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寒、濕、熱諸症
關燈
小
中
大
錢,鮮荷梗二尺,扁豆衣二錢,白叩仁二錢
服兩包,汗止熱退,能進稀粥。
越日來換方,囑服黃金丹,每日三次,每次九粒,獲效。
男,61歲 溫溫熱不退,治療二十餘天,日見沉重,遂歸家準備後事。
餘将抵其室,即聞号哭聲,知病危矣,即轉該村塾師處休息。
未幾哭聲止,有人招我往診。
時室内熱氣騰騰,門窗緊閉,無陽光透入,床上有皮褥皮襖靠背,以為患者畏風寒。
待張燈照患者,見其滿面紅光,舌上籠罩黑殼,說話不能調轉舌本。
據雲服參附十二劑,遂變症如此。
診其脈,洪大搏指,不能對呼吸。
知為内熱燔盛,胃津告竭。
複細察舌上黑殼,見殼下露出紅焰色,舌心且绛,病人叫痛,又叫其口含烏梅,俟出涎沫,即用水洗其舌。
含烏梅約二十分鐘,滿口涎沫,黑殼有自脫之象,後用薄荷水洗舌,病人叫舒服,急用五汁飲: 梨汁、鮮生地汁、藕汁、蘿蔔汁、蘆根汁調勻乘冷吃下,三分鐘後,肚内哇哇作響,病人忽然翻身向外。
此後每隔四小時,進五汁飲一杯,共進三杯,是夜自自在在。
另日清晨,舌不卷,亦不畏寒,思食粥,并要打開門窗。
餘拟一方:蘆根三錢,鮮生地二錢,扁豆衣二錢,生石膏三錢,西瓜翠衣二錢,玉竹二錢,知母二錢,兩劑而愈。
男,50歲 ■天四肢厥逆。
其住樓上卧室,早晨、下午,均有太陽曬床上,室外有炭火爐兩個。
樓下較涼,而人皆汗流滿面,獨其睡樓上,并放下蚊帳,身着夾衣。
摸其身,有汗,不甚冷,但自手足尖至肘邊冰冷。
問其覺熱或覺冷,皆不知之。
脈象浮洪,關部獨盛。
知為熱伏,不是寒厥,至其汗出而厥,當系衛氣背塞内外,釀成厥證,其不自利,則無逆症,實非附桂所宜。
囑先以浮小麥一升煎水收汗,然後以 生石膏三錢,蘆根三錢,竹葉錢半,黃連二錢,香薷錢半,綠豆衣一撮煎服。
并用紫雪丹一粒,随藥調下。
服後自覺舒服,乃令其子檢第二劑。
複診患者有笑容,自雲病去大半,今已知熱矣,特移樓下居住,脈不洪,有數象,不甚搏指,斷其伏熱逐漸外透。
鮮生地三錢,蘆根三錢,黃連二錢,金銀花三錢,香薷錢半,生石膏三錢,益元散三錢,鮮荷梗二尺。
另用至寶丹一粒,随藥吞服。
兩劑而安。
二日後,患者思食肉,餘以為不可,乃投參麥湯善後,并雲其病後将有疖毒發生,何以故?蓋患者向嗜高粱厚味,必有熱結于内,所以方中用黃連解毒,并以紫雪丹、至寶丹清其伏熱,熱深厥亦深,當清解熱毒為要。
至秋後,果然滿身發生紅腫疖毒。
女,30歲 三、四月來(夏季),溫溫熱不退,口渴,有汗,夜睡發煩,不思食,脈浮數無力,又有緊象,似見紊亂。
餘以濕溫治之,用白虎湯,令服一劑。
是夜十時,患者叫喝茶,不要開水,其夫手摸其身,不見熱氣蒸蒸,四肢尚溫,次日于方中加洋參錢半服一劑,汗收,微熱。
複診見其人悶悶不擡頭,額上現蒼白色,透大氣,脈無數象,六部搏指帶澀,斷有濕未透,遂于前方加蒼術,令服二劑。
越日其父來雲獲大效,問此究系何病?餘答是濕溫。
前醫單以柴胡青蒿退熱,殊不知愈表愈熱。
汗出而熱不退者,乃熱伏肌表也,是以服辛涼之劑而汗收熱解。
并囑病後宜慎養之,可進軟食,切忌油膩,俟陰津充沛,而陽氣衛外也。
謹防秋後發瘅瘧。
後果如餘言。
女,33歲 頭暈目黑,貪睡懶食,四肢發軟者三、四年。
