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真戒律
關燈
小
中
大
定觀持咒受之。
待出規下單還禮。
臥時當扣齒念咒。
次神棲幽谷。
絶慮忘言。
不得放肆出規衣之外。
有時出外經行。
徐徐緩步。
不可左右顧盼。
手足張忙。
如違一次。
主吏坐讁一過。
一洞衣。
淨衣信衣五嶽靈圖冠。
並淨巾羽裙規芒鞋等具。
皆有地祇等神。
併青衣童子瞻護。
不得借用別人。
不得置於不淨之地。
不得當賣。
不得與常衣混同。
雜亂如舊壞者。
於九月九日向西北焚之。
其灰送入東流水。
隨波而去。
即得戒子延年益壽。
身無魔障。
如違者災禍橫生。
玄都主吏坐讁十過。
一鉢體。
如八卦之形。
惟口蓋用圓當。
置鉢囊受食之時。
咒畢積氣存神。
口不圖張。
食不有聲。
匙當正用。
受食之後洗鉢入囊。
如違一次。
坐讁一過。
一策杖。
當取靈山向陽竹七節為之。
上下直通。
甘竹乃佳。
印以元始之章。
動息坐臥。
恒以自隨有。
五帝直符吏輔翼。
如有災變。
用杖指之。
指持四溟咒。
一戒尺。
以桃木為之。
四面書符篆。
除不祥用之。
又後學有過犯。
至重者當毀燒衣鉢。
緻罪出教。
倘若求免。
以戒尺量罪責罰。
一淨水瓶。
注淨水於內。
不可缺乏。
以囊盛之。
遠道必當佩之於身。
盥手方便故也。
一牒囊。
置戒衣底巾內。
裝戒律。
一薰籠。
將著三衣。
先以降真白檀入薰爐薰之。
一刷牙。
以○為之。
又梳篦枕蓆被單等物。
俱要潔淨。
勿令俗人坐臥用之。
以上列欵皆出道藏定額。
後學若不遵於古制。
私用巧智改易者。
即教中罪人也。
逆律之考不能免矣。
三師原說 一 傳戒本師。
乃太上繼宗演教。
接化大德之師。
不受天仙戒者不得傳戒。
每於正月十五。
七月十五。
十月十五日。
會集四眾。
開壇傳戒。
戒後行持演鉢一百日。
一 證明大師。
指授經懺教典威儀規範。
調禦戒子身心。
制遣七情六慾。
非受中極戒者不得師之。
一 監戒大師。
監察入戒者不許犯戒。
違律如有不法者。
量律輕重。
以戒尺責罰。
懺悔非受中極戒者亦不得師之。
三衣格 領受初真。
十戒三戒。
五戒八戒。
九真妙戒者。
身著初真信衣。
計二百四十條。
三台十褶雲帶。
二拽淨巾芒鞋。
行千二百善。
持清靜經大通經洞古經。
得真人戒果。
行持具足。
當受中極淨戒。
或持身戒。
或智慧戒。
或觀身戒。
或妙林戒。
俱著輕塵淨衣。
或用淺藍單布為之。
或用純帛為之。
亦三台雲帶淨巾芒鞋。
行二千四百善。
持玉帝大法得地仙戒果。
行持具足。
當受天仙大德妙戒。
行一百八十細行密戒。
或三百大戒。
行三千六百善。
叅道德真經。
身著天仙霞衣。
領用直開袖不合縫。
霞帶雲邊。
戴五嶽真形冠。
著五雲輕履。
行持具足。
得天仙戒果。
犯律懺解格 入戒者。
一犯戒律。
當於庚申日。
恭對道前。
禮念宥罪法懺。
供淨水一盂。
念邱祖懺悔文。
入靜一月。
二犯同前。
三犯者。
當於甲子日。
恭對道前。
禮念朝天法懺。
併靈寶大懺。
供淨水三盂。
入靜三月。
至於五犯十犯。
陽消陰熾。
鬼突神憎。
不得懺也。
持受諸咒品 睡醒時咒。
當願眾生以迷入覺。
一旦豁然。
聞鐘聲咒。
太音希聲。
能悟證真。
下單時咒。
化惡反善。
上書三光。
