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真戒律
關燈
小
中
大
不得徒資口耳。
年少初真戒行未堅。
道心未篤。
宜專持本戒。
不得蚤受中極戒。
不得與年少道士俗姓子弟結友。
不得與女冠結拜。
姊妹書疏往來。
出行威儀 入法堂行安詳舒徐。
人閱經不得在彼案前經行。
人禮拜不得在彼頭前經行。
入觀宇不得行中央。
當路或左或右行。
隨師行當低頭隨後。
不得左右顧盼。
不得止道傍久共人語。
不得馳行。
不得掉臂行。
不得與少年道俗談笑同行。
不得在女人前後互隨行。
不得與醉漢狂夫前後互隨行。
隨師行若偶分行。
期會處不得後時。
凡遇官府不論大小宜迴避。
年少戒行未堅不得遠方遊行。
必欲參師訪道。
當擇賢侶。
不得同不肖匪人同行。
起立威儀 立不得偏任一足及倚棹靠壁。
侍師不得對面立。
不得高處立。
不得遠立。
立師後不得倚師座。
見師長起立。
見賓客起立。
除誦經時作務時病時。
侍師師命坐方坐。
師有問當起。
儒禮雲。
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
坐臥威儀 看閱經典不得箕踞。
當焚香正襟危坐。
不得當聖像坐。
坐功依師傳受。
按時靜坐不得失次。
對師長不得坐功。
對賓客不得坐功。
夜中宜多坐少臥。
不得同婦人坐。
不得與女冠同坐。
如女冠來問道。
開示畢即遣歸。
不得久留坐。
靜坐約一小時或經行或臥。
與人並坐不得橫肱坐。
不得堅膝坐交臂膝上。
臥宜側體屈足。
醒則舒。
不得偃仰臥。
不得與師同房臥。
或同房不得同榻臥。
師未臥不得先臥。
已臥不得言語。
不得脫小衣臥。
不得於非處臥。
臨臥攜火入房。
須與同房者知。
雲火入。
欲熄火亦與知雲更用燈否。
大暑不得伏地臥。
不得露臥。
不得晝臥。
不得飽食便臥。
不得置火枕邊。
不得攜穢器從法堂前過。
晨起先左足下牀。
臨臥時咒曰。
太真玉女。
侍真衛魂。
三宮金童。
來守生門。
臥醒時咒曰。
當願眾生以迷入覺。
一旦豁然。
下牀時咒曰。
化惡反善。
上書三光。
使我長生。
乘景駕雲。
作務威儀 凡作務不得辭勞苦。
平日當愛惜常住物。
不得狼籍米穀粉麵等。
凡洗菜當三易水。
凡汲水當先澡手。
凡汲水當諦視有蟲無蟲。
絹濾過方用。
嚴冬不得蚤濾水。
須待日出。
爨不得燃腐薪。
凡作食當三澡手。
不得帶爪甲垢。
掃地當先灑水。
每方五尺作一次掃。
不得揚塵。
不得逆風。
掃不得聚灰土於門扇後。
沐浴威儀 浴宜朔日不得當風。
不得帶濕縈髻。
不得抿髮不避人前。
沐不得數。
不得與俗並曰。
入浴堂脫衣著衣當安詳自在。
入浴先洗僻處。
不得浴堂小遺。
不得粗躁緻湯水濺隣人。
入浴不得共人語。
不得恣意久浴妨礙後人。
有瘡癬當後浴不得先入。
湯冷熱依例擊梆。
不得高聲大喚。
沐浴宜五香湯。
白芷桃皮栢皮零陵青木香也。
沐浴未乾不得趺坐及臥。
沐浴微咒曰。
天地開朗。
四大為常。
玄水解穢。
辟除不祥。
雙童守護。
七靈安房。
雲津練濯。
萬炁混康。
內外利貞。
保茲黃裳。
書雲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約而言之事事不過一敬。
推而廣之洋洋奚止三千現前。
眾等若能隨事體察。
觸類旁通。
始或勉強終歸自然也。
勇猛力行。
無怠無忽。
不惟具大福報。
決定仙都紀名。
