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絡論第三十九

關燈
(此篇未收集到錄音資料,據《黃帝内經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論刺血絡之八種不同的反應,故名“血絡論”。所述的病變中,其“射”“不能射”“血出而汁”者關乎血自身之變化,至于為仆、為腫,為脫色、為煩悗、多出血而不動搖者屬于全身性反應,特并論之以為臨證之鑒。全篇可分作三節。

    第一節 刺血絡諸變

    【原文】黃帝曰:願聞其奇邪而不在經者。岐伯曰:血絡是也。黃帝曰:刺血絡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濁者,何也?血出清而半為汁者,何也?發針而腫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蒼蒼者,何也?發針而面色不變而煩悗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動搖者,何也?願聞其故。

    【提要】提出刺血絡諸變,而為發論之端。

    第二節 諸變之病機

    【原文】岐伯曰:脈氣盛而血虛者,刺之則脫氣,脫氣則仆。血氣俱盛,而陰氣多者,其血滑,刺之則射;陽氣蓄積,久留而不瀉者,其血黑以濁,故不能射。新飲而液滲于絡,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飲者,身中有水,久則為腫。陰氣積于陽,其氣因于絡,故刺之血未出而氣先行,故腫。陰陽之氣,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瀉之,則陰陽俱脫,表裡相離,故脫色而蒼蒼然。刺之血出多,色不變而煩悗者,刺絡而虛經。虛經之屬于陰者,陰脫,故煩悗。陰陽相得而合為痹者,此為内溢于經,外注于絡,如是者,陰陽俱有餘,雖多出血而弗能虛也。

    【提要】分析刺血絡八種不同反應的病機。

    第三節 脈盛著針辨

    【原文】黃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脈者盛,堅橫以赤,上下無常處,小者如針,大者如筯,則而瀉之萬全也,故無失數矣,失數而反,各如其度。黃帝曰:針入而肉著者,何也?岐伯曰:熱氣因于針則針熱,熱則肉着于針,故堅焉。

    【提要】叙多血之驗,以及著針之理。