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風門
關燈
小
中
大
即《湯液》風升生也。
古庵雲:風屬陽,善行數變,自外而入以郁正氣,故治風多行氣開表藥。
又風入久變熱,熱能生痰,宜用祛風化痰藥。
又熱極生風,風能燥液,宜用清熱潤燥藥。
防風 防風氣溫味甘辛,通療諸風痛滿身,頭目脅痛并胸滿,除濕止汗住崩津。
凡藥必先其立名之義,而後審其治療。
防風者,預防風疾也。
無毒。
浮而升,陽也,治脾胃二經及太陽經。
乃卒伍卑賤之職,随所引而至者也。
主諸風邪在表,惡風,周身節痛,四肢拘攣,一切風邪頭眩目盲流淚,脅痛諸瘡,瀉上焦風邪之仙藥也。
又疏洩肺竅,解胸膈煩滿,通五髒關脈,藥中潤劑。
誤服瀉人上焦元氣。
兼理勞損盜汗,女人崩帶。
除經絡間留濕,風能勝濕故也。
諸風藥皆然。
堅潤者佳,去蘆及叉頭叉尾者。
惡幹姜、藜蘆、白蔹、芫花,畏萆,殺附子毒。
得澤瀉、本治風,得當歸、芍藥、陽起石,治婦人子髒風。
獨活 獨活甘辛平苦溫,諸風痹痛無久新,頭項齒頰皆能療,金瘡疝及奔豚。
一莖直上,得風不搖。
無毒。
沉而升,陰中陽也,足少陰行經藥。
主諸風掉眩,百節痛攣,肌肉發癢,風寒濕痹,兩足不能動。
《湯液》去:獨活氣細而低,治足少陰伏風,而不治太陽,故足痹尤驗。
一切風邪,不論久新,頭眩目暈,齒痛頰腫,頸項難伸,金瘡奔豚,瘿痫,女子疝瘕。
蠡實為使,得細辛治少陰頭痛。
羌活 羌活苦溫散表風,利節痛排巨陽癰,更除新舊風寒濕,手足太陽表裡通。
活,生也,出羌胡。
無毒。
浮而升,陽也。
散肌表八方風邪,利周身百節疼痛,排巨陽肉腐癰疽,散時疫新舊風濕,乃手足太陽足厥陰少陰表裡引經之藥,撥亂反正之主也。
兼治赤眼及賊風失音,多癢血癞,手足不遂,口眼斜,及婦人産後中風、腹痛、子腸脫出。
餘與獨活同。
《本經》原不分羌獨二活,後人始分,紫色節密者為羌活,黃色作塊者為獨活,羌活氣雄,獨活氣細。
去皮及腐朽者,得川芎治足太陽頭疼。
荊芥 荊芥辛溫療諸瘡,暴傷寒證發汗良,除痹破氣專涼血,血風血暈是仙方。
俗名荊芥,本名假蘇,氣味似紫蘇也。
無毒。
浮而升,陽也。
主諸瘡癞瘡,風疹瘰,暴傷寒,頭疼目眩,手足拘急,氣壅寒熱等證,發汗即散,惟有渴者不宜。
除濕痹腳氣,筋骨煩疼,破結氣,下瘀血,通血脈,涼血止血,婦人血風要藥。
産後血暈,為末,童便調熱服。
産後中風身強,酒調服神效。
又為末和醋,封風毒疔腫。
取花實成穗者,日幹用。
薄荷 薄荷辛涼最發汗,清頭目解皮風絆,止驚風熱劫勞蒸,消食下氣除霍亂。
至輕清而薄,荷乃花葉總名。
無毒,浮而升,陽也,入手太陰厥陰經。
主賊風傷寒發汗,通利關節,清利頭目咽喉,一切在上及皮膚風熱。
