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真相。

    惟其效而惟其廉,恐市醫聞之,将搖首咋舌,莫明其妙矣。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九節·生肌諸方 大證毒淨非此不能速斂。

     西血珀(五錢)明腰黃(五錢)漂牡蛎粉(一兩)雞胫骨狗胫骨(烘燥,研細,弗焦枯)綿西(烘燥研細篩去粗末,各四錢)青龍齒(生研,五錢)烏賊骨(六錢)紅升丹(二錢)元寸(五分)大梅片(三錢) 細研和勻。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九節·生肌諸方 生肌收口,并治金瘡止血。

     真象皮(炒松,細研,五錢)真輕粉(四錢)鋅氧粉黃蠟白占(各一兩)血竭(六錢)紫金藤(即降香細末)密陀僧(各一兩)細生花龍骨(飛八錢)梅冰(三錢) 麻油一斤煮沸,下陀僧末再煮沸,入二蠟溶化離火,入諸藥調勻,刷棉紙上陰幹候用。

     用時以沸水壺烘烊貼之,弗令見火。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九節·生肌諸方 外瘍毒淨以此收口。

     上血竭(五錢)赤石脂牡蛎粉(漂淨)海螵蛸(去背殼研細漂淨)密陀僧(各一兩) 花龍骨(四錢)上冰片(四錢) 研細和勻輕摻,以清涼薄貼蓋之。

     【方解】 世俗治瘍,珠黃之外,血珀、珊瑚号為八寶,無非借此貴重之名,聊以自高其色,不惟其質,未能免俗,聊複爾爾。

    且此方生肌收口功效昭着,比諸珠玉寶貴,實無愧色,爰錫嘉名,亦旌功之曠典也。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九節·生肌諸方 收口藥與上大同。

     飛滑石赤石脂冰片(少許)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九節·生肌諸方 收口宜之,毒未淨不可用。

     【方解】 珠粉貴物也,壽頤則謂介屬耳。

    但用大塊牡蛎,洗淨泥垢杵散,清水漂出細粉,去其粗滓,功與珠粉同,而價則十萬之一耳。

    名以珠粉,允無愧色,豈俗子能知此中功用耶?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九節·生肌諸方 即荸荠,俗名地栗。

    用老而多渣者,去淨皮搗爛絞汁,其滓和水再研,絞去滓取汁澄澱為粉,清水漂二三次,去甜味,久藏不變。

    合眼藥、下疳藥,功在爐甘石之上,亦治潰瘍,去腐生肌。

    單用此粉,專治目赤、翳星、肉,點入目内極有效力,毫不痛癢。

    允為實火目病之神丹。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十節·咽喉口舌諸方 咽喉口舌諸證,本是内科,初非瘍醫界内之事,惟不可無外治之藥為之輔佐。

    而晚近内科家多不備此藥物,于是此等病家,不得不求治于瘍醫之門。

    然究非長于内科理法者,必不易治。

    此迩來喉證,所以日甚一日,幾如疫疠,而喪亡枕藉者,此中亦有其故。

    況世且有号為專于咽喉一科者,間嘗考其學識,固亦不過雲爾者乎。

    業師朱氏,夙備藥物效驗有素,茲備錄之以廣其傳。

    是亦先阆師利物濟人之素志。

    雖仍是普通習用之品,而較之故紙堆中陳陳相因者,臨床治驗或尚能較勝一籌也。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十節·咽喉口舌諸方 治咽喉痛、腐口疳、舌瘡、牙疳、重舌。

     漂人中白(三兩)老月石(二兩)薄荷尖(二錢)梅花冰片(五錢)明腰黃(一兩) 各為細末和勻,牙疳多血加蒲黃炭、棗信炭臨時和勻。

     【方解】 此為尋常咽喉口舌通用之藥。

    方以漂淨人中白為主,清熱解毒而導,最是喉證無上神丹。

    古人非不知用此,奈習俗惡其穢氣,燒過用之,則僅存矸質,等于石灰,清涼之性變為燥烈,為利為害,胡可以道裡計。

    茲則研細水飛,取其浮潔淨者,帶水傾出澄澱,換水數十次,其白如粉,無氣無味,豈獨喉證所必需,亦是口舌之要藥。

    以極賤之物,而用之得宜即為良劑。

    古語有雲臭腐中自有神奇,此物是矣。

    治藥物學人,胡可人雲亦雲,不知細心體會耶。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十節·咽喉口舌諸方 治咽喉腐爛及口疳、牙疳、舌瘡等證。

