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多淚羞明,一切風熱昏翳。
谷精草菊花蟬蛻羌活甘草(炙)白蒺藜(炒)草決明防風山栀川芎密蒙花木賊荊芥穗黃芩蔓荊子(各等分) 上為末。
每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按:此足太陽、少陰、厥陰、手太陰藥也。
本事方羊肝丸 菟絲子車前子麥門冬決明子茯苓五味子枸杞子茺蔚子苦葶苈蕤仁地膚子澤瀉防風黃芩杏仁(炒)細辛桂心青葙子(各一兩)熟地黃(一兩半)白羯羊肝(隻用子肝,一片,薄切,新瓦上炒幹)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溫水下,日三次。
按:此足太陽、少陰、手太陰、少陰藥也。
秘方撥雲退翳丸 皇統年間,醫官劉昌祖傳于世。
栝蒌根枳實甘草(炙)蔓荊子(焙)薄荷(各半兩)川芎木賊(浸一宿焙)密蒙花荊芥穗地骨皮羌活白蒺藜甘菊花(各一兩)蛇蛻黃連(各三錢)川椒(七錢半,炒去目)當歸(一兩半,酒浸,焙幹)蟬蛻(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食後臨卧,日進三服。
翳者,米泔水下;睛暗,當歸湯下;内障,木香湯下。
按:此足太陽、厥陰、手少陰藥也。
然翳膜之疾,有氣血虛實,或夾痰熱七情六淫,或陰火動濕熱緻者。
種種不同,皆宜求責。
但以上法,不能以盡病情之變,學人宜擴充焉。
附錄 附方 點洗諸方 局方湯泡散 治肝經風熱上壅,眼目赤澀,睛疼多淚。
赤芍當歸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
每二錢,湯炖調熱洗,日三五次。
《禦藥院方》加荊芥。
三因立勝散 治風熱攻眼,隐澀羞明腫痛。
黃連秦皮防風黃芩(等分) 上咀。
水煎熱,用新羊毫筆蘸刷洗眼。
金露膏 除昏退翳,截赤定疼。
蕤仁(槌碎)黃丹(各一兩)黃連(半兩)蜜(六兩) 上先将黃丹炒令紫色,入蜜攪勻,下長流水四升,以嫩柳枝五七莖,一把定攪之,次下蕤仁,候滾十數沸,又下黃連,用柳枝不住手攪,熬至升七八合,罩籬内傾藥在紙上,慢慢滴之,勿令塵污。
如有瘀肉,加砂末一錢,上火上慢開,入前膏子内用。
《龍木論》雲:患傷寒熱病後,切不可點,恐損眼也。
斯言可以為藥禁雲。
寶鑒春雪膏 治風熱上攻,眼目昏暗,癢痛隐澀難開,多眵淚,羞明疼痛,或生翳膜。
黃連(四兩,锉,用童便二升浸一宿,去連,用淬甘石)好黃丹(六兩,水飛)砂(一錢,細研,水調在盞内,炖幹為度)白丁香(五分)乳香烏賊骨(燒存性)當歸(各三錢)麝香輕粉(各少許)南爐甘石(十二兩,淬,便汁浸) 上各研另貯,先用好蜜一斤四兩,煉去蠟,卻下甘石末,不住手攪,次下丹,次下諸藥末,不住手攪至紫金色,不粘手為度,搓作挺子。
每用一粒,新水磨化,時時點之。
忌酒、濕面、荞麥。
拔萃方藥 治偏頭疼眼疾。
蒼耳頭薄荷葉盆硝石膏(各一錢,亂文者)乳香華細辛川芎(各五分) 上為極細末。
早午夕三時鼻。
《寶鑒方》無蒼耳、乳香、細辛,有荊芥、桔梗。
蟾光膏 治遠年病目,不通道路,退去雲膜,須用十二月開成日合。
