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瘡門
關燈
小
中
大
古庵雲:瘡屬熱屬毒,故治瘡多清熱解毒藥,亦因氣逆血滞,又宜行氣活血藥。
其内服藥已見前五門下,此多贅其外敷藥而已,又有各門載不盡者,亦附于此。
金銀花 金銀花即忍冬草,甘溫無毒陰疽寶,消渴虛風寒熱甯,腹脹血痢葉可搗。
處處有之。
其藤左繞附木,名左纏藤。
淩冬不凋,又名忍冬草。
花有黃白二色,又名金銀花。
主癰疽瘡腫,止消渴要藥也。
葉,煮汁釀酒,補虛療風及寒熱身腫腹脹;濃煎服,主熱毒、血痢、水痢,兼治五遁飛屍。
去梗,陰幹。
夏枯草 夏枯草味苦辛寒,鼠頭瘡瘿結團,明目破除腳氣,能消濕痹又滋肝。
月令雲:靡草死,得金氣而生,至夏火盛而死,火克金之義也。
無毒,主寒熱鼠、瘰、頭瘡,散瘿結氣,破瘕,除腳氣濕痹。
兼治肝虛睛疼、冷淚羞明,入香附子一倍為末,茶清下一錢,效。
丹溪雲:有補養血脈之功,久服輕身長年。
四月采,陰幹。
王瓜為使。
蒲公英 蒲公英草性平甘,專治乳癰疔腫黯,觸木惡刺稱神療,化熱行滞散結痰。
蒲公用此草治癰腫得效,故名。
無毒。
主婦人乳癰腫痛,或産後不自乳兒,蓄積乳汁作癰,并水煮汁飲,外封之立消。
一方同忍冬藤,煎濃湯,入酒少許,服罷随手欲睡,是其功也,睡覺乳安。
又搗敷疔腫諸瘡皆驗。
又治手足觸木惡刺及狐尿刺腫痛,摘取根莖白汁多塗立瘥。
丹溪雲:屬土,化熱毒,解食毒,散滞氣,消惡腫結核有奇功。
可入陽明、太陰經。
麥熟時,在處田間路側皆有之。
葉似苦苣有細刺,中心抽一莖,三月莖端開黃花似菊花,其莖甚脆斷之有白汁出。
四月五月采,洗淨細锉用。
山慈菰 山慈菰是鬼燈檠,花即金燈濕地生,瘡腫癰疽瘰核,毒消萬病醋磨曾。
花似燈籠,色白,上有黑點,故名。
有小毒。
主癰腫瘡、瘰結核,解諸毒,内入丸散,外用醋磨敷之。
亦剝人面皮,除。
又取莖葉入蜜搗膏,貼瘡腫口上,以清血出為效。
四月初,挖地采之,遲則腐爛,極與老鴉蒜相類,但蒜無毛,慈菰上有毛包裹,宜刮去皮焙幹。
又一種團慈菰,根似小蒜,主治略同。
松脂 松脂苦甘溫無毒,風痹惡癞并頭秃,清胃伏熱潤心肺,生津固齒明耳目。
松液流地凝成。
主惡風,曆節酸痛,風痹死肌,癰疽,惡風癞瘡瘙疥,頭瘍白秃。
煎膏貼諸瘡爛,排膿生肌止痛,抽風殺蟲,除胃中伏熱,潤心肺,生津止渴,固齒,聰耳明目。
入滋補藥和服,壯陽實陰莖,令人有子,久服輕身延年。
通明者佳。
用河水煮化,投冷水内,令兩人扯拔,既凝再煮,如此三次,再用酒煮三次,仍前扯拔,以白如饴糖為度。
煎膏藥用桃、柳、桑、槐、芙蓉葉煎水煮拔。
凡用,入石臼内另搗為末,不可曬焙,亦不可單服,塞實腸胃。
松子 松子甘芳溫無毒,補虛益氣滑肌肉,花雖味美熱上焦,節主曆節筋骨縮,葉治濕風長發毛,根益五勞辟五谷。
松子,主虛羸少氣,補不足,滑肌膚,實腸胃,久服延年。
得柏子仁,治老人虛秘。
兼治諸風邪氣,風痹寒氣。
松花,酒服輕身,療病勝枝葉,但多食能發上焦熱病,松黃湯:松花、蒲黃、川芎、當歸、石膏各等分,紅花少許,水煎、細呷。
治産後壯熱,頭痛頰赤,唇焦口渴,煩躁昏悶。
松節,溫。