     漂淨人中白(二兩)西牛黃(五錢)老月石(二兩)雞爪川連(一兩)明雄黃(一兩五錢)真川貝廣郁金(各八錢)金餘炭(即人指甲,洗淨炒松微焦,弗太過研細,六錢) 上梅片(四錢) 各為極細末和勻,每用分許點患處極效。

     【方解】 錫類散一方,自孟英王氏極推重之,乃風行于世。

    然方中象牙屑極難如治之不良,則其質甚堅,點入患處,非徒無益;又壁錢亦不易多覓,且此蟲頗毒,似亦非必要之物。

    先師阆仙先生以意當損,重定是方,用之多年,大有應驗。

    似原方功力,亦不過如是。

    但牛黃有數種,關西者其價頗貴,頤亦嘗以廣東來者試用之,效力亦佳,而價則視西産為廉,似乎實在功用,亦未嘗不相等也。

    耳食者聞此得不為赝鼎亂真乎。

    然藥物惟适效而已,本不必專求諸價等連城者。

    如必以貴是尚,則胡不方方皆用金玉耶。

    原方本是珍珠,師謂即用中白則珠粉亦未必勝之。

    如必欲介類潛陽,則牡蛎淨粉,鹹寒清熱而質又粘膩,能生新肌,功力亦在珍珠之上。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十節·咽喉口舌諸方 治喉痛紅腫等證極效,可以加入上兩方中。

     西瓜霜秋涼後預藏西瓜不大不小者,俟過霜降節,擇瓜之不壞者,頂開小孔挖去瓜肉,留薄青瓜皮約一錢濃,弗破,另以提淨樸硝(火硝不用)貯滿瓜中,即以所開之頂蓋上。

    麻線做絡子絡瓜于中,懸檐下透風不見日曬雨淋之處。

    瓜下離一二寸,另絡一瓷盆承之。

    過冬至節瓜皮外結霜極濃,掃下研細吹喉。

    瓷盆中如有瓜中流出汁水,天寒亦結為霜,亦可取用。

    瓜中未化出之硝,取出留存明年,仍以納入瓜中,再令成霜。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十節·咽喉口舌諸方 治風火喉證及口疳、舌瘡。

     真小川連(一兩)條子芩(五錢)真川柏(五錢)白僵蠶(炙燥三錢)漂人中白(一兩)老月石(一兩)薄荷葉(二錢) 各為極細末和勻。

    臘月收鮮青魚膽,帶膽汁盛藥末,線紮挂當風處陰幹,去膽皮細研,每一膽傾去膽汁一半,乃入藥末,加指甲炭二錢,明腰黃五錢,西瓜霜一兩,蜒蝣制青梅肉五錢,焙燥研,每藥末一兩,加上梅片一錢和勻密收。

    紅腫腐爛者皆效。

    若但紅腫而未腐者,此藥一兩可配枯礬二錢吹之。

    凡喉證用末藥,須用銅噴筒輕輕噴之。

    若用細竹管吹之,恐受風病變,不可不慎。

     〔附〕制青梅法鮮青梅子擇肥大者,打碎去核,每梅肉一斤,以食鹽二兩漬之,捕活蜒蝣同漬,不拘多少,多則尤佳。

    漬四五日,取梅肉曝幹,還入原鹵中,再漬再曝,以汁盡為度。

    去蜒蝣不用,焙燥研末密收。

     【方解】 魚膽制咽喉藥,其法舊矣,此方亦阆師改定,清熱滌痰,而加以薄荷之辛涼洩風,兼顧外感,亦是一法。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十節·咽喉口舌諸方 治陰虛火炎,喉痹、喉疳、喉癬等證。

     兒茶(三錢)川貝(三錢)牡蛎粉(漂淨八錢)西血珀(六錢)漂人中白(五錢)蒲黃炭(三錢)西牛黃(二錢)梅冰片(六分)麝香(三分) 各研極細和勻密貯。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十節·咽喉口舌諸方 治陰虛喉癬。