白砂蜜(四兩,用隔年蔥根去須皮,切短,與蜜一同熬,去白膜,候蔥熟為度,以綿濾淨,紙取蠟面)黃丹密陀僧(各水飛,三錢,生用)爐甘石(火,五錢,水飛) 以上三味,研極細,傾入前蜜中,桃柳無節者各一枝,攪勻。
川芎當歸赤芍杏仁(湯泡,去皮尖,各半兩)黃連(去蘆淨,二兩)秦皮诃子皮防風石膏玄精石井泉石無名異玄參代赭石石決明(以上十味各三錢) 咀。
用雪水或長流水五升,于銀器内熬至二升,濾去滓淨,再熬至一升,傾入前藥蜜内,銀器内慢火熬紫金色時,再下後藥,勿令過火。
乳香沒藥琥珀朱砂蕤仁(各三錢) 以上五味先幹研極細,入蕤仁研細,水飛澄清極細,方傾入前藥,一同複熬,以箸點藥于水中不散為度,勿令過與不及,取下,于土中埋七日,取出,置于銀器或瓷器中,如法收貯,便再添入後細藥,以桃柳枝攪勻。
南硼砂珍珠龍腦珊瑚枝(各一錢)麝香(五分) 上五味,研極細,入藥中封定,如有取不盡藥,用淨水斟酌洗渲熬過,另于洗眼或膏子稠了,傾些小調解。
附錄 附方 灸雀目疳眼法 《寶鑒》雲:小兒雀目,夜不見物,灸手大指甲後一寸内橫紋頭白肉際,灸一炷,如小麥大。
小兒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壯,炷如小麥大,在手大指次指兩骨間陷者中。
按:灸法,詳見《資生》等經,茲不備錄。
附錄 附方 附東垣諸先生治法 撥雲湯 治法見前東垣先生治徐總管條。
黃(一分)細辛葉(五分)柴胡(七分)生姜(五分)荊芥穗(一錢)羌活防風(各一錢半) 本生甘草升麻(各一錢)葛根川芎(各五分)知母歸身(各一錢)黃柏(一錢半) 作一服,水煎,稍熱服,食後。
助陽活血湯 治眼發之後,猶有上熱,白睛紅上壅,無疼痛,隐澀難開,多眵淚。
防風黃炙甘草(各五分)蔓荊子(二分)歸身(酒制,五分)白芷(三分)升麻(七分)柴胡(五分) 作一服,水煎,臨卧稍熱服。
神效明目湯 治眼棱緊急,緻倒睫拳毛損目,及上下睑赤爛,睛赤疼痛昏暗,冷淚常流下,則眼澀難開,眵淚皆滿眼。
葛根(一錢半)甘草(炙)防風(各一錢)蔓荊子(五分)細辛(二分)一法。
加黃(一錢) 作二服,水煎,臨卧稍熱服。
廣大重明湯 治兩目睑皆熱赤腫作痛,楞生瘡,多眵淚,隐澀不能開視,及眼睑癢,搔之至破者,并皆治之。
草龍膽(酒炒)防風生甘草細辛(各一錢) 各杵如麻豆大,内甘草不锉,隻作一梃,先以水一碗半,煎草龍膽一味,至一半,再入餘三味,煎至小半碗,濾去滓,用清汁帶熱洗,以重湯坐令熱,日用五七次。
每洗畢,合目須臾。
如肉泛長及癢,亦驗。
五秀重明丸 治翳膜遮睛,隐澀昏花。
常服清利頭目。
幹菊(開頭,五百朵)荊芥穗(五百穗)楮實子(五百粒)木賊(去節,五百莖)川椒(五百粒,炒去目) 為末,煉蜜為丸,彈子大。
每服一丸,細嚼,徐徐咽下。
升陽柴胡湯 羌活獨活甘草根歸身熟地黃(各一兩)人參黃白術(各半兩)澤瀉(三錢)白芍藥(一兩)陳皮白茯苓防風(各三錢)肉桂(五分)柴胡(一錢半)生地黃(酒炒,半兩)楮實子(酒拌,半兩)知母(酒制,三錢,夏月加至五錢) 每服五錢,水煎,稍熱服,食後。
另合一料,煉蜜為丸,如桐子大,食遠茶清送下五十丸。
每日與前藥各一服。
如天氣熱甚,加五味子三錢或五錢,天門冬五錢,更加芍藥、楮實子各五錢。
