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出家傳度儀
關燈
小
中
大
經名:太上出家傳度儀。
宋賈善翔編集。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太上出家傳度儀 左街都監同簽書教門公事崇德悟真大師賈善翔編集 引弟子於大道前,禮三拜,上香,度師祝香。
以今焚香,供養三清上聖、十極高真、玉皇大天帝、紫微天皇大帝、紫微北極大帝、後土皇地祇、聖祖天尊大帝、元天大聖後、三十二天帝君、十神太一真君、十一曜星官、天地水三官、南北二鬥星官、四方二十八宿星官、四聖真君、三元真君、玄中大法師、經籍度三師、正一真人、五嶽聖帝、儲副佐命大洞仙官、三十六洞天仙官、七十二福地、三十六靖廬、二十四化仙官等,四渎源王、四海九江水帝龍王、地府酆都北帝,出家弟子本命星官、宮觀裡域真官、天曹地府、一切威靈,今辰謹有某人弟子某人,幼離俗網,早慕真風。
今蒙國恩,許圓道相,啟壇場於茲旦,服冠簡於昌時,庶竭焚修,上報真聖,仰冀三境慈尊、十方真宰、天曹地府、一切聖賢,曲賜證明,少延飙馭,稽首皈依無極大道。
次度師於三師前,設案坐。
華夏引弟子禮度師三拜,面北長跪,聽說出家因緣。
設香花供養,度師上香。
謹按《真一本際經》雲:爾時,青童君問出家之法何如?天尊曰:夫出家者,義趣甚深,利益洪遠。
出家有二種:一者恩愛,二者諸有。
始學之人,既值明師,志能勤苦,執事奉承,餐受妙訓。
若在居家,父母、妻子,愛累相纏,如處囹圄,不得自在,适意從容,遠近随師,詢請玄業。
故告父母,請别妻子,舍離居室,遠遊山林,依憑道舍,棄俗服玩,黃褐玄巾,舍世榮華,随緣告乞,廣建福田,惟道是務,是名初出恩愛之家。
既出家已,勤行齋戒,免離三塗,信根已立,學靜入室,離三界愛,登入九清,是名出諸有之家也。
青童君曰:我今乃離三惡道,願得出離諸有家,不知何者名立正教? 天尊曰:若有經文,具十二部,應三洞者,是名正經。
目此之外,須辨邪正,方可受持。
當自請師,審定分别。
青童君聞是說已,歡喜踴躍,稽首而退。
自是及後,凡出家之人,既辭恩愛,來入法門,當發神仙行願,貴在自利利他,屏去兇心,惟生善念,敬上接下,動止柔和。
每遇設像,諸聖諸真,谛信不二。
晨香夜燈,圍繞贊歎,五體投地,禮拜供養。
惟翼今生、來世,與道有緣,月帔星冠,雲軒羽駕,名利九天之上,位居三島之中。
且金簡玉書,不容妄度;五逆十惡,穢雜下流。
若違明科,度師獲罪。
而況太上垂經,天尊說戒,遇人不度,殃及己身,非人而傳,禍延祖考。
所以法門傳授,戒慎為先。
今汝道心深重,得生中華,仍舍業緣,乃趨真教。
謹按經雲:人身難得,中土難生。
假使得生,正法難遇,多迷真道,多入邪宗,多縱罪根,多諸巧詐,多恣淫殺,多好群情,多愛貪嗔,多沈地獄,多失人身。
如此等緣,衆生不悟,不知正道,迷惑者多。
我今哀見此等衆生,故垂教法,為說良緣。
令使知道,知身性命,皆從道生。
了悟此因,長生人道,種子不絕,世世為人,不生無道之鄉,不斷人之根本。
更能心修正道,漸入仙宗,永離輪回,超升三界。
汝既以難生而生,難遇而遇,不迷真道,不入邪宗,不縱罪根,不為巧詐,不好淫殺,不愛貪嗔。
如此則骨相合經,堪為法器,傳經演教,佐國度人。
今遇良辰,圓具道相,當知此出家因緣,勿生疑惑。
苟有異志,即為下鬼。
汝其谛聽,戒之慎之。
今再白:汝今出家,一人有慶,九祖沾恩。
況汝骨氣通仙,神情合道,慕清虛之聖境,脫穢濁之樊籠,願效驽鈍,永歸真聖,澡雪形體,褫裂俗裝,先為召百靈監度,五帝證明。
冀汝名書玉簡,體挂霞衣,便随羽客以朝真,早獲仙丹而出世。
今宜先禮帝主,次别慈親,後成出世之高人,永作登真之上士。
而今而後,隻可朝真禮聖,不可享鬼拜邪。
凡所立功,先資家國。
今於庭下,拜辭以俟披度。
次引弟子於庭下,北向禮帝王。
汝欲窺衆妙,将悟重玄,當脫縫掖之衣,即被彩霞之帔,永參玉帝,上謝人君,便長遂於逍遙,更不須於趨折。
教起金母,勸自軒皇,宜北向禮皇帝四拜。
次謝先祖。
汝由先祖積慶,福及後昆。
故舍繁華之緣,來持清争之教,惟憑焚誦,以緻薦修。
每逢奠祭之時,辄修拜跪之禮,宜望先隴四拜。
