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經指南
關燈
小
中
大
刺灸之舌強。
六日在兩手陽明分,刺之咽喉不利(一雲在足小指。
) 七日在内踝少陰分,刺灸之陰經筋急。
八日在手腕太陽分,刺灸之腕不收。
九日在尻厥陰分,刺灸之病結。
十日在腰背太陽分,刺灸之腰背偻。
十一日在鼻柱陽明分,刺灸之齒面腫。
十二日在發際少陽分,刺之令人耳重聽。
十三日在牙齒少陰分,刺灸之氣寒。
十四日在胃脘陽明分,刺之氣腫。
十五日在遍身,不宜補瀉,針灸大忌。
十六日在胸太陽分,刺之逆息。
十七日在氣沖陽明分,刺之難息。
十八日在股内少陰分,刺之引陰氣痛。
十九日在足趺陽明分,刺灸之發腫。
二十日在内踝少陰分,刺之經筋攣。
二十一日在手小指太陽分,刺之手不仁。
二十二日在足外踝少陽分,刺之經筋緩。
二十三日在肝及足厥陰分,刺之發轉筋。
二十四日在手陽明分,刺灸之咽喉中不利。
二十五日在足陽明分,刺灸之胃氣脹。
二十六日在胸太陰分,刺灸之令人喘嗽。
二十七日在膝陽明分,刺之足經厥逆。
二十八日在陰少陰分,刺之少腹急痛。
二十九日在膝胫厥陰分,刺之筋痿少力。
三十日在足趺,此日忌針灸。
每月血支正月醜二月寅三月卯四月辰五月巳六月午七月未八月申九月酉十月戌十一月亥十二月子每月血忌正月醜二月未三月寅四月申五月卯六月酉七月辰八月戌九月巳十月亥十一月午十二月子定十二支人神子目醜耳寅胸前,卯齒辰腰巳手間,午心未足申頭上,酉膝戌陰亥在胫,此是人神十二支,針灸避之獲康安。
釋運氣定日下血氣法井荥逐日奪時功,十日循還是一宮。
血氣相迎行髒腑,通流十幹本元宗。
陽日從衛先行氣,陰日從榮血可通。
陽日氣先脈出外,陰日脈内血先從,氣先血後還行腑,行髒榮先氣後攻。
陽幹五行補五腑,陰幹行髒五行同。
井荥流注俞經合,用建通流日下窮。
連轉五遭成五十,遍行髒腑五行終。
釋流注逐日時開穴法甲竅陰,乙大敦,丙少澤,丁少沖,戊厲兌,己隐白,庚商陽,辛少商,壬至陰,癸湧釋流注十二經絡所屬法手太陰肺經穴: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肺之經辛)。
手陽明大腸經穴:商陽二三間合谷(四穴),陽溪曲池大腸原(大腸經庚)。
手少陰真心經穴:少沖少府屬于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心之經丁)。
手太陽小腸經穴:少澤前谷後溪腕,陽各小海小腸經(小腸經丙)。
足厥陰肝經穴: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于肝(肝之經乙)。
足少陽膽經穴: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膽之經甲)。
足太陰脾經穴: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切要知(脾之經己)。
足少陰腎經穴:湧泉然谷太溪穴,複溜陰谷腎之經(腎之經癸)。
足陽明胃經穴:厲兌内庭陷骨胃,沖陽解溪三裡随(胃之經戊)。
足太陽膀胱經穴:至陰通谷束京骨(二穴),昆侖委中是膀胱(膀胱經壬)。
手厥陰心包經穴: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曲澤傳(心包絡經乙)。
