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穎臣渴病。
(見坡。
)麝香當門子酒漬作十元。
取枳枸(俗謂雞距子。
亦曰癞漢指頭。
)作湯飲之愈。
張雲、消渴消中。
皆脾衰而腎敗。
土不能勝水。
腎液不上溯。
乃成此疾。
今診楊脾極巨。
脈熱而腎衰。
當由果實過度。
虛熱在脾。
故飲食兼人。
而多飲水。
水多故溺多。
非消渴也。
麝香能敗酒。
瓜果近辄不植。
屋外有枳枸木。
屋中釀酒不熟。
故以二物去酒果毒。
其論渴有理。
故載于此。
凡消渴經百日以上。
不得灸刺。
灸刺則于瘡上漏膿水不歇。
遂緻癰疽羸瘦而死。
亦忌有所誤傷。
初得患者、可如方刺灸。
若灸諸陰而不愈。
宜灸諸陽。
(詳見千金。
有數十穴。
) 針灸資生經第三 陰痿縮(兩丸骞) 陰谷、主陰痿。
小腹急引陰内廉痛。
(千)大赫、然谷、主精溢上縮。
太沖、主兩丸骞縮。
腹堅不得卧。
(甲雲。
臍環痛。
陰骞兩丸縮。
)石門、主小腹堅痛。
下引陰中。
不得小便。
兩丸骞。
陰交、主腹堅痛引陰中。
不得小便。
兩丸骞。
陰縮。
灸中封。
大赫、(見失精。
)中封、主痿厥。
(見疝。
)曲泉、主不尿陰痿。
氣沖、治陰痿莖痛。
(千同。
) 兩丸骞痛不可忍。
(銅)五樞、(見疝。
)歸來、治卵縮。
(見陰痛。
) 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
灸中封五十壯。
或不滿五十壯。
老少加減。
又雲、此二穴、喉腫厥逆五髒所苦鼓脹并主之。
針灸資生經第三 陰挺出 大敦、主陰挺出。
少府、主陰挺長。
(千并見疝。
)上、(千見絕子。
)治婦人陰挺禁。
(銅)陰跷、照海、(見淋。
)水泉(見月事。
)曲泉、(見瘕癖千同。
)治婦人陰挺出。
陰跷、(見淋瀝。
)療陰挺出。
(明) 針灸資生經第三 轉胞 湧泉、主胞轉。
(千見淋。
)關元、主婦人胞轉不得尿。
(見無子。
又主胞閉塞。
銅雲治胞轉不得尿。
)腰痛小便不利。
苦胞轉。
灸中極七壯。
(小兒同。
)又灸十五椎。
或臍下一寸或四寸。
随年。
凡飽食訖忍小便。
或走馬。
或忍小便入房。
或大走。
皆緻胞轉臍下急滿不通。
(方見千金。
)凡尿不在胞囊中。
為胞屈僻。
津液不通。
蔥葉除尖頭、内陰莖孔中深三寸。
微用口吹。
胞脹津通愈。
針灸資生經第三 陰莖疼 曲泉、(見疝。
)行間、主癃閉。
莖中痛。
(千)氣沖、主陰痿莖痛。
列缺、(見失精。
)陰陵泉、少府、主陰痛。
歸來、主贲豚卵上入引莖痛。
歸來、治小腹贲豚。
卵縮莖痛。
(銅)橫骨、治陰器縱伸痛。
(見淋。
)水道、治小腹滿。
引陰痛。
(見小腹滿。
)氣沖、治莖痛。
(見陰痿。
)會陰、治陰中諸病。
前後相引痛。
不得大小便。
陰端寒沖心。
大敦、治陰頭痛。
(見疝。
)腎俞、(見勞。
)志室、(見陰腫。
)陰谷、(見溺難。
)大沖、(見小便不利。
)治陰痛。
千金翼雲、七傷為病。
小便赤熱。
乍數時難。
或時傷多。
或如針刺。
陰下常濕。
陰痿消小。
精清而少。
連連獨洩。
陰端寒冷。
莖中疼痛雲雲。
(當早服藥着艾。
)莖中痛。
灸行間三十壯。
針灸資生經第三 膀胱氣 章門、療膀胱氣癖疝瘕氣。
膀胱氣痛狀如雷聲積聚氣。
(明)岐伯灸膀胱氣攻沖兩脅。
時臍下鳴。
陰卵入腹。
灸臍下六寸兩旁各寸六分三七壯。
五樞、療膀胱氣攻兩脅。
(下)膀胱冷、灸之如腎虛法。