其人面色痿黃,形焦神倦,六脈沉澀,舌有
越日來換方,囑服黃金丹,每日三次,每次九粒,獲效。
男,61歲 溫溫熱不退,治療二十餘天,日見沉重,遂歸家準備後事。
餘将抵其室,即聞号哭聲,知病危矣,即轉該村塾師處休息。
未幾哭聲止,有人招我往診。
時室内熱氣騰騰,門窗緊閉,無陽光透入,床上有皮褥皮襖靠背,以為患者畏風寒。
待張燈照患者,見其滿面紅光,舌上籠罩黑殼,說話不能調轉舌本。
據雲服參附十二劑,遂變症如此。
診其脈,洪大搏指,不能對呼吸。
知為内熱燔盛,胃津告竭。
複細察舌上黑殼,見殼下露出紅焰色,舌心且绛,病人叫痛,又叫其口含烏梅,俟出涎沫,即用水洗其舌。
含烏梅約二十分鐘,滿口涎沫,黑殼有自脫之象,後用薄荷水洗舌,病人叫舒服,急用五汁飲: 梨汁、鮮生地汁、藕汁、蘿蔔汁、蘆根汁調勻乘冷吃下,三分鐘後,肚内哇哇作響,病人忽然翻身向外。
此後每隔四小時,進五汁飲一杯,共進三杯,是夜自自在在。
另日清晨,舌不卷,亦不畏寒,思食粥,并要打開門窗。
餘拟一方:蘆根三錢,鮮生地二錢,扁豆衣二錢,生石膏三錢,西瓜翠衣二錢,玉竹二錢,知母二錢,兩劑而愈。
男,50歲 ■天四肢厥逆。
其住樓上卧室,早晨、下午,均有太陽曬床上,室外有炭火爐兩個。
樓下較涼,而人皆汗流滿面,獨其睡樓上,并放下蚊帳,身着夾衣。
摸其身,有汗,不甚冷,但自手足尖至肘邊冰冷。
問其覺熱或覺冷,皆不知之。
脈象浮洪,關部獨盛。
知為熱伏,不是寒厥,至其汗出而厥,當系衛氣背塞内外,釀成厥證,其不自利,則無逆症,實非附桂所宜。
囑先以浮小麥一升煎水收汗,然後以 生石膏三錢,蘆根三錢,竹葉錢半,黃連二錢,香薷錢半,綠豆衣一撮煎服。
并用紫雪丹一粒,随藥調下。
服後自覺舒服,乃令其子檢第二劑。
複診患者有笑容,自雲病去大半,今已知熱矣,特移樓下居住,脈不洪,有數象,不甚搏指,斷其伏熱逐漸外透。
鮮生地三錢,蘆根三錢,黃連二錢,金銀花三錢,香薷錢半,生石膏三錢,益元散三錢,鮮荷梗二尺。
另用至寶丹一粒,随藥吞服。
兩劑而安。
二日後,患者思食肉,餘以為不可,乃投參麥湯善後,并雲其病後将有疖毒發生,何以故?蓋患者向嗜高粱厚味,必有熱結于内,所以方中用黃連解毒,并以紫雪丹、至寶丹清其伏熱,熱深厥亦深,當清解熱毒為要。
至秋後,果然滿身發生紅腫疖毒。
女,30歲 三、四月來(夏季),溫溫熱不退,口渴,有汗,夜睡發煩,不思食,脈浮數無力,又有緊象,似見紊亂。
餘以濕溫治之,用白虎湯,令服一劑。
是夜十時,患者叫喝茶,不要開水,其夫手摸其身,不見熱氣蒸蒸,四肢尚溫,次日于方中加洋參錢半服一劑,汗收,微熱。
複診見其人悶悶不擡頭,額上現蒼白色,透大氣,脈無數象,六部搏指帶澀,斷有濕未透,遂于前方加蒼術,令服二劑。
越日其父來雲獲大效,問此究系何病?餘答是濕溫。
前醫單以柴胡青蒿退熱,殊不知愈表愈熱。
汗出而熱不退者,乃熱伏肌表也,是以服辛涼之劑而汗收熱解。
并囑病後宜慎養之,可進軟食,切忌油膩,俟陰津充沛,而陽氣衛外也。
謹防秋後發瘅瘧。
後果如餘言。
女,33歲 頭暈目黑,貪睡懶食,四肢發軟者三、四年。
其人面色痿黃,形焦神倦,六脈沉澀,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