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疳
關燈
小
中
大
乳食傷而複傷,脾氣孤弱;或乳母恣食生冷肥膩;或酒飯後即與乳兒,久則變為乳癖,腹脅結塊,名曰乳疳。
外證黃瘦,腹脹氣促,瀉臭合睡,食減吃泥,宜益黃散、消乳食丸,或肥兒丸加莪術、青皮、陳皮。
肚大青筋者,小胡連丸:胡黃連五分(去果積),阿魏一錢半(去肉積),神曲(去食積)、黃連(去熱積)各二錢,麝香一粒,為末,豬膽汁和丸,黍米大。
每三十丸,白術煎湯下。
氣疳咳血或聲啞,退熱化痰肺自清。
氣疳即肺疳。
原因傷寒傷風,汗後勞複,更加乳食不調,以緻肺氣受傷。
外證鼻下兩傍瘡癢不痛,或鼻流臭汁,内生肉,或汁所流處,随即成瘡,名曰疳。
不時咳嗽氣逆,寒熱唾紅,洩瀉多啼,揉鼻咬甲,與痨證大同,宜先服清肺湯:黃芩、當歸、麥門冬、連翹,防風、赤茯苓、桔梗、生地、紫蘇、甘草、前胡各五分,桑白皮一錢,水煎服。
次服化丸:蕪荑、蘆荟、青黛、川芎、白芷、胡黃連、川黃連、蛤蟆灰各等分,為末,獵膽汁浸糕丸,麻子大。
每二十丸,食後臨卧,杏仁煎湯下。
其鼻常用熊膽泡湯,小筆蘸洗。
俟前藥各進數服,再用青黛、當歸、赤小豆、瓜蒂、地榆、黃連、蘆荟各等分,雄黃少許,為末,入鼻斂瘡。
疳啞不能發聲者,用黃連肥兒丸十五粒,蘇合香丸一粒,朱砂、五靈脂各少許,為末,菖蒲煎湯,乘熱調服。
腎疳耳焦天柱倒,齒脫手足冷如冰。
腎疳又名急疳,言五疳惟腎為最急也。
多因痘後餘毒未淨,更加乳食不調,甘味入脾而生蟲,狀似傷寒狐惑。
上蝕齒龈,則口瘡出血臭氣,甚則齒龈潰爛,齒黑脫落,腮有穴者,名曰走馬疳。
言陽明熱氣上奔如馬然,下蝕腸胃,則下痢肛爛,即後疳痢。
外證腦熱肌削,手足如冰,爪黑面黧,身多瘡疥,寒熱時作,甚者天柱骨倒。
俱宜腎氣丸,加使君子、川楝肉。
走馬疳并痘毒牙痛者,溺白散,或用白芷五錢,馬牙硝一錢,銅青五分,麝香一字,為末,幹敷口角,及擦齒上。
妙。
又有諸般難治證, 曰:疳幹、疳渴、疳痨、疳瀉、疳痢、疳腫,皆五疳之危證。
曰:蛔疳、腦疳、脊疳、無辜疳、丁奚疳、哺露疳,皆五疳死證。
所以然者,五髒俱病故也。
疳幹五髒俱不平; 心疳,舌幹多啼;肝疳,幹啼,眼不轉睛;脾疳,搭口癡眼,口幹作渴;肺疳,聲焦皮燥,大便幹結;腎疳,身熱肢冷,小便幹澀。
古方通用連膽丸:黃連五錢豬膽汁浸,栝蒌根、烏梅、蓮肉、杏仁各二錢,為末,牛膽汁浸糕丸,麻子大。
每下五丸,烏梅、姜、蜜煎湯下。
如五幹俱見,身上粟生,色斑黑者、必死。
疳渴遇夜還稍止, 疳渴,髒中宿有疳氣,加之乳母恣食五辛炙爆酒面,以緻小兒心肺壅熱,日則煩渴引飲,乳食不進,夜則渴止,宜連膽丸。
如飲水不止,舌黑者即死。
疳痨潮汗咳瀉成; 疳痨骨蒸,五心潮熱,盜汗咳嗽,洩瀉肚硬如石,面色如銀,斷不可治。
古方八物湯去白術,加黃、柴胡、陳皮、半夏、使君子、蛤蟆灰,鼈甲各等分,姜棗煎服。
或連膽丸,香連豬肚丸,加蛤蟆灰救之。
如氣促者即死。
疳瀉額上青紋見, 疳瀉,毛幹唇白,額上青紋,肚腹脹鳴,瀉下糟粕,忌用熱藥止之,宜香蔻丸:黃連三錢,木香、肉豆蔻、诃子、砂仁、茯苓各一錢,為末,飯丸黍米大。
每五丸,米飲下。
如滑瀉脫肛、呃逆者,死速。
疳痢五色濕邪萦; 疳痢,見有疳疾,加之傷食及感冷熱不調,以緻痢下五色,裡急後重,宜香砂丸:黃連三錢,木香、濃樸、夜明砂、砂仁各二錢,诃子一錢,為末,粳飯丸麻子大。
每十五丸,姜艾煎湯下。
如人中平滿者,必死。
疳腫中虛毒氣并, 疳腫脹者,虛中有積,積毒與脾氣相并,故令肚腹緊張。
由是脾複受濕,故令頭面手足浮腫,宜退黃丸、肥兒丸。
脹甚者,褐丸子:蘿蔔子一兩,陳皮、青皮、槟榔、黑醜、五靈脂、赤茯苓、莪術各五錢,木香二錢半,為末,面糊丸綠豆大。
每十五丸,桑白皮、紫蘇煎湯,或蘿蔔煎湯下。
治小兒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嘔逆氣急,或腸鳴洩瀉、腹中