芎辛湯 治兩目晝夜隐澀難開,羞明畏日,目赤視物昏暗,神效。
芎蔓荊子(各五分)細辛(二分)防風(一錢半)甘草白芷(各一錢) 作一服,水煎,臨卧稍熱服。
羌活退翳丸 治内障,右眼小青白翳,大微顯白翳,腦痛,瞳子散大,上熱惡熱,大便時難,小便如常,遇天熱暖處,頭痛睛脹,能食,日沒後天陰則昏暗,此證亦可服滋陰地黃丸。
熟地黃(八錢)生地黃(酒制)歸身(酒制,焙)黃柏(制,各半兩)川芎(三錢)芍藥(一兩二錢)防己(二錢,酒制)知母(三錢,酒制)茺蔚子(半兩)牡丹皮(三錢)丹參(半兩)寒水石(一兩,生用)柴胡(半兩)羌活(三錢)黑附子(一錢,炮) 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五七十丸,白湯送下,随以食壓之。
忌言語。
(以上俱見《東垣試效方》) 保命當歸湯 治風熱上攻,瞳子散大。
當歸身黃芩(各二錢)黃連柴胡(各一錢)熟地黃(三錢)芍藥(二錢)甘草(炙,三錢) 分三服,水煎,臨卧溫服。
瑞竹四神丸 治腎經虛損,眼目昏花,補虛益損,及雲翳遮睛。
甘州枸杞子(一斤,揀色赤滋潤者,作四分,用酒一杯潤之,一分)川椒(一兩同炒,一分)小茴香(一兩同炒,一分,用芝麻一協議炒,一分,獨炒用) 炒過,将川椒等篩去不用,再加熟地黃、白術、白茯苓各一兩,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或加甘菊花一兩。
(見《醫學綱目添加》) 補肝散 治肝風内障,不痛不癢,眼見花發黃白黑赤,或一物二形難辨。
羚羊角防風(各二兩)羌活人參車前子茯苓細辛玄參
谷精草菊花蟬蛻羌活甘草(炙)白蒺藜(炒)草決明防風山栀川芎密蒙花木賊荊芥穗黃芩蔓荊子(各等分) 上為末。
每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按:此足太陽、少陰、厥陰、手太陰藥也。
本事方羊肝丸 菟絲子車前子麥門冬決明子茯苓五味子枸杞子茺蔚子苦葶苈蕤仁地膚子澤瀉防風黃芩杏仁(炒)細辛桂心青葙子(各一兩)熟地黃(一兩半)白羯羊肝(隻用子肝,一片,薄切,新瓦上炒幹)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溫水下,日三次。
按:此足太陽、少陰、手太陰、少陰藥也。
秘方撥雲退翳丸 皇統年間,醫官劉昌祖傳于世。
栝蒌根枳實甘草(炙)蔓荊子(焙)薄荷(各半兩)川芎木賊(浸一宿焙)密蒙花荊芥穗地骨皮羌活白蒺藜甘菊花(各一兩)蛇蛻黃連(各三錢)川椒(七錢半,炒去目)當歸(一兩半,酒浸,焙幹)蟬蛻(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食後臨卧,日進三服。
翳者,米泔水下;睛暗,當歸湯下;内障,木香湯下。
按:此足太陽、厥陰、手少陰藥也。
然翳膜之疾,有氣血虛實,或夾痰熱七情六淫,或陰火動濕熱緻者。
種種不同,皆宜求責。
但以上法,不能以盡病情之變,學人宜擴充焉。
附錄 附方 點洗諸方 局方湯泡散 治肝經風熱上壅,眼目赤澀,睛疼多淚。
赤芍當歸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
