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不可下病脈證并治
關燈
小
中
大
筋肉跳動、身體振顫。
裡寒因用冷水澆灌治療而更甚,所以出現腹瀉不止,腹瀉完谷不化,脫肛,嘔吐,起卧不安,手足微有厥冷,身上發冷而心中煩躁。
如果治療稍遲,就無法挽救。
脈象浮而大,浮是氣實,大為血虛。
血虛則陰虧,陰虛則陽亢。
如果膀胱空虛,陽熱乘虛下乘,小便應當黃赤短澀,現反見小便通暢而大汗出,照理陽氣應虛衰,現陽氣反而盛實,緻使津液大量外洩,營血受到煎熬而虛竭,出現口幹、心煩不能安睡、肉消形瘦等證。
醫生如再用峻猛藥攻下,必使陰液更傷,陰竭而陽脫,勢必出現大便瀉下如污泥的變證,預後不良。
脈象浮而緊,浮為感受風邪,緊為感受寒邪。
感受風邪則損傷衛陽,感受寒邪則損傷營陰。
風寒之邪同時感受,則營衛俱病,所以有骨節疼痛等證,應當用發汗法治療,而不能攻下。
脈象數的,一般主熱,表現為長時間跳的快而不歇止。
如果數脈中而見歇止,是邪氣結滞、正氣郁結。
脈數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療,如果誤用攻下,就會引起心煩、下利不止的變證。
脈象浮大,為表實邪盛,當用發汗法治療。
醫生卻反而用攻下法治療,這是嚴重的治療錯誤。
病人想要嘔吐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療。
凡病屬陽氣亢盛的發熱,不能攻下。
如果誤用攻下,就會引起心下痞結脹硬的變證。
病人脾胃本來虛弱,如果誤攻其邪熱,就會導緻呃逆的變證。
陽虛陰盛的大便硬結,不能攻下。
如果誤用攻下,就會引起腹瀉完谷不化、腹部脹滿的變證。
患傷寒病,頭痛發熱,微微出汗,證屬陽明裡熱。
如果誤用發汗,則裡熱更甚,産生神昏不識人的變證;誤用火熏法治療,則火邪内迫,出現喘氣、小便不通、胃脘及腹部脹悶等變證;誤用攻下,則耗傷津液,出現短氣、小便解出困難、頭痛、項背強急不舒等變證;誤用溫針,則緻熱盛動血,出現鼻衄等變證。
患傷寒病,寸關尺三部脈俱緊,發熱怕冷的,屬太陽表實,如果少陰陽氣内虛的,則将出現厥脈。
所謂厥脈,是指脈象初來時大,漸漸變小,再來又漸漸變大。
出現這種症候的病人,如果怕冷嚴重的,就會見身體翕翕然汗出,咽喉中疼痛;如果發熱重的,就會有目睛發紅、脈絡多、視物不清。
此時,如果醫生再用發汗法治療,就會使咽中損傷、破潰;如果再行攻下,就會出現兩目難睜,寒多的,就腹瀉完谷不化,熱多的,就瀉下膿血便;如果誤用火熏法治療,就會出現肌膚發黃;如果用火熨法治療,就會出現咽喉幹燥。
這種種變證,如果小便通利的,尚可治療;如果小便難出的,則屬危候。
外感病,發熱,口中熱氣勃勃而出,頭痛,眼睛發黃,衄血不止,如果想要喝水的,喝水後就一定嘔吐,不願喝水的,就會産生手足厥冷。
假如誤用攻下,就會引起咽中潰爛生瘡,其手足溫暖的,還會出現瀉下膿血、裡急後重的症狀。
病人頭痛目黃的,如果誤用攻下,就會導緻雙目緊閉懶睜。
病人想喝水的,如果誤用攻下,就會引起脈厥、聲音不清晰、咽喉閉塞疼痛;誤用發汗,就會導緻陰陽俱虛,出現畏寒戰栗。
病人不願喝水的,如果誤用攻下,緻陰寒内感,就會出現不思飲食、大便完谷不化;誤用發汗,就會引起口中生瘡、煩躁不安、舌生白苔等變證。
如果脈象數實,不解大便六七天,是熱瘀于内,以後可能出現便血;倘若再用發汗法治療,則會引起小便自遺的變證。
腹瀉而脈象大的,屬正氣虛弱,這是強行攻下所造成的。
假如脈象浮革,并見腸鳴的,為血虛裡寒,可用當歸四逆湯治療。