外證黃瘦,腹脹氣促,瀉臭合睡,食減吃泥,宜益黃散、消乳食丸,或肥兒丸加莪術、青皮、陳皮。
肚大青筋者,小胡連丸:胡黃連五分(去果積),阿魏一錢半(去肉積),神曲(去食積)、黃連(去熱積)各二錢,麝香一粒,為末,豬膽汁和丸,黍米大。
每三十丸,白術煎湯下。
氣疳咳血或聲啞,退熱化痰肺自清。
氣疳即肺疳。
原因傷寒傷風,汗後勞複,更加乳食不調,以緻肺氣受傷。
外證鼻下兩傍瘡癢不痛,或鼻流臭汁,内生肉,或汁所流處,随即成瘡,名曰疳。
不時咳嗽氣逆,寒熱唾紅,洩瀉多啼,揉鼻咬甲,與痨證大同,宜先服清肺湯:黃芩、當歸、麥門冬、連翹,防風、赤茯苓、桔梗、生地、紫蘇、甘草、前胡各五分,桑白皮一錢,水煎服。
次服化丸:蕪荑、蘆荟、青黛、川芎、白芷、胡黃連、川黃連、蛤蟆灰各等分,為末,獵膽汁浸糕丸,麻子大。
每二十丸,食後臨卧,杏仁煎湯下。
其鼻常用熊膽泡湯,小筆蘸洗。
俟前藥各進數服,再用青黛、當歸、赤小豆、瓜蒂、地榆、黃連、蘆荟各等分,雄黃少許,為末,入鼻斂瘡。
疳啞不能發聲者,用黃連肥兒丸十五粒,蘇合香丸一粒,朱砂、五靈脂各少許,為末,菖蒲煎湯,乘熱調服。
腎疳耳焦天柱倒,齒脫手足冷如冰。
腎疳又名急疳,言五疳惟腎為最急也。
多因痘後餘毒未淨,更加乳食不調,甘味入脾而生蟲,狀似傷寒狐惑。
上蝕齒龈,則口瘡出血臭氣,甚則齒龈潰爛,齒黑脫落,腮有穴者,名曰走馬疳。
言陽明熱氣上奔如馬然,下蝕腸胃,則下痢肛爛,即後疳痢。
外證腦熱肌削,手足如冰,爪黑面黧,身多瘡疥,寒熱時作,甚者天柱骨倒。
俱宜腎氣丸,加使君子、川楝肉。
走馬疳并痘毒牙痛者,溺白散,或用白芷五錢,馬牙硝一錢,銅青五分,麝香一字,為末,幹敷口角,及擦齒上。
妙。
又有諸般難治證, 曰:疳幹、疳渴、疳痨、疳瀉、疳痢、疳腫,皆五疳之危證。
曰:蛔疳、腦疳、脊疳、無辜疳、丁奚疳、哺露疳,皆五疳死證。
所以然者,五髒俱病故也。
疳幹五髒俱不平; 心疳,舌幹多啼;肝疳,幹啼,眼不轉睛;脾疳,搭口癡眼,口幹作渴;肺疳,聲焦皮燥,大便幹結;腎疳,身熱肢冷,小便幹澀。
古方通用連膽丸:黃連五錢豬膽汁浸,栝蒌根、烏梅、蓮肉、杏仁各二錢,為末,牛膽汁浸糕丸,麻子大。
每下五丸,烏梅、姜、蜜煎湯下。
如五幹俱見,身上粟生,色斑黑者、必死。
疳渴遇夜還稍止, 疳渴,髒中宿有疳氣,加之乳母恣食五辛炙爆酒面,以緻小兒心肺壅熱,日則煩渴引飲,乳食不進,夜則渴止,宜連膽丸。
如飲水不止,舌黑者即死。
疳痨潮汗咳瀉成; 疳痨骨蒸,五心潮熱,盜汗咳嗽,洩瀉肚硬如石,面色如銀,斷不可治。
古方八物湯去白術,加黃、柴胡、陳皮、半夏、使君子、蛤蟆灰,鼈甲各等分,姜棗煎服。
或連膽丸,香連豬肚丸,加蛤蟆灰救之。
如氣促者即死。
疳瀉額上青紋見, 疳瀉,毛幹唇白,額上青紋,肚腹脹鳴,瀉下糟粕,忌用熱藥止之,宜香蔻丸:黃連三錢,木香、肉豆蔻、诃子、砂仁、茯苓各一錢,為末,飯丸黍米大。
每五丸,米飲下。
如滑瀉脫肛、呃逆者,死速。
疳痢五色濕邪萦; 疳痢,見有疳疾,加之傷食及感冷熱不調,以緻痢下五色,裡急後重,宜香砂丸:黃連三錢,木香、濃樸、夜明砂、砂仁各二錢,诃子一錢,為末,粳飯丸麻子大。
每十五丸,姜艾煎湯下。
如人中平滿者,必死。
疳腫中虛毒氣并, 疳腫脹者,虛中有積,積毒與脾氣相并,故令肚腹緊張。
由是脾複受濕,故令頭面手足浮腫,宜退黃丸、肥兒丸。
脹甚者,褐丸子:蘿蔔子一兩,陳皮、青皮、槟榔、黑醜、五靈脂、赤茯苓、莪術各五錢,木香二錢半,為末,面糊丸綠豆大。
每十五丸,桑白皮、紫蘇煎湯,或蘿蔔煎湯下。
治小兒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嘔逆氣急,或腸鳴洩瀉、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