手少陽三焦經穴:關沖液門并中渚,陽池支溝天井原(三焦經申)。
釋流注十二經動脈源穴所出法甲出丘墟乙太沖,丙歸腕骨是原中,丁出大陵原内過,戊胃沖陽氣可通,己出太白庚合谷,辛緣本出太淵同。
壬歸京谷期中過,癸出之時太溪空。
十二經配十二支寅屬肺,卯屬大腸,辰屬胃,巳屬脾,午屬心,未屬小腸,申屬膀胱,酉屬腎,戌屬心主,亥屬三焦,子屬膽,醜屬肝。
十二經配合膀胱配腎,膽配肝,脾配胃,肺配大腸,心包絡配三焦,心配小腸。
論九針孔穴應候訣九針者,上應天地,下應四時陰陽。
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以應:一皮,二肉,三脈,四筋,五聲音,六陰陽,七睛齒,八風,九竅。
九針各有攻病之能:一針,二員針,三針,四鋒針,五铍針,六圓利針,七毫針,旁通十二經穴流注孔穴圖肺心肝脾腎心包絡春刺井(木)少商少沖大敦隐白湧泉中沖夏刺荥(火)魚際少府行間大都然谷勞宮季夏刺(土)太淵神門太沖太白太溪大陵秋刺經(金)經渠靈道中封商丘複溜間使冬刺合(水)尺澤少海曲泉陰陵泉陰谷曲澤大腸小腸膽胃膀胱三焦所出為井(金)商陽少澤竅陰厲兌至陰關沖所流為榮(水)二間前谷俠溪内庭通谷液門所注為(木)三間後溪臨泣陷谷束骨陽池所行為經(火)陽溪陽谷陽輔解溪昆侖支溝所入為合(土)曲池少海陽陵泉三裡委中天井離合真邪直說古有離合真邪雲者,蓋聖人欲使其真邪相離,而勿合之謂也。
若邪入于真,真受其蛀,遂其純一之真,真之遂,則其所謂真也。
罹害有不可言者,真被乎邪,則邪竊其柄,而肆其橫遂之邪。
邪之既橫,則其邪為患,複可勝言哉。
嗚呼!真邪之不可合也如此。
胡為真,胡為邪?真之為言也:天理流行,賦與萬物,得以為生者皆真也,聖人保如持盈;邪之為言也:天地間非四時五行之正氣,而差臻疊至者皆邪也。
聖人避之,猶避矢石,其防微杜漸之嚴,如此者淵乎旨哉。
蓋真立則邪退,邪厲則真殘;邪固可除,真先其養以之道,無須異求。
但飲食男女,節之以限;風寒暑濕,禦示以時;複能實慈恕以愛人,虛中而應物,念慮必為之防,舉止必為之敬,如斯内外交養周備,則吾之生,不求生而生,無斯壽而壽矣。
不然,攝養少或不嚴,則六邪乘隙競入,諸疾交生,衆害并作,則吾生之真,所與存者幾希。
故聖人憂之,為揆度權衡機宜所在,示以克邪之方,使屏之如雪污,拔刺而無遺者以此。
古人有雲:植德務滋,除惡務本,亦此意也。
然去之邪之方,經所具存,再拜、遺诠敬謹錄。
窦漢卿流注指要後序 望聞問切,推明得病之原;補瀉迎随,揭示用針之要。
予餘是學,自古迄今,雖常覃思以研精,竟未鈎玄而索隐。
俄經傳之暇日,承外舅之訓言,亡了(按《衛生寶鑒》作雲及)世紛,續推兵擾。
其人也,神無根據而心無定;或病之,精必奪而氣必衰。
兼方國以亂而隔殊,藥物絕商而那得。
訪曆市而求方,不若功立排疾勢。
既已受教,遂敏求師,前後僅十七年,無一二真個輩。
後避屯于蔡邑,方獲訣于李君(名源巨川)。
其人以針道救疾也,除疼痛于目前,愈瘵疾于指下。
信所謂伏如橫弩,應若發機,萬舉萬全,百發百中者也。
加以好生之念。
素無竊利之心。
嘗謂予曰:天寶不付于非仁,聖道須傳于賢者。
仆不自揆,遂伸有求之懇,獲垂無吝之誠。
授穴之所秘者,四十有二;療疾而弗瘳者,萬千無一。
遂銘諸心,而着之髓,務拯其困,而扶其危。
而後除疼痛迅若手拈,破結聚渙如冰釋。
夫針者也,果神矣哉!然念茲穴俞西或忘,借其聲律則易記。
辄裁八韻,賦就一篇。
讵敢匿于己私,庶共傳于同志。