主百節久風,風虛腳痹、四肢軟弱疼痛或轉筋攣痛。
丹溪雲:松屬金。
用其節炒焦,治筋骨間病,能燥血中之濕也。
松葉,味苦、溫,無毒。
主罨風濕瘡、凍瘡,生毛發,安五髒,守中不饑,延年,兼治腳氣風痹,曆節風、中風口,瘟疾惡瘡,并煮汁釀酒服之,效。
松根白皮,補五勞,益氣,辟谷不饑。
又樹皮綠衣,合和諸香燒之其煙團聚,青白可愛。
楓香 楓香脂味苦辛平,瘾疹風癢齒痛輕,皮能止痢并霍亂,又雲浮腫可疏行,子甘性熱燥痰血,殺蟲癞疥用相停。
遇風善搖;香,言其氣也。
又名白膠香。
無毒。
主瘾疹風癢,齒痛,浮腫及吐血不止。
丹溪雲:屬金而有水與火。
性疏通,故木易有蟲穴。
其脂液為外科要藥。
凡使,另研。
楓皮,味辛、平,澀,小毒。
止水痢,霍亂。
消腫,無非疏通,非澀也。
大楓子,味甘,性熱。
主疠風、癞疥、瘡癬,殺蟲。
多服燥痰傷血。
入丸藥去殼,紙捶去油,外調瘡藥帶油。
白芨 白芨苦辛平無毒,癰疽疥癬裂皮肉,平胃風痱緩不收,補肺止血治打撲。
及,也,欄也。
葉初生似井欄。
陽中陰也。
主癰腫惡瘡,敗疽死肌,除白癬疥蟲。
嚼塗手足皲裂、痔、刀箭湯火等瘡,生肌止痛方多用之。
平胃中邪氣,賊風鬼擊,痱緩不收。
治久咳,嘔血,咯血,腸風血痢。
單用為末,米飲調服。
凡被打拷,肺竅控損見血者尤妙,以其能補肺竅也。
又衄血不止者,津調塗山根立止。
珍雲:澀肺與白蔹性治大同,兼治結熱不消,陰痿面黯,令人肌滑。
入丸可少用作糊。
水洗紫石英為使,惡理石,畏李核、杏仁,反烏頭。
白蔹 白蔹無毒苦甘平,斂諸瘡口故留名,除熱目赤殺火毒,女陰腫痛兒痫驚。
主癰疽發背、疔瘡、瘰、痔漏、撲損刀箭湯火等瘡,散結止痛生肌。
《衍義》雲:白蔹、白芨,古今服餌方少用,多見于斂瘡方中,二物多相而行。
又除熱目中赤,殺火毒,女子陰中腫痛,下赤白,小兒驚痫,瘟瘧。
代赭為使,反烏頭。
又一種赤蔹,功用與白蔹同,但表裡俱赤耳。
五倍子 五倍子平酸苦味,治肺風毒濕癬瘡,眼腫牙疳并痔痢,頑痰熱渴可煎湯。
因商販得五倍之利而名。
又名文蛤,其内多蟲似之。
無毒。
主肺髒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濕癬瘡,瘙癢膿水,小兒面鼻疳瘡;末敷口瘡,立進飲食;或風毒上攻;眼赤腫痛澀癢,上下睑爛,浮翳肉侵睛,内服外洗;療齒宣疳,五痔腸風下血,瀉痢。
丹溪雲:屬金與水。
含口中善收頑痰,解諸熱毒,生津液,收斂之妙劑也。
蜀中者佳,去蟲。
湯藥生用,丸藥略炒。
染須炒至煙起,以濃茶潑之,再炒至煙淨,用青布包,以腳踏石壓幹為末。
單方:治小兒吐不定,五倍子二個,一生一熟,甘草一寸炙,為末,米泔下二錢。
立止。
無名異 無名異甘平無毒,主治金瘡理折傷,内損生肌止疼痛,更消癰腫治諸瘡。
廣州黑褐者良,狀如黑石炭,嚼之如饧,言無可名其異也。
主金瘡折傷内損,止痛生肌,消腫毒癰腫,醋摩敷之,另研。
赤石脂 赤石脂甘酸且溫,生肌斂口瘡無痕,固腸胃又澀精血,下胎衣為入心源。
白者性味俱相似,青黃黑各應髒論。
赤以色言,脂乃石之膏粘也,無毒。
降也,陽中之陰也。
敷癰疽、瘡疖、痔,排膿止痛,生肌斂口,固腸胃,療腹痛洩、寒滑疳瀉、下痢赤白、澀精益精,止小便利及淋瀝。
