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古方詩括 雜病(二)
關燈
小
中
大
金沸草散麻甘芍,荊芥前胡半夏姜,肺受風寒頭目痛,咳嗽聲粘時疫方。
(見三卷) 蘇沉九寶(飲)薄荷陳,麻桂桑蘇與杏仁,大腹皮同甘草入,諸般咳嗽效如神。
薄荷、陳皮,麻黃、官桂、桑白皮、紫蘇、杏仁、大腹皮、甘草各等分,生姜、烏梅煎服。
治諸般咳嗽。
哮吼夜不得卧。
發明半夏溫肺湯,細辛桂心旋複花,甘草陳皮參桔梗,芍藥茯苓赤者佳。
半夏、細辛、桂心、旋複花、甘草、陳皮、人參、桔梗、芍藥各五錢,赤茯苓三分,每四錢,姜煎溫服。
治虛寒咳嗽及中脘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雜,多唾清水,脅脹不食,脈沉弦細遲,此胃虛冷所緻也。
人參清肺飲烏梅,桑地骨皮識母培,阿杏桔梗甘罂粟,加蜜澄清得效來。
人參、烏梅、桑白皮、地骨、知母、阿膠、桔梗、甘草、罂粟殼、杏仁等分,棗煎,入蜜一匙,澄清溫服。
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并久勞嗽,唾血腥臭。
洗肺散半夏黃芩,天麥門冬與杏仁,甘草五味姜煎服,咳嗽痰盛用最靈。
半夏三分,黃芩二分半,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甘草各五分,杏仁一分,姜煎溫服。
治咳嗽痰盛,肺氣不利。
貝母散中桑白皮,款冬花與杏仁知,五味甘草姜煎熟,火嗽日久服無時。
貝母、桑白皮、五味子、甘草各五分,知母二分半,款冬花二錢,杏仁三錢,姜煎溫服。
治咳嗽多日不愈,火嗽亦宜。
久甚者加黃蠟五分,同煎以潤肺。
款冬花散知母先,桑葉麻黃阿膠拈,杏仁貝母并半夏,甘草咀入姜煎。
款冬花、杏仁、阿膠、麻黃、半夏各五分,桑葉、知母、貝母、甘草各一錢,姜煎溫服。
治肺感風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
木瓜湯用吳茱萸,茴香甘草蘇鹽扶,再研生蒜塗心腳,不慮昏危入腹俞。
木瓜、吳萸各二錢,茴香三分半,甘草二分,生姜、紫蘇各少許,水煎入鹽一撮,溫服。
治霍亂吐瀉,轉筋擾悶。
手拈散用玄胡索,沒藥甘草五靈脂(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下,心脾氣痛總能醫。
一方隻用玄胡索、五靈脂等分,先将靈脂焙幹,後同玄胡索将水熟,去渣,入酒醋少許,即服。
雞舌香散有良姜,赤芍肉桂香附良,天台烏藥同甘草,入鹽些小點煎湯。
良姜、赤芍、肉桂、香附、烏藥各四錢,甘草五分,為末,每二錢,鹽湯點服。
治男婦髒腑虛弱,陰陽不和,中脘氣滞,停積痰飲,胸膈脹滿,心脾引痛。
蟠蔥散用玄胡索,桂姜蒼術甘砂搏,棱莪青槟白茯丁,蔥煎熱服見歡樂。
玄胡索、肉桂、幹姜各一分,蒼術、甘草各四分,砂仁、槟榔、丁皮各二分,三棱、莪術、青皮、白茯苓各三分、連須蔥一根,水煎熱服。
治男婦脾胃虛冷,氣滞不行,攻刺心腹,痛連胸脅,膀胱,小腸腎氣及婦人血氣刺痛,并皆治之。
香薷散内藥三般,濃樸相參扁豆攢,加上黃連稱絕妙,和中祛暑最能安。
香藿一錢半,濃樸、扁豆、黃連各七分,四味俱用姜汁拌和炒香,水煎,入酒少許,必竟冷服乃效。
治伏暑引飲,或吐或瀉。
姜能祛暑和中,惟氣實者宜用。
薷藿湯即香薷散合藿香正氣散。
香葛湯即香薷散合升麻葛根湯。
十味香薷散即香薷散合四君子湯,加黃、木瓜等分為末,熱湯冷水任調下。
消暑氣,和脾胃。
桂苓甘露(飲)即五苓,加上寒水滑石膏,甘草為末姜湯下,濕熱霍亂見功高。
茯苓、澤瀉各一兩,白術、豬苓、肉桂各五錢,甘草、石膏、寒水石各二兩,滑石四兩,為末,每三錢,溫湯新汲水任下,姜湯尤良。
治傷寒中暑,冒風飲食,中外一切所傷,濕熱内甚,口幹煩渴飲冷,霍亂轉筋,腹滿痛悶及小兒吐瀉驚風。
一方去豬苓,加人參、藿香、葛根、木香。
