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第二

關燈
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内庭兩橫紋相去為一寸。

    (若屈指即旁取指。

    則中節上下兩文角陷相去遠近為一寸。

    謂同身寸。

    )自根據此寸法與人着灸療病多愈。

    今以為準。

    銅人亦曰、取中指屬性為一寸。

    素問雲、同身寸是也。

    又多用繩度量。

    繩多出縮不準。

    今以薄竹片點量分寸療病準的。

    亦有用蠟紙條量者。

    但薄篾易折。

    蠟紙亦粘手取。

    取稻稈心量卻易。

    為勝于用繩 針灸資生經第二 審方書 經雲、爪甲與爪甲角。

    内間與外間。

    内側與外側。

    與夫陷中宛宛中。

    要精審。

    如某穴去某處幾寸。

    與其穴去處同者。

    自各有經絡。

     灸膏肓雲其間當有四肋三間。

    灸中間者。

    謂四肋必有三間。

    當中間灸。

    不灸邊兩間也。

     千金曰、經雲橫三間寸者。

    則是三灸兩間。

    一寸有三灸。

    灸有三分。

    三壯之處。

    即為一寸也。

     又曰、凡量一夫之法。

    覆手并舒四指。

    對度四指上下節橫過為一夫。

    夫有兩種。

    有三指為一夫者。

    若灸腳弱。

    以四指為一夫也。

    (見腳氣。

    ) 針灸資生經第二 穴名同異 手有三裡五裡。

    足亦有三裡五裡。

    手有上廉下廉。

    足亦有上廉下廉。

    側頭部有竅陰。

    足少陽亦有竅陰。

    偃伏部有臨泣。

    足少陽亦有臨泣。

    既有五裡矣。

    勞宮亦名五裡。

    既有光明矣。

    攢竹亦名光明。

    肩有肩井。

    又有所謂中肩井。

    足有昆侖。

    又有所謂下昆侖。

    太淵太泉之名或殊。

    天鼎天頂之字有異。

    丹田初非石門。

    和(明堂上經誤作和字。

    )亦非禾。

    陽跷實為申脈。

    本非跗陽。

    陰跷實為照海。

    本非交信。

    肩之名扁骨。

    見于外台。

    懸鐘之名絕骨。

    童子之名前關。

    見于千金注。

    如此者衆。

    可不審處而針灸耶。

    苟不審處。

    則差之毫厘。

    有尋丈之謬矣。

    于是舉其略以示世醫。

    俾之謹于求穴雲。

     針灸資生經第二 點穴 千金雲、人有老少。

    體有長短。

    膚有肥瘦。

    皆須精思商量。

    準而折之。

    又以肌肉文理節解縫會宛陷之中。

    及以手按之。

    病者快然。

    如此子細安詳用心者。

    乃能得之耳。

    許希亦雲、或身短而手長。

    或手短而身長。

    或胸腹短。

    或胸腹長。

    或瘠或肥。

    又不可以一概論也。

     千金雲、凡點灸法。

    皆須平直四體。

    無使傾側。

    灸時恐穴不正。

    徒破好肉爾。

    (明堂雲。

    須得身體平直。

    四肢無令拳縮坐點無令俯仰。

    立點無令傾側。

    )若坐點則坐灸。

    卧點則卧灸。

    立點則立灸。

    反此則不得其穴。

     千金雲、凡灸當先陽後陰。

    言從頭向左而漸下。

    次後從頭向右而漸下。

    先上後下。

     明堂下雲、先灸于上。

    後灸于下。

    先灸于少。

    後灸于多。

    皆宜審之。

     針灸資生經第二 論壯數多少 千金雲、凡言壯數者。

    若丁壯病根深笃。

    可倍于方數。

    老少羸弱。

    可減半。

    (又雲。

    小兒七日以上。

    周年以還。

    不過七壯。

    炷如雀屎。

    )扁鵲灸法、有至五百壯千壯。

    曹氏灸法、有百壯有五十壯。

    短劇諸方亦然。

    惟明堂本經多雲針入六分。

    灸三壯。

    更無餘論。

    故後人不準。

     惟以病之輕重而增損之。

    凡灸頭頂止于七壯。

    積至七七壯止。

    (銅人)若治風則灸上星、前頂、百會。

    皆至二百壯。

    腹背宜灸五百壯。

    若鸠尾巨阙亦不宜多。

    四肢但去風邪。

    不宜多灸。

    灸多則四肢細而無力。

    (明上)而千金于足三裡穴、乃雲多至三二百壯。

    心俞禁灸。

    若中風則急灸至百壯。

    皆視其病之輕重而用之。

    不可泥一說。

    而又不知其有一說也。

    下經隻雲若是禁穴。

    明堂亦許灸一壯至三壯。

    恐未盡也。

     千金雲、凡宦遊吳蜀。

    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

    勿令瘡暫差。

    則瘴疠溫瘧毒瓦斯不能着人。

     故吳蜀多行灸法。

    有阿是之法。

    言人有病。

    即令捏其上。

    若裡當其處。

    不問孔穴即得。

    便快成痛處。

    即雲阿是。

    灸刺皆驗。

    故曰阿是穴。

     針灸資生經第二 艾炷大小 千金雲、黃帝曰、灸不三分。

    是謂徒冤。

    炷務大也。

    小弱乃小作之。

    (又雲。

    小兒七日以上。

    周年以還。

    不過七壯。

    炷如雀糞。

    )明堂下經雲、凡灸欲艾炷根下廣三分。

    若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