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古方詩括 雜病(五)

關燈
紫蘇飲極能安胎,芍藥川芎大腹哉,當歸酒浸陳參草,姜蔥煎服保仙懷。

     蘇葉、芍藥、川芎、大腹皮、當歸、陳皮各五分,人參、甘草各二分半,姜蔥煎服。

    治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及臨産驚恐氣結,連日不下。

     安胎(飲)八物去茯苓,加上陳皮與黃芩,蘇葉縮砂姜煎服,胎痛腰腹效可尋。

     當歸、芍藥、生地、白術各一錢,人參、川芎、陳皮各五分,紫蘇、砂仁、子芩、甘草各三分,姜煎溫服。

     治胎氣不安,腰腹微疼,飲食不美。

     固胎飲即八物湯,去茯少加桑樹羊,芩柏連參煎糯米,血虛阿膠旋化烊。

     生地、川芎各五分,歸身、白芍、陳皮、人參各一錢,白術一錢半,甘草三分,黃連、黃柏各一分,薜荔七葉,即桑樹上羊兒藤,糯米二十粒。

    一方有黃芩五分,水煎服。

    如血虛不安者用阿膠,痛者用砂仁,止痛安胎行氣故也。

     達生散用蘇莖葉,大腹甘草芩術切,歸芍參陳黃楊腦,蔥煎宜服在九月。

     大腹皮、甘草各二錢,黃芩、白術、芍藥、當歸各一錢,人參、陳皮、紫蘇各五分,黃楊腦一個,蔥五莖,水煎溫服。

    懷孕八九個月及稍虛者宜用。

    春加川芎,夏加黃芩,秋加澤瀉,冬加砂仁,或俱加枳殼。

    如氣虛加參、術,氣實倍香附、陳皮,血虛倍當歸加生地,性急多怒加柴胡,食易饑多加黃楊腦,腹痛加木香,胎動加苎根。

     催生五積加烏附,星香膠古酒調助,冬月破水後最宜,生胎死胎俱可墜。

     催生五積散蒼術一錢,桔梗五分,陳皮三分,白芷、桂心、甘草、川芎各一分半,當歸、幹姜、濃樸、白芍、茯苓、半夏、枳殼、川烏、附子、南星各二分,木香半分,阿膠、杏仁各一分,為末,溫酒調下。

    覺熱悶加白蜜、新汲水調服。

    治胎死腹中,産母氣乏,産道幹澀。

    一方有麻黃,無烏、附、星、香,止加杏仁、阿膠。

    其意以白芍開子宮,餘藥助氣開竅,麻黃内通陽氣,冬月用之,血行即産;但破水二三日不産者,即可催下;若胎已死,亦即墜下。

    未破水者忌服。

     牛膝湯治胎中死,瞿麥滑石冬葵子,赤小豆當歸木通,水煎一服見歡喜。

     牛膝、瞿麥,赤小豆、當歸、木通各三分,滑石六分,葵子四分。

    一方無赤豆,水煎溫服。

    治生産不順,用此滑利水道,令易産。

    如胞衣不下,去瞿麥,連進二三服即下。

     八味黑神散蒲黃,熟地赤芍藥幹姜,桂心甘草并黑豆,酒便調嘗惡露茫。

     黑豆四兩,餘味各二兩,為末,每二錢熱酒、童便調服。

    治産後惡露不盡,胞衣不下,血氣攻心眩暈等症。

     一方去蒲黃,加附子。

     三分散用小柴胡、四物四君子同咀,産後傷寒并痢者,根據方取效似神扶。

     千金龍膽湯鈎藤,柴芩梗芍草茯苓,大黃一分蜣一個,棗湯調下鎮風驚。

     龍膽草、鈎藤、柴胡、黃芩、桔梗、赤芍、茯苓、甘草各半分,大黃一分,蜣螂一枚,為末,每一錢或五分,棗子煎湯調服。

    治小兒初生臍風撮口,月内胎驚,氣逆發熱者宜。

    一方去蜣螂,加人參、川芎,水煎溫服。

     治小兒疳病。

     蠍梢餅蜈乳花蛇,南星姜蠶等朱砂,麝香減半磨化服,驚風關閉兼擦牙。

     蜈蚣一條,蠍梢、乳香、白花蛇、朱砂、南星、僵蠶各五錢,麝香三錢,為末,酒糊作餅,人參或薄荷煎湯磨化一餅。

    治小兒臍風撮口,驚風掣反張,不納乳食,四肢盡冷。

    牙關緊者,用此擦牙尤妙。

     脫甲散用麻黃根,柴歸知母龍膽草,參芎甘茯次第入,感寒發熱痛頭腦。

     麻黃、柴胡、當歸、知母、龍膽草各三分,人參、川芎各二分,茯苓二分半,甘草四分,姜蔥煎服。

    治小兒發熱頭疼,日久不痊。

    如表不解加麻黃,裡不解加大黃。

     紅棉散天麻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