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計九證)
筋脈
(一名木舌。
) 舌腫,色如豬肝,脹塞滿口,堅硬疼痛,不能轉動,粥藥不入,乃心、脾壅熱。
先用衣針紮次用箸卷棉蘸甘草湯潤其唇,旋蘸生蒲黃細末,在舌四旁頻擦,至腫消舌軟方止,内服九味敗毒湯。
九味敗毒湯黃連荊芥黃芩連翹牛蒡子薄荷葉木通山栀(各一錢)甘草(四分,生) 上加燈心一撮,水煎去渣,溫服。
附方(存驗。
) 雄雞冠血浸舌,咽下即消。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一名子舌,又名舌。
) 舌之下血脈脹起,如小舌狀故名。
不可用針刺,宜用桑皮、僵蠶、發灰等分末,醋調濃敷舌下,或珍珠散吹之。
又方,用鏽鐵鎖燒紅,打下鐵鏽研末,水調一錢,噙咽。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生舌下,結腫如匏,棉軟不硬,塞脹舌下,有妨飲食言語,色黃作痛不安,乃痰飲熱氣凝注薄荷湯,忌煎炒火酒等物。
二陳加芩連薄荷湯陳皮(二錢)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黃芩(一錢)黃連(五分)薄荷(一錢五分) 上水二鐘,煎八分,食後服。
珍珠散(見後喉部喉癰。
)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舌生紫泡,其形如豆,堅硬,寒熱疼痛應心。
宜服奪命湯倍黃連,煎好口含,徐徐咽之。
或再服奪命丹三粒,以解蘊毒。
奪命湯奪命丹(俱見發無定處疔瘡下。
)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一名舌痔,一名舌芝。
) 其證生舌上,初如豆,次如菌,頭大蒂小,亦有如雞冠樣者,妨礙飲食言語。
諸書雲:是心上沖,忽崩裂血出不止,此可作郁火治。
用瓷鋒刺破菌處,擦北庭丹,以蒲黃末蓋之,内服九味敗毒湯加犀角汁少許,連服數劑,自然縮愈。
如色白木木然不甚痛,舌上枯白,口不作幹,喉漏出。
又名為瘰風,百無一生,總因偏執清火敗毒故耳。
初起治法,以補中益氣湯加桂枝、白芍,或歸脾湯。
潰爛者用犀黃丸、十全大補湯輪服,多獲全愈。
故辨證不可不明。
北庭丹砂人中白(各五分)瓦上青苔瓦松溏雞矢(各一錢) 上用傾銀罐子一個,将藥裝入罐内,鹽泥封固,入炭火紅,取出俟冷,加麝香、冰片各一分,研細末,收瓷瓶聽用。
九味敗毒湯(見前舌紫脹。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歸脾湯(通用三十一。
)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十全大補湯(通用二十六。
)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舌上生核,強硬作痛,宜用衣針點破,以冰硼散擦之,内辨寒熱虛實用藥。
冰硼散冰片(五分)硼砂(五分) 共研細末瓷瓶密貯,每用少許,搽擦瘡處,如咽喉腫痛并效。
一方有元明粉五錢、朱砂五分。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舌上忽生孔,血出如縷,由心、脾、腎三經火郁而然。
