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用藥賦(十三)

關燈
尤妙。

     杵糠丸杵頭糠、牛轉草各半斤,糯米一斤,為末,取黃母牛口中涎和砂糖為丸龍眼大。

    入鍋内慢火煮熱食之。

    一方隻用近山處黃牛糞尖三個,燒灰,砂糖酒下。

     古阿魏散阿魏五錢,大路邊幹人糞炒存性五錢半,共為末。

    五更初以姜片蘸食,治反胃能起死回生。

     神仙奪命丹百草霜研五錢,雄黃、硼砂各二錢,乳香一錢半,綠豆、黑豆各四十九粒,為末,用烏梅十三個,水浸去核,搗丸彈子大,以乳香少加朱砂為衣,每噙化一丸,食茶泡熱餅壓之,過三五日,再服一丸神效。

    治七情氣郁嘔吐,或噎食不通,大腸秘結,糞如羊屎。

     五噎五膈以丁附,參夏如靈丹細咀。

    
五噎湯人參、白術、茯苓、陳皮各一錢,濃樸、枳殼、甘草,幹姜、三棱、莪術、神曲、麥各五分,诃子、桂心、木香、槟榔各三分,姜棗煎服。

    治噎食不下,嘔哕不徹,胸背刺痛,淚與涎出。

     五膈湯枳殼、青皮、南星、半夏各一錢,白術一錢二分,大腹皮八分,幹姜七分,麥芽六分,丁香、木香、草果各五分,甘草三分,姜煎服。

    治胸膈痞氣,結聚脅脹,痰逆惡心,不欲食。

     單附子散大附子一枚,置磚上,四面着火,漸漸逼熟,以附子淬入姜汁中,再逼再淬,約姜汁盡半碗為度,焙幹,或加丁香一錢,為末,每二錢水一盞,粟米同煎七分,三服即愈,或為末于掌心舐吃,治翻胃。

     參夏湯人參三兩,半夏六兩,白蜜一盞,每服一兩,水煎溫服,治翻胃嘔吐。

     棗包内靈丹良姜、官桂、川椒、胡椒、青皮、陳皮、甘草、草烏各二錢,茴香、白術、當歸、半夏、杏仁、川芎、莪術、三棱,丁香、沉香各五錢,木香、巴豆各三錢,為末,醋糊丸芡實大。

    每一丸,大棗一個去核,将藥入内,外用紙包,水濕煨熟去紙,細嚼溫酒下。

    治男婦小兒胸膈脅肋疼痛,腹脹如鼓,不思飲食,宿食不消,膈噎皆效。

     參附關格既濟, 既濟丸人參、附子各一錢,麝香少許,為末,飯丸梧子大,麝香為衣。

    每七丸,燈心煎湯下。

    治關格吐利不得,脈沉手足微冷。

     壽星痙痰疏。

     壽星丸先燒地坑通紅,去火,以酒五碗傾入候滲盡,入南星一斤于内,以盆蓋之,勿令洩氣,次日取出,入琥珀、朱砂各一兩,為末,豬心血和姜汁糊丸梧子大。

    人參、菖蒲煎湯下三十丸。

    治心膽補驚,神不守舍,痰迷心竅,健忘妄見。

     斷痫追風控涎活虎,蝙蝠豬心神歸舍; 斷痫丹黃、鈎藤、細辛、甘草各五錢,蛇蛻三寸,蟬蛻四枚,牛黃一字,為末,棗肉丸梧子大,小兒麻子大。

    每二十丸。

    人參煎湯下,随人大小加減,治痫既愈而後複作。

     三痫丸荊芥穗二兩,白礬一兩(半生半枯),為末,面糊丸黍米大,朱砂為衣。

    每二十丸,姜湯下。

    治小兒百二十種驚痫。

     追風祛痰丸防風、天麻、僵蠶、白附子、牙皂各一兩,全蠍、木香、白礬各五錢,半夏曲六兩,南星三兩,用白礬、皂角水各浸一半,過宿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朱砂七錢半為衣。

    每七八十丸,食遠臨卧薄荷煎湯下,或姜湯下。

    治諸風痫暗風,或加虎睛一對微炒尤妙。

     控涎丸僵蠶(生姜汁浸一宿)、川烏、生半夏各五錢,全蠍七枚,鐵粉三錢,甘遂二錢,為末,生姜自然汁打成薄糊,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每服十五丸,食後姜湯下,忌甘草。