次辭父母
宋賈善翔編集。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太上出家傳度儀 左街都監同簽書教門公事崇德悟真大師賈善翔編集 引弟子於大道前,禮三拜,上香,度師祝香。
以今焚香,供養三清上聖、十極高真、玉皇大天帝、紫微天皇大帝、紫微北極大帝、後土皇地祇、聖祖天尊大帝、元天大聖後、三十二天帝君、十神太一真君、十一曜星官、天地水三官、南北二鬥星官、四方二十八宿星官、四聖真君、三元真君、玄中大法師、經籍度三師、正一真人、五嶽聖帝、儲副佐命大洞仙官、三十六洞天仙官、七十二福地、三十六靖廬、二十四化仙官等,四渎源王、四海九江水帝龍王、地府酆都北帝,出家弟子本命星官、宮觀裡域真官、天曹地府、一切威靈,今辰謹有某人弟子某人,幼離俗網,早慕真風。
今蒙國恩,許圓道相,啟壇場於茲旦,服冠簡於昌時,庶竭焚修,上報真聖,仰冀三境慈尊、十方真宰、天曹地府、一切聖賢,曲賜證明,少延飙馭,稽首皈依無極大道。
次度師於三師前,設案坐。
華夏引弟子禮度師三拜,面北長跪,聽說出家因緣。
設香花供養,度師上香。
謹按《真一本際經》雲:爾時,青童君問出家之法何如?天尊曰:夫出家者,義趣甚深,利益洪遠。
出家有二種:一者恩愛,二者諸有。
始學之人,既值明師,志能勤苦,執事奉承,餐受妙訓。
若在居家,父母、妻子,愛累相纏,如處囹圄,不得自在,适意從容,遠近随師,詢請玄業。
故告父母,請别妻子,舍離居室,遠遊山林,依憑道舍,棄俗服玩,黃褐玄巾,舍世榮華,随緣告乞,廣建福田,惟道是務,是名初出恩愛之家。
既出家已,勤行齋戒,免離三塗,信根已立,學靜入室,離三界愛,登入九清,是名出諸有之家也。
青童君曰:我今乃離三惡道,願得出離諸有家,不知何者名立正教? 天尊曰:若有經文,具十二部,應三洞者,是名正經。
目此之外,須辨邪正,方可受持。
當自請師,審定分别。
青童君聞是說已,歡喜踴躍,稽首而退。
自是及後,凡出家之人,既辭恩愛,來入法門,當發神仙行願,貴在自利利他,屏去兇心,惟生善念,敬上接下,動止柔和。
每遇設像,諸聖諸真,谛信不二。
晨香夜燈,圍繞贊歎,五體投地,禮拜供養。
惟翼今生、來世,與道有緣,月帔星冠,雲軒羽駕,名利九天之上,位居三島之中。
且金簡玉書,不容妄度;五逆十惡,穢雜下流。
若違明科,度師獲罪。
而況太上垂經,天尊說戒,遇人不度,殃及己身,非人而傳,禍延祖考。
所以法門傳授,戒慎為先。
今汝道心深重,得生中華,仍舍業緣,乃趨真教。
謹按經雲:人身難得,中土難生。
假使得生,正法難遇,多迷真道,多入邪宗,多縱罪根,多諸巧詐,多恣淫殺,多好群情,多愛貪嗔,多沈地獄,多失人身。
如此等緣,衆生不悟,不知正道,迷惑者多。
我今哀見此等衆生,故垂教法,為說良緣。
令使知道,知身性命,皆從道生。
了悟此因,長生人道,種子不絕,世世為人,不生無道之鄉,不斷人之根本。
更能心修正道,漸入仙宗,永離輪回,超升三界。
汝既以難生而生,難遇而遇,不迷真道,不入邪宗,不縱罪根,不為巧詐,不好淫殺,不愛貪嗔。
如此則骨相合經,堪為法器,傳經演教,佐國度人。
今遇良辰,圓具道相,當知此出家因緣,勿生疑惑。
苟有異志,即為下鬼。
汝其谛聽,戒之慎之。
今再白:汝今出家,一人有慶,九祖沾恩。
況汝骨氣通仙,神情合道,慕清虛之聖境,脫穢濁之樊籠,願效驽鈍,永歸真聖,澡雪形體,褫裂俗裝,先為召百靈監度,五帝證明。
冀汝名書玉簡,體挂霞衣,便随羽客以朝真,早獲仙丹而出世。
今宜先禮帝主,次别慈親,後成出世之高人,永作登真之上士。
而今而後,隻可朝真禮聖,不可享鬼拜邪。
凡所立功,先資家國。
今於庭下,拜辭以俟披度。
次引弟子於庭下,北向禮帝王。
汝欲窺衆妙,将悟重玄,當脫縫掖之衣,即被彩霞之帔,永參玉帝,上謝人君,便長遂於逍遙,更不須於趨折。
教起金母,勸自軒皇,宜北向禮皇帝四拜。
次謝先祖。
汝由先祖積慶,福及後昆。
故舍繁華之緣,來持清争之教,惟憑焚誦,以緻薦修。
每逢奠祭之時,辄修拜跪之禮,宜望先隴四拜。
次辭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