又止吐血、衄血及女子崩中漏下,難産胞衣不下。
經雲:澀可去脫。
石脂為收斂澀劑,而又能催生下胞衣者,何也?蓋赤脂入丙,白脂入庚故也。
所以赤者主養心氣,鎮驚悸。
凡使,色理鮮膩粘舌者佳。
火通赤,放冷細研,水飛三次。
曬幹。
惡大黃,畏芫花。
白石脂,味甘、酸,平,無毒,主養肺。
青石脂,味酸,平,無毒,主養肝膽氣。
黃石脂,味苦,平,無毒,主養脾氣。
黑石脂,味鹹,平,無毒,主養腎氣,強陰。
《圖經》雲:五色石脂,主治并同,後人分之,今惟用赤白二種,餘不複識,制法同上。
曾青、燕屎為使。
惡松脂、細辛。
畏黃芩、黃連、甘草。
得濃樸并米飲,止便膿。
青礞石 青礞石療痰火瘡,能消食積滞髒腑,小兒羸瘦婦人,攻刺腹心作痛苦。
其石青青朦朦,味淡,無毒,性好沉墜,得焰硝能利濕熱痰積從大腸而出。
因濕熱盛而皮膚生瘡者,一利即愈。
得巴豆、大黃、三棱等劑,治食積不消,留滞在髒腑,結成塊,經久不瘥。
兼治小兒食積羸瘦,婦人積年食,攻刺腹心。
入鹽泥固濟罐内,火一日,細研。
凝水石 凝水石寒甘辛味,火燒丹毒醋調敷,解胃伏熱及身熱,時行煩渴立消除。
又名寒水石。
出常山,色白,有縱理者,有橫理者,投水中,與水同色凝動者佳。
大寒,無毒。
治小兒丹毒,火燒為末,醋調敷之。
能解胃中及五髒伏熱,身熱皮中如火,時行煩渴,傷寒勞複發熱。
兼蕩腹中積聚邪氣,水腫小腹痹,壓丹石毒。
火七次,水飛。
雷公以生姜汁煮幹,研用。
畏地榆,解巴豆毒。
狗脊 狗脊草苦甘微溫,斷諸瘡血治痹頑,強膂堅脊利腰腳,失溺傷中補腎元。
形如狗脊,黃毛者佳,名金毛狗脊。
無毒。
能止諸瘡血出,治周痹寒濕,膝痛腳軟,腰背強痛。
此藥能利機關,堅筋骨,頗利老人。
療失溺不節,傷中腎虛,亦補益之劑也。
恒山者勝。
火燎去毛,細锉酒拌,蒸半日,曬幹。
萆為使,惡敗醬。
蛇床子 蛇床子平甘苦辛,疥癬陰癢及遍身,暖宮壯陽令有子,治痹通關逐瘀湮。
蛇常栖息此草上,故名之。
無毒。
治惡瘡,濕癬,陰癢,大風身癢,煎湯浴之,或搗末豬脂調塗。
治婦人陰中腫痛,赤白帶下,一切子宮冷症;男子陰痿,大益陽事,縮小便,令人有子。
又治諸濕痹毒、腰胯疼痛、四肢頑麻,通關節,逐撲損瘀血。
兼治颠痫,風冷齒痛。
溫中下氣,久服輕身悅顔。
入洗湯生用,入丸、散用布包。
挪去皮殼,取淨仁微妙。
惡牡丹、巴豆、貝母。
伏龍肝 伏龍肝味氣辛溫,消癰散腫醋塗痕,止諸血下咳逆氣,時疫胎産水調吞。
伏龍,竈神也。
曆家雲:伏龍日,忌作竈。
《容齋随筆》雲:以豬肝和泥作竈。
立名之意本于此。
微毒。
主消癰疽腫毒、發背乳癰、丹毒,雞子黃或醋調塗之。
腋臭,小兒臍瘡,幹末敷之。
止咳逆上氣,吐血衄血,腸風尿血,洩精及婦人崩帶,有孕時疫熱病令胎不安,水和塗臍中,内又服之。
催生下衣,小兒夜啼,大人中風不語,心煩恍惚,手足不随或腹中痛滿,冷水攪汁服之。
雷公雲:是十年已來竈額内火氣自然結積,如赤色石,中黃有八棱。
凡使,火、水飛兩遍,令幹。
自陶隐居以為竈心土,其實雷之說有理,當從之。
铛下墨 铛下墨即釜底煤,金瘡生肌止血來,吐紅血暈惡心痛,婦人難産亦能催。
百草霜治熱毒瘡,消積止瀉亦奇哉。