又治小兒風涎驚風壯熱,大人骨蒸勞熱,消宿食,下氣壅,心腹脹滿霍亂。
兼能破血止痢,除痫,療陰陽毒,能引諸藥入榮衛。
大病後勿食,令人出虛汗不止。
去梗。
升麻 升麻甘苦氣寒平,解毒除瘟治腹疼,傷寒初證并衄血,瘡腫咽牙熱自清。
能升陽氣,其葉如麻。
無毒。
浮而升,陽也。
主解百毒。
辟瘟疫瘴氣蠱毒,中惡腹痛,傷寒時氣頭疼,寒熱初證,及瘀血入裡吐衄,肺痿肺癰咳唾膿血,小兒風痫痘瘡斑疹,一切風癰腫毒,咽痛口瘡牙疼,瘡家之聖藥也。
但陽氣下陷者宜用,下虛氣不足者禁用。
細削如雞骨,色青綠者佳,發散生用,補中酒炒,止咳汗者蜜炒。
得蔥白、白芷、石膏之類,本治手足陽明風邪;得參、術、芍藥之類,兼治手足太陰肌肉間熱。
細辛 細辛溫辣治傷寒,下氣消痰通節關,頭面諸風不可缺。
調經治痫又益肝,形細味辛。
小毒。
浮而升,陽中陰也,足少陰本藥,手少陰引經。
東垣雲:止少陰合病之首痛,殺三陽數變之風邪,最能溫腎,散水寒内冷,故仲景用治邪在裡之表也。
主咳逆上氣,破痰止嗽開胸中滞,利九竅,通百節。
治頭痛眼風淚下,鼻癰齒痛口臭喉痹,一切頭面風痛,不可缺也。
又治風痫疾,風濕痹蜷攣,消死肌瘡肉,及婦人乳結汗不出,經血不行,益肝膽氣。
如單服半錢,則氣塞不通而死。
水洗去土及蘆葉頭節。
獨活為使,惡野狼毒、山茱萸、黃,畏硝石、滑石,反藜蘆,忌生菜。
得當歸、芍藥、川芎、白芷、牡丹皮、本、甘草,共療婦人。
得決明、鯉魚、膽青、羊肝,共療目痛。
白芷 白芷辛溫療風邪,主頭面疾佐瘡家,婦人崩帶通經用,血滞心腹痛又嘉。
《離騷》謂之藥,言以芳潔自約而為止極。
無毒。
升也,陽也,手陽明本藥,足陽明手太陰解利風寒劑也。
主頭面皮膚瘙癢,痹痛風邪,頭風眩痛,目癢淚出。
作面脂去瘢。
與辛荑、細辛同用,治鼻塞。
諸瘡用以為佐,最能排膿長肌止痛。
婦人血崩、赤白帶下、經閉陰腫,瘀血心腹刺痛,脅痛嘔吐,乃去舊生新之劑也。
當歸為使,惡旋複花。
治帶白芷丸:治腸有膿、帶下腥穢不已。
白芷一兩,紅葵根二兩,枯礬、白芍各五錢,為末,蠟丸梧子大,每十丸空心米飲下,俟膿盡,乃以他藥補之。
麻黃 麻黃甘苦性微溫,主中風邪治不仁,傷寒表證及嗽喘,理瘴解瘧消斑痕。
叢生如麻,色黃也。
無毒。
浮而升,陽也,手太陰之藥,入足太陽手少陰陽明經,瀉衛實,去榮中寒之藥也。
主中風表證及風毒痿痹不仁,傷寒初證頭疼寒熱咳嗽喘逆上氣,理岚瘴及瘟瘧,消赤黑斑毒風疹,皆發汗而散也。
丹溪嘗以人參佐用,表實無汗者一服即效。
多則令人虛,或衄血亡陽,惟傷風有汗及陰虛傷食者禁用。
諸風藥大同,兼破堅瘕積聚、黃膽,及小兒痘瘡倒靥。
發汗用身去節,水煮三沸去沫。
止汗用根。
濃樸為使,惡辛荑、石韋。
?本 本辛溫治風,頂面皮膚一樣功,專辟霧露兼通血,疝瘕腹痛陰腫同。
