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風門

關燈
冷痛不能履地。

    去大腸風及皮膚風癢,白癜毒瘡折傷,通十二經脈,乃治痛要藥也。

    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積瘕癖氣塊,膀胱宿膿惡水,宜通五髒而不大洩,朝服暮效,但多服疏人真氣,虛者禁用。

    酒洗,忌茗及面。

    單方:骨鲠喉嚨,為末,酒調服。

     蒼耳子 蒼耳子味溫甘苦,周痹拘攣入骨髓,瘰疥癬膚癢頑,頭鼻目齒風皆愈。

     色蒼,實如鼠耳。

    《詩》謂卷耳,俗名羊帶歸。

    小毒。

    主風濕周痹,四肢拘攣,毒在骨髓,瘰疥癬,瘙癢疔瘡,五痔腫痛,惡肉死肌,及時疫風寒,頭痛鼻涕不止。

    涼肝明目,治齒痛且動,久服益氣,耳目聰明,強志填髓,暖腰腳。

    入藥去刺略炒,常服用黃精汁蒸三時,忌豬肉。

    葉微寒,治同。

    蛇毒擂酒,内服外敷。

     天麻 天麻辛平治麻痹,利膝舒筋仍益氣,治兒驚痫通女血,除疝消癰關竅利。

     味大辛而麻辣。

    無毒。

    降也,陽也。

    主諸風濕疾,頭目昏眩,四肢麻痹拘攣,利腰膝,強筋力,久服益氣。

     小兒風痫驚悸發搐,女人用之通血脈,兼治寒疝熱毒癰腫。

    主諸瘡惡氣鬼疰蠱毒,有自内達外之理。

    苗名赤箭,似箭幹而色赤,治性亦同,有自表入裡之功,但與禦風草相似,誤服令人有結腸之患。

    堅實者佳,凡使多用,更以他藥佐之乃效。

     蔓荊子 蔓荊子味苦甘辛,主筋骨痹熱寒攻,明目堅齒腦鳴痛,長須利竅殺白蟲。

     出秦地,六月開花,九月結實,故名蔓。

    無毒。

    陽中陰也,太陽經藥。

    主筋骨寒熱,濕痹拘攣,除目睛内痛,赤腫淚出,齒痛頭痛,頭昏腦鳴,涼諸經血故也。

    兼能長須發,利關節通竅,殺白蟲,胃虛者禁用。

    酒蒸一時,曬于搗碎,惡烏頭、石膏。

     牡荊實 牡荊實苦溫通胃,除骨寒熱下逆氣,燒瀝清心開熱痰,出音止眩兒痫悸。

     不蔓生,故曰牡,即笞杖黃荊也。

    無毒。

    主通利胃氣,除骨間寒熱,止咳逆下氣。

    莖燒瀝飲之,去心煩熱,漾漾欲吐,清頭旋目眩,卒失音,小兒心熱驚痫,兼解暑氣,止消渴,除痰唾,氣實痰盛人宜服之。

    丹溪雲:虛痰用竹瀝,實痰用荊瀝,二味開經絡,行氣血,俱用姜汁助送。

    葉擂酒敷乳腫。

    八月采子陰幹,青色者佳。

    防風為使,惡石膏。

     牛蒡子 牛蒡子辛疏風擁,頭面目齒咽喉腫,皮膚瘡瘍筋骨攣,補中止渴消痰壅。

     牛好食其根,一名惡實,俗名鼠粘子。

    無毒。

    療諸風遍身毒腫、頭面目赤腫、齒牙疼痛、咽膈不利,除皮膚瘡疹,利腰膝筋骨拘攣,通十二經。

    吞一粒,可出癰疽頭,兼能補中止消渴,寬胸痰,解痘毒。

    微炒搗碎用。

    根莖蒸熟,療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熱中逐水。

    葉入鹽少許,封疔腫,敷金瘡,夏月浴皮膚習習如蟲行風。

     以上行氣開表藥。

     南星 南星苦辛利風痰,破傷驚搐緊牙函,麻痹瘡腫寒咳嗽,消瘀破積蛇蟲含。

     生南方,形圓色白如星。

    有毒,可升可降,陰中陽也。

    利中風痰壅胸膈、不省人事及破傷風、小兒驚搐、身強如屍、口噤牙關緊閉、頭目肢體麻痹、疥癬惡瘡癰腫、金瘡撲損瘀血。

    又破堅積、堕胎、蛇傷蟲咬。

    丹溪雲:欲其下行,以黃柏引之。

    臘月置水中凍去燥性,入灰火中炮裂去皮。

    治驚痫,取為末,用牛膽汁拌勻,再入膽中,陰幹為末;或用姜汁、白礬煮至中心無白點亦好。

    畏附子、幹姜、生姜。

     白附子 白附子甘辛行藥勢,上治風瘡頭面痕,中心腹痛外血痹,下濕陰囊及腿豚。

     色白,苗似黑附子,性走行藥亦近之,氣溫。

    小毒。

    治諸風癬瘡,頭面痕,面上遊風百病,冷氣心痛血痹皮膚不仁,陰囊下濕,腿豚無力。