(千)膀胱三焦津液少。
大小腸寒熱。
(見腰痛。
)或三焦寒熱。
灸小腸俞五十壯。
三焦膀胱腎中熱氣。
灸水道随年壯。
水道、治小腹滿。
引陰中痛。
腰背急。
膀胱有寒。
三焦結熱。
小便不利。
千金雲、氣沖主。
明堂雲、氣沖療疝。
是疝即也。
必用雲、治水偏大。
上下。
疼不可忍。
俗呼為膀胱氣。
是膀胱氣即疝也。
然太倉公診命婦雲、疝氣客于膀胱。
難于前後溲而溺赤。
又不可便認膀胱氣為疝氣雲。
針灸資生經第三 陰汗(濕癢) 會陽、治陽氣虛乏。
陰汗濕。
(銅)魚際、(見寒熱。
)療陰汗。
(明)千雲、主陰濕。
腹中餘疾。
中極、陰跷、腰尻交、陰交、曲泉、主陰癢。
(千)會陰、主陰頭寒。
少府、主陰癢。
(見疝。
) 仲景論七傷曰、一陰汗。
二精寒。
三精清。
四精少。
五囊下濕癢。
六小便數。
七夜夢陰人。
然則陰汗陰濕癢者。
蓋七傷之數也。
可不早治之乎。
(有人作文本則氣濕。
亦心氣使然。
心腎相為表裡故也。
) 千金翼叙虛損雲、疾之所起。
生自五勞。
即生六極。
(詳見寒熱。
)複生七傷。
一陰寒。
二陰痿。
三裡急。
四精連連不絕。
五精少囊濕。
六精清。
七小便數。
(其病小便赤熱。
或如針刺。
陰痿小。
陰下常濕。
精清而少雲雲。
論與仲景少異。
故載之于此。
) 針灸資生經第三 陰腫(陰瘡) 曲泉、(見無子。
)陰跷、(見漏下。
)大敦、氣沖、(見疝。
)主陰腫。
(千)志室、胞肓、療間。
療小兒陰腫。
灸三壯。
曲泉、治陰腫痛。
(見風勞。
)氣沖、治婦人陰腫。
(見月事。
)又療陰腫。
(明下見疝。
)膀胱俞、治陰生瘡。
(見便赤。
) 有人陰腫。
醫以赤土塗之。
令服八味丸而愈。
一小兒陰腫。
醫亦以赤土塗之愈。
(今人用寫字油柱木用。
)若久病而陰腫。
病已不可救。
宜速灸水分穴。
蓋水分能分水谷。
水谷不分故陰腫。
不特陰腫。
它處亦腫也。
尤宜急服禹餘糧丸雲。
(見既效方。
) 針灸資生經第三 小腹痛 陰跷、療小腹偏痛嘔逆嗜卧。
(明)中極、療小腹痛。
積聚堅如石。
小便不利。
失精絕子。
面。
(下) 腎俞、複留、中封、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
(千)石門、商丘、主小腹。
下引陰中。
石門、水分、主小腹拘急痛。
湧泉、主風入腹中。
小腹痛。
臍中等、主小腹疝氣痛。
(見疝。
)大溪、主小腹熱而偏痛。
肝俞、(見咳逆。
)小腸俞、(見便赤。
)蠡溝、照海、(見疝。
)下廉、(見飧洩。
)丘墟、(見腋腫。
)中都、(見腸鳴。
)治小腹痛。
(銅) 大沖、治腰引小腹痛。
帶脈、治婦人小腹堅痛。
月脈不調。
帶下赤白。
裡急螈。
五樞、主小腹痛。
(見疝。
)曲泉、主女子小腹腫。
(無子。
)婦人陰痛。
引心下。
(小腹絞痛。
灸膝外邊上去一寸宛宛中。
千翼) 針灸資生經第三 小腹脹滿 大巨、治小腹脹滿。
煩渴。
疝。
偏枯、四肢不舉。
(銅)曲骨、治小腹脹滿。
小便淋通。
疝、小腹痛。
然谷、治小腹脹。
(見疝。
)幽門、治小腹脹滿。
嘔沫吐涎喜唾。
京門、(見腸鳴。
)蠡溝、(見疝。
)中封、治小腹腫。
(見瘧。
)胞肓、治小腹堅急。
(見腹痛。
)水道、治小腹滿。
引陰中痛。
腰背強急。
膀胱有寒。
三焦結熱。
小便不利。
大敦、治小腹痛。
中熱、喜寐。
小便不利。
小腹脹滿。
虛乏。
灸小腸俞随年。
(千)五髒虛勞。
