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上

關燈
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铢,去皮芍藥一兩六铢麻黃十六铢,去節生姜一兩六铢,切片杏仁十六個,去皮尖甘草一兩二铢,炙大棗五枚,剖開以上七味藥,用水五升,先加入麻黃,煮開一、二滾,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藥物,煎煮成二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日服二次。

    舊本說:取桂枝湯二份,麻黃湯一份,混合成二升,分二次服。

    調養護理方法同前 太陽中風證,服了桂枝湯後,汗出得很多,病人出現心煩口渴很厲害、飲水不能緩解、脈象洪大的,這是邪傳陽明,熱盛而津傷,用白虎加人參湯主治。

     白虎加人參湯方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打碎,用布包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人參三兩以上五味藥,加水一鬥煎煮,待粳米煮熟,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太陽病,發熱怕冷,發熱的時間長,怕冷的時間短,一天發作二三次,并見心煩、口渴的,為表郁兼内熱之證,可用桂枝二越婢一湯治療。

    如果病人脈象微弱的,這是陽氣虛弱,不能用發汗法治療。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 桂枝去皮芍藥麻黃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棗四枚,剖開生姜一兩二铢,切片石膏二十四铢,打碎,用布包以上七味藥,用水五升,先加入麻黃,煮開一二滾,除去浮在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煎煮成二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

    舊本說:應當是将越婢湯、桂枝湯的煎劑混合,每次溫服一升。

    現将二方混合成一方,取桂枝湯二份藥量,越婢湯一份藥量。

     服了桂枝湯,或使用了瀉下法後,病人仍然頭痛,項部拘急不柔和,象皮毛複蓋身上一樣發熱,無汗,胃脘部脹滿,微感疼痛,小便不通暢的,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治。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方。

     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姜切片白術茯苓各三兩大棗十二枚,剖開以上六味藥,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服藥後小便通暢的就可痊愈。

    舊本說:現用桂枝湯去掉桂枝,加入茯苓、白術。

     傷寒病,症見脈浮、自汗出、小便頻數、心煩、輕微怕冷、兩小腿肚拘急疼痛、難以屈伸的,是太陽中風兼陽虛陰虧證,治當扶陽解表,反而單用桂枝湯來解表,這是錯誤的治法。

    服藥後就出現了四肢冰冷,咽喉幹燥、煩躁不安、嘔吐等症狀,是誤治導緻陰陽兩虛。

    治療應該先給予甘草幹姜湯,來複陽氣,如果服了甘草幹姜湯後四肢厥冷轉愈而見兩腿溫暖的,說明陽氣已複。

    然後,再給予芍藥甘草湯來複陰,陰液恢複,病人兩小腿肚拘急疼痛解除,兩腿即可自由伸展。

    假如誤汗傷津,緻腸胃燥實而氣機不調和,出現谵言妄語等見症的,可以少量調胃承氣湯治療。

    如果反複發汗,再加上用燒針強迫發汗,汗多亡陽,導緻少陰陽衰的,應當用四逆湯主治。

     甘草幹姜湯方 甘草四兩,炙幹姜二兩以上二味藥,用水三升,煎至一升五合,去掉藥渣,分二次溫服。

     芍藥甘草湯方 白芍藥甘草各四兩,炙以上二味藥,加水三升煎煮,煮至一升五合,去操藥渣,分二次溫服。

     調胃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去皮,用陳米酒洗甘草二兩,炙芒硝半升以上三味藥,用水三升,先加入大黃、甘草,煎煮成一升,去掉藥渣,再加入芒硝,然後放在火上稍煮至開即成,每次溫服少量。

     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幹姜一兩半附子一枚,用生的,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藥,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二合,去掉藥渣,分兩次溫服。

    身體強壯的人可以用大的附子一枚,幹姜三兩。

     問:病人的症狀象桂枝湯證,按照桂枝湯證的治法進行治療,結果反而使病情加劇,出現四肢冰冷、咽喉幹燥、兩小腿肌肉拘急疼痛,甚至出現谵語等症,老師預測到了病人半夜手足應當溫暖,兩腿應當舒展,後來病情發展果然如老師說的那樣,怎麼知道會這樣呢?老師答:病人寸口脈搏浮而大,浮是感受風邪,大是虛的表現,感受風邪就會産生輕微發熱,正氣虛弱就會出現兩小腿肌肉拘攣疼痛。

    症狀雖然很象桂枝湯證,其實不是桂枝湯證,而是太陽中風兼陰陽兩虛證。

    因此,在治療上必須用桂枝湯加附子以溫經發汗。

    但是醫生卻反而單用桂枝湯發汗,導緻汗出亡陽,并兼陰液虧虛,從而出現四肢冰冷、咽喉幹燥、煩躁等症狀。

    治療先給予甘草幹姜湯,服藥後陽氣于半夜恢複,兩腿就由厥冷轉溫暖,而兩小腿肌肉拘攣疼痛尚未解除,于是再給予芍藥甘草湯,服藥後,陰液得複,則兩腳就自由伸展了。

    如果誤汗傷陰,導緻陽明燥屎内結,就會出現谵語、心中煩亂不安等症,應當用承氣湯攻下裡實,服藥後大便微見溏瀉的,為燥屎得去,谵語等症就會停止,疾病即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