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中風
關燈
小
中
大
)
食中
飲食醉飽之後。
或感風寒。
或着惱怒。
食填太陰。
胃氣不行。
須臾厥逆。
昏迷不醒。
口喑肢廢。
絕似中風。
但氣口急盛。
或沉伏。
非比中風。
左脈浮盛。
若作中風中氣治之。
必死。
宜鹽湯探吐。
吐不出者死。
吐後無别症者。
平胃散調理。
(雜着)大抵忽然仆倒。
不可即斷是風。
須審其曾着怒氣否。
曾用飲食否。
若系飲食前後感氣而發者。
藿香正氣散。
(茭山) 情志 神傷于思慮則肉脫。
意傷于憂愁則肢廢。
魂傷于悲哀則筋攣。
魄傷于喜樂則皮槁。
志傷于盛怒則腰脊難以俯仰也。
(經文)此情志所傷。
而有似于中腑中經之風症。
宜調榮養血。
不可用風藥。
昔有孀婦。
十指蜷攣。
掌重莫舉。
肌膚瘡駁。
風藥雜進。
絕不奏效。
竟以舒郁結調氣血藥而愈者。
不可不知。
(立齋) 似中風選方 地黃飲子(宣明)治舌痿不能言。
足痿不能行。
腎弱氣厥。
不至舌下。
熟地巴戟(去心)山茱萸(去核)肉苁蓉(酒浸焙)石斛附子(炮)五味子白茯苓菖蒲遠志(炮去心)官桂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為末。
每服三錢。
生姜五片。
棗一枚。
薄荷七分。
水一盞。
煎服。
防風通聖散(河間)治中風。
風熱之劑。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麻黃連翹芒硝(各四分)石膏黃芩桔梗(各八分) 滑石(二錢四分)甘草(一錢)荊芥(三分)白術(炒三分)栀子(三分) 為粗末。
加生姜三片。
水煎服。
自利。
去硝黃。
自汗。
去麻黃。
解利傷寒兩感。
每兩加益元散一兩。
蔥白十莖。
豆豉一撮。
姜五片。
水煎。
牛黃清心丸(和劑) 白芍藥麥門冬黃芩當歸防風白術柴胡桔梗川芎茯苓杏仁(麸炒各一兩二錢)神曲蒲黃人參(各二兩半)羚羊角麝香龍腦肉桂大豆黃卷(碎炒)阿膠(炒各一兩七錢半)白蔹幹姜(炮各七錢半)牛黃(研一兩二錢)犀角(二兩)雄黃(研飛八錢)山藥(七兩)甘草(五兩)金箔(一千二百片内四百片為衣)大棗(一百枚蒸搗) 各為末。
煉蜜和棗膏為丸。
每丸重一錢。
金箔為衣。
溫水化下。
導痰湯(濟生) 半夏(四兩)南星(炮)枳實(麸炒)赤茯苓橘紅(各一兩)甘草(炙五錢) 每服四錢。
水一盞。
姜十片。
煎服。
清燥湯(東垣) 黃(錢半)黃連蒼術白術(各一錢)陳皮(五分)五味子(九粒)人參白茯苓升麻(各三分)當歸(一錢二分)澤瀉(五分)柴胡麥冬生地神曲(炒)豬苓黃柏(酒炒)甘草(炙各二分) 每服半兩。
水煎。
八味順氣散人參白術陳皮茯苓青皮白芷烏藥(各一兩)炙草(五錢) 為末。
每服三錢。
水煎。
蘇合香丸治中風中氣。
牙緊不省。
及邪祟症。
白術青木香烏犀角香附(炒)朱砂(研水飛)诃黎勒(煨去皮) 檀香安息香(另末酒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荜茇(各二兩) 龍腦(研)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薰陸香(别研一兩) 為末。
入安息香膏。
加煉蜜。
丸如桐子大。
每服四丸。
水下。
平胃散(方見暑症)藿香正氣散(方見霍亂)滾痰丸(方見痰症)瀉青丸(方見火症)
