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瘡門

關燈
瘡毒通用。

     冬灰 即浣衣黃灰。

    燒諸蒿藜積聚煉作之,今用灰多雜薪,蒸乃不善。

    《衍義》雲:諸灰一烘而成,惟冬灰則經三四月方徹,爐灰曉夕燒灼,其力燥烈而體重,今一而成者,體輕力劣,故不及冬灰。

    味辛,微溫。

     和鍛石熬煎,以點肉,疽蝕疥瘙。

    去黑子疣贅,不可廣用,爛人皮肉。

    桑柴灰,入藥絕奇。

    一方取鼈一個,治如食法,以桑灰汁煎如泥,和諸瘕藥重煎堪丸,衆手丸如梧子大,日服十五丸,瘕癖無不愈者。

    或單淋汁服之,亦去風血一塊、水腫。

    鍛鐵爐中灰,兼得鐵力,故主瘕堅積有效。

    竈中熱灰,和醋熨心腹冷氣痛及血氣絞痛,冷即易。

     百草灰 端午日采露取之一百種,陰幹,燒灰,以井花水為丸,重燒令白,以醋和為餅,腋下挾之,幹即易,當抽一身痛悶,瘡出即止。

    以小便洗之,不過三度,腋臭自無,又主金瘡,止血生肌,取灰和鍛石為丸,燒令白,刮敷之。

     不灰木 出上黨,石類也。

    其色青白如爛木,燒之不燃,或雲即滑石根也。

    若要燒灰,砍破以牛乳煮了,更以黃牛糞燒之成灰。

    大寒。

    主熱痱瘡,和棗葉、鍛石,為粉敷之。

     盧甘石 《本草》不載,《局方》治眼以之為君。

    輕白如羊腦,不夾石者佳。

    用砂罐一盛一蓋,于炭火中令通赤,以童便或黃連水淬之,再再淬九次,細研水飛過用。

     姜石 所在有之,生不見日色土石間,狀如姜,有五色,惟白者良。

    味鹹,寒,無毒,療疔腫,乳癰,發背,豌豆瘡,并火醋淬為末,雞子清或醋調敷之效。

    大凡石類多主癰疽。

     綠青 即石綠。

    出信州有銅處,生山之陰,其中青白花文可愛,即畫工用作綠色者,土人以為婦女服飾。

     入藥當用顆塊如乳香,不夾石者佳。

    味酸,寒,無毒。

    主益氣,療鼽鼻,止洩痢。

    今醫用吐風涎雖驗,亦能損心。

    細研水飛。

     白青 生豫章山谷。

    今空青圓如鐵珠,色白而腹不空者是也。

    研之色白而碧,亦謂之碧青,不入畫用,無空青時亦用之。

    味甘、酸、鹹,平,無毒。

    主心下邪氣令人吐,殺諸毒三蟲,利九竅,治耳聾,明目通神,輕身不老。

     扁青 蜀郡者塊大如拳,其色青,腹中亦時有空者;武昌者塊小扁而色更佳。

    味甘,平,無毒。

    主折跌癰腫,金瘡不瘳。

    治目痛,破積聚,解毒氣,利精神,去寒熱風痹,及丈夫莖中百病,内絕益精,令人有子。

     久服輕身不老。

     膚青 生益州。

    味辛、鹹,平,無毒。

    主蠱毒及蛇菜肉諸毒,諸惡瘡。

    不可久服,令人瘦。

     降真香 和諸香燒之,直上天,召鶴盤旋于上。

    味溫平,無毒。

    主天行時氣怪異,燒之避邪惡之氣也。

     熏陸香 出天竺國,樹生于砂中,盛夏樹液流出,狀如桃膠,黃白色,合香家要藥。

    微溫,療惡瘡及風水毒腫,去惡氣、中惡邪氣、伏屍。

    治齒蟲痛不可忍。

    《圖經》雲:治腎氣,補腰膝,療霍亂,治血止痛。

    制同乳香。

     雞舌香 出昆侖。

    采花釀之成香。

    合香家要用,不止入藥。

    味辛,溫,無毒。

    療風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心痛,吹鼻殺腦疳,含口治齲齒、口臭,和黃連、乳汁點目,睛明倍常。

