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厥證
關燈
小
中
大
内伏,已成厥證。
附子二錢,幹姜二錢,甘草一錢,蔥白二個。
囑速服。
服後三小時,此孩叫娘蓋被,娘摸其手足,不若服藥前冰人,但欲轉側靠人睡一起,并索飲,讨糖吃。
翌日,其父雲手足不冰冷,但完全回陽,要靠其母同睡,畏扇風。
知厥雖有而陽未複。
附子四錢,炮黑幹姜三錢,炙草二錢,杭芍錢半,上桂一錢,紅棗三個 服一劑後,能吃粥半碗,作嘔,欲便而便不出,額上有汗。
知厥已消失。
欲嘔者,胃有寒也,和胃為主。
黨參(炙)二錢,叩仁二錢,杭芍二錢,炙草一錢,良姜一錢,扁豆衣二錢,川椒八分,烏梅二個,姜棗各二。
服後病勢較退。
七八日後,其父複來,雲此孩病去三分之二,但要穿夾衣,畏風,吃飯不多,有時打飽膈,貪睡。
我以為多服風藥,複吃羚羊角,未免大肆寒涼,所以仍畏風寒。
令服黑錫丹,每日二十粒,五日為度,果效。
男,31歲 潮熱不退,神昏氣弱,不願勞動,不想吃飯,夜不入睡,二便極少,自料必無生理。
餘見其面如黑色,倦怠不堪,奄奄一息。
診脈六部皆無,惟關部一息一至,尚有胎息,斷其胃氣尚存。
正面六部無脈,必有原因。
詢及曾否嘔吐?答以來診所途中曾嘔過兩次。
乃知途中頗受颠簸,即令以熱開水送飲,患者一飲而盡。
再診脈,六部皆有消息,滿現沉細,度其病雖危笃,而元陽未損,察舌幹燥邊濕,唇色焦枯。
此病濕極化熱,胃為熱灼,變為煎厥,疏方: 犀角錢半,元參二錢,南沙參、鮮生地、東波叩各二錢,冬瓜仁、薏苡仁、生石膏各三錢,甘蔗汁一杯囑連服五劑。
服第一劑後,小便于床上,舉家惶惶,鹹以遺尿為不祥之兆。
患者即于床上喊叫是尿急不及起床所緻,告家人勿事慌張。
五劑畢,神事安甯,二便漸趨正常,表情漸轉愉快,但仍未進食。
改方: 鮮生地、橘絡、沙參、犀角、玉竹、蘆根、赤芍、連翹、牛子各二錢,生石膏、金钗石斛各三錢,甘蔗汁一杯 再服五劑,精神較有進步,能食粥,口内破皮,想食肉,一夜未閉眼。
知為陰不入陽,于前方加: 雞子黃一個,阿膠二錢,澤瀉二錢,川連一錢,細生地二錢,薏苡仁二錢,蓮子心錢半,雲苓二錢 服兩劑,能吃粥,夜間成眠。
囑服善後方: 洋參一錢,麥冬二錢,五味子錢半。
煎服。
從此痊可。
男,37歲 口渴不止,人皆以為是消渴症,自述曾服花粉十多斤,洋參數兩,效果杳然。
診脈數極,唇舌均绛,兩顴赤亮。
乃消渴變症,而為薄厥也。
囑找土瓜(打子瓜)吃,以吃飽為度。
時當九月,往各處搜尋,買到四隻。
比即吃下兩隻,猶感不足,再吃第三隻,登時打一飽呃,似覺一溜煙下去,随即打一尿噤,霎時屙尿半桶。
從此許久未叫喝茶,問以故,曰:“不渴了”。
待吃第四隻,旋即大便,下一大堆溏而帶醬色之物,頓時病去大半。
越日着人換方,令尋水缸下之涎魚蟲十隻,水煎溫服,自是病情若失。
男,24歲 四月(陰曆)來就診,見其手挽棉袍,身着棉襖,疑其瘋癫。
其會吾意,告以伏天亦須棉衣。
曾服附子、力參、蒙桂不少,畏寒依舊。
其脈寸伏而尺浮數,各不相維系,料必陰陽阻隔。
舌無厚滞,唇色淡紅,形色沉暗,四肢冰冷,食不正常,溲短,夜睡不安,白天不出外,畏風甚,總不離棉衣。
斷其熱深厥亦深,不是寒症,乃邪并于内,而陰遏于外也。
内經雲:“熱深厥亦深”,又雲“熱極生寒”,當散其熱,使達于外,宜清涼疏散,以解其熱,然專用涼藥,亦非所宜也。
鮮蘆根五錢,煅石膏、薏苡仁各三錢,蘇梗、佩蘭葉、橘絡、甜杏仁、瓜蒌仁、冬瓜仁、叩仁、前胡各二錢,豆豉四十粒 服十劑後,患者可不穿棉衣,在外散步,不覺寒冷。
寸脈不伏,兩尺不浮,一息四至,皆能應指。
知陰無外遏,改方: 菖蒲、郁金、佩蘭葉、杏仁、瓜蒌仁、橘絡、知母各二錢,蘆根四錢,煅石膏三錢,川柏錢半,金銀花四錢,連翹二錢,豆豉四十粒 再服十劑,身有微汗,飲食見增,皮膚作癢,六脈不勻調,令暫停藥,一俟胃氣恢複,再行斟酌。
可吃豬肝、豬肚,謹防發生疖毒。
果如餘言。
