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面圖形十二症(一)
關燈
小
中
大
熏之,勿透熱氣沖臉,内服升麻解毒湯及追毒散(見上),外用敷藥可愈。
四味敷方 石膏、螵蛸、雄黃、枯礬。
共為末敷之。
肩發 肩發生于兩肩背之上,乃手足三陽三陰經之所屬也。
因風濕熱積而成毒,或挑擔人,多生此疾。
宜服内托流氣飲,外用清涼膏及生肌散并敷方。
十四味内托流氣飲 炙黃、生地、白芷、川芎、赤芍、防風、甘草、人參、玄參、黃連、桔根、連翹、二花、羌活。
食後服。
六味敷方 半邊蓮、皂角刺、木鼈子、仙人掌、雄黃、大楓子。
共為末,敷之。
外可用清涼膏及生肌散(方見上)。
乳發 乳發生于兩乳之上,乃厥陰、陽明經所屬也。
有内吹外吹之别,惟婦人多生此病,因二經風熱壅塞,血氣凝滞而生。
内吹者,因胎中小兒氣吹,故生此病。
初起覺以艾葉灸并火罐燎之效。
外吹初覺捏發乳出,亦可消。
若内吹至産後自愈。
若外吹不治,必緻穿胸走脅而斃矣。
先服一醉忍冬花酒(方見前),随服十六味敗毒流氣飲、定痛乳香湯,外用萬靈膏、生肌散敷之。
十六味敗毒流氣飲 蘇葉、桔根、枳殼、甘草、防風、柴胡、前胡、連翹、川芎、羌活、升麻、白芷、當歸、黃、二花、皂角刺。
食遠服。
十三味定痛乳香湯 人參、黃、當歸(酒洗)、川芎、茯苓、甘草、烏藥、香附、赤芍、乳香、沒藥、二花、連翹。
食遠服。
九味敷方 乳香、沒藥、熊膽、兒茶、螵蛸、寸香、龍泉粉、百草霜、綠豆粉。
共為末,酒調敷之。
又方 生酒糟搗蒲公英渣敷之,其酒盡量飲之,至醉效。
貼以萬靈膏,收以生肌散(方見上)。
胸發 胸發生于正胸之中,上離結喉三寸,離心窩不遠,乃手足六經交會相關之所。
此症酷促人命,在三、四日間,若不速治,骨裂皮開,甚可畏也。
先宜拔毒、定痛,勿使定花、開花可也。
定痛以火紙卷乳香、沒藥末于中,外以青布包紙條,以油醮條,燃火于痛毒上熏之。
若痛要照至不痛,此神效也。
内服祛毒鎮心飲,勿使開花,若開花,神仙不治也,慎之!慎之! 十一味祛毒鎮心飲 朱砂、麥冬、黃連、二花、青木香、乳香、當歸(酒洗)、生地、蓮米(去心)、茯苓、連翹。
姜引。
豬心一個,水四碗,煎一碗。
空心服。
十二味清熱潛心湯 麥冬、幹葛、升麻、朱砂、乳香、黃連、當歸、川芎、桔根、柴胡、黃(蜜炙)、連米(去心)。
煎法同前。
空心服。
手背發 手背發生于兩手之上,筋骨之間,乃手六經之所屬也。
由心肝積熱,流于手背而生,始覺宜鐵箍散外敷,後以定痛流氣飲,并内托流氣飲。
外用萬靈膏、生肌散(方見上),可收全功。
此症初起,如黍米大,後酷,可不懼哉。
十四味定痛流氣飲 人參、炙、川芎、茯苓、甘草、烏藥、當歸、枳殼、白芷、乳香、防風、羌活、白芍、連翹。
食遠服。
十五味内托流氣飲 羌活、升麻
四味敷方 石膏、螵蛸、雄黃、枯礬。
共為末敷之。
肩發 肩發生于兩肩背之上,乃手足三陽三陰經之所屬也。
因風濕熱積而成毒,或挑擔人,多生此疾。
宜服内托流氣飲,外用清涼膏及生肌散并敷方。
十四味内托流氣飲 炙黃、生地、白芷、川芎、赤芍、防風、甘草、人參、玄參、黃連、桔根、連翹、二花、羌活。
食後服。
六味敷方 半邊蓮、皂角刺、木鼈子、仙人掌、雄黃、大楓子。
共為末,敷之。
外可用清涼膏及生肌散(方見上)。
乳發 乳發生于兩乳之上,乃厥陰、陽明經所屬也。
有内吹外吹之别,惟婦人多生此病,因二經風熱壅塞,血氣凝滞而生。
内吹者,因胎中小兒氣吹,故生此病。
初起覺以艾葉灸并火罐燎之效。
外吹初覺捏發乳出,亦可消。
若内吹至産後自愈。
若外吹不治,必緻穿胸走脅而斃矣。
先服一醉忍冬花酒(方見前),随服十六味敗毒流氣飲、定痛乳香湯,外用萬靈膏、生肌散敷之。
十六味敗毒流氣飲 蘇葉、桔根、枳殼、甘草、防風、柴胡、前胡、連翹、川芎、羌活、升麻、白芷、當歸、黃、二花、皂角刺。
食遠服。
十三味定痛乳香湯 人參、黃、當歸(酒洗)、川芎、茯苓、甘草、烏藥、香附、赤芍、乳香、沒藥、二花、連翹。
食遠服。
九味敷方 乳香、沒藥、熊膽、兒茶、螵蛸、寸香、龍泉粉、百草霜、綠豆粉。
共為末,酒調敷之。
又方 生酒糟搗蒲公英渣敷之,其酒盡量飲之,至醉效。
貼以萬靈膏,收以生肌散(方見上)。
胸發 胸發生于正胸之中,上離結喉三寸,離心窩不遠,乃手足六經交會相關之所。
此症酷促人命,在三、四日間,若不速治,骨裂皮開,甚可畏也。
先宜拔毒、定痛,勿使定花、開花可也。
定痛以火紙卷乳香、沒藥末于中,外以青布包紙條,以油醮條,燃火于痛毒上熏之。
若痛要照至不痛,此神效也。
内服祛毒鎮心飲,勿使開花,若開花,神仙不治也,慎之!慎之! 十一味祛毒鎮心飲 朱砂、麥冬、黃連、二花、青木香、乳香、當歸(酒洗)、生地、蓮米(去心)、茯苓、連翹。
姜引。
豬心一個,水四碗,煎一碗。
空心服。
十二味清熱潛心湯 麥冬、幹葛、升麻、朱砂、乳香、黃連、當歸、川芎、桔根、柴胡、黃(蜜炙)、連米(去心)。
煎法同前。
空心服。
手背發 手背發生于兩手之上,筋骨之間,乃手六經之所屬也。
由心肝積熱,流于手背而生,始覺宜鐵箍散外敷,後以定痛流氣飲,并内托流氣飲。
外用萬靈膏、生肌散(方見上),可收全功。
此症初起,如黍米大,後酷,可不懼哉。
十四味定痛流氣飲 人參、炙、川芎、茯苓、甘草、烏藥、當歸、枳殼、白芷、乳香、防風、羌活、白芍、連翹。
食遠服。
十五味内托流氣飲 羌活、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