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
關燈
小
中
大
末。
吹入鼻中。
即止。
氣郁偏頭痛。
用蓖麻同乳香、食鹽搗。
貼太陽穴。
即止。
凡外感頭目悶痛甚者。
用蔥葉插入鼻内一二寸。
覺氣通。
即減。
【附:眉棱痛】 眉棱者。
目系之所過。
上屬于腦。
外挾風寒。
内成郁熱。
上攻頭腦。
下注目睛。
則眉骨作痛。
又有肝火壅熱者。
有風痰上攻者。
有濕氣内郁者。
(必讀)有肝經血虛。
見光則痛者。
有肝經傷飲。
晝靜夜劇身重者。
若婦人經行将盡。
不能安養。
或以針指勞神。
緻令眉骨酸痛者。
專以益陰養血。
(彙補) 【附:腦痛】 頭腦作痛。
猶如刀劈。
動辄眩暈。
腦後抽掣跳動。
舉發無時。
此肝經痰火。
名曰厥疾。
厥者。
逆也。
恚怒太過。
氣與血俱逆于高巅。
而膽穴又絡于腦。
宜清痰降火。
以芩、連、花粉、膽草、大黃、蘆荟、丹皮、赤芍之類。
調豬膽汁服之。
若虛弱人患此。
宜逍遙散加川芎、生地主之。
用藥 肝虛。
主以生熟地黃丸。
血虛。
主以加味逍遙散。
濕痰。
主以導痰湯。
風熱。
主以上清散。
此症失治。
多緻傷目。
或兩耳出膿。
則危矣。
頭痛選方 二陳湯統治頭痛(方見痰症) 順氣和中湯治氣虛頭痛。
即補中益氣湯加芍藥、川芎、蔓荊、細辛。
加味四物湯治血虛頭痛。
即四物湯加甘菊、蔓荊。
清空膏治風熱頭痛。
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甘草(五錢)黃芩(酒炒三兩)黃連(炒二兩) 末之。
每服二錢。
清茶下。
玉壺丸(和劑)治風痰頭痛。
胸膈滿。
食不下。
咳嗽嘔吐痰涎。
南星半夏(各一兩)天麻(半兩)白面(三兩) 水滴丸。
每服三十丸。
姜湯下。
石膏散治痰火頭痛。
川芎(下)石膏(上)黃芩(中)白芷(下) 水煎。
芎辛散治寒濕頭痛。
川芎細辛(各一錢半)蒼術甘草幹姜(各一錢) 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痰厥頭痛。
天麻白術半夏(各一錢)人參蒼術陳皮黃澤瀉茯苓(各五分)神曲麥芽(各七分)幹姜(三分)黃柏(二分) 水煎。
玉真丸(本事)治腎厥頭痛。
硫黃(二兩)石膏()半夏硝石(研各一兩) 虛甚者。
去石膏。
加鐘乳粉一兩。
生姜糊丸。
姜湯下。
外灸關元百壯。
來複丹(和劑)治上盛下虛。
硝石(同硫黃研)玄精石硫黃(各一兩)五靈脂(水澄去砂)青皮陳皮(各二兩) 為末。
醋糊丸。
米飲下。
生熟地黃丸治肝虛頭痛。
生地熟地(上)天麻川芎茯苓(下)當歸白芍黑豆石斛玄參地骨皮(中) 蜜丸。
祛風清上散(統旨)治風熱上攻。
酒芩(二錢)白芷(一錢半)防風柴胡川芎荊芥羌活(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煎。
黑錫丹(和劑)治真頭痛。
沉香附子葫蘆巴肉桂(各五錢)茴香破故紙金鈴子肉果木香(各一兩)黑錫硫黃(炒成珠各三兩) 一方。
有陽起石半兩。
巴戟天一兩。
酒煮。
面糊丸。
姜湯下。
羌活黑附湯(東垣)治寒厥頭痛。
麻黃羌活防風蒼術(各一錢)升麻(二分)甘草(二分)附子(一分)白芷(三分) 水煎。
徹清膏蔓荊細辛薄荷川芎本甘草川芎茶調散(玄珠) 薄荷(三錢)川芎(一兩)荊芥(四錢)白芷(五錢)細芽茶(三錢)黃芩(二兩酒炒) 頭頂痛及腦痛。
加細辛、本、蔓荊子各一錢。