小腹弦急脹熱。
灸腎俞五十壯。
老小損之。
若虛冷、可百壯。
委中、主小腹堅腫。
銅人雲、小腸俞治小便赤澀淋瀝。
小腹痛。
千金亦雲、治小腹脹滿。
此治小腹脹痛要穴也。
若灸不效。
方灸其它穴雲。
針灸資生經第三 疝 (諸疝氣胎疝寒疝卒疝) 必用方雲、治水偏大。
上下不定。
疼不可忍。
俗呼為膀胱氣。
用過牡蛎二兩、炮幹兩、為末塗病處。
即愈。
則是水即膀胱氣也。
千金雲、氣沖主。
明堂下經雲、治疝。
則是即疝也。
恐人惑其名而誤治之。
故為之辨。
曲泉、主疝陰跳痛引臍中。
(千)中都、合陽、中、關元、大巨、交信、中封、太地機、主疝。
中封、主疝癃暴痛痿厥。
少府、主陰痛。
實時挺長寒熱。
陰暴痛遺尿。
偏虛則暴癢氣逆。
卒疝、小便不利。
沖門、主婦人陰疝。
商丘、主陰股内痛。
氣癰狐疝走上下。
引小腹痛。
不可俯仰。
巨阙、主狐疝。
太沖、主狐疝嘔厥。
肩井旁肩解與臂相接處、主偏。
氣沖、主陰腫痛。
中管、主沖疝冒死不知人。
交信、主氣癃疝陰急。
股樞膊内廉痛。
臍中、石門、天樞、氣海、主小腹疝氣遊行。
五髒疝繞臍。
沖胸不得息。
(并千。
)臍疝繞臍痛。
沖胸不得息。
灸臍中。
臍疝繞臍痛。
石門主之。
臍疝繞臍痛。
時止。
天樞主之。
又主氣疝煩嘔。
(千雲主氣疝嘔。
) 面腫贲豚。
(并甲。
)氣沖、主。
(明下作疝。
)陰腫痛。
陰痿莖中痛。
兩丸骞痛。
不可仰卧。
五樞、主陰疝。
兩丸上入小腹痛。
明下雲、主陰疝小腹痛。
陰交、石門、太沖、主兩丸骞。
(見陰縮。
)交信、(見淋。
)中都、(見腸鳴。
)大巨、曲骨、(見小腹。
)治疝。
(銅)曲泉、治丈夫疝。
陰股痛。
小便難。
腹脅支滿。
癃閉。
少氣洩利。
四肢不舉。
實即身熱目眩痛。
汗不出。
目KTKT。
膝痛筋攣。
不可屈伸。
千金曰、有四種。
腸、卵脹難灸。
氣、水、針灸易治。
卵偏大、上入腹。
灸三陰交随年。
卵偏大病、灸關元百壯。
或大敦随年壯。
或橫骨邊二七壯。
夾莖是。
(詳見千金。
) 築賓、治小兒胎疝。
(明下同。
)痛不得乳。
小兒胎疝、卵偏重。
灸囊後縫十字紋當上三壯漏血。
(千)蠡溝、主女子疝。
赤白淫下。
時多時少。
暴腹痛。
陰交、石門、主疝。
(見無子。
)小兒氣。
灸足厥陰大敦。
左灸右。
右灸左。
各一壯。
太倉公診司空命婦曰、疝氣客于膀胱。
難于前後溲而溺赤。
灸其足厥陰脈左右各一所。
即不遺溺而溲清。
更為火齊湯飲之。
而疝氣散。
陰市、肝俞、療寒疝下至腰腳如冷水。
水傷諸疝。
按之在膝上伏兔下寒痛。
腹脹滿厥少氣。
明下雲、卒疝小腹痛。
力痿氣少。
伏兔中寒。
腰如冷水。
銅雲、寒疝小腹脹。
腰以下伏兔上。
寒如冷水。
合陽、治寒疝陰偏痛。
(銅)然谷、治寒疝小腹脹。
上搶胸脅。
次、治疝氣下墜。
腰脊痛不得轉搖。
急引陰器痛不可忍。
腰下至足不仁。
背腠寒。
小便赤淋。
心下堅脹。
大溪、行間、(見白濁。
)肓俞、(見腹脹。
)肝俞、治寒疝。
(見咳明同。
)陰交、治寒疝。
引小腹痛。
腰膝拘攣。
五樞、治男子寒疝。
卵上入小腹痛。
中封、治寒疝引腰中痛。
或身微熱。
大敦、主寒疝陰挺出。
(見下。
) 舍弟少戲舉重。
得偏墜之疾。
有道人為當關元兩旁相去各三寸青脈上灸七壯。
即愈。
王彥之患小腸氣。
亦如此灸之愈。
(餘見膀胱。
) 金門、(見屍厥。
)丘墟、(見腋腫。
)治暴疝痛。
大敦、治卒疝。
小便數遺溺。
陰頭中。
心痛汗出。
