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算命
關燈
小
中
大
蘇蘇和眉眉是同期分進報社的大學畢業生,兩人以前還是同班,都是中文系新聞專業的。
一畢業又都分在副刊部,一個負責搞時尚專題,小資情調,類似于今年流行紅襯衫,或者是水瓶座的人最适合的飾物是紫晶項鍊。
而另一個則唱苦情戲,專門編排社會廣角,諸如什麼離異父母将孩子遺棄在大街上,或是下崗妻子以非正當職業養活卧床丈夫,騙一鞠吃飽飯沒事幹,灑點廉價同情淚的都市躁動男女。
以前在大學,蘇蘇是班上的組織委員,而眉眉是學院的文娛部長。
這個組織委員,直到蘇蘇畢業,都沒鬧清楚是幹什麼事兒的,好像是個挂名的空職位,專門撥給那些成績不錯又不熱心參與學校活動的女孩,蘇蘇那時候最大的工作就是開團會的時候負責記錄團支書的講話,再有就是每半年收團費一塊二毛半。
蘇蘇一直沒搞明白,為什麼團費半年收一次還有個五分的挂零,為什麼不索性一年交兩塊五呢?大約是團支書怕自己太閑,特地将一檔事兒拆成兩檔幹。
不過蘇蘇是個很悶的人,有什麼疑問或意見從不直接表達,總是藏在心裡自己想想,再有就是沒事觀察同學老師的衆生相。
觀察完了也不講,自己記在眼裡。
眉眉就不同了。
眉眉長了副特别讨好的笑盈盈模樣,沒張口說話就先笑,嘴角邊上還挂着黛玉式的小窩窩,當然這個黛玉不是小說裡描寫的那個,而是像演員陳曉旭。
眉眉除了相貌甜美,聲音也娟秀,一張口真跟畫眉鳥兒似的脆生生、嬌滴滴,那聲音不是從嗓門出的,而是從細溜溜的嗓子眼兒。
為什麼一嗓子有倆形容詞?門的意思就是敞開了吆喝,而眼兒的意思就是得離近了才聽得見。
眉眉其實既不會唱也不會跳。
但眉眉的優勢是組織。
當時蘇蘇就覺得,組織委員原本應該讓眉眉去幹的。
學校裡一有什麼活動,眉眉就在各個班級裡來回跑,提溜着那些個高年級的大哥哥,低年級的小妹妹排練。
拿着小本子認真逼人家出節目,還不厭其煩地督察,每天各個彩排點都轉一遍,還不忘帶着瓜子畫梅什麼的犒勞,人緣兒特好。
學校裡怎麼混那都是瞎混,到社會上才見真刀槍。
蘇眉二姑娘能技壓群芳分去中文系都向往的大報社,一個靠的是連續4年的一等獎學金,另一個靠的就是三寸不爛之舌,見風使舵。
在供需見面會上,眉眉就那麼見人熟地拉着報社副社長一直說話,并不吹自己成績如何如何,當然吹不上,也不炫耀自己在校人緣多麼廣,那個也幫不上忙,就一直捧着老頭兒講光輝的繼往,以無比仰慕的神情特别認真地追問當年老人家如何在其青壯年時期就寫出了轟動一時的報告文學“母親河的呐喊”。
副社長被捧得有點暈乎,一個嫩嫩的面上還透着細紅的血絲絲的小丫頭用崇拜的眼光一直凝視着自己,他很快都忘記自己一行來幹嗎的了,後來回社欽點的時候,實在是對見面會上陌生的面孔都不留印迹,反正倆名額,一個給成績最好的,大家都沒話講,另一個給自己最有印象的。
就這樣,蘇蘇眉眉一起走向社會的沙場。
分工作的時候,蘇蘇被指派到社會廣角,眉眉被今日時尚抱牢。
大比拼從這一刻也就開始了真正的較量。
蘇蘇的工作明顯比眉眉的苦。
同是出去采訪,蘇蘇老跑偏遠郊區,哪裡髒,哪裡亂,哪裡危險,哪裡有病就往哪裡跑。