每二錢,湯炖調熱洗,日三五次。
《禦藥院方》加荊芥。
三因立勝散 治風熱攻眼,隐澀羞明腫痛。
黃連秦皮防風黃芩(等分) 上咀。
水煎熱,用新羊毫筆蘸刷洗眼。
金露膏 除昏退翳,截赤定疼。
蕤仁(槌碎)黃丹(各一兩)黃連(半兩)蜜(六兩) 上先将黃丹炒令紫色,入蜜攪勻,下長流水四升,以嫩柳枝五七莖,一把定攪之,次下蕤仁,候滾十數沸,又下黃連,用柳枝不住手攪,熬至升七八合,罩籬内傾藥在紙上,慢慢滴之,勿令塵污。
如有瘀肉,加砂末一錢,上火上慢開,入前膏子内用。
《龍木論》雲:患傷寒熱病後,切不可點,恐損眼也。
斯言可以為藥禁雲。
寶鑒春雪膏 治風熱上攻,眼目昏暗,癢痛隐澀難開,多眵淚,羞明疼痛,或生翳膜。
黃連(四兩,锉,用童便二升浸一宿,去連,用淬甘石)好黃丹(六兩,水飛)砂(一錢,細研,水調在盞内,炖幹為度)白丁香(五分)乳香烏賊骨(燒存性)當歸(各三錢)麝香輕粉(各少許)南爐甘石(十二兩,淬,便汁浸) 上各研另貯,先用好蜜一斤四兩,煉去蠟,卻下甘石末,不住手攪,次下丹,次下諸藥末,不住手攪至紫金色,不粘手為度,搓作挺子。
每用一粒,新水磨化,時時點之。
忌酒、濕面、荞麥。
拔萃方藥 治偏頭疼眼疾。
蒼耳頭薄荷葉盆硝石膏(各一錢,亂文者)乳香華細辛川芎(各五分) 上為極細末。
早午夕三時鼻。
《寶鑒方》無蒼耳、乳香、細辛,有荊芥、桔梗。
蟾光膏 治遠年病目,不通道路,退去雲膜,須用十二月開成日合。
白砂蜜(四兩,用隔年蔥根去須皮,切短,與蜜一同熬,去白膜,候蔥熟為度,以綿濾淨,紙取蠟面)黃丹密陀僧(各水飛,三錢,生用)爐甘石(火,五錢,水飛) 以上三味,研極細,傾入前蜜中,桃柳無節者各一枝,攪勻。
川芎當歸赤芍杏仁(湯泡,去皮尖,各半兩)黃連(去蘆淨,二兩)秦皮诃子皮防風石膏玄精石井泉石無名異玄參代赭石石決明(以上十味各三錢) 咀。
用雪水或長流水五升,于銀器内熬至二升,濾去滓淨,再熬至一升,傾入前藥蜜内,銀器内慢火熬紫金色時,再下後藥,勿令過火。
乳香沒藥琥珀朱砂蕤仁(各三錢) 以上五味先幹研極細,入蕤仁研細,水飛澄清極細,方傾入前藥,一同複熬,以箸點藥于水中不散為度,勿令過與不及,取下,于土中埋七日,取出,置于銀器或瓷器中,如法收貯,便再添入後細藥,以桃柳枝攪勻。
南硼砂珍珠龍腦珊瑚枝(各一錢)麝香(五分) 上五味,研極細,入藥中封定,如有取不盡藥,用淨水斟酌洗渲熬過,另于洗眼或膏子稠了,傾些小調解。
附錄 附方 灸雀目疳眼法 《寶鑒》雲:小兒雀目,夜不見物,灸手大指甲後一寸内橫紋頭白肉際,灸一炷,如小麥大。
小兒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壯,炷如小麥大,在手大指次指兩骨間陷者中。
按:灸法,詳見《資生》等經,茲不備錄。
附錄 附方 附東垣諸先生治法 撥雲湯 治法見前東垣先生治徐總管條。
黃(一分)細辛葉(五分)柴胡(七分)生姜(五分)荊芥穗(一錢)羌活防風(各一錢半) 本生甘草升麻(各一錢)葛根川芎(各五分)知母歸身(各一錢)黃柏(一錢半) 作一服,水煎,稍熱服,食後。
助陽活血湯 治眼發之後,猶有上熱,白睛紅上壅,無疼痛,隐澀難開,多眵淚。