陰上入腹。
陰偏大。
腹臍中痛。
悒悒不樂。
病左取右。
病右取左。
蠡溝、治卒疝。
小腹腫。
時小腹暴痛。
小便不利如癃閉。
數噫恐悸。
少氣不足。
腹痛。
悒悒不樂。
咽中悶如有肉。
背拘急不可俯仰。
太沖、治小兒卒疝。
嘔逆發寒。
咽幹腫。
内踝前痛淫泺。
酸腋下腫。
明下雲、療卒疝。
小腹痛。
小便不利如淋。
照海、治卒疝。
小腹痛。
嘔吐。
嗜卧。
陰跷、療卒疝。
小腹痛。
(上同。
)左取右。
右取左。
立已。
(明)蠡溝、療卒疝。
小腹腫。
小便不利。
(交儀同。
)臍下積氣如卵石。
足寒胫酸屈伸難。
(下)石門、療卒疝繞臍痛。
關元、療卒(銅作暴。
千同。
)疝小腹痛。
轉胞不得小便。
陷谷、療卒疝小腹痛。
交信、(見淋)療卒疝。
華佗療卒陰卵偏大。
取足大指去甲五分内側白肉際。
灸三壯。
炷如半棗核。
左取右。
右取左。
照海、主四肢淫泺。
身悶。
陰暴起疝。
(千)大敦、主卒疝暴痛。
陰跳上入腹。
寒疝。
陰挺出偏大腫。
臍腹中悒悒不樂。
小便難而痛。
灸刺立已。
左取右。
右取左。
(甲雲。
照海主之。
) 陰陵泉、治疝瘕。
小便不利。
氣淋。
(銅)千雲、主婦人疝瘕。
按之如以湯沃股内至腰。
飧洩。
陰痛。
小腹痛堅急。
下濕。
不嗜食。
大溪、主胞中有大疝瘕積聚。
與陰相引。
(千)太陰、沖門、主疝瘕陰疝。
四滿、主臍下疝積。
(甲雲。
胞中有血。
)石門、主腹滿疝積。
四滿、(見積聚。
)中極、治疝瘕。
府舍、治疝癖。
(見脾疼。
)瘕聚。
灸氣海、天樞百壯。
(并見腹脹。
)丘墟、主大疝腹堅。
關元、治瘕聚(見赤白帶。
)帶下。
灸間使三十。
又淋小便赤。
尿道痛。
臍下結塊如覆盆。
或因食得。
或因産得。
惡露不下。
遂成疝瘕。
或因月事不調。
血結成塊。
皆針之。
(千翼) 針灸資生經第三 淋癃 (淋瀝餘見小便不通) 關元、主胞閉塞。
小便不通。
勞熱石淋。
又主石淋。
臍下三十六疾。
不得小便。
并灸足太陽。
懸鐘、主五淋。
大敦、氣門、主五淋不得尿。
氣沖、主腹中滿熱。
淋閉不得尿。
交信、主氣淋。
複留、主血淋。
明下雲、療五淋。
小便如散灰色。
關元、湧泉、主胞轉氣淋。
長強、小腸俞、主淋癃。
關元、陰陵泉、主腎病不可俯仰。
氣癃。
曲泉、主癃閉。
行間、主癃閉。
莖中痛。
然谷、主癃疝。
曲骨、主小腹脹。
血癃。
小便難。
包肓、邊、主癃閉下重。
不得小便。
陰跷、主女子淋(明雲:療諸淋。
見淋瀝。
) 石門、療氣淋。
小便黃。
(下)長強、療五淋。
曲骨、療五淋。
小便黃。
至陰、療小便淋。
失精。
(下) 中極、治五淋。
小便赤澀。
(明下又雲尿道痛。
)失精。
臍下結如覆杯。
陽氣虛憊。
(銅) 複留、治五淋。
小便如散火。
次、治赤淋。
(見便不利。
)然谷、曲骨、治淋瀝。
(見小腹痛。
)太沖、治淋。
陰陵泉、治氣淋。
寒熱不節。
交信、治氣淋。
疝陰急。
股引内廉骨痛。
明雲、療氣淋、卒疝。
大小便難。
箕門淋。
遺溺。
鼠鼷腫痛。
小便不通。
大鐘、治實則小便淋閉。
灑灑腰脊強痛。
大便秘澀。
嗜卧口中熱。
虛則嘔逆多寒。
欲閉戶而處。
少氣不足。
胸脹喘息。
舌幹。
咽中食噎不得下。
善驚恐不樂。
喉鳴咳唾血。
氣淋。
灸關元五十壯。
或鹽着臍中灸三壯。
(千)石淋、灸關元、或氣門、或大敦各三十壯。
勞淋、灸足太陰百壯。
血淋、灸丹田、或複留各随年。
五淋不小便。
中封二七壯。