使我長生。
乘景駕雲。
櫛髮咒。
泥丸之上。
玄華寶精。
左為隱日。
右為月根。
六合精鍊。
百神受恩。
洗手面咒。
除垢神廷。
凝真不散。
潄口咒。
太陽和氣。
開春發柳。
折取一枝。
能淨身口。
學道修真。
願度三有。
簪冠咒。
當願眾生。
頭容常正。
首出萬類。
著衣咒。
檢束威儀。
服膺善法。
穿襪履咒。
當願眾生。
踐履真實。
行不離道。
上香時咒。
常焚心香。
得大清淨。
上燈燭咒。
破除重暗。
洞照十方。
朝謁三寶咒。
太霐霯○。
護我形神。
受人禮拜咒。
至道沖和。
永出塵緣。
飲水咒。
神水入腹。
五臟清明。
空鉢受食咒。
太虛無盡。
真一生神。
出生咒。
一粒嘉榖。
一滴清泉。
不忍自食。
施與幽魂。
享我供者。
皆賴道恩。
惟道惟靈。
覺性常存。
食齋咒。
五星之炁。
六甲之精。
三真天倉。
清雲常盈。
黃父赤子。
守中無傾。
結齋咒。
百穀入胃。
與神合炁。
填補血液。
屍邪亡墜。
長生天地。
飛登玉闕。
役使六丁。
靈童奉衛。
洗鉢咒。
滌除外味正炁長存。
收鉢咒。
混元一炁。
踵息淵源。
受襯咒。
七寶光林。
來映丹臺。
受人衣物咒。
萬物之精。
護道炁真。
出堂咒。
四方無礙。
入眾妙門。
托鉢咒。
唵敕身中。
三部八景。
三十九神。
一萬六千。
護身之神。
唵(口耶)葉(口耶)朗三波襪嚩(口日)囉嘝。
執淨瓶咒。
太玄含一。
萬物無爭。
甲灰咒。
洗灰除垢。
用灰為首。
穢去真來。
淨心淨口。
成道度人。
天長地久。
沐浴咒。
天地開朗。
四大為常。
玄水解穢。
辟除不祥。
雙童守護。
七靈安房。
雲津練濯。
萬炁混康。
內外利貞。
保茲黃裳。
待出規下單還禮。
臥時當扣齒念咒。
次神棲幽谷。
絶慮忘言。
不得放肆出規衣之外。
有時出外經行。
徐徐緩步。
不可左右顧盼。
手足張忙。
如違一次。
主吏坐讁一過。
一洞衣。
淨衣信衣五嶽靈圖冠。
並淨巾羽裙規芒鞋等具。
皆有地祇等神。
併青衣童子瞻護。
不得借用別人。
不得置於不淨之地。
不得當賣。
不得與常衣混同。
雜亂如舊壞者。
於九月九日向西北焚之。
其灰送入東流水。
隨波而去。
即得戒子延年益壽。
身無魔障。
如違者災禍橫生。
玄都主吏坐讁十過。
一鉢體。
如八卦之形。
惟口蓋用圓當。
置鉢囊受食之時。
咒畢積氣存神。
口不圖張。
食不有聲。
匙當正用。
受食之後洗鉢入囊。
如違一次。
坐讁一過。
一策杖。
當取靈山向陽竹七節為之。
上下直通。
甘竹乃佳。
印以元始之章。
動息坐臥。
恒以自隨有。
五帝直符吏輔翼。
如有災變。
用杖指之。
指持四溟咒。
一戒尺。
以桃木為之。
四面書符篆。
除不祥用之。
又後學有過犯。
至重者當毀燒衣鉢。
緻罪出教。
倘若求免。
以戒尺量罪責罰。
一淨水瓶。
注淨水於內。
不可缺乏。
以囊盛之。
遠道必當佩之於身。
盥手方便故也。
一牒囊。
置戒衣底巾內。
裝戒律。
一薰籠。
將著三衣。
先以降真白檀入薰爐薰之。
一刷牙。
以○為之。
又梳篦枕蓆被單等物。
俱要潔淨。
勿令俗人坐臥用之。
以上列欵皆出道藏定額。
後學若不遵於古制。
私用巧智改易者。
即教中罪人也。
逆律之考不能免矣。
三師原說 一 傳戒本師。
乃太上繼宗演教。
接化大德之師。
不受天仙戒者不得傳戒。
每於正月十五。