歲次壬辰重九前二日題。
六日在兩手陽明分,刺之咽喉不利(一雲在足小指。
) 七日在内踝少陰分,刺灸之陰經筋急。
八日在手腕太陽分,刺灸之腕不收。
九日在尻厥陰分,刺灸之病結。
十日在腰背太陽分,刺灸之腰背偻。
十一日在鼻柱陽明分,刺灸之齒面腫。
十二日在發際少陽分,刺之令人耳重聽。
十三日在牙齒少陰分,刺灸之氣寒。
十四日在胃脘陽明分,刺之氣腫。
十五日在遍身,不宜補瀉,針灸大忌。
十六日在胸太陽分,刺之逆息。
十七日在氣沖陽明分,刺之難息。
十八日在股内少陰分,刺之引陰氣痛。
十九日在足趺陽明分,刺灸之發腫。
二十日在内踝少陰分,刺之經筋攣。
二十一日在手小指太陽分,刺之手不仁。
二十二日在足外踝少陽分,刺之經筋緩。
二十三日在肝及足厥陰分,刺之發轉筋。
二十四日在手陽明分,刺灸之咽喉中不利。
二十五日在足陽明分,刺灸之胃氣脹。
二十六日在胸太陰分,刺灸之令人喘嗽。
二十七日在膝陽明分,刺之足經厥逆。
二十八日在陰少陰分,刺之少腹急痛。
二十九日在膝胫厥陰分,刺之筋痿少力。
三十日在足趺,此日忌針灸。
每月血支正月醜二月寅三月卯四月辰五月巳六月午七月未八月申九月酉十月戌十一月亥十二月子每月血忌正月醜二月未三月寅四月申五月卯六月酉七月辰八月戌九月巳十月亥十一月午十二月子定十二支人神子目醜耳寅胸前,卯齒辰腰巳手間,午心未足申頭上,酉膝戌陰亥在胫,此是人神十二支,針灸避之獲康安。
釋運氣定日下血氣法井荥逐日奪時功,十日循還是一宮。
血氣相迎行髒腑,通流十幹本元宗。
陽日從衛先行氣,陰日從榮血可通。
陽日氣先脈出外,陰日脈内血先從,氣先血後還行腑,行髒榮先氣後攻。
陽幹五行補五腑,陰幹行髒五行同。
井荥流注俞經合,用建通流日下窮。
連轉五遭成五十,遍行髒腑五行終。
釋流注逐日時開穴法甲竅陰,乙大敦,丙少澤,丁少沖,戊厲兌,己隐白,庚商陽,辛少商,壬至陰,癸湧釋流注十二經絡所屬法手太陰肺經穴: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肺之經辛)。
手陽明大腸經穴:商陽二三間合谷(四穴),陽溪曲池大腸原(大腸經庚)。
手少陰真心經穴:少沖少府屬于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心之經丁)。
手太陽小腸經穴:少澤前谷後溪腕,陽各小海小腸經(小腸經丙)。
足厥陰肝經穴: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于肝(肝之經乙)。
足少陽膽經穴: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膽之經甲)。
足太陰脾經穴: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切要知(脾之經己)。
足少陰腎經穴:湧泉然谷太溪穴,複溜陰谷腎之經(腎之經癸)。
足陽明胃經穴:厲兌内庭陷骨胃,沖陽解溪三裡随(胃之經戊)。
足太陽膀胱經穴:至陰通谷束京骨(二穴),昆侖委中是膀胱(膀胱經壬)。
手厥陰心包經穴: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曲澤傳(心包絡經乙)。
手少陽三焦經穴:關沖液門并中渚,陽池支溝天井原(三焦經申)。
釋流注十二經動脈源穴所出法甲出丘墟乙太沖,丙歸腕骨是原中,丁出大陵原内過,戊胃沖陽氣可通,己出太白庚合谷,辛緣本出太淵同。