     茅香 生劍南道諸州。

    三月生,苗似大麥,五月開白花。

    味苦,溫,無毒。

    敷灸瘡、金瘡,止血定痛。

     煎湯止吐血鼻衄,又主中惡,溫胃止嘔吐,療心腹冷痛、熱淋。

    苗葉煮作湯浴,辟邪氣,令人身香,合諸名香甚奇。

     鼠李 即牛李子也。

    木高七八丈,葉如李,但狹而不澤,子生于條上四邊,生青熟黑,至秋葉落,子尚在枝,是處有之。

    味苦,小毒。

    主寒熱瘰、瘡,日幹,九蒸,酒漬服。

    能下血,除疝瘕,積冷氣,治水腫腹脹。

    皮主諸瘡、寒熱毒痹,除身皮熱毒。

    根,主口中疳瘡,和薔薇根煎膏,含咽即瘥,亦可敷背發。

    煮濃汁含之,治齒;服之治疳蟲蝕脊。

     鹿藿 苗似宛豆,有蔓而差大,根黃而香,人取以為菜,微有豆氣,山人謂之鹿豆,亦堪生啖。

    味苦,平,無毒。

    主腸癰、瘰、瘡瘍,殺蠱毒,止頭痛及女子腰腹痛不樂。

    五六月采苗,日幹。

     牛扁 生下濕地。

    葉似石龍芮,根似秦艽而細。

    味苦,寒,無毒。

    主身皮瘡熱氣,可作浴湯。

    又主牛病、牛虱。

    入藥用根。

     鸢尾 葉似射幹而闊短,不抽長莖,布地而生。

    花紫碧色,根似良姜,皮黃肉白。

    味苦,平,有毒。

    主飛屍蠱毒,邪氣鬼疰諸毒。

    破瘕,積聚,去水,下三蟲,療頭眩,殺鬼魅。

    十月采根,日幹。

     韭烏 生大石及木間陰濕處,青翠茸茸,似苔而非苔,長四、五寸。

    味甘,寒,無毒。

    主金瘡内塞,療黃膽,去皮膚寒熱往來,利小腸、膀胱氣,補中益氣,好顔色。

    燒灰浴發令黑。

     蜀羊泉 俗名漆姑葉,似菊花,紫色。

    子類枸杞子,根如遠志,無心有糁。

    味苦、寒,無毒。

    主頭秃,惡瘡,熱氣,疥痂癬蟲,漆瘡,齲齒,女子陰中内傷,皮間實積,小兒驚痫。

    三四月采苗葉,陰幹用。

     白兔藿 一名白葛,蔓生,葉圓濃若,莖俱有白毛。

    味苦,平,無毒。

    主蛇虺、蜂虿、犬、菜肉、蠱毒、鬼疰、風疰,諸大毒不可入口者,煮汁飲之,即解。

    又去皮,可末着痛上,立消。

    五月采苗葉,日幹。

     鴨跖草 生平地。

    葉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有角如鳥嘴,故又名碧竹子。

    花可染色。

    味苦,寒,無毒。

    主癰疽,疔腫,丹毒,瘴瘧,熱痢,痰飲,狂痫,瘕,痞滿,氣腫,蛇咬。

    和赤小豆煮,下水氣、濕痹,利便。

     鼠尾草 苗如蒿,夏月莖端作四、五穗,若鼠尾。

    花有赤、白二色,葉堪染皂。

    味苦,寒,無毒。

    主鼠寒熱,下痢膿血不止,煎膏服之。

    白花者主白下,赤花者主赤下。

    四月采葉,七月采花,陰幹用。

     蛇含草 處處有之,生下濕地,一莖五葉或七葉。

    有兩種,當用細葉、黃色花者。

    味苦,寒,無毒。

     昔田父見一蛇被傷,一蛇含草着其傷處,經日傷蛇乃去。

    因取此草搗汁,以敷蛇虺、蜂蜈、瘡毒皆驗,故名。

     又主金瘡,疽痔,鼠,惡瘡,頭瘍,丹毒,瘡腫。

    兼治驚痫寒熱,心腹邪氣,腹痛,濕痹,養胎。

    治産後洩痢,利小兒。

    八月采葉,日幹。

    勿令犯火。

     金星草 多生背陰木石上,單生一葉,長一二尺,至冬背上生兩行相對如金星子。

    其根盤屈如竹,無花實,淩冬不凋。

    五月和根采,風幹用,味苦,寒,無毒。

    主癰疽瘡毒,解硫黃、丹石毒。

    發于背癰腫、結核,酒煎服之,外為末冷水調塗。

    石藥悉下,然性至冷,服後須補,老人不可輕服。

     千金藤 生北地者,根大如指,色黑似漆,生南土者,黃赤如細辛。

    主癰腫發背,一切血毒諸氣,霍亂中惡,天行瘴瘧,虛勞痰嗽不利,蛇犬毒藥石發,癫痫蠱毒并宜。

    煎湯浸酒,治風輕身也。

     預知子 出蜀中。

    蔓生大木上,葉有三角,八月結實,生青熟紅,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子,斑褐色,潤如飛蛾。