七月十五。
十月十五日。
會集四眾。
開壇傳戒。
戒後行持演鉢一百日。
一 證明大師。
指授經懺教典威儀規範。
調禦戒子身心。
制遣七情六慾。
非受中極戒者不得師之。
一 監戒大師。
監察入戒者不許犯戒。
違律如有不法者。
量律輕重。
以戒尺責罰。
懺悔非受中極戒者亦不得師之。
三衣格 領受初真。
十戒三戒。
五戒八戒。
九真妙戒者。
身著初真信衣。
計二百四十條。
三台十褶雲帶。
二拽淨巾芒鞋。
行千二百善。
持清靜經大通經洞古經。
得真人戒果。
行持具足。
當受中極淨戒。
或持身戒。
或智慧戒。
或觀身戒。
或妙林戒。
俱著輕塵淨衣。
或用淺藍單布為之。
或用純帛為之。
亦三台雲帶淨巾芒鞋。
行二千四百善。
持玉帝大法得地仙戒果。
行持具足。
當受天仙大德妙戒。
行一百八十細行密戒。
或三百大戒。
行三千六百善。
叅道德真經。
身著天仙霞衣。
領用直開袖不合縫。
霞帶雲邊。
戴五嶽真形冠。
著五雲輕履。
行持具足。
得天仙戒果。
犯律懺解格 入戒者。
一犯戒律。
當於庚申日。
恭對道前。
禮念宥罪法懺。
供淨水一盂。
念邱祖懺悔文。
入靜一月。
二犯同前。
三犯者。
當於甲子日。
恭對道前。
禮念朝天法懺。
併靈寶大懺。
供淨水三盂。
入靜三月。
至於五犯十犯。
陽消陰熾。
鬼突神憎。
不得懺也。
持受諸咒品 睡醒時咒。
當願眾生以迷入覺。
一旦豁然。
聞鐘聲咒。
太音希聲。
能悟證真。
下單時咒。
化惡反善。
上書三光。
使我長生。
乘景駕雲。
櫛髮咒。
泥丸之上。
玄華寶精。
左為隱日。
右為月根。
六合精鍊。
百神受恩。
洗手面咒。
除垢神廷。
凝真不散。
潄口咒。
太陽和氣。
開春發柳。
折取一枝。
能淨身口。
學道修真。
願度三有。
簪冠咒。
當願眾生。
頭容常正。
首出萬類。
著衣咒。
檢束威儀。
服膺善法。
穿襪履咒。
當願眾生。
踐履真實。
行不離道。
上香時咒。
常焚心香。
得大清淨。
上燈燭咒。
破除重暗。
洞照十方。
朝謁三寶咒。
太霐霯○。
護我形神。
受人禮拜咒。
至道沖和。
永出塵緣。
飲水咒。
神水入腹。
五臟清明。
空鉢受食咒。
太虛無盡。
真一生神。
出生咒。
一粒嘉榖。
一滴清泉。
不忍自食。
施與幽魂。
享我供者。
皆賴道恩。
惟道惟靈。
覺性常存。
食齋咒。
五星之炁。
六甲之精。
三真天倉。
清雲常盈。
黃父赤子。
守中無傾。
結齋咒。
百穀入胃。
與神合炁。
填補血液。
屍邪亡墜。
長生天地。
飛登玉闕。
役使六丁。
靈童奉衛。
洗鉢咒。
滌除外味正炁長存。
收鉢咒。
混元一炁。
踵息淵源。
受襯咒。
七寶光林。
來映丹臺。
受人衣物咒。
萬物之精。
護道炁真。
出堂咒。
四方無礙。
入眾妙門。
托鉢咒。
唵敕身中。
三部八景。
三十九神。
一萬六千。
護身之神。
唵(口耶)葉(口耶)朗三波襪嚩(口日)囉嘝。
執淨瓶咒。
太玄含一。
萬物無爭。
甲灰咒。
洗灰除垢。
用灰為首。
穢去真來。
淨心淨口。
成道度人。
天長地久。
沐浴咒。
天地開朗。
四大為常。
玄水解穢。
辟除不祥。
雙童守護。
七靈安房。
雲津練濯。
萬炁混康。
內外利貞。
保茲黃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