    兼治中風失音,女子帶下。

    冷熱灰炮裂用。

     瓜蒂 瓜蒂苦寒能吐痰,風痫喉痹不須探,果積蠱毒心腹脹,咳逆浮疽鼻息拈。

     凡蔓生者為瓜,此甜瓜蒂也。

    有毒。

    善吐。

    凡風痰暴塞胸膈,頭眩喉風,風痫風疹,咳逆上氣,及諸果積蠱毒,病在胸中,皆吐下之。

    治黃膽及暴水腫,和赤小豆、丁香為末,吹鼻中,少時黃水自出,亦可服方寸匕。

    治鼻中肉,為末,羊脂調少許敷之。

    青綠者佳,水煮去皮,麸炒黃色。

    花主心痛咳逆。

     藜蘆 藜蘆苦寒亦善吐,風痫蠱毒與喉痹,諸瘡癬秃鼻肉,止痢治疸除逆哕。

     藜,黑色;蘆,虛也。

    莖中虛如蔥管,故俗名鹿蔥。

    有毒。

    大吐上膈風痰,中風不語,暗風痫病,喉痹及蠱毒,濃煎防風湯浴過,焙幹微炒為末,溫水下五分,以吐為度。

    兼治諸瘡疥癬馬刀,鼻中肉頭秃,及久痢腸,黃膽,咳逆哕逆,殺諸蟲。

    去蘆頭,糯米泔浸一宿微炒,不入湯藥。

    黃連為使,反細辛、芍藥、五參,惡大黃。

    單方:牙疼,為末,納牙孔中勿咽。

    又燒灰煎膏點黑痣。

     皂莢 皂莢辛鹹利竅關,卒中風痹頭痛寬,消痰止嗽除脹滿,祛痨貼腫堕胞難。

     皂,黑色;兩相夾合而中藏子也。

    氣溫,小毒,入厥陰經。

    搐鼻可開關竅,内服可通關格不利。

    中風、中氣、中惡、痰厥、鬼魇、卒死、卒頭痛甚,并皆為末吹鼻。

    久患風痹,死肌疥癬,及痰嗽咳逆,坐不得卧,為末,蜜丸服之。

    兼療腹脹滿,谷食不消,殺痨蟲,破瘕腹痛,牙疼咽腫,婦人難産及胞衣不下。

    又和酒煎膏,貼一切腫毒,止痛。

    長莢者疏風氣,如豬牙者治齒取積,俱要肥膩不蛀,去皮子酥炙,或蜜炙燒灰。

    柏實為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

    皂子疏通五髒風熱;皂刺凡癰疽未破者能開竅,已破者能引藥達瘡所,乃諸惡瘡癬及疠風要藥也。

    昔有患眼昏眉落鼻崩,服刺灰濃煎大黃湯下,七旬愈。

    又如米醋煎膏,敷瘡癬奇效。

     僵蠶 僵蠶辛鹹散痰結,中風喉痹瘡瘢滅,陰易崩帶産餘痛,兒驚夜啼口噤撮。

     人家養蠶,有合箔自僵直死,小白色似有鹽度者,即曬幹,勿令中濕,濕則有毒。

    氣平無毒。

    浮而升,陽也。

    主散風痰。

    丹溪雲:能助金清化之氣,治相火結滞之疾,故《日華子》以治風及勞瘦也。

    治中風失音,半身不遂,并一切風疾頭風口瘡面,喉痹欲死,滅諸瘡瘢痕,及遍身疹、瘰發背、痔瘡痔腫、火丹金瘡,皮膚風動如蟲行。

    男子傷寒後陰易病,女子崩中帶下,産後餘痛,乳汁不通,小兒驚風夜啼口噤撮口,兼去三蟲,能發汗。

    頭番幹久者佳,糯米泔浸去涎嘴,火焙或姜汁炒。

    治面上瘡瘢,僵蠶、衣魚、鷹屎白等他,為末塗之。

     蟬蛻 蟬蛻甘鹹氣清涼,治頭目眩皮風癢,婦乳産難胞不下,主驚癫痫夜啼郎。

     此即蚱蟬所脫殼也。

    蟬者,廉也,飲風露,而廉潔清高氣寒。

    無毒。

    主風邪頭眩,目昏翳膜,皮膚瘙癢疥癞,婦人乳難産難,胞衣不下,小兒驚痫夜啼癫病,渾身壯熱,殺疳蟲止渴,痘瘡不出皆驗。

    去翅足,水洗去土蒸過。

    蟬花,乃殼中化出,殼頭上有一角如花冠狀,專主小兒天吊驚風。

    俗雲:五日不鳴,嬰兒多定。

    良有以也。

     蠍 蠍味甘辛去風涎,卒中僻癱半邊,瘾疹耳聾真可療,小兒驚搐最當先。

     蠍,螫也,毒能螫人也。

    氣平,有毒。

    治中風口眼斜,半身不遂,語澀手足抽掣,諸風瘾疹,小兒驚風不可缺也。

    又治腎虛耳聾,蠍四十九枚,生姜如蠍大四十九片,同炒至姜幹為度,為末,作一服,二更盡溫酒調下,盡量至醉,次日耳中如笙簧即效,十年者二服愈。

    緊小者佳。

    有用全者,有用梢者,梢力尤切,水洗炒去毒。

     白花蛇 白花蛇味甘鹹溫,疥癞諸風痹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