用槐花炒研末敷之自止,内服導赤散。
如血出舌硬者,用小薊搗汁和酒服;幹者為末,冷水服。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舌出數寸,連日不收者,有傷寒、産後、中毒、大驚四種。
傷寒用冰片末搽舌上,則應手而盆濃煎汁浸之,受驚者驚定則收。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用螃蟹一隻,搗爛取汁,以雞毛拖汁掃上即長。
或以栗子一個去殼同搗,噙口内亦好。
如無生蟹,則用蟹殼存性,研極細摻上亦可漸漸長完。
附接舌仙方用馬蘭花根、(如天門冬樣。
)螃蟹共搗爛,陰陽瓦焙幹為末敷之,七日可長成。
或用熟蟹黃同馬蘭根搗爛,陰幹為末敷之,效更速。
喉部證治(計十五證) 筋脈 喉嚨,(喉在咽前通肺,主出氣,故喉嚨曰肺系,又曰喉氣通天。
)足陽明胃、足少陰腎二脈循喉。
手少陽三焦脈由喉。
咽,(咽在喉後,通胃,主納食。
胃口在膈膜下,咽至胃長一尺六寸,通胃之咽門,咽門下咽後。
嗌。
(咽之低處曰嗌。
) 會厭。
(音聲之戶曰會厭,當咽上,司開阖,掩喉食下咽,不掩則錯,必舌抵上,則會厭方掩喉。
) 喉部證治(計十五證) 辨證大略 咽喉之地,尤為急證,(咽、喉、嗌、會厭,為飲食氣息之道路,四者缺一,則食廢息閉而,内系真寒,治當引火歸元,如方中桂姜湯、歸源丹是也。
)婉轉而痛方騰,乃為熱病。
(熱病者,風熱也。
風無熱不熏,熱無風不熾,治當疏風降火,如方中蘇子利喉湯、黃連清喉飲是也。
)譬之龍雷之火,焰因陰生,(龍雷之火,虛火也。
龍雷之性必陰雲四合,然後遂其升騰之勢,得雨益熾。
若天清日朗,則退藏不動矣。
人身腎中之相火亦猶是,平素不能節欲,緻熾,由漸着也。
燎火之火,凡火也。
積薪蔓草之中,初得一點凡火,星星然其勢不覺,殊不知由星星而至于焰焰,由焰焰至于炎炎,遂不可止遏,不可向迩。
在人身或為外邪所傷,或為内虧所緻,津枯液竭,邪熱灼熾,蓋非一朝一夕之故,如喉癰、喉蛾之類是也。
)經驟起非火,緩起非寒,(此引《靈樞》、《内》、《難》之旨,以證辨虛實也。
龍雷之火,潛伏陰中,當其未動不知其為火也,及其一發,暴不可禦,故病則驟起。
若夫五行有形之陽火,星星至于燎原,逐漸而甚,故病則緩起。
火指陽火,寒指虛火,蓋驟起緩起之間,正有陽火有天壤之殊,故治病非難,識病惟難耳。
能于虛實寒熱之間,辨得明,識得透,而投藥未有不獲濟于反掌者。
)是在明睿之士。
知所區别,乃随所投而無誤耳。
(陰寒之證,誤投陽火之藥,則緻頑痰塞滿口鼻,聲如曳鋸,呼吸閉絕而死。
陽火之證,誤投陰寒之藥,則緻咽喉腫閉潰爛,舌如紫茄,飲食廢絕而死。
噫!毫厘千裡,性命系焉,豈可視醫為小道哉。
苟随證知所區别,投藥百無一誤,非明睿之士不能。
) 喉部證治(計十五證) 辨證大略 痹者,不仁也、驟起也,危極之證。
痰在喉中作響,響如打鼾,鼻色白而不腫,諸書皆稱肺絕不救,蓋緣誤服寒涼以緻死耳。
如果用桂姜湯服之立愈。
倘喉内痰邪塞滿,舌有痰護,此痰不出,聲如曳鋸,惟誤服寒劑,方有是證,遲則痰塞鼻内,氣無出入即死。
急取鵝毛一根,粘厘許桐油,入喉一卷,則痰随油吐出,進桂姜湯或歸源湯。
桂姜湯肉桂炮姜甘草(各五分) 上共歸碗内,取滾水沖入,更将碗炖于滾水中,掉藥口許,慢慢咽下立愈。
(按此方專治頃刻而起,前無毫恙者,此陰火虛寒之證,服之立愈。