無毒。
解諸瘡毒。
塗金瘡,生肌止血,如瘡在面,慎勿塗之,黑入肉如印。
止諸血及吐血,血暈,單用細研,酒調或水調,溫服。
兼治中惡心痛,婦人逆産及霍亂轉筋,鼻氣壅塞不通。
又治舌卒腫如豬脬,滿口即死,以酒調塗舌下立瘥。
百草霜,即額上墨,又名竈突墨。
無毒。
治小兒頭瘡及熱毒瘡,消積化滞下食,止暴瀉痢,婦人虛損,月候不調,崩中漏下,橫生逆産,瘦胎胞衣不下。
《局方》誤以铛墨為百草霜,所指雖與經殊,而功用大同,惟黑奴丸兩用之。
龍骨 龍骨味甘平無毒,斂口專消腸内癰,止精血汗安心志,燥濕除醫痢膿。
齒攻結氣及颠痫,角治中堅螈風。
生晉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龍處得之。
李肇《國史》雲:春水時魚登龍門蛻其骨也。
主腸癰内疽,陰蝕及諸瘡久不斂口,少用最妙。
小兒臍瘡不瘥,研末敷之。
治遺精白濁,縮小便,止吐、衄、尿血、腸風下血、盜汗、女人崩漏胎漏。
安心志,定魂魄,夜卧多夢紛纭者加用之。
成無己雲:龍骨、黃丹、牡蛎皆收斂神氣以鎮驚。
雷公雲:龍骨氣入腎髒,又能燥濕破,止洩痢膿血、老瘧。
兼治咳逆,心腹鬼疰精魅,小兒熱氣驚痫。
凡使,得脊腦作白地錦文,舐之着舌者佳,青白者次,黑者下。
火細研,或酒煮,焙幹用。
畏石膏、理石、幹漆、蜀椒,得人參;牛黃良。
抑論龍骨澀藥,去脫固腸而又破堅,何也?蓋質雖枯澀,而味甘緩血,即如輕粉性寒利腸,質燥又斂肛門。
噫!澀藥能通,山茱萸、赤石脂之類;通藥能止,香附、巴豆之類。
猶之天門冬寒而補,濃樸熱而瀉,此藥性之所以難識,而用熟者得之。
齒,平,味澀,無毒。
主心下結氣不得喘息,驚痫,癫狂,諸,骨間寒熱。
鎮心安魂,治小兒五驚十二痫,身熱不可近。
兼殺鬼精蠱毒。
角,平。
主驚痫,螈,身熱如火,腹中堅及熱洩。
烏賊骨 烏賊骨溫燥膿汁,陰癰耳聾目翳泣,止痢殺蟲心腹疼,消腫更治崩漏急,通經破癖令生兒,肉味酸平志氣立。
又名墨魚,性嗜烏,出腹中墨以混水自衛,烏見以為死,往喙之,乃卷取入水而食之,故謂之烏賊,骨名海鳔蛸。
味鹹,微溫,無毒。
止瘡多膿汁不燥,丈夫陰頭癰久不愈者,為末敷之良。
婦人陰蝕腫痛,燒末酒調服之。
又治耳聾有水、目中赤白、浮翳淚出、小兒疳眼。
止下痢,為末,粥中調食之。
殺小蟲并水中蟲,驚氣入腹,腹痛環臍,水腫。
主女子崩漏赤白。
血枯經閉寒熱,血血瘕,陰寒無子。
凡使,水煮一時,炙令黃,去皮,細研,水飛,日幹。
惡白蔹、白芨、附子。
腹中墨,主血刺心痛,醋磨服之,甚者醋炒服之。
肉,味酸、平,益氣強志,常服令人有子。
有無骨者謂之柔魚,須長直,味尤佳,風浪稍急,即以須粘石為纜。
蛤蟆 蛤蟆味辛寒有毒,癰腫金瘡可内服,破治疳攻犬傷,生搗又堪打撲,蟾酥乃是蟾之精,惡瘡疳瘦效尤速。
即今癞蛤蟆,又名蟾蜍。
形小腹大,皮上多黑點,能跳接百蟲食之。
時在坡澤中作呷呷聲、舉動極急者。
主癰疽發背,疠癞,惡瘡,陰蝕,疥癬,腫毒立消。
破堅,治小兒疳氣骨熱,目昏,面黃瘦,狂犬咬毒。
生搗爛,打撲損傷。
丹溪雲:屬土與水。
本草言食之不患熱病者,或炙、或幹、或燒灰,和在藥劑用之,非若世人煮為羹入鹽味而啜其湯。