六和(湯)半夏縮砂仁,杏仁參草扁豆停,木瓜赤茯藿香葉,香茹濃樸治瀉頻。
半夏、砂仁、
(見三卷) 蘇沉九寶(飲)薄荷陳,麻桂桑蘇與杏仁,大腹皮同甘草入,諸般咳嗽效如神。
薄荷、陳皮,麻黃、官桂、桑白皮、紫蘇、杏仁、大腹皮、甘草各等分,生姜、烏梅煎服。
治諸般咳嗽。
哮吼夜不得卧。
發明半夏溫肺湯,細辛桂心旋複花,甘草陳皮參桔梗,芍藥茯苓赤者佳。
半夏、細辛、桂心、旋複花、甘草、陳皮、人參、桔梗、芍藥各五錢,赤茯苓三分,每四錢,姜煎溫服。
治虛寒咳嗽及中脘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雜,多唾清水,脅脹不食,脈沉弦細遲,此胃虛冷所緻也。
人參清肺飲烏梅,桑地骨皮識母培,阿杏桔梗甘罂粟,加蜜澄清得效來。
人參、烏梅、桑白皮、地骨、知母、阿膠、桔梗、甘草、罂粟殼、杏仁等分,棗煎,入蜜一匙,澄清溫服。
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并久勞嗽,唾血腥臭。
洗肺散半夏黃芩,天麥門冬與杏仁,甘草五味姜煎服,咳嗽痰盛用最靈。
半夏三分,黃芩二分半,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甘草各五分,杏仁一分,姜煎溫服。
治咳嗽痰盛,肺氣不利。
貝母散中桑白皮,款冬花與杏仁知,五味甘草姜煎熟,火嗽日久服無時。
貝母、桑白皮、五味子、甘草各五分,知母二分半,款冬花二錢,杏仁三錢,姜煎溫服。
治咳嗽多日不愈,火嗽亦宜。
久甚者加黃蠟五分,同煎以潤肺。
款冬花散知母先,桑葉麻黃阿膠拈,杏仁貝母并半夏,甘草咀入姜煎。
款冬花、杏仁、阿膠、麻黃、半夏各五分,桑葉、知母、貝母、甘草各一錢,姜煎溫服。
治肺感風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
木瓜湯用吳茱萸,茴香甘草蘇鹽扶,再研生蒜塗心腳,不慮昏危入腹俞。
木瓜、吳萸各二錢,茴香三分半,甘草二分,生姜、紫蘇各少許,水煎入鹽一撮,溫服。
治霍亂吐瀉,轉筋擾悶。
手拈散用玄胡索,沒藥甘草五靈脂(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下,心脾氣痛總能醫。
一方隻用玄胡索、五靈脂等分,先将靈脂焙幹,後同玄胡索将水熟,去渣,入酒醋少許,即服。
雞舌香散有良姜,赤芍肉桂香附良,天台烏藥同甘草,入鹽些小點煎湯。
良姜、赤芍、肉桂、香附、烏藥各四錢,甘草五分,為末,每二錢,鹽湯點服。
治男婦髒腑虛弱,陰陽不和,中脘氣滞,停積痰飲,胸膈脹滿,心脾引痛。
蟠蔥散用玄胡索,桂姜蒼術甘砂搏,棱莪青槟白茯丁,蔥煎熱服見歡樂。
玄胡索、肉桂、幹姜各一分,蒼術、甘草各四分,砂仁、槟榔、丁皮各二分,三棱、莪術、青皮、白茯苓各三分、連須蔥一根,水煎熱服。
治男婦脾胃虛冷,氣滞不行,攻刺心腹,痛連胸脅,膀胱,小腸腎氣及婦人血氣刺痛,并皆治之。
香薷散内藥三般,濃樸相參扁豆攢,加上黃連稱絕妙,和中祛暑最能安。
香藿一錢半,濃樸、扁豆、黃連各七分,四味俱用姜汁拌和炒香,水煎,入酒少許,必竟冷服乃效。
治伏暑引飲,或吐或瀉。
姜能祛暑和中,惟氣實者宜用。
薷藿湯即香薷散合藿香正氣散。
香葛湯即香薷散合升麻葛根湯。
十味香薷散即香薷散合四君子湯,加黃、木瓜等分為末,熱湯冷水任調下。
消暑氣,和脾胃。
桂苓甘露(飲)即五苓,加上寒水滑石膏,甘草為末姜湯下,濕熱霍亂見功高。
茯苓、澤瀉各一兩,白術、豬苓、肉桂各五錢,甘草、石膏、寒水石各二兩,滑石四兩,為末,每三錢,溫湯新汲水任下,姜湯尤良。
治傷寒中暑,冒風飲食,中外一切所傷,濕熱内甚,口幹煩渴飲冷,霍亂轉筋,腹滿痛悶及小兒吐瀉驚風。
一方去豬苓,加人參、藿香、葛根、木香。
六和(湯)半夏縮砂仁,杏仁參草扁豆停,木瓜赤茯藿香葉,香茹濃樸治瀉頻。
半夏、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