) 歸源湯大附子(生者,一枚,去皮臍,切作大片,用白密塗炙令透老黃色為度。
) 上收貯,臨用取如粞一粒,口含咽津,治格陽喉痹,頃刻暴痛之證立愈。
喉部證治(計十五證) 辨證大略 喉間紅腫疼痛,無别形狀,宜先服蘇子利喉湯一劑,接後服黃連清喉飲,外吹珍珠散即愈。
如舌下若生一小舌,連喉腫痛,為舌、喉癰,二者相兼則兇,用珍珠散吹舌根舌下及兩旁,不得間斷,服藥如喉癰。
一、咽中結塊腫痛,水食不通,此危證也,治法如前,兼服百靈丸。
一、女人患喉閉腫痛、乳蛾等證,當問其月經調否。
如經閉者,宜用四物湯加茺蔚子、牛膝、香附、桃仁各二錢服之,俾經脈流通,喉證自愈。
如仍未愈,服蘇子利喉湯。
蘇子利喉湯蘇子前胡赤芍(各二錢)甘草桔梗(各一錢)元參連翹浙貝(各一錢五分) 上水煎,溫服。
(按此方可加薄荷二錢或一錢。
) 黃連清喉飲川連(一錢)桔梗牛蒡子(炒)元參赤芍荊芥(各一錢五分)甘草(一錢)連翹黃芩天花粉射幹防風(各一錢五分) 上水煎,熱服。
(此方治喉癰實火證也。
但喉病實火者少,虛火者多,不可輕試。
若寒,必癰腫痛之甚,亦隻用蘇子利喉湯倍桔梗加牛蒡、射幹各錢半治之,兼服百靈丸必愈,尤為善法。
) 百靈丸百草霜(即鍋底煤也。
系燒山柴草樹方是。
除當底及邊口不用,浮面與着鐵不用,取中一層收貯。
) 上用煉蜜丸芡實大,每用一丸,新汲水化服。
(按此方取消化積滞,火化從治之義。
) 珍珠散硼砂雄精川連兒茶人中白冰片薄荷葉黃柏(各末,等分)大破珠子(研末,減半) 上各末戥足,共歸一處,如研勻細,瓷瓶密貯聽用。
吹喉散(附驗。
) 冰片(三分)僵蠶(五厘)硼砂(二錢)牙硝(七錢五分) 上共為末,吹喉神效。
附刺少商穴法治一切喉證腫痛,凡于道路乏醫藥之處,遇有喉患,藥未
) 舌腫,色如豬肝,脹塞滿口,堅硬疼痛,不能轉動,粥藥不入,乃心、脾壅熱。
先用衣針紮次用箸卷棉蘸甘草湯潤其唇,旋蘸生蒲黃細末,在舌四旁頻擦,至腫消舌軟方止,内服九味敗毒湯。
九味敗毒湯黃連荊芥黃芩連翹牛蒡子薄荷葉木通山栀(各一錢)甘草(四分,生) 上加燈心一撮,水煎去渣,溫服。
附方(存驗。
) 雄雞冠血浸舌,咽下即消。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一名子舌,又名舌。
) 舌之下血脈脹起,如小舌狀故名。
不可用針刺,宜用桑皮、僵蠶、發灰等分末,醋調濃敷舌下,或珍珠散吹之。
又方,用鏽鐵鎖燒紅,打下鐵鏽研末,水調一錢,噙咽。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生舌下,結腫如匏,棉軟不硬,塞脹舌下,有妨飲食言語,色黃作痛不安,乃痰飲熱氣凝注薄荷湯,忌煎炒火酒等物。
二陳加芩連薄荷湯陳皮(二錢)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黃芩(一錢)黃連(五分)薄荷(一錢五分) 上水二鐘,煎八分,食後服。
珍珠散(見後喉部喉癰。
)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舌生紫泡,其形如豆,堅硬,寒熱疼痛應心。
宜服奪命湯倍黃連,煎好口含,徐徐咽之。
或再服奪命丹三粒,以解蘊毒。
奪命湯奪命丹(俱見發無定處疔瘡下。
)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一名舌痔,一名舌芝。
