少進薄粥,靜養調攝,庶可保生無虞。
臍間出膿者不治。
薏苡仁湯薏苡仁(五錢,炒)栝蒌仁(三錢)丹皮(二錢)桃仁(二錢,去皮尖) 上水煎,去渣溫服。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蠟礬丸(備用二。
) 腹内生瘡不可藥治者,取皂針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七分溫服,其濃血悉從小便出,極效。
不飲酒者水煎亦可。
惡瘡證治(計五證) 天行瘡 天行發斑,狀如火燒,瘡有豌豆大,頭面肢體,須臾周遍,皆有白漿,數日則死,乃濕邪惡毒,積聚日久而患也。
用蜜水煎升麻,時時服之。
更以升麻取汁,棉蘸拭之。
惡瘡證治(計五證) 頑瘡 凡瘡患曆年不愈,肌寒口冷,頑不結痂,名曰頑瘡。
取馬齒苋搗爛敷,不過二、三次即愈。
惡瘡證治(計五證) 癞風瘡 惡瘡似癞,年久不愈,用蛇蛻一條,燒存性,豬脂調敷。
内仍以溫酒調服。
惡瘡證治(計五證) 罕瘡 毒瘡浮腫,叫号不得眠。
用獨蒜頭兩顆搗爛,麻油調和濃敷,幹則易之。
惡瘡證治(計五證) 無名瘡 凡惡瘡人不能識者,用蟾酥一錢,白面二錢,朱砂少許,新汲水調為錠,如麥粒大,每用一錠,蔥姜服之,汗出即愈。
若瘡勢緊急者,須連進五七粒效。
奇疾證治(計九證) 血擁 周身忽然肉如錐刺,既癢且痛,不能飲食名血擁。
用赤皮蔥燒灰,水淋汁洗,内服淡豆豉湯數盞即愈。
奇疾證治(計九證) 棠梨泡 周身起泡如甘棠梨狀,破則出水,内有石一片如指甲,其泡複生,抽盡肌肉則死。
急用三棱、莪術各二兩為末,分三服,酒調連進即愈。
奇疾證治(計九證) 肉人 頂上生瘡如櫻桃有五色,破則自頂分裂,連皮剝脫至足,名曰肉人。
逐日飲牛乳自消。
奇疾證治(計九證) 肢 寒熱數日,四肢堅硬如石,擊之如鐘磬聲,日漸瘦損。
用吳萸、木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