根上苗下似枯。
無毒。
升也,陽也,太陽本經藥。
主風邪曳疼痛,痫風金瘡,大寒犯腦巅頂痛,或引齒痛。
一切頭面皮膚風疾,及酒渣粉刺,中霧露清邪必用之。
既治風,又治濕也,兼通婦人血脈疝瘕腹急痛,陰中寒腫。
長肌悅顔,可作面脂。
去蘆,出宕州者佳。
惡茹,畏青葙子。
紫蘇 紫蘇辛溫能解表,下氣寬胸痰自少,開胃通腸除蟹毒,子定喘咳須微炒。
紫,色;蘇,苴也,形氣土苴也。
無毒。
紫色者佳。
能出汗,發散風寒在表,下氣下食,開胃寬胸膈,通大小腸最捷。
遇蟹毒,煮汁飲之。
莖去節,治風寒濕痹,及筋骨疼痛腳氣。
子略炒搗碎,主肺氣喘急痰嗽,嘔吐翻胃,五膈破,利大小便。
丹溪雲:蘇性輕浮而氣味辛溫,本草言下氣者,散氣也,子尤甚。
脾胃氣虛常洩者禁用。
秦艽 秦艽辛苦氣溫平,風痹肢節口牙疼,時行寒熱并勞熱,治疸消浮令便清。
生秦地而形相交也。
可升可降,陰中微陽,手陽明藥。
主風寒濕痹,肢節疼痛,通身攣急,善能養血榮筋,故腸風下血亦用之。
一切頭風口瘡下牙痛,無問久新,時行邪氣傳屍骨蒸,小兒疳熱,療五種黃膽,消水腫,利小便,羅紋者佳,水洗去土,菖蒲為使。
威靈仙 威靈仙苦溫無毒,能治諸風痛癢膚,腰疼腳腫不履地,腹冷胃痰癖除。
昔人患痿不瘥,忽遇此藥,數日能行,因神而名之。
可升可降,陽也。
治中風口眼斜,諸風濕冷,曆節痛風上下,腰膝腳
古庵雲:風屬陽,善行數變,自外而入以郁正氣,故治風多行氣開表藥。
又風入久變熱,熱能生痰,宜用祛風化痰藥。
又熱極生風,風能燥液,宜用清熱潤燥藥。
防風 防風氣溫味甘辛,通療諸風痛滿身,頭目脅痛并胸滿,除濕止汗住崩津。
凡藥必先其立名之義,而後審其治療。
防風者,預防風疾也。
無毒。
浮而升,陽也,治脾胃二經及太陽經。
乃卒伍卑賤之職,随所引而至者也。
主諸風邪在表,惡風,周身節痛,四肢拘攣,一切風邪頭眩目盲流淚,脅痛諸瘡,瀉上焦風邪之仙藥也。
又疏洩肺竅,解胸膈煩滿,通五髒關脈,藥中潤劑。
誤服瀉人上焦元氣。
兼理勞損盜汗,女人崩帶。
除經絡間留濕,風能勝濕故也。
諸風藥皆然。
堅潤者佳,去蘆及叉頭叉尾者。
惡幹姜、藜蘆、白蔹、芫花,畏萆,殺附子毒。
得澤瀉、本治風,得當歸、芍藥、陽起石,治婦人子髒風。
獨活 獨活甘辛平苦溫,諸風痹痛無久新,頭項齒頰皆能療,金瘡疝及奔豚。
一莖直上,得風不搖。
無毒。
沉而升,陰中陽也,足少陰行經藥。
主諸風掉眩,百節痛攣,肌肉發癢,風寒濕痹,兩足不能動。
《湯液》去:獨活氣細而低,治足少陰伏風,而不治太陽,故足痹尤驗。
一切風邪,不論久新,頭眩目暈,齒痛頰腫,頸項難伸,金瘡奔豚,瘿痫,女子疝瘕。
蠡實為使,得細辛治少陰頭痛。
羌活 羌活苦溫散表風,利節痛排巨陽癰,更除新舊風寒濕,手足太陽表裡通。