腹脹腹瀉可以根據脈象使用攻下之法。
裡寒因用冷水澆灌治療而更甚,所以出現腹瀉不止,腹瀉完谷不化,脫肛,嘔吐,起卧不安,手足微有厥冷,身上發冷而心中煩躁。
如果治療稍遲,就無法挽救。
脈象浮而大,浮是氣實,大為血虛。
血虛則陰虧,陰虛則陽亢。
如果膀胱空虛,陽熱乘虛下乘,小便應當黃赤短澀,現反見小便通暢而大汗出,照理陽氣應虛衰,現陽氣反而盛實,緻使津液大量外洩,營血受到煎熬而虛竭,出現口幹、心煩不能安睡、肉消形瘦等證。
醫生如再用峻猛藥攻下,必使陰液更傷,陰竭而陽脫,勢必出現大便瀉下如污泥的變證,預後不良。
脈象浮而緊,浮為感受風邪,緊為感受寒邪。
感受風邪則損傷衛陽,感受寒邪則損傷營陰。
風寒之邪同時感受,則營衛俱病,所以有骨節疼痛等證,應當用發汗法治療,而不能攻下。
脈象數的,一般主熱,表現為長時間跳的快而不歇止。
如果數脈中而見歇止,是邪氣結滞、正氣郁結。
脈數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療,如果誤用攻下,就會引起心煩、下利不止的變證。
脈象浮大,為表實邪盛,當用發汗法治療。
醫生卻反而用攻下法治療,這是嚴重的治療錯誤。
病人想要嘔吐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療。
凡病屬陽氣亢盛的發熱,不能攻下。
如果誤用攻下,就會引起心下痞結脹硬的變證。
病人脾胃本來虛弱,如果誤攻其邪熱,就會導緻呃逆的變證。
陽虛陰盛的大便硬結,不能攻下。
如果誤用攻下,就會引起腹瀉完谷不化、腹部脹滿的變證。
患傷寒病,頭痛發熱,微微出汗,證屬陽明裡熱。
如果誤用發汗,則裡熱更甚,産生神昏不識人的變證;誤用火熏法治療,則火邪内迫,出現喘氣、小便不通、胃脘及腹部脹悶等變證;誤用攻下,則耗傷津液,出現短氣、小便解出困難、頭痛、項背強急不舒等變證;誤用溫針,則緻熱盛動血,出現鼻衄等變證。
患傷寒病,寸關尺三部脈俱緊,發熱怕冷的,屬太陽表實,如果少陰陽氣内虛的,則将出現厥脈。
所謂厥脈,是指脈象初來時大,漸漸變小,再來又漸漸變大。
出現這種症候的病人,如果怕冷嚴重的,就會見身體翕翕然汗出,咽喉中疼痛;如果發熱重的,就會有目睛發紅、脈絡多、視物不清。
此時,如果醫生再用發汗法治療,就會使咽中損傷、破潰;如果再行攻下,就會出現兩目難睜,寒多的,就腹瀉完谷不化,熱多的,就瀉下膿血便;如果誤用火熏法治療,就會出現肌膚發黃;如果用火熨法治療,就會出現咽喉幹燥。
這種種變證,如果小便通利的,尚可治療;如果小便難出的,則屬危候。
外感病,發熱,口中熱氣勃勃而出,頭痛,眼睛發黃,衄血不止,如果想要喝水的,喝水後就一定嘔吐,不願喝水的,就會産生手足厥冷。
假如誤用攻下,就會引起咽中潰爛生瘡,其手足溫暖的,還會出現瀉下膿血、裡急後重的症狀。
病人頭痛目黃的,如果誤用攻下,就會導緻雙目緊閉懶睜。
病人想喝水的,如果誤用攻下,就會引起脈厥、聲音不清晰、咽喉閉塞疼痛;誤用發汗,就會導緻陰陽俱虛,出現畏寒戰栗。
病人不願喝水的,如果誤用攻下,緻陰寒内感,就會出現不思飲食、大便完谷不化;誤用發汗,就會引起口中生瘡、煩躁不安、舌生白苔等變證。
如果脈象數實,不解大便六七天,是熱瘀于内,以後可能出現便血;倘若再用發汗法治療,則會引起小便自遺的變證。
腹瀉而脈象大的,屬正氣虛弱,這是強行攻下所造成的。
假如脈象浮革,并見腸鳴的,為血虛裡寒,可用當歸四逆湯治療。
腹脹腹瀉可以根據脈象使用攻下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