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古方詩括 雜病(四)

關燈
十全大補有人參,肉桂川芎地黃蒸,芍藥茯苓并白術,黃甘草當歸停。

     十全大補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熟地、芍藥、肉桂、黃各二分半,姜棗煎服。

    治男婦諸虛勞傷,生氣血,壯脾胃。

     人參養榮即大補,去芎加橘遠味熬,劫勞散亦大補湯,去芎桂加半味膠。

     人參養榮湯白芍三兩,當歸、人參、白術、甘草、黃、肉桂、陳皮各一兩,熟地、五味子、茯苓各七錢,遠志五錢,每三錢姜煎空心溫服。

    虛甚者煉蜜為丸,可以常服。

    治積虛成損,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少顔色,汲汲短氣,飲食無味。

    如遺精加龍骨,咳嗽加阿膠、麥門冬,挾火加知母、黃柏。

     劫勞散白芍一錢,黃、甘草、人參、茯苓、熟地、當歸、五味子、半夏曲、阿膠各四分,姜棗煎服。

     治心腎俱虛,勞嗽無痰,夜熱盜汗。

    四肢倦怠,體瘦食少,恍惚異夢,嗽中有血,名曰肺痿。

     黃建中湯肉桂,甘草芍藥補榮衛,姜棗饴糖煎服之。

    或加當歸同此類。

     黃、肉桂各七分,甘草一錢半,白芍三錢,姜棗煎去渣,入饴糖少許,再煎令溶,空心服。

    治男婦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脹胸滿,驚悸面黃,唇幹口燥,腰痛骨酸,行步喘乏,短氣少食,或因勞過,或病後不複,最宜服之。

    如虛甚加附子,血虛加當歸。

     黃益損湯解斛,芎歸木半甘術地,白芍五味熱加柴,諸虛勞倦此方議。

     官桂、熟地、半夏、甘草、木香各三分,石斛、當歸、川芎、黃、白術各一錢,白芍一錢半,五味子五分,姜棗煎服。

    如有熱加柴胡。

     苁蓉散術巴門冬,茯草牛味杜仲供,車前幹姜生地輩,酒調陰痿最多功。

     肉苁蓉、白術、巴戟、麥門冬、茯苓、甘草、牛膝、五味子、杜仲各八錢,車前子、幹姜各五錢,生地半斤,為末,每二錢食前酒調,日三服。

    治腎氣虛寒陰痿,腰脊痛,身重胫弱,言音混濁,陽氣頓絕,效。

     固真(飲子)參術歸山藥,地柏澤茱萸搏,補骨脂五味陳皮,茯苓杜仲甘草酌。

     人參、山藥、當歸、黃、黃柏各一錢,熟地一錢半,白術、澤瀉、山茱萸、補骨脂各五分,五味子十粒,陳皮、茯苓各八分,杜仲、甘草各七分,水煎溫服。

    蓋門冬、地黃,雖本于滋陰,久則滞胃滞經,緻生癰疽。

    又或多服金石桂附助陽,久則積溫成熱,耗損真陰,痰火妄動,消渴肺痿症作。

    惟此方備五味,中年以上之人,可以常服。

    能治陰陽兩虛,氣血不足,飲食少,五心熱,自汗,日晡潮熱,精氣滑脫,行步無力,腰胯酸疼,洩瀉,脈沉弱,嗽少痰多。

    或幹咳,或氣血精神足,體倦頭目昏,食少,脈虛數,潮熱,将成痨證者;或傷力氣虛,脈弱,腰背疼痛,動辄鼻衄者;或便血過多,面黃瘦瘁,食少氣促者;或婦人陰虛瘦瘁食少,虛熱自汗,腹痛面浮,腰痛,赤白帶下者,并宜服之。

    此方備五味,合氣沖和,養氣血,理脾胃,充腠理,補五髒,無寒熱偏并過不及之失也。

     正氣補虛(湯)參藿樸,地芎茯等分各,桂歸芷味木丁姜,附術夏草減半勺。

     人參、藿香葉、濃樸、黃、白芷、當歸、熟地、川芎、茯神各五分,肉桂、五味子、白術、半夏、附子、丁香、木香、幹姜、甘草各二分半,姜棗空心煎服。

    治内傷飲食七情,兼外邪所襲,寒熱頭痛,身疼腰腳軟弱,轉筋自汗,肢冷麻痹,男婦諸虛通用,婦人産後感寒尤宜。

     秦艽扶羸湯鼈甲,柴胡人參當歸切,地骨皮半紫菀甘,能治肺膽二經熱。

     秦艽、鼈甲、人參、當歸、半夏、紫菀、甘草各五分,柴胡一錢,地骨皮七分半,烏梅、姜棗煎服。

    治膽肺二經虛熱,及肺痿骨蒸已成勞嗽,或寒或熱,聲嗄不出,體虛自汗,四肢怠惰。

    如熱痨證加大黃、黃芩、犀角、赤芍、青蒿、桂枝煎服,勞瘧亦效。

     黃鼈甲(湯)桑地皮,桂菀參苓柴半知,天冬地黃赤芍藥,秦艽甘桔也相宜。

     桑白皮、半夏、甘草各二分半,地骨皮、知母、黃、秦艽、白茯苓、赤芍、柴胡各三分三厘,鼈甲、天門冬各五分,肉桂、人參、苦梗各一分六厘半,紫菀、生地各三分(批:三唐本作二),水煎溫服。

    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煩熱,心悸盜汗,少食,多咳嗽有血,往來寒熱,勞瘧等症。

     保和(湯)知貝天麥冬,款冬薏杏栝蒌根,兜菀合桔甘五味,歸地蘇薄姜饴。

    (見六卷) 化真(湯)歸芍術參、蓮肉天麥赤白苓,陳芍知柏柴甘味,地骨地黃熟又生。

    (見六卷) 清骨散柴生地黃,熟地人參薄荷防,秦艽赤茯胡連少,每服半兩水煎嘗。

     柴胡、生地各二錢,熟地、人參、防風各一錢,薄荷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