蓋其多服溫補,内熱郁甚,必成毒也。
附子二錢,幹姜二錢,甘草一錢,蔥白二個。
囑速服。
服後三小時,此孩叫娘蓋被,娘摸其手足,不若服藥前冰人,但欲轉側靠人睡一起,并索飲,讨糖吃。
翌日,其父雲手足不冰冷,但完全回陽,要靠其母同睡,畏扇風。
知厥雖有而陽未複。
附子四錢,炮黑幹姜三錢,炙草二錢,杭芍錢半,上桂一錢,紅棗三個 服一劑後,能吃粥半碗,作嘔,欲便而便不出,額上有汗。
知厥已消失。
欲嘔者,胃有寒也,和胃為主。
黨參(炙)二錢,叩仁二錢,杭芍二錢,炙草一錢,良姜一錢,扁豆衣二錢,川椒八分,烏梅二個,姜棗各二。
服後病勢較退。
七八日後,其父複來,雲此孩病去三分之二,但要穿夾衣,畏風,吃飯不多,有時打飽膈,貪睡。
我以為多服風藥,複吃羚羊角,未免大肆寒涼,所以仍畏風寒。
令服黑錫丹,每日二十粒,五日為度,果效。
男,31歲 潮熱不退,神昏氣弱,不願勞動,不想吃飯,夜不入睡,二便極少,自料必無生理。
餘見其面如黑色,倦怠不堪,奄奄一息。
診脈六部皆無,惟關部一息一至,尚有胎息,斷其胃氣尚存。
正面六部無脈,必有原因。
詢及曾否嘔吐?答以來診所途中曾嘔過兩次。
乃知途中頗受颠簸,即令以熱開水送飲,患者一飲而盡。
再診脈,六部皆有消息,滿現沉細,度其病雖危笃,而元陽未損,察舌幹燥邊濕,唇色焦枯。
此病濕極化熱,胃為熱灼,變為煎厥,疏方: 犀角錢半,元參二錢,南沙參、鮮生地、東波叩各二錢,冬瓜仁、薏苡仁、生石膏各三錢,甘蔗汁一杯囑連服五劑。
服第一劑後,小便于床上,舉家惶惶,鹹以遺尿為不祥之兆。
患者即于床上喊叫是尿急不及起床所緻,告家人勿事慌張。
五劑畢,神事安甯,二便漸趨正常,表情漸轉愉快,但仍未進食。
改方: 鮮生地、橘絡、沙參、犀角、玉竹、蘆根、赤芍、連翹、牛子各二錢,生石膏、金钗石斛各三錢,甘蔗汁一杯 再服五劑,精神較有進步,能食粥,口内破皮,想食肉,一夜未閉眼。
知為陰不入陽,于前方加: 雞子黃一個,阿膠二錢,澤瀉二錢,川連一錢,細生地二錢,薏苡仁二錢,蓮子心錢半,雲苓二錢 服兩劑,能吃粥,夜間成眠。
囑服善後方: 洋參一錢,麥冬二錢,五味子錢半。
煎服。
從此痊可。
男,37歲 口渴不止,人皆以為是消渴症,自述曾服花粉十多斤,洋參數兩,效果杳然。
診脈數極,唇舌均绛,兩顴赤亮。
乃消渴變症,而為薄厥也。
囑找土瓜(打子瓜)吃,以吃飽為度。
時當九月,往各處搜尋,買到四隻。
比即吃下兩隻,猶感不足,再吃第三隻,登時打一飽呃,似覺一溜煙下去,随即打一尿噤,霎時屙尿半桶。
從此許久未叫喝茶,問以故,曰:“不渴了”。
待吃第四隻,旋即大便,下一大堆溏而帶醬色之物,頓時病去大半。
越日着人換方,令尋水缸下之涎魚蟲十隻,水煎溫服,自是病情若失。
男,24歲 四月(陰曆)來就診,見其手挽棉袍,身着棉襖,疑其瘋癫。
其會吾意,告以伏天亦須棉衣。
曾服附子、力參、蒙桂不少,畏寒依舊。
其脈寸伏而尺浮數,各不相維系,料必陰陽阻隔。
舌無厚滞,唇色淡紅,形色沉暗,四肢冰冷,食不正常,溲短,夜睡不安,白天不出外,畏風甚,總不離棉衣。
斷其熱深厥亦深,不是寒症,乃邪并于内,而陰遏于外也。
内經雲:“熱深厥亦深”,又雲“熱極生寒”,當散其熱,使達于外,宜清涼疏散,以解其熱,然專用涼藥,亦非所宜也。
鮮蘆根五錢,煅石膏、薏苡仁各三錢,蘇梗、佩蘭葉、橘絡、甜杏仁、瓜蒌仁、冬瓜仁、叩仁、前胡各二錢,豆豉四十粒 服十劑後,患者可不穿棉衣,在外散步,不覺寒冷。
寸脈不伏,兩尺不浮,一息四至,皆能應指。
知陰無外遏,改方: 菖蒲、郁金、佩蘭葉、杏仁、瓜蒌仁、橘絡、知母各二錢,蘆根四錢,煅石膏三錢,川柏錢半,金銀花四錢,連翹二錢,豆豉四十粒 再服十劑,身有微汗,飲食見增,皮膚作癢,六脈不勻調,令暫停藥,一俟胃氣恢複,再行斟酌。
可吃豬肝、豬肚,謹防發生疖毒。
果如餘言。
蓋其多服溫補,内熱郁甚,必成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