    治諸痫久不愈,頑痰散聚無時,變生諸證,并皆治之。

     五生丸南星、半夏、川烏、白附子、大豆各生用六兩,為末,姜汁打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丸至五丸,淡姜湯下。

    治痫者痰及陰脈弦細而緩。

     活虎丹取蠍虎一個,剪去四足爪,連血細研,入朱砂、片腦、麝香各少許,研勻,先用古礞石散控下痰涎,次用薄荷煎湯調前藥作一服化下。

    治久年驚痫癫狂。

    此藥能補心神氣血不足,心全則病自瘥矣。

    一方用朱砂末入瓶内。

    捉蠍虎于内,養月餘其身赤色,取出陰幹為末,每一二分,酒調服,兼治小兒撮口。

     蝙蝠散用大蝙蝠一個,以朱砂三錢填入腹内,以新瓦盛火炙令酥為度,候冷為末,每一個分作四服,氣弱及年幼發痫者作五服,空心白湯下。

     豬心丸用雄豬心一個,取管頭血三條和甘遂末一錢拌勻得中,将前豬心切作兩邊,入前甘遂在内,用線縛定,外以濕紙荷葉包裹,慢火煨熟,不可過度,取出甘遂,入朱砂五分同研,分作四丸,每一丸用煨豬心煎湯化下,後三丸别用豬心煎湯。

    下重者隻守本方,輕者加蘇合香丸一粒,服過半日不動,又進一服,如大便已下惡物,即止後劑,急與補脾助胃,大治五痫及心風血迷神效。

    如換朱砂一錢,甘遂五分,酒下,可以吐利痰涎。

     引神歸舍丹南星三兩,朱砂一兩,附子七錢,為末,豬心血和糊丸梧子大。

    每五十丸,萱草根煎湯下,子午時各一服。

    治心氣不足,并治心風。

     降癫,滋陰安神清心定志邪辟除。

     滋陰甯神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人參、茯神、白術、遠志各一錢,酸棗仁、甘草各五分,酒炒黃連四分,有痰加南星一錢,姜煎溫服。

    治不時暈倒,搐搦痰壅。

     朱砂安神丸黃連六錢,苦寒去心煩除濕熱為君;甘草、生地各一錢半,甘寒瀉熱瀉火,補氣滋腎為臣;當歸二錢半,補血;朱砂五錢,約浮遊之火而安神明也,為末,蒸餅糊丸黍米大,朱砂為衣。

    每十五丸或二十丸,食後溫水少許送下(一方無歸、地,津液下)。

    治心煩懊,胸中氣亂怔忡,心下痞悶,食入反吐及傷寒汗、吐、下後,餘熱留于心胞絡不睡。

     葉氏清心丸人參、蠍梢、郁金、生地、天麻、南星各等分為末,蒸餅糊丸梧子大。

    每二十丸,人參煎湯下。

    治心受邪熱,精神恍惚,狂言呼叫,睡卧不甯。

     甯志丸遠志、菖蒲各二兩,茯苓三兩,人參一兩(一方加琥珀、郁金)為末,蜜丸梧子大,朱砂為衣。

     每三十丸米湯下。

    治痰迷心膈,心氣不足,驚悸怔忡,恍惚健忘。

     辟邪丹人參、茯神、遠志、鬼箭羽、菖蒲、白術、蒼術、當歸各一錢,桃奴五錢,雄黃、朱砂各三錢,牛黃、麝香各一錢,為末,酒糊丸龍眼大,金箔為衣。

    每一丸,臨卧木香磨湯化下,諸邪不敢近體,更以绛袋盛五七丸懸床帳中尤妙。

    治中惡怪疾及山谷間居處。

     灌鼻法用皂角以漿水浸,春秋四、夏三、冬七日,去渣熬膏,取出攤紙上陰幹收頓,用時以水化開,灌入病患鼻内,良久涎出為效。

    欲涎止,服溫鹽湯一二口即止;有魇死不醒者,用半夏為末,吹鼻即醒。

     驚氣抱膽丸宜細, 驚氣丸附子、木香、僵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