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關燈
【附:胸痹】 胸痹者。

    胸中痛引背。

    喘息咳唾。

    短氣。

    寸脈沉遲。

    關上緊數。

    宜栝蒌半夏薤白湯主之。

    (準繩) 【附:痰火】 有好色作勞之人。

    相火熾盛。

    氣不歸元。

    騰空而上入于肺葉空隙之間。

    膜原之内。

    聚痰湊沫。

    喘咳煩冤。

    日續一日。

    久久漸成熟路。

    隻俟腎氣一動。

    喘嗽俱發。

    外症鹹痰稠濁。

    夜卧不眠。

    或兩頤紅赤。

    壘壘發塊。

    或胸背有瘡。

    如粟如米。

    皆其驗也。

    治宜清心靜養。

    保肺滋腎。

    若暴發而痰出如泉。

    聲響如鋸。

    面赤舌脹。

    喉硬目突者死。

    (喻嘉言) 咳嗽選方 二陳湯治風寒濕痰食積。

    氣滞咳嗽。

    (方見痰症) 粉黛散治痰火入肺。

    肺氣上逆。

    咳而不卧。

    面浮氣促。

     真蚌粉新瓦上紅。

    入青黛少許。

    用淡水。

    滴麻油數點。

    調服二錢。

     潤肺丸治肺中有蟲。

    久嗽不已。

    漸變痨瘵。

     百部桑皮(各二兩)楝根(三兩五錢)明礬(一兩半)使君子(一兩)鶴虱(一兩) 黃連(五錢)甘草(五錢) 丸如黍米大。

    米飲下七八十丸。

    臨卧服。

    上半月用之。

     瓊玉膏治肺虛久嗽。

    氣散失音。

    幹咳無痰。

    或見血線。

    (方見虛勞) 清甯膏治咳嗽屬火炎熱郁。

    氣衰不足者。

     生地麥冬(各十兩)龍眼肉薏苡仁(各八兩)橘紅(三兩)桔梗甘草貝母(各二兩)薄荷(五錢) 煎成膏。

    将苡仁、貝母、簿荷為細末。

    調入膏中服。

     異功散治咳嗽屬土不生金。

    病兼少食洩瀉者。

    (方見血症) 六味丸治咳嗽屬水衰火炎。

    病因房勞酒色者。

    (方見中風) 加味二冬湯治咳嗽屬火盛水虧。

    痰涎腥穢。

    将成癰痿者。

     天冬麥冬(各一錢半)生地熟地(各二錢)款冬桔梗貝母紫菀茯苓甘草沙參栝蒌霜(各一錢) 水煎。

     門冬清肺飲治勞傷氣虛。

    火旺咳嗽。

     即生麥散加紫菀(一錢半)當歸(三分)黃白芍甘草(各一錢) 水煎。

     劫勞散治心腎俱虛。

    發咳二三聲。

    無痰。

    遇夜即熱。

    熱已即冷。

    時有盜汗。

    四肢倦怠。

    體瘦食少。

    夜卧恍惚。

     或有血絲者。

     白芍茯芩當歸貝母黃(各一錢)甘草(五分) 熟地(二錢)棗仁(一錢半)阿膠(蛤粉炒一錢二分) 合生脈散同煎。

     團參飲子治久嗽肺虛。

     紫團參紫菀茸(各三錢)款冬花(二錢)烏梅(一枚) 水煎。

     肺癰方治肺癰未成即消。

    已成即潰。

    已潰即愈。

     桔梗金銀花黃白芨(各一錢)陳皮甘草(各一錢二分) 苡仁(五錢)貝母(一錢半)甜葶苈(八分) 水姜煎服。

    初起加防風。

    去黃。

    潰後加人參。

    久不斂。

    加合歡皮。

     越婢加半夏湯治肺脹因感風寒。

    不能發散而成者。

     麻黃(六兩)石膏(八兩)生姜(三兩)甘草(一兩)半夏(八兩)大棗(十五枚) 水煎。

    去麻黃沫。

    後入諸藥。

    再煎服。

     瀉白散(方見火症) 參蘇飲加減治冬寒咳嗽。

    屬風寒外束者。

     橘紅半夏桔梗前胡(各一錢)枳殼杏仁蘇葉(各八分) 身熱。

    加柴芩。

    痰多。

    加金沸草。

     快捷方式方治久嗽不止。

     款冬花二兩。

    于無風處燒之。

    以筆管吸煙咽下。

    即用美膳壓下。

     劫嗽方治肺氣耗散。

    久咳失音。

    用此劫之。

     诃子五味子風化硝五倍子(各等分)甘草(減半) 水煎服。

    穩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