每服二三錢。
清茶下。
吹入鼻中。
即止。
氣郁偏頭痛。
用蓖麻同乳香、食鹽搗。
貼太陽穴。
即止。
凡外感頭目悶痛甚者。
用蔥葉插入鼻内一二寸。
覺氣通。
即減。
【附:眉棱痛】 眉棱者。
目系之所過。
上屬于腦。
外挾風寒。
内成郁熱。
上攻頭腦。
下注目睛。
則眉骨作痛。
又有肝火壅熱者。
有風痰上攻者。
有濕氣内郁者。
(必讀)有肝經血虛。
見光則痛者。
有肝經傷飲。
晝靜夜劇身重者。
若婦人經行将盡。
不能安養。
或以針指勞神。
緻令眉骨酸痛者。
專以益陰養血。
(彙補) 【附:腦痛】 頭腦作痛。
猶如刀劈。
動辄眩暈。
腦後抽掣跳動。
舉發無時。
此肝經痰火。
名曰厥疾。
厥者。
逆也。
恚怒太過。
氣與血俱逆于高巅。
而膽穴又絡于腦。
宜清痰降火。
以芩、連、花粉、膽草、大黃、蘆荟、丹皮、赤芍之類。
調豬膽汁服之。
若虛弱人患此。
宜逍遙散加川芎、生地主之。
用藥 肝虛。
主以生熟地黃丸。
血虛。
主以加味逍遙散。
濕痰。
主以導痰湯。
風熱。
主以上清散。
此症失治。
多緻傷目。
或兩耳出膿。
則危矣。
頭痛選方 二陳湯統治頭痛(方見痰症) 順氣和中湯治氣虛頭痛。
即補中益氣湯加芍藥、川芎、蔓荊、細辛。
加味四物湯治血虛頭痛。
即四物湯加甘菊、蔓荊。
清空膏治風熱頭痛。
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甘草(五錢)黃芩(酒炒三兩)黃連(炒二兩) 末之。
每服二錢。
清茶下。
玉壺丸(和劑)治風痰頭痛。
胸膈滿。
食不下。
咳嗽嘔吐痰涎。
南星半夏(各一兩)天麻(半兩)白面(三兩) 水滴丸。
每服三十丸。
姜湯下。
石膏散治痰火頭痛。
川芎(下)石膏(上)黃芩(中)白芷(下) 水煎。
芎辛散治寒濕頭痛。
川芎細辛(各一錢半)蒼術甘草幹姜(各一錢) 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痰厥頭痛。
天麻白術半夏(各一錢)人參蒼術陳皮黃澤瀉茯苓(各五分)神曲麥芽(各七分)幹姜(三分)黃柏(二分) 水煎。
玉真丸(本事)治腎厥頭痛。
硫黃(二兩)石膏()半夏硝石(研各一兩) 虛甚者。
去石膏。
加鐘乳粉一兩。
生姜糊丸。
姜湯下。
外灸關元百壯。
來複丹(和劑)治上盛下虛。
硝石(同硫黃研)玄精石硫黃(各一兩)五靈脂(水澄去砂)青皮陳皮(各二兩) 為末。
醋糊丸。
米飲下。
生熟地黃丸治肝虛頭痛。
生地熟地(上)天麻川芎茯苓(下)當歸白芍黑豆石斛玄參地骨皮(中) 蜜丸。
祛風清上散(統旨)治風熱上攻。
酒芩(二錢)白芷(一錢半)防風柴胡川芎荊芥羌活(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煎。
黑錫丹(和劑)治真頭痛。
沉香附子葫蘆巴肉桂(各五錢)茴香破故紙金鈴子肉果木香(各一兩)黑錫硫黃(炒成珠各三兩) 一方。
有陽起石半兩。
巴戟天一兩。
酒煮。
面糊丸。
姜湯下。
羌活黑附湯(東垣)治寒厥頭痛。
麻黃羌活防風蒼術(各一錢)升麻(二分)甘草(二分)附子(一分)白芷(三分) 水煎。
徹清膏蔓荊細辛薄荷川芎本甘草川芎茶調散(玄珠) 薄荷(三錢)川芎(一兩)荊芥(四錢)白芷(五錢)細芽茶(三錢)黃芩(二兩酒炒) 頭頂痛及腦痛。
加細辛、本、蔓荊子各一錢。
每服二三錢。
清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