或大敦七壯。
(
(見坡。
)麝香當門子酒漬作十元。
取枳枸(俗謂雞距子。
亦曰癞漢指頭。
)作湯飲之愈。
張雲、消渴消中。
皆脾衰而腎敗。
土不能勝水。
腎液不上溯。
乃成此疾。
今診楊脾極巨。
脈熱而腎衰。
當由果實過度。
虛熱在脾。
故飲食兼人。
而多飲水。
水多故溺多。
非消渴也。
麝香能敗酒。
瓜果近辄不植。
屋外有枳枸木。
屋中釀酒不熟。
故以二物去酒果毒。
其論渴有理。
故載于此。
凡消渴經百日以上。
不得灸刺。
灸刺則于瘡上漏膿水不歇。
遂緻癰疽羸瘦而死。
亦忌有所誤傷。
初得患者、可如方刺灸。
若灸諸陰而不愈。
宜灸諸陽。
(詳見千金。
有數十穴。
) 針灸資生經第三 陰痿縮(兩丸骞) 陰谷、主陰痿。
小腹急引陰内廉痛。
(千)大赫、然谷、主精溢上縮。
太沖、主兩丸骞縮。
腹堅不得卧。
(甲雲。
臍環痛。
陰骞兩丸縮。
)石門、主小腹堅痛。
下引陰中。
不得小便。
兩丸骞。
陰交、主腹堅痛引陰中。
不得小便。
兩丸骞。
陰縮。
灸中封。
大赫、(見失精。
)中封、主痿厥。
(見疝。
)曲泉、主不尿陰痿。
氣沖、治陰痿莖痛。
(千同。
) 兩丸骞痛不可忍。
(銅)五樞、(見疝。
)歸來、治卵縮。
(見陰痛。
) 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
灸中封五十壯。
或不滿五十壯。
老少加減。
又雲、此二穴、喉腫厥逆五髒所苦鼓脹并主之。
針灸資生經第三 陰挺出 大敦、主陰挺出。
少府、主陰挺長。
(千并見疝。
)上、(千見絕子。
)治婦人陰挺禁。
(銅)陰跷、照海、(見淋。
)水泉(見月事。
)曲泉、(見瘕癖千同。
)治婦人陰挺出。
陰跷、(見淋瀝。
)療陰挺出。
(明) 針灸資生經第三 轉胞 湧泉、主胞轉。
(千見淋。
)關元、主婦人胞轉不得尿。
(見無子。
又主胞閉塞。
銅雲治胞轉不得尿。
)腰痛小便不利。
苦胞轉。
灸中極七壯。
(小兒同。
)又灸十五椎。
或臍下一寸或四寸。
随年。
凡飽食訖忍小便。
或走馬。
或忍小便入房。
或大走。
皆緻胞轉臍下急滿不通。
(方見千金。
)凡尿不在胞囊中。
為胞屈僻。
津液不通。
蔥葉除尖頭、内陰莖孔中深三寸。
微用口吹。
胞脹津通愈。
針灸資生經第三 陰莖疼 曲泉、(見疝。
)行間、主癃閉。
莖中痛。
(千)氣沖、主陰痿莖痛。
列缺、(見失精。
)陰陵泉、少府、主陰痛。
歸來、主贲豚卵上入引莖痛。
歸來、治小腹贲豚。
卵縮莖痛。
(銅)橫骨、治陰器縱伸痛。
(見淋。
)水道、治小腹滿。
引陰痛。
(見小腹滿。
)氣沖、治莖痛。
(見陰痿。
)會陰、治陰中諸病。
前後相引痛。
不得大小便。
陰端寒沖心。
大敦、治陰頭痛。
(見疝。
)腎俞、(見勞。
)志室、(見陰腫。
)陰谷、(見溺難。
)大沖、(見小便不利。
)治陰痛。
千金翼雲、七傷為病。
小便赤熱。
乍數時難。
或時傷多。
或如針刺。
陰下常濕。
陰痿消小。
精清而少。
連連獨洩。
陰端寒冷。
莖中疼痛雲雲。
(當早服藥着艾。
)莖中痛。
灸行間三十壯。
針灸資生經第三 膀胱氣 章門、療膀胱氣癖疝瘕氣。
膀胱氣痛狀如雷聲積聚氣。
(明)岐伯灸膀胱氣攻沖兩脅。
時臍下鳴。
陰卵入腹。
灸臍下六寸兩旁各寸六分三七壯。
五樞、療膀胱氣攻兩脅。
(下)膀胱冷、灸之如腎虛法。
(千)膀胱三焦津液少。
大小腸寒熱。
(見腰痛。
)或三焦寒熱。
灸小腸俞五十壯。
三焦膀胱腎中熱氣。