此物濕化,火能發濕,久則濕以化
其内服藥已見前五門下,此多贅其外敷藥而已,又有各門載不盡者,亦附于此。
金銀花 金銀花即忍冬草,甘溫無毒陰疽寶,消渴虛風寒熱甯,腹脹血痢葉可搗。
處處有之。
其藤左繞附木,名左纏藤。
淩冬不凋,又名忍冬草。
花有黃白二色,又名金銀花。
主癰疽瘡腫,止消渴要藥也。
葉,煮汁釀酒,補虛療風及寒熱身腫腹脹;濃煎服,主熱毒、血痢、水痢,兼治五遁飛屍。
去梗,陰幹。
夏枯草 夏枯草味苦辛寒,鼠頭瘡瘿結團,明目破除腳氣,能消濕痹又滋肝。
月令雲:靡草死,得金氣而生,至夏火盛而死,火克金之義也。
無毒,主寒熱鼠、瘰、頭瘡,散瘿結氣,破瘕,除腳氣濕痹。
兼治肝虛睛疼、冷淚羞明,入香附子一倍為末,茶清下一錢,效。
丹溪雲:有補養血脈之功,久服輕身長年。
四月采,陰幹。
王瓜為使。
蒲公英 蒲公英草性平甘,專治乳癰疔腫黯,觸木惡刺稱神療,化熱行滞散結痰。
蒲公用此草治癰腫得效,故名。
無毒。
主婦人乳癰腫痛,或産後不自乳兒,蓄積乳汁作癰,并水煮汁飲,外封之立消。
一方同忍冬藤,煎濃湯,入酒少許,服罷随手欲睡,是其功也,睡覺乳安。
又搗敷疔腫諸瘡皆驗。
又治手足觸木惡刺及狐尿刺腫痛,摘取根莖白汁多塗立瘥。
丹溪雲:屬土,化熱毒,解食毒,散滞氣,消惡腫結核有奇功。
可入陽明、太陰經。
麥熟時,在處田間路側皆有之。
葉似苦苣有細刺,中心抽一莖,三月莖端開黃花似菊花,其莖甚脆斷之有白汁出。
四月五月采,洗淨細锉用。
山慈菰 山慈菰是鬼燈檠,花即金燈濕地生,瘡腫癰疽瘰核,毒消萬病醋磨曾。
花似燈籠,色白,上有黑點,故名。
有小毒。
主癰腫瘡、瘰結核,解諸毒,内入丸散,外用醋磨敷之。
亦剝人面皮,除。
又取莖葉入蜜搗膏,貼瘡腫口上,以清血出為效。
四月初,挖地采之,遲則腐爛,極與老鴉蒜相類,但蒜無毛,慈菰上有毛包裹,宜刮去皮焙幹。
又一種團慈菰,根似小蒜,主治略同。
松脂 松脂苦甘溫無毒,風痹惡癞并頭秃,清胃伏熱潤心肺,生津固齒明耳目。
松液流地凝成。
主惡風,曆節酸痛,風痹死肌,癰疽,惡風癞瘡瘙疥,頭瘍白秃。
煎膏貼諸瘡爛,排膿生肌止痛,抽風殺蟲,除胃中伏熱,潤心肺,生津止渴,固齒,聰耳明目。
入滋補藥和服,壯陽實陰莖,令人有子,久服輕身延年。
通明者佳。
用河水煮化,投冷水内,令兩人扯拔,既凝再煮,如此三次,再用酒煮三次,仍前扯拔,以白如饴糖為度。
煎膏藥用桃、柳、桑、槐、芙蓉葉煎水煮拔。
凡用,入石臼内另搗為末,不可曬焙,亦不可單服,塞實腸胃。
松子 松子甘芳溫無毒,補虛益氣滑肌肉,花雖味美熱上焦,節主曆節筋骨縮,葉治濕風長發毛,根益五勞辟五谷。
松子,主虛羸少氣,補不足,滑肌膚,實腸胃,久服延年。
得柏子仁,治老人虛秘。
兼治諸風邪氣,風痹寒氣。
松花,酒服輕身,療病勝枝葉,但多食能發上焦熱病,松黃湯:松花、蒲黃、川芎、當歸、石膏各等分,紅花少許,水煎、細呷。
治産後壯熱,頭痛頰赤,唇焦口渴,煩躁昏悶。
松節,溫。
主百節久風,風虛腳痹、四肢軟弱疼痛或轉筋攣痛。
丹溪雲:松屬金。
用其節炒焦,治筋骨間病,能燥血中之濕也。
松葉,味苦、溫,無毒。