壬歸京谷期中過,癸出之時太溪空。
十二經配十二支寅屬肺,卯屬大腸,辰屬胃,巳屬脾,午屬心,未屬小腸,申屬膀胱,酉屬腎,戌屬心主,亥屬三焦,子屬膽,醜屬肝。
十二經配合膀胱配腎,膽配肝,脾配胃,肺配大腸,心包絡配三焦,心配小腸。
論九針孔穴應候訣九針者,上應天地,下應四時陰陽。
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以應:一皮,二肉,三脈,四筋,五聲音,六陰陽,七睛齒,八風,九竅。
九針各有攻病之能:一針,二員針,三針,四鋒針,五铍針,六圓利針,七毫針,旁通十二經穴流注孔穴圖肺心肝脾腎心包絡春刺井(木)少商少沖大敦隐白湧泉中沖夏刺荥(火)魚際少府行間大都然谷勞宮季夏刺(土)太淵神門太沖太白太溪大陵秋刺經(金)經渠靈道中封商丘複溜間使冬刺合(水)尺澤少海曲泉陰陵泉陰谷曲澤大腸小腸膽胃膀胱三焦所出為井(金)商陽少澤竅陰厲兌至陰關沖所流為榮(水)二間前谷俠溪内庭通谷液門所注為(木)三間後溪臨泣陷谷束骨陽池所行為經(火)陽溪陽谷陽輔解溪昆侖支溝所入為合(土)曲池少海陽陵泉三裡委中天井離合真邪直說古有離合真邪雲者,蓋聖人欲使其真邪相離,而勿合之謂也。
若邪入于真,真受其蛀,遂其純一之真,真之遂,則其所謂真也。
罹害有不可言者,真被乎邪,則邪竊其柄,而肆其橫遂之邪。
邪之既橫,則其邪為患,複可勝言哉。
嗚呼!真邪之不可合也如此。
胡為真,胡為邪?真之為言也:天理流行,賦與萬物,得以為生者皆真也,聖人保如持盈;邪之為言也:天地間非四時五行之正氣,而差臻疊至者皆邪也。
聖人避之,猶避矢石,其防微杜漸之嚴,如此者淵乎旨哉。
蓋真立則邪退,邪厲則真殘;邪固可除,真先其養以之道,無須異求。
但飲食男女,節之以限;風寒暑濕,禦示以時;複能實慈恕以愛人,虛中而應物,念慮必為之防,舉止必為之敬,如斯内外交養周備,則吾之生,不求生而生,無斯壽而壽矣。
不然,攝養少或不嚴,則六邪乘隙競入,諸疾交生,衆害并作,則吾生之真,所與存者幾希。
故聖人憂之,為揆度權衡機宜所在,示以克邪之方,使屏之如雪污,拔刺而無遺者以此。
古人有雲:植德務滋,除惡務本,亦此意也。
然去之邪之方,經所具存,再拜、遺诠敬謹錄。
窦漢卿流注指要後序 望聞問切,推明得病之原;補瀉迎随,揭示用針之要。
予餘是學,自古迄今,雖常覃思以研精,竟未鈎玄而索隐。
俄經傳之暇日,承外舅之訓言,亡了(按《衛生寶鑒》作雲及)世紛,續推兵擾。
其人也,神無根據而心無定;或病之,精必奪而氣必衰。
兼方國以亂而隔殊,藥物絕商而那得。
訪曆市而求方,不若功立排疾勢。
既已受教,遂敏求師,前後僅十七年,無一二真個輩。
後避屯于蔡邑,方獲訣于李君(名源巨川)。
其人以針道救疾也,除疼痛于目前,愈瘵疾于指下。
信所謂伏如橫弩,應若發機,萬舉萬全,百發百中者也。
加以好生之念。
素無竊利之心。
嘗謂予曰:天寶不付于非仁,聖道須傳于賢者。
仆不自揆,遂伸有求之懇,獲垂無吝之誠。
授穴之所秘者,四十有二;療疾而弗瘳者,萬千無一。
遂銘諸心,而着之髓,務拯其困,而扶其危。
而後除疼痛迅若手拈,破結聚渙如冰釋。
夫針者也,果神矣哉!然念茲穴俞西或忘,借其聲律則易記。
辄裁八韻,賦就一篇。
讵敢匿于己私,庶共傳于同志。
歲次壬辰重九前二日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