復有護戒神王。
營護戒體。
證無上道。
弟子奉師科戒三十九條 弟子別師經月。
皆冠帶執簡。
稽首不得白服。
弟子別師經宿。
皆禮拜長跪。
遠亦如之。
弟子不得向師稱你我之稱。
弟子詣師。
不得專輒而坐。
命坐方坐。
弟子不得喚師作道士。
皆雲家師。
弟子不得犯師名諱。
若人問不止。
上下聲答之。
弟子不得唐突。
左右皆有司察之神官。
弟子見師有過失。
當於深處長跪諫之。
不得在人前言師是非醜鄙。
弟子與師言。
不得高聲大語。
弟子與師共室。
不得先臥在後起。
弟子與師同食。
不得在師前食。
弟子稽首。
師皆當隨其所受高下巾褐執簡。
不得趣爾白服。
弟子隨師起居行止。
皆當謙卑恭敬。
不得斯須無敬。
譬如官長二千石父母同等。
不得自恃高貴。
輕忽於師。
其罪不小。
具在明真科。
弟子與師同在席坐。
師若起動行止。
弟子即須倚立。
不得安然端坐。
弟子先未受法戒。
或炁類齊等或復耆年。
或同姓從兄弟子孫。
後詣師受法。
皆須謙卑恭敬。
言皆稱名。
不得比常弟子與師親。
服緦麻者皆不得相為師。
所以爾者。
受法皆證三曾七祖父母來監臨。
子孫所受違盟九祖受考。
殃及受法之身。
弟子不得忿嫉責怒師主及懷恨在心。
罪科具出明真經。
弟子詣師請道法。
皆當冠帶執簡。
謙苦求請。
不得趣爾。
弟子與師別經年月朔。
皆冠帶執簡。
禮三拜長跪稽首訖。
復再拜合成五拜。
別亦如之。
明各誠焉。
弟子不得與師爭口。
忽忽哂意。
弟子事師皆當恭敬。
不得傲慢無禮。
罰在明真經中。
宜各慎之。
弟子不得與師爭競功名。
無有推讓之心。
弟子詣師。
當請問所受。
不得論及私鄙。
弟子事師。
師若遠行還。
弟子皆當隨路遠近奉迎。
不得端坐晏然。
待師至弟子與師同行。
不得踐
年少初真戒行未堅。
道心未篤。
宜專持本戒。
不得蚤受中極戒。
不得與年少道士俗姓子弟結友。
不得與女冠結拜。
姊妹書疏往來。
出行威儀 入法堂行安詳舒徐。
人閱經不得在彼案前經行。
人禮拜不得在彼頭前經行。
入觀宇不得行中央。
當路或左或右行。
隨師行當低頭隨後。
不得左右顧盼。
不得止道傍久共人語。
不得馳行。
不得掉臂行。
不得與少年道俗談笑同行。
不得在女人前後互隨行。
不得與醉漢狂夫前後互隨行。
隨師行若偶分行。
期會處不得後時。
凡遇官府不論大小宜迴避。
年少戒行未堅不得遠方遊行。
必欲參師訪道。
當擇賢侶。
不得同不肖匪人同行。
起立威儀 立不得偏任一足及倚棹靠壁。
侍師不得對面立。
不得高處立。
不得遠立。
立師後不得倚師座。
見師長起立。
見賓客起立。
除誦經時作務時病時。
侍師師命坐方坐。
師有問當起。
儒禮雲。
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
坐臥威儀 看閱經典不得箕踞。
當焚香正襟危坐。
不得當聖像坐。
坐功依師傳受。
按時靜坐不得失次。
對師長不得坐功。
對賓客不得坐功。
夜中宜多坐少臥。
不得同婦人坐。
不得與女冠同坐。
如女冠來問道。
開示畢即遣歸。
不得久留坐。
靜坐約一小時或經行或臥。
與人並坐不得橫肱坐。
不得堅膝坐交臂膝上。
臥宜側體屈足。
醒則舒。
不得偃仰臥。
不得與師同房臥。
或同房不得同榻臥。
師未臥不得先臥。
已臥不得言語。
不得脫小衣臥。
不得於非處臥。
臨臥攜火入房。
須與同房者知。
雲火入。
欲熄火亦與知雲更用燈否。
大暑不得伏地臥。
不得露臥。
不得晝臥。