主罨風濕瘡、凍瘡,生毛發,安五髒,守中不饑,延年,兼治腳氣風痹,曆節風、中風口,瘟疾惡瘡,并煮汁釀酒服之,效。
松根白皮,補五勞,益氣,辟谷不饑。
又樹皮綠衣,合和諸香燒之其煙團聚,青白可愛。
楓香 楓香脂味苦辛平,瘾疹風癢齒痛輕,皮能止痢并霍亂,又雲浮腫可疏行,子甘性熱燥痰血,殺蟲癞疥用相停。
遇風善搖;香,言其氣也。
又名白膠香。
無毒。
主瘾疹風癢,齒痛,浮腫及吐血不止。
丹溪雲:屬金而有水與火。
性疏通,故木易有蟲穴。
其脂液為外科要藥。
凡使,另研。
楓皮,味辛、平,澀,小毒。
止水痢,霍亂。
消腫,無非疏通,非澀也。
大楓子,味甘,性熱。
主疠風、癞疥、瘡癬,殺蟲。
多服燥痰傷血。
入丸藥去殼,紙捶去油,外調瘡藥帶油。
白芨 白芨苦辛平無毒,癰疽疥癬裂皮肉,平胃風痱緩不收,補肺止血治打撲。
及,也,欄也。
葉初生似井欄。
陽中陰也。
主癰腫惡瘡,敗疽死肌,除白癬疥蟲。
嚼塗手足皲裂、痔、刀箭湯火等瘡,生肌止痛方多用之。
平胃中邪氣,賊風鬼擊,痱緩不收。
治久咳,嘔血,咯血,腸風血痢。
單用為末,米飲調服。
凡被打拷,肺竅控損見血者尤妙,以其能補肺竅也。
又衄血不止者,津調塗山根立止。
珍雲:澀肺與白蔹性治大同,兼治結熱不消,陰痿面黯,令人肌滑。
入丸可少用作糊。
水洗紫石英為使,惡理石,畏李核、杏仁,反烏頭。
白蔹 白蔹無毒苦甘平,斂諸瘡口故留名,除熱目赤殺火毒,女陰腫痛兒痫驚。
主癰疽發背、疔瘡、瘰、痔漏、撲損刀箭湯火等瘡,散結止痛生肌。
《衍義》雲:白蔹、白芨,古今服餌方少用,多見于斂瘡方中,二物多相而行。
又除熱目中赤,殺火毒,女子陰中腫痛,下赤白,小兒驚痫,瘟瘧。
代赭為使,反烏頭。
又一種赤蔹,功用與白蔹同,但表裡俱赤耳。
五倍子 五倍子平酸苦味,治肺風毒濕癬瘡,眼腫牙疳并痔痢,頑痰熱渴可煎湯。
因商販得五倍之利而名。
又名文蛤,其内多蟲似之。
無毒。
主肺髒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濕癬瘡,瘙癢膿水,小兒面鼻疳瘡;末敷口瘡,立進飲食;或風毒上攻;眼赤腫痛澀癢,上下睑爛,浮翳肉侵睛,内服外洗;療齒宣疳,五痔腸風下血,瀉痢。
丹溪雲:屬金與水。
含口中善收頑痰,解諸熱毒,生津液,收斂之妙劑也。
蜀中者佳,去蟲。
湯藥生用,丸藥略炒。
染須炒至煙起,以濃茶潑之,再炒至煙淨,用青布包,以腳踏石壓幹為末。
單方:治小兒吐不定,五倍子二個,一生一熟,甘草一寸炙,為末,米泔下二錢。
立止。
無名異 無名異甘平無毒,主治金瘡理折傷,内損生肌止疼痛,更消癰腫治諸瘡。
廣州黑褐者良,狀如黑石炭,嚼之如饧,言無可名其異也。
主金瘡折傷内損,止痛生肌,消腫毒癰腫,醋摩敷之,另研。
赤石脂 赤石脂甘酸且溫,生肌斂口瘡無痕,固腸胃又澀精血,下胎衣為入心源。
白者性味俱相似,青黃黑各應髒論。
赤以色言,脂乃石之膏粘也,無毒。
降也,陽中之陰也。
敷癰疽、瘡疖、痔,排膿止痛,生肌斂口,固腸胃,療腹痛洩、寒滑疳瀉、下痢赤白、澀精益精,止小便利及淋瀝。
又止吐血、衄血及女子崩中漏下,難産胞衣不下。
經雲:澀可去脫。
石脂為收斂澀劑,而又能催生下胞衣者,何也?蓋赤脂入丙,白脂入庚故也。
