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疹

關燈
大意 斑屬三焦無根之火。

    疹屬心脾濕熱之火。

    其上侵于肺。

    則一也。

    (入門) 内因 熱則傷血。

    血熱不散。

    裡實表虛。

    出于皮膚而為斑也。

    (明理論) 外候 斑勢掀發微腫。

    有色痕而無頭粒。

    小者如芝麻。

    大者如芡實。

    輕者如星布。

    重者如錦紋。

    其赤色者。

    胃熱也。

     紫黑者。

    胃爛也。

    (例略)或有青藍色者。

    見則不治。

    要知赤斑。

    半死半生。

    黑斑。

    九死一生。

    (正傳)針頭稠密者兇。

     喘促自汗者死。

    氣實足暖者易治。

    氣怯足冷者難醫。

    自胸腹散四肢者可治。

    自四肢入于腹者不治。

    将發之先。

    先自吐瀉者吉。

    既發之後。

    久瀉不止者兇。

    (彙補) 外感發斑 有傷寒發斑。

    有時氣發斑。

    有陽毒發斑。

    有溫毒發斑。

    四症之中。

    溫毒為重。

    皆因熱邪在表。

    不當下而下之。

     乘虛入胃。

    或熱邪在裡。

    胃熱不洩。

    二者皆能發斑也。

    (三因)初起。

    必有頭疼身熱之表症。

    先宜辛涼徹其表。

     後用寒涼清其中。

    (入門) 内傷發斑 内傷發斑。

    輕如蚊迹。

    多在手足。

    初起無頭疼身熱表症。

    (入門)乃勞役過度。

    胃氣虛極。

    一身之火。

    遊行于外。

     或他症汗吐下後。

    中氣虛乏。

    餘邪無所歸附。

    散于肌表。

    宜補宜降。

    不可妄行涼藥。

    大建中湯。

    (指掌) 陰症發斑 陰症發斑。

    亦出胸背手足。

    但稀少而淡紅。

    如蚊迹之狀。

    此名陰斑。

    終不似陽斑之紅顯。

    因腎氣太虛。

    陰盛于下。

    迫其無根之火。

    聚于胸中。

    上熏肺分而為斑。

    若誤作熱症而用涼藥者。

    非。

    宜調中湯溫胃。

    其火自降。

     而斑自退。

    (指掌) 發疹内因 疹屬熱與痰在肺。

    發則癢不仁。

    多兼風濕之殊。

    (心法) 發疹外候 疹有豆粒。

    或如粟米。

    或如蚊迹。

    或随出随沒。

    或沒而又出。

    紅靥隐密皮膚。

    不透出者。

    為瘾疹。

    顆粒顯透皮膚為痧疹。

    初起必兼鼻塞流涕。

    聲重咳嗽。

    頭疼胸悶。

    發熱自汗。

    更有風邪擁肺。

    氣急鼻煽。

    咳不能卧。

    先用潤肺利邪之品。

    後變潮熱。

    而頭不疼。

    胸已快。

    惟咳嗽氣急如故。

    此因本氣素虛。

    肺邪雖解。

    而陰火乘旺也。

     脈大者。

    宜滋陰清肺。

    斷不可誤投參、酸斂。

    以緻不救。

    (彙補) 赤白瘾疹 赤疹因熱。

    燥氣乘之。

    稍涼則消。

    白疹因寒。

    冷氣折之。

    稍暖則消。

    似白似赤。

    微黃隐于肌肉之間。

    四肢重着。

     此脾經風熱挾濕也。

    多因沐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