這跑還不似新聞采訪,那是點個卯,拍幾幅照就交差的。
她這個,得蹲點,非要挖出點素材才像樣。
很多時候面對無數的新聞線索和來不及接的熱線,蘇蘇實在不曉得選哪個才能騙更多的眼淚,博取最大的同情。
剛開始的時候,蘇蘇特容易感動,接個消息就奔赴現場,完了仔細分辨一片哭聲中的傾訴,組織成文字,有時候邊記錄邊抹眼淚兒,最後還忍不住掏幾塊。
時間久了,蘇蘇覺得自己的淚腺在萎縮,鈔票也不夠花。
再後來,即便面對着缺胳膊斷腿,或是哭天跄地,她都能做到隻動筆杆,不動情感,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兩不相幹。
“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是相似的,而幸福各有精彩。
”這是蘇蘇從工作中得出的總結。
蘇蘇最佩服的人是主持人倪大嘴,那些比她筆下差了十萬八千裡去的稀松小故事,她都能邊說邊擦鼻涕,有好幾次,蘇蘇都在電視屏幕上清晰看見倪大嘴的鼻子下面挂着晶瑩的水花。
在蘇蘇,現在斷一條胳膊瞎一隻眼那都是小CASE,動辄都是滅門慘案。
後來發生911的時候,全世界都覺得驚駭,蘇蘇覺得那一點都不難理解。
總是小打小鬧的人肉炸彈已經無法引起廣泛注意了,非得飛機撞大樓才能搖動人們日益堅硬的心弦。
而領導對蘇蘇的工作要求是——永無止境,下一個永遠比這一個慘。
同是工作,人眉眉輕巧多了,每天抹着口紅,披着染得金燦燦的頭發,打扮入時地來到辦公室,一大早還揣着早點,喝完了阿華田,翹着小手指捏着油條一口一口咬過,擦擦手,看看表,估摸着街面的小店都開張了
一畢業又都分在副刊部,一個負責搞時尚專題,小資情調,類似于今年流行紅襯衫,或者是水瓶座的人最适合的飾物是紫晶項鍊。
而另一個則唱苦情戲,專門編排社會廣角,諸如什麼離異父母将孩子遺棄在大街上,或是下崗妻子以非正當職業養活卧床丈夫,騙一鞠吃飽飯沒事幹,灑點廉價同情淚的都市躁動男女。
以前在大學,蘇蘇是班上的組織委員,而眉眉是學院的文娛部長。
這個組織委員,直到蘇蘇畢業,都沒鬧清楚是幹什麼事兒的,好像是個挂名的空職位,專門撥給那些成績不錯又不熱心參與學校活動的女孩,蘇蘇那時候最大的工作就是開團會的時候負責記錄團支書的講話,再有就是每半年收團費一塊二毛半。
蘇蘇一直沒搞明白,為什麼團費半年收一次還有個五分的挂零,為什麼不索性一年交兩塊五呢?大約是團支書怕自己太閑,特地将一檔事兒拆成兩檔幹。
不過蘇蘇是個很悶的人,有什麼疑問或意見從不直接表達,總是藏在心裡自己想想,再有就是沒事觀察同學老師的衆生相。
觀察完了也不講,自己記在眼裡。
眉眉就不同了。
眉眉長了副特别讨好的笑盈盈模樣,沒張口說話就先笑,嘴角邊上還挂着黛玉式的小窩窩,當然這個黛玉不是小說裡描寫的那個,而是像演員陳曉旭。
眉眉除了相貌甜美,聲音也娟秀,一張口真跟畫眉鳥兒似的脆生生、嬌滴滴,那聲音不是從嗓門出的,而是從細溜溜的嗓子眼兒。
為什麼一嗓子有倆形容詞?門的意思就是敞開了吆喝,而眼兒的意思就是得離近了才聽得見。
眉眉其實既不會唱也不會跳。
但眉眉的優勢是組織。
當時蘇蘇就覺得,組織委員原本應該讓眉眉去幹的。
