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雜病

關燈
傷風發搐。

    口中氣熱。

    呵欠煩悶手足動搖。

     傷食發搐。

    身溫多睡。

    或吐不思食。

     百日内發搐。

    真者不過二三次必死。

    假者頻發不死。

    真者内生驚痫。

    假者外傷風冷。

    血氣未實不能勝任故發搐。

     驚痫生死如驚痰築不省人事。

    手不抽掣時。

    把精威二穴對拿緊。

    不咬齒。

    不搖頭。

    不直視。

    亦無掙聲之狀。

    将兒向我。

    以我兩手騎兒背。

    大指握前。

    以第二兩指并狠狠揉肺俞二穴聲雖不出。

    一掙一掙。

    恰似有聲無音之狀。

    此乃肺被痰築。

    如鐘磬中塞實。

    即重扣亦不響。

    定是活症。

    急灸肺俞穴各三壯若發驚拿醒便知人事。

    如兒身體不肥。

    痰不甚盛。

    不省人事。

    張目視人者。

    在精威二穴對拿緊。

    不知痛。

    竟無掙聲之狀。

    惟咬齒搖頭。

    此肺經已絕。

    治之無益。

     驚痫先驚怖啼叫乃發。

     後頂上旋毛中(一名泥丸穴)耳後青絡(各灸三壯)。

     風痫先屈食指如數物乃發。

     絲竹空(針)神庭百會神阙(灸)瘰風熱毒邪與血氣相搏。

    郁結成核如貫珠于耳項之間。

    腫硬白色而有根者。

    便是瘰。

     或潰爛成惡毒用燈火焦法如瘰在左則焦左邊瘰在右則焦右邊。

    前自頸上耳腳下起。

    離六分地一點一點。

    直下乳次過腋。

    環至肺俞穴至頸上耳後止。

    在瘰上周遭亦焦第二次。

    照原路空處補之便愈。

    若隻有核而搖得動者。

    不是瘰。

    初起紅腫。

    便是癰疽不可作瘰治。

     霍亂昆侖水分天樞吐乳汁中庭(灸一壯)口中轉屎因母食寒涼所緻。

     中脘(灸七壯)脅下滿。

    瀉痢。

    體重不收。

    癖積聚。

    腹痛。

    不嗜食瘧寒熱或腹脹引背。

    食飲多。

    漸漸黃瘦者。

    十一椎下各開一寸五分灸七壯。

    黃膽灸三壯(當是脾俞二穴)。

     肚大青筋。

    堅如鐵石。

    于臍之上下左右。

    離五分地。

    各灸二壯。

    即消。

     疳眼由饑飽失調。

    緻食積傷脾腹大面黃。

    午後發熱日久發稀作瀉。

    瀉甚則渴。

    但見白珠紅色。

    漸生翳膜遮滿黑珠。

    突起如黑豆。

    如香菇之狀。

    是疳眼也。

    (有補遺)合谷(各灸一壯)雞胸(一名龜胸)由咳嗽喘促肺氣脹滿。

    攻于胸膈。

    漸成此症。

     中府膻中靈道足三裡龜背(一名鼈背)由客風吹背。

    傳入于髓。

    故背突如龜。

    或咳嗽久而肺虛緻腎無所生。

     腎主骨。

    風寒乘虛而入于骨。

    髓精血不能流通。

    故骨弓而駝。

     肩中俞(治咳嗽者)膏肓俞腎俞癖氣久不消。

     章門(三壯)臍後脊中(即命門灸三壯○治瘧母神效)秋深冷痢。

     臍下三寸(灸七壯或随年壯)。

     脫肛瀉血。

    秋深不效。

     用姜片置臍上。

    艾灸三壯千金曰。

    灸随年壯。

     龜尾(即長強穴。

    灸三壯。

    )脫肛乃肺氣下陷。

    兼用補中益氣湯數帖效。

    久不瘥者灸百會陰腫。

     昆侖(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