活,生也,出羌胡。
無毒。
浮而升,陽也。
散肌表八方風邪,利周身百節疼痛,排巨陽肉腐癰疽,散時疫新舊風濕,乃手足太陽足厥陰少陰表裡引經之藥,撥亂反正之主也。
兼治赤眼及賊風失音,多癢血癞,手足不遂,口眼斜,及婦人産後中風、腹痛、子腸脫出。
餘與獨活同。
《本經》原不分羌獨二活,後人始分,紫色節密者為羌活,黃色作塊者為獨活,羌活氣雄,獨活氣細。
去皮及腐朽者,得川芎治足太陽頭疼。
荊芥 荊芥辛溫療諸瘡,暴傷寒證發汗良,除痹破氣專涼血,血風血暈是仙方。
俗名荊芥,本名假蘇,氣味似紫蘇也。
無毒。
浮而升,陽也。
主諸瘡癞瘡,風疹瘰,暴傷寒,頭疼目眩,手足拘急,氣壅寒熱等證,發汗即散,惟有渴者不宜。
除濕痹腳氣,筋骨煩疼,破結氣,下瘀血,通血脈,涼血止血,婦人血風要藥。
産後血暈,為末,童便調熱服。
産後中風身強,酒調服神效。
又為末和醋,封風毒疔腫。
取花實成穗者,日幹用。
薄荷 薄荷辛涼最發汗,清頭目解皮風絆,止驚風熱劫勞蒸,消食下氣除霍亂。
至輕清而薄,荷乃花葉總名。
無毒,浮而升,陽也,入手太陰厥陰經。
主賊風傷寒發汗,通利關節,清利頭目咽喉,一切在上及皮膚風熱。
又治小兒風涎驚風壯熱,大人骨蒸勞熱,消宿食,下氣壅,心腹脹滿霍亂。
兼能破血止痢,除痫,療陰陽毒,能引諸藥入榮衛。
大病後勿食,令人出虛汗不止。
去梗。
升麻 升麻甘苦氣寒平,解毒除瘟治腹疼,傷寒初證并衄血,瘡腫咽牙熱自清。
能升陽氣,其葉如麻。
無毒。
浮而升,陽也。
主解百毒。
辟瘟疫瘴氣蠱毒,中惡腹痛,傷寒時氣頭疼,寒熱初證,及瘀血入裡吐衄,肺痿肺癰咳唾膿血,小兒風痫痘瘡斑疹,一切風癰腫毒,咽痛口瘡牙疼,瘡家之聖藥也。
但陽氣下陷者宜用,下虛氣不足者禁用。
細削如雞骨,色青綠者佳,發散生用,補中酒炒,止咳汗者蜜炒。
得蔥白、白芷、石膏之類,本治手足陽明風邪;得參、術、芍藥之類,兼治手足太陰肌肉間熱。
細辛 細辛溫辣治傷寒,下氣消痰通節關,頭面諸風不可缺。
調經治痫又益肝,形細味辛。
小毒。
浮而升,陽中陰也,足少陰本藥,手少陰引經。
東垣雲:止少陰合病之首痛,殺三陽數變之風邪,最能溫腎,散水寒内冷,故仲景用治邪在裡之表也。
主咳逆上氣,破痰止嗽開胸中滞,利九竅,通百節。
治頭痛眼風淚下,鼻癰齒痛口臭喉痹,一切頭面風痛,不可缺也。
又治風痫疾,風濕痹蜷攣,消死肌瘡肉,及婦人乳結汗不出,經血不行,益肝膽氣。
如單服半錢,則氣塞不通而死。
水洗去土及蘆葉頭節。
獨活為使,惡野狼毒、山茱萸、黃,畏硝石、滑石,反藜蘆,忌生菜。
得當歸、芍藥、川芎、白芷、牡丹皮、本、甘草,共療婦人。
得決明、鯉魚、膽青、羊肝,共療目痛。
白芷 白芷辛溫療風邪,主頭面疾佐瘡家,婦人崩帶通經用,血滞心腹痛又嘉。