學校裡一有什麼活動,眉眉就在各個班級裡來回跑,提溜着那些個高年級的大哥哥,低年級的小妹妹排練。
拿着小本子認真逼人家出節目,還不厭其煩地督察,每天各個彩排點都轉一遍,還不忘帶着瓜子畫梅什麼的犒勞,人緣兒特好。
學校裡怎麼混那都是瞎混,到社會上才見真刀槍。
蘇眉二姑娘能技壓群芳分去中文系都向往的大報社,一個靠的是連續4年的一等獎學金,另一個靠的就是三寸不爛之舌,見風使舵。
在供需見面會上,眉眉就那麼見人熟地拉着報社副社長一直說話,并不吹自己成績如何如何,當然吹不上,也不炫耀自己在校人緣多麼廣,那個也幫不上忙,就一直捧着老頭兒講光輝的繼往,以無比仰慕的神情特别認真地追問當年老人家如何在其青壯年時期就寫出了轟動一時的報告文學“母親河的呐喊”。
副社長被捧得有點暈乎,一個嫩嫩的面上還透着細紅的血絲絲的小丫頭用崇拜的眼光一直凝視着自己,他很快都忘記自己一行來幹嗎的了,後來回社欽點的時候,實在是對見面會上陌生的面孔都不留印迹,反正倆名額,一個給成績最好的,大家都沒話講,另一個給自己最有印象的。
就這樣,蘇蘇眉眉一起走向社會的沙場。
分工作的時候,蘇蘇被指派到社會廣角,眉眉被今日時尚抱牢。
大比拼從這一刻也就開始了真正的較量。
蘇蘇的工作明顯比眉眉的苦。
同是出去采訪,蘇蘇老跑偏遠郊區,哪裡髒,哪裡亂,哪裡危險,哪裡有病就往哪裡跑。
這跑還不似新聞采訪,那是點個卯,拍幾幅照就交差的。
她這個,得蹲點,非要挖出點素材才像樣。
很多時候面對無數的新聞線索和來不及接的熱線,蘇蘇實在不曉得選哪個才能騙更多的眼淚,博取最大的同情。
剛開始的時候,蘇蘇特容易感動,接個消息就奔赴現場,完了仔細分辨一片哭聲中的傾訴,組織成文字,有時候邊記錄邊抹眼淚兒,最後還忍不住掏幾塊。
時間久了,蘇蘇覺得自己的淚腺在萎縮,鈔票也不夠花。
再後來,即便面對着缺胳膊斷腿,或是哭天跄地,她都能做到隻動筆杆,不動情感,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兩不相幹。
“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是相似的,而幸福各有精彩。
”這是蘇蘇從工作中得出的總結。
蘇蘇最佩服的人是主持人倪大嘴,那些比她筆下差了十萬八千裡去的稀松小故事,她都能邊說邊擦鼻涕,有好幾次,蘇蘇都在電視屏幕上清晰看見倪大嘴的鼻子下面挂着晶瑩的水花。
在蘇蘇,現在斷一條胳膊瞎一隻眼那都是小CASE,動辄都是滅門慘案。
後來發生911的時候,全世界都覺得驚駭,蘇蘇覺得那一點都不難理解。
總是小打小鬧的人肉炸彈已經無法引起廣泛注意了,非得飛機撞大樓才能搖動人們日益堅硬的心弦。
而領導對蘇蘇的工作要求是——永無止境,下一個永遠比這一個慘。
同是工作,人眉眉輕巧多了,每天抹着口紅,披着染得金燦燦的頭發,打扮入時地來到辦公室,一大早還揣着早點,喝完了阿華田,翹着小手指捏着油條一口一口咬過,擦擦手,看看表,估摸着街面的小店都開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