     真血餘炭(一錢)真坎氣(一條漂淨焙炭研)血珀(五分)腰黃(二錢)花龍骨(二錢) 上梅片(四分) 各為細末和勻吹之。

    壽頤按:此方亦可加漂人中白。

     【方解】 陰虛于下,陽浮于上,氣火泛溢,上淩清竅,每有咽喉燥痛、哽塞、音喑等證。

    病源與風熱外乘,閉塞喉嗌者絕不相同,而其見證亦大有區别。

    蓋痛而幹涸,雖哽塞必不腫,亦必不紅,嗌關内外皆作淡紅色,時有紅絲缭繞而已。

    蒂丁雖亦垂長,望之隻見其燥,絕無痰涎盤旋之狀,舌亦不紅不膩不黃,甚者其人必足冷,脈必不浮不大不弦。

    此必不可以疏風清熱消痰。

    治者六味都氣,甚則并用附桂(桂宜作丸,八味湯必涼服,)惟外用末藥則亦一氣。

    但終與實熱有别。

    此二方皆為虛火之法,前方尚是普通喉痛治法,但不用苦寒遏抑及滌痰攻克之品。

    而加兒茶之粘滞以助真陰,蒲黃之清芬以息浮焰,已與實火證治不同;後方用血餘、坎氣,借血肉有情,同氣相應,顯與實火痰熱者大分徑庭。

    但血餘炭宜自為佳,市肄中物與川椒同者必不可用。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十節·咽喉口舌諸方 (方見齊有堂醫案) 治急喉風,腫痛悶塞,痰涎粘閉,呼吸欲絕者必效。

     明淨腰黃枯白礬生藜蘆豬牙皂角(炒黃弗焦去筋膜各等分) 各為末和勻密收,臨用吹喉。

    此方可治紅腫,若已腐者不可用枯礬。

    極痛腫盛欲閉者,涼茶調如糊灌之,漸能入喉,吐出痰即松。

     【方解】 急喉風暴腫痰壅,喉關閉塞,呼吸不通,危在頃刻,苟非吐法先開其壅,則源最古,取效最神。

    頤二十年前見一幼孩,三歲,喉痛猝閉,呼吸不利,痰涎盤旋,欲視其喉,而舌腫已粘上,渾合不隙,勢極危急,恐不及救。

    即以牙皂、明礬為末與之,囑其勉強納入,吐則或有一線生機。

    乃去後不複來視,已疑其無望矣。

    後始知其一吐而安,不勞再藥。

    齊氏此方加腰黃解毒,亦有可取。

    尤在泾《金匮翼》用白礬、巴豆同煨焦赤,蜜丸芡實大,綿裹納口中近喉處,引吐亦佳。

    古法有以巴豆油染紙作紙撚,着火吹息納入喉間,令油煙氣引吐痰涎者,其效尤捷。

     〔附〕針刺法喉風閉塞,開關為亟。

    稀涎散、江子仁油皆是急救之法,而針刺尤為捷效。

    古法用三棱針刺兩少商出血,而有效有不效;惟内關一穴,刺三分留四五呼旋針補瀉,能使喉塞頓開,可納湯飲,應驗綦捷。

    又兩合谷毫針深刺,須入一寸五分,使針頭通過手心勞宮穴,頻頻旋轉其針,氣自流通,亦極桴應。

    此穴取法,在虎口上交叉骨間,令病者側豎其掌,乃以毫針緩緩直下,始則輕輕旋轉,令深入骨縫中間,不可使針頭在掌中透出。

    多留為上,時時旋轉之,旋之越重則行動極捷,開竅通絡無往不宜。

    即猝厥暴死,昏不知人,皆能應手出聲,之刻清醒。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十一節·耳目諸方 治眼赤星翳。

     荸荠粉(二兩)老月石(六錢川連湯制)細爐甘石(一兩)冰片(三錢) 各研極細,和勻點眼。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十一節·耳目諸方 治目赤星翳神效。

     烏梅肉(七錢)鴨嘴膽礬(二錢)川椒(去目二錢)明礬(七錢)青鹽(三錢)冰片(一錢)引綿小針(三支) 水十四兩浸一月可用,陳久不壞。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十一節·耳目諸方 先以核桃肉打油滴入,棉花卷淨入後藥,再滴核桃油二滴。

     龍骨枯礬(各三錢)黃丹(二錢)元寸(二分) 各為細末,如耳中流血膿者,單用龍骨末如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