    冬月采,陰幹。

    味苦。

    寒,無毒。

    取二枚綴衣領上,遇蠱毒物即則則有聲,故名預如。

    若中有毒,去皮為末,水煎服之有效。

    《日華》雲:主一切病,治風補虛,破癖氣塊、天行瘟疫,消宿食,止煩悶,利水道,催生,殺蟲,解諸毒藥,敷蛇蟲咬。

     牙子 其根芽似獸之牙齒。

    味酸,寒,有毒。

    主邪氣熱氣,疥瘙惡瘍,瘡痔陰蝕,金瘡蛇毒,水煎洗或搗敷之。

    殺寸白、腹髒一切蟲,止赤白痢,水煎服之。

    八月采根,日幹。

    中濕腐爛生衣者殺人。

    蕪荑為使,惡地榆。

     鬼臼 生深山岩谷之陰。

    葉似蓖麻,初生一莖,莖端一葉兩歧,年長一莖,莖枯為一臼,二十年則二十臼也。

    三月開赤花,開後結實。

    根似射幹。

    八月采根,日幹。

    味辛,溫,有毒。

    主蠱毒鬼疰精物,辟邪惡,解百毒,治傳屍勞瘦,止咳嗽喉結,去目中膚翳。

    不入湯藥。

     女青 葉圓而臭,兩葉相對,結子似瓢,大如棗,根似白薇。

    味辛,平,有毒。

    主蠱毒,鬼氣,瘟瘧,蟲蛇毒。

    八月采根,陰幹。

     紫葛 春生冬枯,蔓似葡萄而色紫。

    八月采根、皮,日幹用。

    味甘、苦,寒,無毒。

    主癰腫惡,為末,醋和封之。

    又金瘡生肌,破血補損及癱瘓攣急,産後血氣沖心,煩渴,并水煎服。

     栾華 出漢中,葉似木槿而薄細,花似槐而稍長,堪染黃色,子似豌豆而堅黑,堪為數珠。

    味苦,寒,無毒。

    和黃連煎膏,療目痛赤爛、淚出傷,消目腫,大效。

    五六月采花,日幹。

    決明為之使。

     荩草 生溪澗側。

    葉似竹而細薄,莖亦圓小。

    荊襄人煮以染黃色,甚鮮。

    《詩》雲:綠竹猗猗是也。

    味苦,平,無毒。

    主痂疥白秃,一切惡瘡瘍氣,殺皮膚小蟲。

    兼治咳喘上氣,久寒驚悸。

    九月采,陰幹。

    畏鼠婦。

     積雪草 處處有之。

    蔓生溪澗側,葉圓如錢,又謂之地錢草。

    味苦,寒,無毒。

    主一切熱毒,癰疽腫毒,惡瘡鼠,風疹疥癬,浸淫赤,皮膚暴熱,小兒丹毒寒熱,腹内熱結,内服外敷。

    八九月采苗葉,陰幹。

     坐拿草 生江西。

    六月開紫花,結實。

    土人采其苗治打撲,兼壯骨,治風痹。

    神醫普救治風方中已有用者。

     荠? 出川蜀江浙。

    春生苗莖,全似人參而葉小異,根似桔梗但無心為異,故名土桔梗。

    味甘,寒,無毒。

     主殺蠱毒,解百藥毒,治熱狂溫疾,丹石發動,封疔腫,毒箭、蛇蟲咬。

    人家收為果,或蒸作羹菹食之,利肺氣,和中,明目。

     黃環 生蜀郡。

    味苦,平,有毒。

    主蠱毒鬼疰邪氣在髒中,除咳逆寒熱。

    三月采根,陰幹。

    惡茯苓、防己、幹姜。

     藿菌 出滄州。

    形似菌,色白輕虛,表裡相似,乃鹳屎所化也。

    秋雨時即有,天旱及霖即稀。

    味鹹、甘,平,小毒。

    主疽蝸惡瘡、白癬白秃,止心痛,溫中,除腹内冷痛、瘕,去長蟲、蛲蟲、寸白蛔蟲,殺蛇、蜂等毒。

    日幹用。

    得酒良,畏雞子。

     徐長卿 三月生苗似小桑,兩葉相對,七月着子,十月苗枯,根黃似細辛,微粗長而有臊氣。

    味辛,溫,無毒。

    主百邪鬼疰、蠱毒惡氣,去疫疾溫瘧。

    久服強悍,益氣延年。

    三月采根,蜜拌蒸三時,日幹。

     石下長卿 味鹹,平,有毒。

    主鬼疰精邪惡氣,殺蠱毒老魅,啼哭悲傷,易忘恍惚。