) 其證生舌上,初如豆,次如菌,頭大蒂小,亦有如雞冠樣者,妨礙飲食言語。
諸書雲:是心上沖,忽崩裂血出不止,此可作郁火治。
用瓷鋒刺破菌處,擦北庭丹,以蒲黃末蓋之,内服九味敗毒湯加犀角汁少許,連服數劑,自然縮愈。
如色白木木然不甚痛,舌上枯白,口不作幹,喉漏出。
又名為瘰風,百無一生,總因偏執清火敗毒故耳。
初起治法,以補中益氣湯加桂枝、白芍,或歸脾湯。
潰爛者用犀黃丸、十全大補湯輪服,多獲全愈。
故辨證不可不明。
北庭丹砂人中白(各五分)瓦上青苔瓦松溏雞矢(各一錢) 上用傾銀罐子一個,将藥裝入罐内,鹽泥封固,入炭火紅,取出俟冷,加麝香、冰片各一分,研細末,收瓷瓶聽用。
九味敗毒湯(見前舌紫脹。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歸脾湯(通用三十一。
)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十全大補湯(通用二十六。
)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舌上生核,強硬作痛,宜用衣針點破,以冰硼散擦之,内辨寒熱虛實用藥。
冰硼散冰片(五分)硼砂(五分) 共研細末瓷瓶密貯,每用少許,搽擦瘡處,如咽喉腫痛并效。
一方有元明粉五錢、朱砂五分。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舌上忽生孔,血出如縷,由心、脾、腎三經火郁而然。
用槐花炒研末敷之自止,内服導赤散。
如血出舌硬者,用小薊搗汁和酒服;幹者為末,冷水服。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舌出數寸,連日不收者,有傷寒、産後、中毒、大驚四種。
傷寒用冰片末搽舌上,則應手而盆濃煎汁浸之,受驚者驚定則收。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 用螃蟹一隻,搗爛取汁,以雞毛拖汁掃上即長。
或以栗子一個去殼同搗,噙口内亦好。
如無生蟹,則用蟹殼存性,研極細摻上亦可漸漸長完。
附接舌仙方用馬蘭花根、(如天門冬樣。
)螃蟹共搗爛,陰陽瓦焙幹為末敷之,七日可長成。
或用熟蟹黃同馬蘭根搗爛,陰幹為末敷之,效更速。
喉部證治(計十五證) 筋脈 喉嚨,(喉在咽前通肺,主出氣,故喉嚨曰肺系,又曰喉氣通天。
)足陽明胃、足少陰腎二脈循喉。
手少陽三焦脈由喉。
咽,(咽在喉後,通胃,主納食。
胃口在膈膜下,咽至胃長一尺六寸,通胃之咽門,咽門下咽後。
嗌。
(咽之低處曰嗌。
) 會厭。
(音聲之戶曰會厭,當咽上,司開阖,掩喉食下咽,不掩則錯,必舌抵上,則會厭方掩喉。
) 喉部證治(計十五證) 辨證大略 咽喉之地,尤為急證,(咽、喉、嗌、會厭,為飲食氣息之道路,四者缺一,則食廢息閉而,内系真寒,治當引火歸元,如方中桂姜湯、歸源丹是也。
)婉轉而痛方騰,乃為熱病。
(熱病者,風熱也。
風無熱不熏,熱無風不熾,治當疏風降火,如方中蘇子利喉湯、黃連清喉飲是也。
)譬之龍雷之火,焰因陰生,(龍雷之火,虛火也。
龍雷之性必陰雲四合,然後遂其升騰之勢,得雨益熾。
若天清日朗,則退藏不動矣。
人身腎中之相火亦猶是,平素不能節欲,緻熾,由漸着也。
燎火之火,凡火也。