所以赤者主養心氣,鎮驚悸。
凡使,色理鮮膩粘舌者佳。
火通赤,放冷細研,水飛三次。
曬幹。
惡大黃,畏芫花。
白石脂,味甘、酸,平,無毒,主養肺。
青石脂,味酸,平,無毒,主養肝膽氣。
黃石脂,味苦,平,無毒,主養脾氣。
黑石脂,味鹹,平,無毒,主養腎氣,強陰。
《圖經》雲:五色石脂,主治并同,後人分之,今惟用赤白二種,餘不複識,制法同上。
曾青、燕屎為使。
惡松脂、細辛。
畏黃芩、黃連、甘草。
得濃樸并米飲,止便膿。
青礞石 青礞石療痰火瘡,能消食積滞髒腑,小兒羸瘦婦人,攻刺腹心作痛苦。
其石青青朦朦,味淡,無毒,性好沉墜,得焰硝能利濕熱痰積從大腸而出。
因濕熱盛而皮膚生瘡者,一利即愈。
得巴豆、大黃、三棱等劑,治食積不消,留滞在髒腑,結成塊,經久不瘥。
兼治小兒食積羸瘦,婦人積年食,攻刺腹心。
入鹽泥固濟罐内,火一日,細研。
凝水石 凝水石寒甘辛味,火燒丹毒醋調敷,解胃伏熱及身熱,時行煩渴立消除。
又名寒水石。
出常山,色白,有縱理者,有橫理者,投水中,與水同色凝動者佳。
大寒,無毒。
治小兒丹毒,火燒為末,醋調敷之。
能解胃中及五髒伏熱,身熱皮中如火,時行煩渴,傷寒勞複發熱。
兼蕩腹中積聚邪氣,水腫小腹痹,壓丹石毒。
火七次,水飛。
雷公以生姜汁煮幹,研用。
畏地榆,解巴豆毒。
狗脊 狗脊草苦甘微溫,斷諸瘡血治痹頑,強膂堅脊利腰腳,失溺傷中補腎元。
形如狗脊,黃毛者佳,名金毛狗脊。
無毒。
能止諸瘡血出,治周痹寒濕,膝痛腳軟,腰背強痛。
此藥能利機關,堅筋骨,頗利老人。
療失溺不節,傷中腎虛,亦補益之劑也。
恒山者勝。
火燎去毛,細锉酒拌,蒸半日,曬幹。
萆為使,惡敗醬。
蛇床子 蛇床子平甘苦辛,疥癬陰癢及遍身,暖宮壯陽令有子,治痹通關逐瘀湮。
蛇常栖息此草上,故名之。
無毒。
治惡瘡,濕癬,陰癢,大風身癢,煎湯浴之,或搗末豬脂調塗。
治婦人陰中腫痛,赤白帶下,一切子宮冷症;男子陰痿,大益陽事,縮小便,令人有子。
又治諸濕痹毒、腰胯疼痛、四肢頑麻,通關節,逐撲損瘀血。
兼治颠痫,風冷齒痛。
溫中下氣,久服輕身悅顔。
入洗湯生用,入丸、散用布包。
挪去皮殼,取淨仁微妙。
惡牡丹、巴豆、貝母。
伏龍肝 伏龍肝味氣辛溫,消癰散腫醋塗痕,止諸血下咳逆氣,時疫胎産水調吞。
伏龍,竈神也。
曆家雲:伏龍日,忌作竈。
《容齋随筆》雲:以豬肝和泥作竈。
立名之意本于此。
微毒。
主消癰疽腫毒、發背乳癰、丹毒,雞子黃或醋調塗之。
腋臭,小兒臍瘡,幹末敷之。
止咳逆上氣,吐血衄血,腸風尿血,洩精及婦人崩帶,有孕時疫熱病令胎不安,水和塗臍中,内又服之。
催生下衣,小兒夜啼,大人中風不語,心煩恍惚,手足不随或腹中痛滿,冷水攪汁服之。
雷公雲:是十年已來竈額内火氣自然結積,如赤色石,中黃有八棱。
凡使,火、水飛兩遍,令幹。
自陶隐居以為竈心土,其實雷之說有理,當從之。
铛下墨 铛下墨即釜底煤,金瘡生肌止血來,吐紅血暈惡心痛,婦人難産亦能催。
百草霜治熱毒瘡,消積止瀉亦奇哉。
無毒。
解諸瘡毒。
塗金瘡,生肌止血,如瘡在面,慎勿塗之,黑入肉如印。
止諸血及吐血,血暈,單用細研,酒調或水調,溫服。