或感風寒。
或着惱怒。
食填太陰。
胃氣不行。
須臾厥逆。
昏迷不醒。
口喑肢廢。
絕似中風。
但氣口急盛。
或沉伏。
非比中風。
左脈浮盛。
若作中風中氣治之。
必死。
宜鹽湯探吐。
吐不出者死。
吐後無别症者。
平胃散調理。
(雜着)大抵忽然仆倒。
不可即斷是風。
須審其曾着怒氣否。
曾用飲食否。
若系飲食前後感氣而發者。
藿香正氣散。
(茭山) 情志 神傷于思慮則肉脫。
意傷于憂愁則肢廢。
魂傷于悲哀則筋攣。
魄傷于喜樂則皮槁。
志傷于盛怒則腰脊難以俯仰也。
(經文)此情志所傷。
而有似于中腑中經之風症。
宜調榮養血。
不可用風藥。
昔有孀婦。
十指蜷攣。
掌重莫舉。
肌膚瘡駁。
風藥雜進。
絕不奏效。
竟以舒郁結調氣血藥而愈者。
不可不知。
(立齋) 似中風選方 地黃飲子(宣明)治舌痿不能言。
足痿不能行。
腎弱氣厥。
不至舌下。
熟地巴戟(去心)山茱萸(去核)肉苁蓉(酒浸焙)石斛附子(炮)五味子白茯苓菖蒲遠志(炮去心)官桂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為末。
每服三錢。
生姜五片。
棗一枚。
薄荷七分。
水一盞。
煎服。
防風通聖散(河間)治中風。
風熱之劑。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麻黃連翹芒硝(各四分)石膏黃芩桔梗(各八分) 滑石(二錢四分)甘草(一錢)荊芥(三分)白術(炒三分)栀子(三分) 為粗末。
加生姜三片。
水煎服。
自利。
去硝黃。
自汗。
去麻黃。
解利傷寒兩感。
每兩加益元散一兩。
蔥白十莖。
豆豉一撮。
姜五片。
水煎。
牛黃清心丸(和劑) 白芍藥麥門冬黃芩當歸防風白術柴胡桔梗川芎茯苓杏仁(麸炒各一兩二錢)神曲蒲黃人參(各二兩半)羚羊角麝香龍腦肉桂大豆黃卷(碎炒)阿膠(炒各一兩七錢半)白蔹幹姜(炮各七錢半)牛黃(研一兩二錢)犀角(二兩)雄黃(研飛八錢)山藥(七兩)甘草(五兩)金箔(一千二百片内四百片為衣)大棗(一百枚蒸搗) 各為末。
煉蜜和棗膏為丸。
每丸重一錢。
金箔為衣。
溫水化下。
導痰湯(濟生) 半夏(四兩)南星(炮)枳實(麸炒)赤茯苓橘紅(各一兩)甘草(炙五錢) 每服四錢。
水一盞。
姜十片。
煎服。
清燥湯(東垣) 黃(錢半)黃連蒼術白術(各一錢)陳皮(五分)五味子(九粒)人參白茯苓升麻(各三分)當歸(一錢二分)澤瀉(五分)柴胡麥冬生地神曲(炒)豬苓黃柏(酒炒)甘草(炙各二分) 每服半兩。
水煎。
八味順氣散人參白術陳皮茯苓青皮白芷烏藥(各一兩)炙草(五錢) 為末。
每服三錢。
水煎。
蘇合香丸治中風中氣。
牙緊不省。
及邪祟症。
白術青木香烏犀角香附(炒)朱砂(研水飛)诃黎勒(煨去皮) 檀香安息香(另末酒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荜茇(各二兩) 龍腦(研)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薰陸香(别研一兩) 為末。
入安息香膏。
加煉蜜。
丸如桐子大。
每服四丸。
水下。
平胃散(方見暑症)藿香正氣散(方見霍亂)滾痰丸(方見痰症)瀉青丸(方見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