積薪蔓草之中,初得一點凡火,星星然其勢不覺,殊不知由星星而至于焰焰,由焰焰至于炎炎,遂不可止遏,不可向迩。
在人身或為外邪所傷,或為内虧所緻,津枯液竭,邪熱灼熾,蓋非一朝一夕之故,如喉癰、喉蛾之類是也。
)經驟起非火,緩起非寒,(此引《靈樞》、《内》、《難》之旨,以證辨虛實也。
龍雷之火,潛伏陰中,當其未動不知其為火也,及其一發,暴不可禦,故病則驟起。
若夫五行有形之陽火,星星至于燎原,逐漸而甚,故病則緩起。
火指陽火,寒指虛火,蓋驟起緩起之間,正有陽火有天壤之殊,故治病非難,識病惟難耳。
能于虛實寒熱之間,辨得明,識得透,而投藥未有不獲濟于反掌者。
)是在明睿之士。
知所區别,乃随所投而無誤耳。
(陰寒之證,誤投陽火之藥,則緻頑痰塞滿口鼻,聲如曳鋸,呼吸閉絕而死。
陽火之證,誤投陰寒之藥,則緻咽喉腫閉潰爛,舌如紫茄,飲食廢絕而死。
噫!毫厘千裡,性命系焉,豈可視醫為小道哉。
苟随證知所區别,投藥百無一誤,非明睿之士不能。
) 喉部證治(計十五證) 辨證大略 痹者,不仁也、驟起也,危極之證。
痰在喉中作響,響如打鼾,鼻色白而不腫,諸書皆稱肺絕不救,蓋緣誤服寒涼以緻死耳。
如果用桂姜湯服之立愈。
倘喉内痰邪塞滿,舌有痰護,此痰不出,聲如曳鋸,惟誤服寒劑,方有是證,遲則痰塞鼻内,氣無出入即死。
急取鵝毛一根,粘厘許桐油,入喉一卷,則痰随油吐出,進桂姜湯或歸源湯。
桂姜湯肉桂炮姜甘草(各五分) 上共歸碗内,取滾水沖入,更将碗炖于滾水中,掉藥口許,慢慢咽下立愈。
(按此方專治頃刻而起,前無毫恙者,此陰火虛寒之證,服之立愈。
) 歸源湯大附子(生者,一枚,去皮臍,切作大片,用白密塗炙令透老黃色為度。
) 上收貯,臨用取如粞一粒,口含咽津,治格陽喉痹,頃刻暴痛之證立愈。
喉部證治(計十五證) 辨證大略 喉間紅腫疼痛,無别形狀,宜先服蘇子利喉湯一劑,接後服黃連清喉飲,外吹珍珠散即愈。
如舌下若生一小舌,連喉腫痛,為舌、喉癰,二者相兼則兇,用珍珠散吹舌根舌下及兩旁,不得間斷,服藥如喉癰。
一、咽中結塊腫痛,水食不通,此危證也,治法如前,兼服百靈丸。
一、女人患喉閉腫痛、乳蛾等證,當問其月經調否。
如經閉者,宜用四物湯加茺蔚子、牛膝、香附、桃仁各二錢服之,俾經脈流通,喉證自愈。
如仍未愈,服蘇子利喉湯。
蘇子利喉湯蘇子前胡赤芍(各二錢)甘草桔梗(各一錢)元參連翹浙貝(各一錢五分) 上水煎,溫服。
(按此方可加薄荷二錢或一錢。
) 黃連清喉飲川連(一錢)桔梗牛蒡子(炒)元參赤芍荊芥(各一錢五分)甘草(一錢)連翹黃芩天花粉射幹防風(各一錢五分) 上水煎,熱服。
(此方治喉癰實火證也。
但喉病實火者少,虛火者多,不可輕試。
若寒,必癰腫痛之甚,亦隻用蘇子利喉湯倍桔梗加牛蒡、射幹各錢半治之,兼服百靈丸必愈,尤為善法。
) 百靈丸百草霜(即鍋底煤也。
系燒山柴草樹方是。
除當底及邊口不用,浮面與着鐵不用,取中一層收貯。
) 上用煉蜜丸芡實大,每用一丸,新汲水化服。
(按此方取消化積滞,火化從治之義。
) 珍珠散硼砂雄精川連兒茶人中白冰片薄荷葉黃柏(各末,等分)大破珠子(研末,減半) 上各末戥足,共歸一處,如研勻細,瓷瓶密貯聽用。
吹喉散(附驗。
) 冰片(三分)僵蠶(五厘)硼砂(二錢)牙硝(七錢五分) 上共為末,吹喉神效。
附刺少商穴法治一切喉證腫痛,凡于道路乏醫藥之處,遇有喉患,藥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