灸水道随年壯。
水道、治小腹滿。
引陰中痛。
腰背急。
膀胱有寒。
三焦結熱。
小便不利。
千金雲、氣沖主。
明堂雲、氣沖療疝。
是疝即也。
必用雲、治水偏大。
上下。
疼不可忍。
俗呼為膀胱氣。
是膀胱氣即疝也。
然太倉公診命婦雲、疝氣客于膀胱。
難于前後溲而溺赤。
又不可便認膀胱氣為疝氣雲。
針灸資生經第三 陰汗(濕癢) 會陽、治陽氣虛乏。
陰汗濕。
(銅)魚際、(見寒熱。
)療陰汗。
(明)千雲、主陰濕。
腹中餘疾。
中極、陰跷、腰尻交、陰交、曲泉、主陰癢。
(千)會陰、主陰頭寒。
少府、主陰癢。
(見疝。
) 仲景論七傷曰、一陰汗。
二精寒。
三精清。
四精少。
五囊下濕癢。
六小便數。
七夜夢陰人。
然則陰汗陰濕癢者。
蓋七傷之數也。
可不早治之乎。
(有人作文本則氣濕。
亦心氣使然。
心腎相為表裡故也。
) 千金翼叙虛損雲、疾之所起。
生自五勞。
即生六極。
(詳見寒熱。
)複生七傷。
一陰寒。
二陰痿。
三裡急。
四精連連不絕。
五精少囊濕。
六精清。
七小便數。
(其病小便赤熱。
或如針刺。
陰痿小。
陰下常濕。
精清而少雲雲。
論與仲景少異。
故載之于此。
) 針灸資生經第三 陰腫(陰瘡) 曲泉、(見無子。
)陰跷、(見漏下。
)大敦、氣沖、(見疝。
)主陰腫。
(千)志室、胞肓、療間。
療小兒陰腫。
灸三壯。
曲泉、治陰腫痛。
(見風勞。
)氣沖、治婦人陰腫。
(見月事。
)又療陰腫。
(明下見疝。
)膀胱俞、治陰生瘡。
(見便赤。
) 有人陰腫。
醫以赤土塗之。
令服八味丸而愈。
一小兒陰腫。
醫亦以赤土塗之愈。
(今人用寫字油柱木用。
)若久病而陰腫。
病已不可救。
宜速灸水分穴。
蓋水分能分水谷。
水谷不分故陰腫。
不特陰腫。
它處亦腫也。
尤宜急服禹餘糧丸雲。
(見既效方。
) 針灸資生經第三 小腹痛 陰跷、療小腹偏痛嘔逆嗜卧。
(明)中極、療小腹痛。
積聚堅如石。
小便不利。
失精絕子。
面。
(下) 腎俞、複留、中封、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
(千)石門、商丘、主小腹。
下引陰中。
石門、水分、主小腹拘急痛。
湧泉、主風入腹中。
小腹痛。
臍中等、主小腹疝氣痛。
(見疝。
)大溪、主小腹熱而偏痛。
肝俞、(見咳逆。
)小腸俞、(見便赤。
)蠡溝、照海、(見疝。
)下廉、(見飧洩。
)丘墟、(見腋腫。
)中都、(見腸鳴。
)治小腹痛。
(銅) 大沖、治腰引小腹痛。
帶脈、治婦人小腹堅痛。
月脈不調。
帶下赤白。
裡急螈。
五樞、主小腹痛。
(見疝。
)曲泉、主女子小腹腫。
(無子。
)婦人陰痛。
引心下。
(小腹絞痛。
灸膝外邊上去一寸宛宛中。
千翼) 針灸資生經第三 小腹脹滿 大巨、治小腹脹滿。
煩渴。
疝。
偏枯、四肢不舉。
(銅)曲骨、治小腹脹滿。
小便淋通。
疝、小腹痛。
然谷、治小腹脹。
(見疝。
)幽門、治小腹脹滿。
嘔沫吐涎喜唾。
京門、(見腸鳴。
)蠡溝、(見疝。
)中封、治小腹腫。
(見瘧。
)胞肓、治小腹堅急。
(見腹痛。
)水道、治小腹滿。
引陰中痛。
腰背強急。
膀胱有寒。
三焦結熱。
小便不利。
大敦、治小腹痛。
中熱、喜寐。
小便不利。
小腹脹滿。
虛乏。
灸小腸俞随年。
(千)五髒虛勞。
小腹弦急脹熱。
灸腎俞五十壯。
老小損之。
若虛冷、可百壯。
委中、主小腹堅腫。
銅人雲、小腸俞治小便赤澀淋瀝。