不得飽食便臥。
不得置火枕邊。
不得攜穢器從法堂前過。
晨起先左足下牀。
臨臥時咒曰。
太真玉女。
侍真衛魂。
三宮金童。
來守生門。
臥醒時咒曰。
當願眾生以迷入覺。
一旦豁然。
下牀時咒曰。
化惡反善。
上書三光。
使我長生。
乘景駕雲。
作務威儀 凡作務不得辭勞苦。
平日當愛惜常住物。
不得狼籍米穀粉麵等。
凡洗菜當三易水。
凡汲水當先澡手。
凡汲水當諦視有蟲無蟲。
絹濾過方用。
嚴冬不得蚤濾水。
須待日出。
爨不得燃腐薪。
凡作食當三澡手。
不得帶爪甲垢。
掃地當先灑水。
每方五尺作一次掃。
不得揚塵。
不得逆風。
掃不得聚灰土於門扇後。
沐浴威儀 浴宜朔日不得當風。
不得帶濕縈髻。
不得抿髮不避人前。
沐不得數。
不得與俗並曰。
入浴堂脫衣著衣當安詳自在。
入浴先洗僻處。
不得浴堂小遺。
不得粗躁緻湯水濺隣人。
入浴不得共人語。
不得恣意久浴妨礙後人。
有瘡癬當後浴不得先入。
湯冷熱依例擊梆。
不得高聲大喚。
沐浴宜五香湯。
白芷桃皮栢皮零陵青木香也。
沐浴未乾不得趺坐及臥。
沐浴微咒曰。
天地開朗。
四大為常。
玄水解穢。
辟除不祥。
雙童守護。
七靈安房。
雲津練濯。
萬炁混康。
內外利貞。
保茲黃裳。
書雲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約而言之事事不過一敬。
推而廣之洋洋奚止三千現前。
眾等若能隨事體察。
觸類旁通。
始或勉強終歸自然也。
勇猛力行。
無怠無忽。
不惟具大福報。
決定仙都紀名。
復有護戒神王。
營護戒體。
證無上道。
弟子奉師科戒三十九條 弟子別師經月。
皆冠帶執簡。
稽首不得白服。
弟子別師經宿。
皆禮拜長跪。
遠亦如之。
弟子不得向師稱你我之稱。
弟子詣師。
不得專輒而坐。
命坐方坐。
弟子不得喚師作道士。
皆雲家師。
弟子不得犯師名諱。
若人問不止。
上下聲答之。
弟子不得唐突。
左右皆有司察之神官。
弟子見師有過失。
當於深處長跪諫之。
不得在人前言師是非醜鄙。
弟子與師言。
不得高聲大語。
弟子與師共室。
不得先臥在後起。
弟子與師同食。
不得在師前食。
弟子稽首。
師皆當隨其所受高下巾褐執簡。
不得趣爾白服。
弟子隨師起居行止。
皆當謙卑恭敬。
不得斯須無敬。
譬如官長二千石父母同等。
不得自恃高貴。
輕忽於師。
其罪不小。
具在明真科。
弟子與師同在席坐。
師若起動行止。
弟子即須倚立。
不得安然端坐。
弟子先未受法戒。
或炁類齊等或復耆年。
或同姓從兄弟子孫。
後詣師受法。
皆須謙卑恭敬。
言皆稱名。
不得比常弟子與師親。
服緦麻者皆不得相為師。
所以爾者。
受法皆證三曾七祖父母來監臨。
子孫所受違盟九祖受考。
殃及受法之身。
弟子不得忿嫉責怒師主及懷恨在心。
罪科具出明真經。
弟子詣師請道法。
皆當冠帶執簡。
謙苦求請。
不得趣爾。
弟子與師別經年月朔。
皆冠帶執簡。
禮三拜長跪稽首訖。
復再拜合成五拜。
別亦如之。
明各誠焉。
弟子不得與師爭口。
忽忽哂意。
弟子事師皆當恭敬。
不得傲慢無禮。
罰在明真經中。
宜各慎之。
弟子不得與師爭競功名。
無有推讓之心。
弟子詣師。
當請問所受。
不得論及私鄙。
弟子事師。
師若遠行還。
弟子皆當隨路遠近奉迎。
不得端坐晏然。
待師至弟子與師同行。
不得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