防風黃炙甘草(各五分)蔓荊子(二分)歸身(酒制,五分)白芷(三分)升麻(七分)柴胡(五分) 作一服,水煎,臨卧稍熱服。
神效明目湯 治眼棱緊急,緻倒睫拳毛損目,及上下睑赤爛,睛赤疼痛昏暗,冷淚常流下,則眼澀難開,眵淚皆滿眼。
葛根(一錢半)甘草(炙)防風(各一錢)蔓荊子(五分)細辛(二分)一法。
加黃(一錢) 作二服,水煎,臨卧稍熱服。
廣大重明湯 治兩目睑皆熱赤腫作痛,楞生瘡,多眵淚,隐澀不能開視,及眼睑癢,搔之至破者,并皆治之。
草龍膽(酒炒)防風生甘草細辛(各一錢) 各杵如麻豆大,内甘草不锉,隻作一梃,先以水一碗半,煎草龍膽一味,至一半,再入餘三味,煎至小半碗,濾去滓,用清汁帶熱洗,以重湯坐令熱,日用五七次。
每洗畢,合目須臾。
如肉泛長及癢,亦驗。
五秀重明丸 治翳膜遮睛,隐澀昏花。
常服清利頭目。
幹菊(開頭,五百朵)荊芥穗(五百穗)楮實子(五百粒)木賊(去節,五百莖)川椒(五百粒,炒去目) 為末,煉蜜為丸,彈子大。
每服一丸,細嚼,徐徐咽下。
升陽柴胡湯 羌活獨活甘草根歸身熟地黃(各一兩)人參黃白術(各半兩)澤瀉(三錢)白芍藥(一兩)陳皮白茯苓防風(各三錢)肉桂(五分)柴胡(一錢半)生地黃(酒炒,半兩)楮實子(酒拌,半兩)知母(酒制,三錢,夏月加至五錢) 每服五錢,水煎,稍熱服,食後。
另合一料,煉蜜為丸,如桐子大,食遠茶清送下五十丸。
每日與前藥各一服。
如天氣熱甚,加五味子三錢或五錢,天門冬五錢,更加芍藥、楮實子各五錢。
芎辛湯 治兩目晝夜隐澀難開,羞明畏日,目赤視物昏暗,神效。
芎蔓荊子(各五分)細辛(二分)防風(一錢半)甘草白芷(各一錢) 作一服,水煎,臨卧稍熱服。
羌活退翳丸 治内障,右眼小青白翳,大微顯白翳,腦痛,瞳子散大,上熱惡熱,大便時難,小便如常,遇天熱暖處,頭痛睛脹,能食,日沒後天陰則昏暗,此證亦可服滋陰地黃丸。
熟地黃(八錢)生地黃(酒制)歸身(酒制,焙)黃柏(制,各半兩)川芎(三錢)芍藥(一兩二錢)防己(二錢,酒制)知母(三錢,酒制)茺蔚子(半兩)牡丹皮(三錢)丹參(半兩)寒水石(一兩,生用)柴胡(半兩)羌活(三錢)黑附子(一錢,炮) 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五七十丸,白湯送下,随以食壓之。
忌言語。
(以上俱見《東垣試效方》) 保命當歸湯 治風熱上攻,瞳子散大。
當歸身黃芩(各二錢)黃連柴胡(各一錢)熟地黃(三錢)芍藥(二錢)甘草(炙,三錢) 分三服,水煎,臨卧溫服。
瑞竹四神丸 治腎經虛損,眼目昏花,補虛益損,及雲翳遮睛。
甘州枸杞子(一斤,揀色赤滋潤者,作四分,用酒一杯潤之,一分)川椒(一兩同炒,一分)小茴香(一兩同炒,一分,用芝麻一協議炒,一分,獨炒用) 炒過,将川椒等篩去不用,再加熟地黃、白術、白茯苓各一兩,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或加甘菊花一兩。
(見《醫學綱目添加》) 補肝散 治肝風内障,不痛不癢,眼見花發黃白黑赤,或一物二形難辨。
羚羊角防風(各二兩)羌活人參車前子茯苓細辛玄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