小腹痛。
千金亦雲、治小腹脹滿。
此治小腹脹痛要穴也。
若灸不效。
方灸其它穴雲。
針灸資生經第三 疝 (諸疝氣胎疝寒疝卒疝) 必用方雲、治水偏大。
上下不定。
疼不可忍。
俗呼為膀胱氣。
用過牡蛎二兩、炮幹兩、為末塗病處。
即愈。
則是水即膀胱氣也。
千金雲、氣沖主。
明堂下經雲、治疝。
則是即疝也。
恐人惑其名而誤治之。
故為之辨。
曲泉、主疝陰跳痛引臍中。
(千)中都、合陽、中、關元、大巨、交信、中封、太地機、主疝。
中封、主疝癃暴痛痿厥。
少府、主陰痛。
實時挺長寒熱。
陰暴痛遺尿。
偏虛則暴癢氣逆。
卒疝、小便不利。
沖門、主婦人陰疝。
商丘、主陰股内痛。
氣癰狐疝走上下。
引小腹痛。
不可俯仰。
巨阙、主狐疝。
太沖、主狐疝嘔厥。
肩井旁肩解與臂相接處、主偏。
氣沖、主陰腫痛。
中管、主沖疝冒死不知人。
交信、主氣癃疝陰急。
股樞膊内廉痛。
臍中、石門、天樞、氣海、主小腹疝氣遊行。
五髒疝繞臍。
沖胸不得息。
(并千。
)臍疝繞臍痛。
沖胸不得息。
灸臍中。
臍疝繞臍痛。
石門主之。
臍疝繞臍痛。
時止。
天樞主之。
又主氣疝煩嘔。
(千雲主氣疝嘔。
) 面腫贲豚。
(并甲。
)氣沖、主。
(明下作疝。
)陰腫痛。
陰痿莖中痛。
兩丸骞痛。
不可仰卧。
五樞、主陰疝。
兩丸上入小腹痛。
明下雲、主陰疝小腹痛。
陰交、石門、太沖、主兩丸骞。
(見陰縮。
)交信、(見淋。
)中都、(見腸鳴。
)大巨、曲骨、(見小腹。
)治疝。
(銅)曲泉、治丈夫疝。
陰股痛。
小便難。
腹脅支滿。
癃閉。
少氣洩利。
四肢不舉。
實即身熱目眩痛。
汗不出。
目KTKT。
膝痛筋攣。
不可屈伸。
千金曰、有四種。
腸、卵脹難灸。
氣、水、針灸易治。
卵偏大、上入腹。
灸三陰交随年。
卵偏大病、灸關元百壯。
或大敦随年壯。
或橫骨邊二七壯。
夾莖是。
(詳見千金。
) 築賓、治小兒胎疝。
(明下同。
)痛不得乳。
小兒胎疝、卵偏重。
灸囊後縫十字紋當上三壯漏血。
(千)蠡溝、主女子疝。
赤白淫下。
時多時少。
暴腹痛。
陰交、石門、主疝。
(見無子。
)小兒氣。
灸足厥陰大敦。
左灸右。
右灸左。
各一壯。
太倉公診司空命婦曰、疝氣客于膀胱。
難于前後溲而溺赤。
灸其足厥陰脈左右各一所。
即不遺溺而溲清。
更為火齊湯飲之。
而疝氣散。
陰市、肝俞、療寒疝下至腰腳如冷水。
水傷諸疝。
按之在膝上伏兔下寒痛。
腹脹滿厥少氣。
明下雲、卒疝小腹痛。
力痿氣少。
伏兔中寒。
腰如冷水。
銅雲、寒疝小腹脹。
腰以下伏兔上。
寒如冷水。
合陽、治寒疝陰偏痛。
(銅)然谷、治寒疝小腹脹。
上搶胸脅。
次、治疝氣下墜。
腰脊痛不得轉搖。
急引陰器痛不可忍。
腰下至足不仁。
背腠寒。
小便赤淋。
心下堅脹。
大溪、行間、(見白濁。
)肓俞、(見腹脹。
)肝俞、治寒疝。
(見咳明同。
)陰交、治寒疝。
引小腹痛。
腰膝拘攣。
五樞、治男子寒疝。
卵上入小腹痛。
中封、治寒疝引腰中痛。
或身微熱。
大敦、主寒疝陰挺出。
(見下。
) 舍弟少戲舉重。
得偏墜之疾。
有道人為當關元兩旁相去各三寸青脈上灸七壯。
即愈。
王彥之患小腸氣。
亦如此灸之愈。
(餘見膀胱。
) 金門、(見屍厥。
)丘墟、(見腋腫。
)治暴疝痛。
大敦、治卒疝。
小便數遺溺。
陰頭中。
心痛汗出。
陰上入腹。
陰偏大。
腹臍中痛。
悒悒不樂。
病左取右。
病右取左。
蠡溝、治卒疝。
小腹腫。
時小腹暴痛。