兼治中惡心痛,婦人逆産及霍亂轉筋,鼻氣壅塞不通。
又治舌卒腫如豬脬,滿口即死,以酒調塗舌下立瘥。
百草霜,即額上墨,又名竈突墨。
無毒。
治小兒頭瘡及熱毒瘡,消積化滞下食,止暴瀉痢,婦人虛損,月候不調,崩中漏下,橫生逆産,瘦胎胞衣不下。
《局方》誤以铛墨為百草霜,所指雖與經殊,而功用大同,惟黑奴丸兩用之。
龍骨 龍骨味甘平無毒,斂口專消腸内癰,止精血汗安心志,燥濕除醫痢膿。
齒攻結氣及颠痫,角治中堅螈風。
生晉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龍處得之。
李肇《國史》雲:春水時魚登龍門蛻其骨也。
主腸癰内疽,陰蝕及諸瘡久不斂口,少用最妙。
小兒臍瘡不瘥,研末敷之。
治遺精白濁,縮小便,止吐、衄、尿血、腸風下血、盜汗、女人崩漏胎漏。
安心志,定魂魄,夜卧多夢紛纭者加用之。
成無己雲:龍骨、黃丹、牡蛎皆收斂神氣以鎮驚。
雷公雲:龍骨氣入腎髒,又能燥濕破,止洩痢膿血、老瘧。
兼治咳逆,心腹鬼疰精魅,小兒熱氣驚痫。
凡使,得脊腦作白地錦文,舐之着舌者佳,青白者次,黑者下。
火細研,或酒煮,焙幹用。
畏石膏、理石、幹漆、蜀椒,得人參;牛黃良。
抑論龍骨澀藥,去脫固腸而又破堅,何也?蓋質雖枯澀,而味甘緩血,即如輕粉性寒利腸,質燥又斂肛門。
噫!澀藥能通,山茱萸、赤石脂之類;通藥能止,香附、巴豆之類。
猶之天門冬寒而補,濃樸熱而瀉,此藥性之所以難識,而用熟者得之。
齒,平,味澀,無毒。
主心下結氣不得喘息,驚痫,癫狂,諸,骨間寒熱。
鎮心安魂,治小兒五驚十二痫,身熱不可近。
兼殺鬼精蠱毒。
角,平。
主驚痫,螈,身熱如火,腹中堅及熱洩。
烏賊骨 烏賊骨溫燥膿汁,陰癰耳聾目翳泣,止痢殺蟲心腹疼,消腫更治崩漏急,通經破癖令生兒,肉味酸平志氣立。
又名墨魚,性嗜烏,出腹中墨以混水自衛,烏見以為死,往喙之,乃卷取入水而食之,故謂之烏賊,骨名海鳔蛸。
味鹹,微溫,無毒。
止瘡多膿汁不燥,丈夫陰頭癰久不愈者,為末敷之良。
婦人陰蝕腫痛,燒末酒調服之。
又治耳聾有水、目中赤白、浮翳淚出、小兒疳眼。
止下痢,為末,粥中調食之。
殺小蟲并水中蟲,驚氣入腹,腹痛環臍,水腫。
主女子崩漏赤白。
血枯經閉寒熱,血血瘕,陰寒無子。
凡使,水煮一時,炙令黃,去皮,細研,水飛,日幹。
惡白蔹、白芨、附子。
腹中墨,主血刺心痛,醋磨服之,甚者醋炒服之。
肉,味酸、平,益氣強志,常服令人有子。
有無骨者謂之柔魚,須長直,味尤佳,風浪稍急,即以須粘石為纜。
蛤蟆 蛤蟆味辛寒有毒,癰腫金瘡可内服,破治疳攻犬傷,生搗又堪打撲,蟾酥乃是蟾之精,惡瘡疳瘦效尤速。
即今癞蛤蟆,又名蟾蜍。
形小腹大,皮上多黑點,能跳接百蟲食之。
時在坡澤中作呷呷聲、舉動極急者。
主癰疽發背,疠癞,惡瘡,陰蝕,疥癬,腫毒立消。
破堅,治小兒疳氣骨熱,目昏,面黃瘦,狂犬咬毒。
生搗爛,打撲損傷。
丹溪雲:屬土與水。
本草言食之不患熱病者,或炙、或幹、或燒灰,和在藥劑用之,非若世人煮為羹入鹽味而啜其湯。
此物濕化,火能發濕,久則濕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