《離騷》謂之藥,言以芳潔自約而為止極。
無毒。
升也,陽也,手陽明本藥,足陽明手太陰解利風寒劑也。
主頭面皮膚瘙癢,痹痛風邪,頭風眩痛,目癢淚出。
作面脂去瘢。
與辛荑、細辛同用,治鼻塞。
諸瘡用以為佐,最能排膿長肌止痛。
婦人血崩、赤白帶下、經閉陰腫,瘀血心腹刺痛,脅痛嘔吐,乃去舊生新之劑也。
當歸為使,惡旋複花。
治帶白芷丸:治腸有膿、帶下腥穢不已。
白芷一兩,紅葵根二兩,枯礬、白芍各五錢,為末,蠟丸梧子大,每十丸空心米飲下,俟膿盡,乃以他藥補之。
麻黃 麻黃甘苦性微溫,主中風邪治不仁,傷寒表證及嗽喘,理瘴解瘧消斑痕。
叢生如麻,色黃也。
無毒。
浮而升,陽也,手太陰之藥,入足太陽手少陰陽明經,瀉衛實,去榮中寒之藥也。
主中風表證及風毒痿痹不仁,傷寒初證頭疼寒熱咳嗽喘逆上氣,理岚瘴及瘟瘧,消赤黑斑毒風疹,皆發汗而散也。
丹溪嘗以人參佐用,表實無汗者一服即效。
多則令人虛,或衄血亡陽,惟傷風有汗及陰虛傷食者禁用。
諸風藥大同,兼破堅瘕積聚、黃膽,及小兒痘瘡倒靥。
發汗用身去節,水煮三沸去沫。
止汗用根。
濃樸為使,惡辛荑、石韋。
?本 本辛溫治風,頂面皮膚一樣功,專辟霧露兼通血,疝瘕腹痛陰腫同。
根上苗下似枯。
無毒。
升也,陽也,太陽本經藥。
主風邪曳疼痛,痫風金瘡,大寒犯腦巅頂痛,或引齒痛。
一切頭面皮膚風疾,及酒渣粉刺,中霧露清邪必用之。
既治風,又治濕也,兼通婦人血脈疝瘕腹急痛,陰中寒腫。
長肌悅顔,可作面脂。
去蘆,出宕州者佳。
惡茹,畏青葙子。
紫蘇 紫蘇辛溫能解表,下氣寬胸痰自少,開胃通腸除蟹毒,子定喘咳須微炒。
紫,色;蘇,苴也,形氣土苴也。
無毒。
紫色者佳。
能出汗,發散風寒在表,下氣下食,開胃寬胸膈,通大小腸最捷。
遇蟹毒,煮汁飲之。
莖去節,治風寒濕痹,及筋骨疼痛腳氣。
子略炒搗碎,主肺氣喘急痰嗽,嘔吐翻胃,五膈破,利大小便。
丹溪雲:蘇性輕浮而氣味辛溫,本草言下氣者,散氣也,子尤甚。
脾胃氣虛常洩者禁用。
秦艽 秦艽辛苦氣溫平,風痹肢節口牙疼,時行寒熱并勞熱,治疸消浮令便清。
生秦地而形相交也。
可升可降,陰中微陽,手陽明藥。
主風寒濕痹,肢節疼痛,通身攣急,善能養血榮筋,故腸風下血亦用之。
一切頭風口瘡下牙痛,無問久新,時行邪氣傳屍骨蒸,小兒疳熱,療五種黃膽,消水腫,利小便,羅紋者佳,水洗去土,菖蒲為使。
威靈仙 威靈仙苦溫無毒,能治諸風痛癢膚,腰疼腳腫不履地,腹冷胃痰癖除。
昔人患痿不瘥,忽遇此藥,數日能行,因神而名之。
可升可降,陽也。
治中風口眼斜,諸風濕冷,曆節痛風上下,腰膝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