小便不利如癃閉。
數噫恐悸。
少氣不足。
腹痛。
悒悒不樂。
咽中悶如有肉。
背拘急不可俯仰。
太沖、治小兒卒疝。
嘔逆發寒。
咽幹腫。
内踝前痛淫泺。
酸腋下腫。
明下雲、療卒疝。
小腹痛。
小便不利如淋。
照海、治卒疝。
小腹痛。
嘔吐。
嗜卧。
陰跷、療卒疝。
小腹痛。
(上同。
)左取右。
右取左。
立已。
(明)蠡溝、療卒疝。
小腹腫。
小便不利。
(交儀同。
)臍下積氣如卵石。
足寒胫酸屈伸難。
(下)石門、療卒疝繞臍痛。
關元、療卒(銅作暴。
千同。
)疝小腹痛。
轉胞不得小便。
陷谷、療卒疝小腹痛。
交信、(見淋)療卒疝。
華佗療卒陰卵偏大。
取足大指去甲五分内側白肉際。
灸三壯。
炷如半棗核。
左取右。
右取左。
照海、主四肢淫泺。
身悶。
陰暴起疝。
(千)大敦、主卒疝暴痛。
陰跳上入腹。
寒疝。
陰挺出偏大腫。
臍腹中悒悒不樂。
小便難而痛。
灸刺立已。
左取右。
右取左。
(甲雲。
照海主之。
) 陰陵泉、治疝瘕。
小便不利。
氣淋。
(銅)千雲、主婦人疝瘕。
按之如以湯沃股内至腰。
飧洩。
陰痛。
小腹痛堅急。
下濕。
不嗜食。
大溪、主胞中有大疝瘕積聚。
與陰相引。
(千)太陰、沖門、主疝瘕陰疝。
四滿、主臍下疝積。
(甲雲。
胞中有血。
)石門、主腹滿疝積。
四滿、(見積聚。
)中極、治疝瘕。
府舍、治疝癖。
(見脾疼。
)瘕聚。
灸氣海、天樞百壯。
(并見腹脹。
)丘墟、主大疝腹堅。
關元、治瘕聚(見赤白帶。
)帶下。
灸間使三十。
又淋小便赤。
尿道痛。
臍下結塊如覆盆。
或因食得。
或因産得。
惡露不下。
遂成疝瘕。
或因月事不調。
血結成塊。
皆針之。
(千翼) 針灸資生經第三 淋癃 (淋瀝餘見小便不通) 關元、主胞閉塞。
小便不通。
勞熱石淋。
又主石淋。
臍下三十六疾。
不得小便。
并灸足太陽。
懸鐘、主五淋。
大敦、氣門、主五淋不得尿。
氣沖、主腹中滿熱。
淋閉不得尿。
交信、主氣淋。
複留、主血淋。
明下雲、療五淋。
小便如散灰色。
關元、湧泉、主胞轉氣淋。
長強、小腸俞、主淋癃。
關元、陰陵泉、主腎病不可俯仰。
氣癃。
曲泉、主癃閉。
行間、主癃閉。
莖中痛。
然谷、主癃疝。
曲骨、主小腹脹。
血癃。
小便難。
包肓、邊、主癃閉下重。
不得小便。
陰跷、主女子淋(明雲:療諸淋。
見淋瀝。
) 石門、療氣淋。
小便黃。
(下)長強、療五淋。
曲骨、療五淋。
小便黃。
至陰、療小便淋。
失精。
(下) 中極、治五淋。
小便赤澀。
(明下又雲尿道痛。
)失精。
臍下結如覆杯。
陽氣虛憊。
(銅) 複留、治五淋。
小便如散火。
次、治赤淋。
(見便不利。
)然谷、曲骨、治淋瀝。
(見小腹痛。
)太沖、治淋。
陰陵泉、治氣淋。
寒熱不節。
交信、治氣淋。
疝陰急。
股引内廉骨痛。
明雲、療氣淋、卒疝。
大小便難。
箕門淋。
遺溺。
鼠鼷腫痛。
小便不通。
大鐘、治實則小便淋閉。
灑灑腰脊強痛。
大便秘澀。
嗜卧口中熱。
虛則嘔逆多寒。
欲閉戶而處。
少氣不足。
胸脹喘息。
舌幹。
咽中食噎不得下。
善驚恐不樂。
喉鳴咳唾血。
氣淋。
灸關元五十壯。
或鹽着臍中灸三壯。
(千)石淋、灸關元、或氣門、或大敦各三十壯。
勞淋、灸足太陰百壯。
血淋、灸丹田、或複留各随年。
五淋不小便。
中封二七壯。
或大敦七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