     被子 味甘,溫,有毒。

    主腹中邪氣,蠱毒鬼疰伏屍,去三蟲蛇螫。

     頭垢 溫。

    治淋閉,主噎,療勞複、蠱毒、蕈毒。

    百邪鬼魅,馬肝殺人,并可服之。

    蜈蚣犬咬,竹木刺入肉,并外敷之。

     海馬 出西海。

    大小如守宮蟲,首若馬,身如蝦,背伛偻有竹節紋,長二三寸,色黃褐,以雌雄各一為對。

     性溫,平,無毒。

    主婦人難産,帶之于身神效,或燒灰酒下,亦入血氣藥中。

    采之日幹,酥炙。

     蝸牛 即蜒蚰。

    有四角,背上别有肉以負殼行。

    味鹹,寒,有毒。

    治發背,取活者一升置瓶中,以井水浸一宿取出,涎水調蛤粉敷之,日十餘度則痛止瘡愈。

    齒有蟲,燒殼灰揩之,效。

    大腸虛脫,燒灰豬脂調敷,立縮。

    蜈蚣咬,取汁塗之。

    又主賊風僻,筋急腕跌,小兒驚痫疳疾。

    入藥妙用。

     地膽 出梁州。

    狀如大馬蟻,有翼。

    味辛,寒,有毒。

    主寒熱鼠,惡瘡死肌,蝕瘡中惡肉,鼻中肉,鼻,能宣瘰根,從小便出。

    兼破石淋、瘕,堕胎,散結氣,殺鬼疰蠱毒。

    惡甘草。

    抑考陶隐居雲:此一蟲五變,療皆相似。

    二三月在芫花上,呼為芫青,頗似斑蝥,但純青綠色,背上一道黃文,尖喙;四五月在王不留行上,呼王不留行蟲,六七月在葛花上,呼為葛上亭長,形似芫青,但身黑而頭赤,如亭長之着玄衣赤帻也;八月在豆花上,呼為斑蝥;九月、十月欲還地蟄,呼為地膽,随時變耳。

    各以時采,陰幹,制同斑蝥。

     貝子 出東海,潔白如魚齒。

    古人用以飾軍服,雲南用為錢貨易。

    味鹹,平,有毒。

    主點目翳,去鬼疰蠱毒、腹痛下血,破五淋,利水道,消浮腫,除寒熱溫瘧,解肌散結熱,殺飲食中毒,小兒疳蝕吐乳。

    入藥,酒洗火,細研水飛用。

     紫貝 形似貝而圓,大二三寸,紫質黑文。

    肉鹹,平,無毒。

    似蛤蜊。

    食之解熱毒、酒毒,殼灰敷癰疽,點眼明目去翳。

     螢火 是腐草得大火氣化成。

    味辛,溫,無毒。

    主青盲明目,小兒火瘡傷熱氣,蠱毒鬼疰,通神精。

    七夕采,陰幹。

     馬陸 即百節蟲。

    長二三寸,大如小指,身如槎,節節有細蹙紋起,色紫黑光潤,百足,死則側卧如環。

     味辛,溫,有毒。

    主惡瘡、肉、白秃,去堅積聚,療寒、熱痞結脅滿。

    有人自服一枚便死。

    和糠炒,令糠焦黑,去頭足研用。

     石蠶 在處有之,生水中石上,作繭以蔽其身,蠶在其中。

    味鹹,寒,有毒。

    主五癃石淋,解結氣,利水道,除熱,堕胎。

     仙遺糧 又名土茯苓,味甘、辛,熱,無毒。

    善治久病楊梅、癰漏,及曾誤服輕粉肢體廢壞、筋骨疼痛者,能收其毒而祛其風,補其虛。

    若初起肺熱便秘者不宜,尋常老弱亦可服之,健筋骨。

    得川椒、皂角良。

     人知藥之藥人,而不知食之藥人,世有誤食一毒而宿疾遂愈者,天生萬物以養人也,豈為口腹計哉?孫真人謂醫者先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不特老人小兒相宜,凡驕養及久病厭藥,窮乏無資貨藥者,俱宜以飲食調治。

    故采《食鑒本草》及《大觀》,集韻為歌,更附各門方法于後。

    中有鼈肉、龜肉、麥芽之類,本門不載者,已采入五品正藥,目錄可查。

    凡言食某物忌某物者,養生家法也,脾盛善食者不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